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应用Multi-Langmuir模型评价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返滴定技术测定土壤的可变电荷量(Qv),应用Muti-Langmuir模型评价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结果表明,黄壤和黄棕壤可变电荷量的变化范围在0~45cmolkg-1,红壤为0~21cmolkg-1,砖红壤和赤红壤为0~14cmolkg-1。可变电荷量(Qv)依赖土壤悬液的pH,3点位模型能很好地描述6种土壤的可变电荷量随pH的变化关系;黄壤、黄棕壤、湖南红壤、江西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的pK1分别为4.45、4.46、4.76、4.62、4.66和4.74,可变电荷量Qv1分别为11.7、9.64、9.31、7.14、4.86和5.95cmolkg-1。黄壤和黄棕壤pK1较红壤、砖红壤和赤红壤约低0.3。pK1与ZPC呈现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可变电荷量(Qv(i))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土壤磁化率-温度(κ-T)曲线测定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思源  卢升高 《土壤通报》2011,(5):1035-1039
土壤磁化率-温度曲线(κ-T)可用于鉴定土壤中磁性矿物类型。以水稻土、红壤、黄壤和砖红壤为对象,采用BaringtonMS2κ-T磁化率/温度系统,测定了不同土壤类型中磁性矿物种类。结果表明:水稻土κ-T曲线在300℃出现矿物相变点,黄壤、红壤和砖红壤在350℃出现相变点;水稻土和黄壤κ-T曲线呈现出磁铁矿的居里点(580℃),表明土壤磁性载体以磁铁矿为主;红壤和砖红壤的κ-T曲线呈现赤铁矿的居里点(680℃)。将水稻土和红壤分别制成2 mm、1 mm、0.30mm和0.15 mm的颗粒大小,称取相同质量土样(1 g)研究不同颗粒大小对土壤κ-T曲线测定的影响;称取过2 mm筛土样0.5 g、1 g、1.5 g和2 g,研究不同称样量对κ-T曲线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颗粒大小和称样量对κ-T曲线的测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改变土壤中磁性矿物的相变点。它们对红壤和砖红壤的κ-T曲线测定影响甚少,对水稻土和黄壤的影响较大。实验证明在颗粒大小上选择过0.30 mm筛的土样,称样量上选择大于1 g的土样可以得到较明显的κ-T曲线,不会掩盖矿物的相变点。  相似文献   

3.
可变电荷土壤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及二者的竞争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永  徐仁扣  王火焰 《土壤学报》2008,45(4):622-627
三种可变电荷土壤对砷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pH3~7范围内,As(Ⅲ)的吸附量随pH的升高而增加,三种土壤对As(Ⅲ)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砖红壤>黄壤>红壤。红壤和砖红壤对As(Ⅴ)的吸附量随pH的升高而降低,黄壤中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三种土壤对As(Ⅴ)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是黄壤>砖红壤>红壤。三种可变电荷土壤对As(Ⅴ)的吸附能力较对As(Ⅲ)大得多,砷的吸附量既与土壤游离氧化铁的含量有关,又与氧化铁的结晶形态密切联系,由于黄壤中水化氧化铁在游离铁中所占比例较高,其对As(Ⅴ)吸附能力较砖红壤和红壤大。As(Ⅲ)与As(Ⅴ)共存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形态的砷可以竞争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的吸附位,但在酸性条件下As(Ⅴ)较As(Ⅲ)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因为As(Ⅴ)使土壤对As(Ⅲ)的吸附量显著减小,而As(Ⅲ)对红壤和砖红壤吸附As(Ⅴ)有一定的影响,对黄壤中As(Ⅴ)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明珠 《土壤》1983,15(2):59-64
我国红壤系列,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及黄壤等土类,是在热带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关于这类土壤的发生分类指标是否具有地带性问题,目前尚存在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据镇沅第二次土地普查资料表明,玉米适合种植海拔900~2500m之间。主要土地类型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暗棕壤、紫色土。土体深厚,发育程度较深,有机质含量较高,多属酸性和微酸性,  相似文献   

