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稻种包衣处理应用于工厂化育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了适应水稻抛秧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精密播种的需要,对稻种进行了包衣处理。通过2年共8批大棚育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种采用包衣处理,可以省去浸种催芽这一传统技术环节,有利于机械精密播种,简化了育秧过程,实现了播种、育秧的机械化、工厂化生产,且能够在育秧工厂中培育出符合农艺要求的壮秧来  相似文献   

2.
机械化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为了比较机械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对平盘育苗机械插秧、钵盘育苗机械抛秧和钵盘育苗机械摆秧(即有序浅植)3种机械移栽方式(以下简称机插秧、机抛秧和机摆秧)和生育期相近的3种水稻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机械移栽方式的水稻产量由大到小排序为:机摆秧、机插秧、机抛秧,机摆秧、机插秧与机抛秧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机摆秧的产量高于机插秧,接近显著水平。不同品种之间的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机摆秧时不同品种的产量相差可达10.55%;不同移栽方式的成穗率由大到小排序为机摆秧、机插秧、机抛秧,机摆秧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最协调。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蔬菜育苗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开始朝着工厂化、科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使得蔬菜育苗的时间大大较短,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升蔬菜幼苗的存活率和生产效率,提高其经济效益。在工厂化蔬菜育苗中,蔬菜育苗基质是最重要的部分,基于此,以蔬菜育苗基质为中心进行简要探讨,以蔬菜育苗基质作用、各方面的性能评价、常见的几种蔬菜育苗基质以及研究现状论述来加强对工厂化蔬菜育苗和育苗基质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培训对象 地点戮爵】入数学时时间主办抛秧技术推广脱训块示范推广抛秧技术农民1诌铆{乏)苏声灌贯州农业程学会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班保护地类型、结构、铁能与设施配套、高科技示范户,:节县乡利技推广效栽培投术刀牌龙叙一衣业 厂移珊感水果、蔬菜保鲜短训学习班脱产农机培训班(大专)设施农业专业证书斑(函授)工厂化快速养瞥专业证书班(面、函授)系统工程及管理短训班果蔬保鲜技术人员乡镇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农机人才高中毕业哈尔浓、齐齐哈翼赴)誓)尔、人疚妹合尔滨5缝;喻尔滨2恭名月全年动、植物设施养、种植技术及配套…  相似文献   

5.
根据栽培季节和方式.选用温室、塑料棚、阳畦、温床和露地育苗.有条件的可采用工厂化育苗。夏季露地育苗应配有防雨、防虫、遮阳设施。育苗时应选用近3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无病虫源的田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有机肥比例不低于50%,全部过筛混合配制。床土育苗应将种子均匀撤播于苗床,随后覆盖0.5-0.8cm厚细土。床土必须消毒。  相似文献   

6.
机械移栽方式对水稻生理生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的机械移栽方式导致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差异的机