6.
华南热带土壤养分含量状态及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电源 《土壤学报》1983,20(2):154-166
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以及在这些土壤上发育的水稻土.这个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7-25℃之间,≥10℃的年积温为5000—9500℃,其中赤红壤和砖红壤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10℃年积温达7100—9500℃之其中赤红壤和砖红壤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10℃年积温达7100-9500℃之间,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是我国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木的良好基地,也是发展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的好地方[1,7-9].  相似文献   

7.
广东土壤及其农业利用改良区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论述广东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利用改良分区,阐述了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和水稻土等主要土类的性质及利用现状,分析了各个地带、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组合以及土壤利用改良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广东今后土壤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玄武岩发育的几种红壤的矿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梅茵  杨德湧 《土壤学报》1991,28(3):268-275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由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的理化性质及矿物组成。粘粒中氧化铁的含量都很高,为16.98±0.83%。砖红壤与赤红壤粘粒中高岭石与非晶物质的含量相近,它们之间的差异是赤红壤中没有三水铝石,而含有7—11%蒙皂石。红壤粘粒中高岭石和非晶物质的含量都低于砖红壤和赤红壤,而水云母和蒙皂石的含量较高,也没有三水铝石。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硅铝率、硅铁铝率、铁的游离度和风化淋溶系数等都反映了土壤风化程度上的差异,它与水热条件特别是年均温和积温有关,进一步说明生物气候因素引起的土壤性质及矿物组成变化比其它因素强烈。砖红壤与砖红壤性水稻土的差异是在氧化铁形态上;红壤与红壤性水稻土相比,后者粘粒中蒙皂石含量略高,水云母含量略低。  相似文献   

9.
中越边境分水岭自然保护区之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光复  陈永森 《山地研究》1997,15(4):224-233
中越边境分水岭自然保护区有五个土类,即: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它们按海拔由低到高,依次更替。山体的西南坡为迎风坡,东北坡为背风坡,各土类的界线前者比后者稍高。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的氧化锰对酚类化合物的氧化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仁扣  刘志光 《土壤学报》1995,32(2):179-185
本文研究了砖红壤和红壤中的氧化锰对10种有毒酚化合物的氧化降解作用及氧化锰与酚化合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动力学,结果表明,土壤中氧化锰对某些有毒酚化合物具有氧化降解作用,各种酚化合物氧化降解的难易与其本身性质和分子结构有关。土壤中的氧化锰的还原溶解和氢醌的卖化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介质pH的降低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两种土壤中的氧化锰不溶解反应对(H^+)的级数为0.16,氢醌除与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丁昌璞  吴又先 《土壤学报》1991,28(3):295-301
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鼎湖山、尖峰岭和那大地区某些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强度因素)和还原性物质数量(容量因素)。自然林下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随植物群落的垂直带(谱)而呈规律性变化。其表层的Eh为400—560mV,较以下土层低80—220mV,还原性物质含量相当于0.5—3.6×10-3mol/L亚锰。经济林下土壤表层的Eh为490—570mV,较下层低50-100mV,还原性物质含量为0.1—1.36×10-3mol/L。水稻土表层的还原性物质含量达6.6×10-3mol/L,Eh为330mV,较下层低100mV。在还原性物质含量的对数值和Eh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34**。本文对用电化学方法原位测定弱还原性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给予了评价,对氧化还原过程在红壤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广西地形、气候,并提出了在母岩及母质基础上经富铝化过程及生物学过程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富铝化土壤类型,包括红壤、赤红壤、砖红壤、黄壤。并报导这些土壤的理化特性,包括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检查土壤的次生粘土矿物,或用偏尤显微镜观察微形态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影响土壤中硒有效性的若干因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美芝 《土壤》1991,23(5):236-240
本文以砖红壤、红壤和黄棕壤为供试土样,研究了它们的氧化还原状况、酸度以及氧化铁的含量对亚硒酸盐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对亚硒酸盐的吸附量以还原态高于氧化态,但速效态Se是氧化态高于还原态,而潜在有效态Se则是还原态高于氧化态;(2)随土壤pH升高,土壤对亚硒酸盐吸附量降低,水溶性Se增加,交换态Se降低,而潜在有效态Se变化则不明显;(3)土壤中氧化铁对亚硒酸盐的吸附及其有效性右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红壤中高岭类矿物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明奎  何振立  M. J. Wilson 《土壤》1998,30(2):106-110
用Fomamide处理-XRD,红外(IR)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我国红壤的高岭类矿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花岗岩发育的赤红壤中高岭类矿物为结晶良好的高岭石;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为无序高岭石;红壤中也以无序高岭石为主,部分样样含少量埃洛石,而发育度较低的黄壤,红砂土及泥页岩发育的黄红泥土则以埃洛石为主。  相似文献   

15.
As(Ⅲ)在可变电荷土壤中的吸附与氧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永  徐仁扣 《土壤学报》2005,42(4):609-613
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两种可变电荷土壤与As(Ⅲ)之间的吸附和氧化还原反应。结果表明,当As(Ⅲ)溶液平衡浓度由0·25上升到1·0mmolL-1,砖红壤对砷的吸附量由15·0增加至25·9mmolkg-1,红壤由7·6增至13·0mmolkg-1,砖红壤对砷的吸附量约为红壤的2倍,这是因为前者铁、铝氧化物的含量高于后者。在pH3~7范围内,土壤对As(Ⅲ)的吸附量随pH的增加而增加。砖红壤中的氧化锰能将As(Ⅲ)氧化为As(V),砷的氧化量在pH3~7范围内随体系pH的增加而减小。砷在红壤中的氧化反应不显著。用1·0molL-1的KNO3对吸附性砷进行解吸的结果表明,砷的解吸率在35%以下,说明大部分砷通过形成内圈型表面络合物为土壤所吸附。在pH2~7范围内,砷的解吸率随吸附体系pH的升高而增加,说明较高pH下外圈型表面络合物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6.
母质和微地形条件对变性土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福建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在本地带沿海漳浦、龙海等县的低丘、台地玄武岩风化物上发育的一种暗色粘质土壤,历史上归属于砖红壤性红壤,经研究其性状明显区别于砖红壤性红壤,我们确定它为典型艳色湿润变性土。这种变性土与砖红壤性红壤呈复区分布。  相似文献   

17.
任美锷 《土壤》2004,36(1):110-111
红壤是我国最重要的热带亚热带土壤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东起东南沿海,西达云南高原,对全国农业生产与开发利用极为重要,南部的赤红壤和砖红壤地区是我国特种经济作物橡胶等的生产基地。因此,研究红壤的土壤退化机理、提高红壤的肥力,并进一步研究红壤的物质循环,不  相似文献   

18.
吴豪翔  王人潮 《土壤学报》1991,28(2):177-185
本文研究了我国南方山地丘陵的砖红壤、红壤、黄壤、水稻土和紫色土等的光谱特征,对这些土壤的360-2500nm光谱反射率进行了定量分析,从心土层土壤光谱反射率中选出10个光谱指标,能有效地区分我国南方山地丘陵的主要土壤类型,它可作为土壤发生分类研究的光谱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丁昌璞 《土壤学报》2008,45(1):66-75
以原位测定资料作基础,首次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主要自然土壤、旱作土壤和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况。自然土壤、旱作土壤同属于氧化性土壤,Eh为440~730mV,还原性物质量相当于Mn2+0.00~4.01×10-5molL-1,一年内基本上处于氧化状态,物质转化迁移微弱;水稻土的Eh为670~-70mV,还原性物质量相当于Mn2+0.01~17.8×10-5molL-1,变动范围从氧化性到还原性,氧化还原状况随水分条件而周期性变化,物质转化迁移的强度和速度远甚于前两者;依据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况,可将其划分为氧化性、氧化还原性、还原性三种类型;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特点为:Eh与还原性物质量之间相关性良好、具水平带谱和垂直带谱分异、不均一性显著、变动的范围宽和变化的可逆性强。  相似文献   

20.
土壤砷吸附及砷的水稻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勋光  李小平 《土壤》1996,28(2):98-100
在砖红壤、红壤和黄棕壤上的试验结果表明,砖红壤对As^5+和As^3+的吸附最强,红壤次之,黄棕壤最弱,但土壤中砷对水稻的毒性却以砖红壤最大,红壤次之,黄棕壤最小,表明土壤砷对植物的毒性,未必受土壤吸附性能所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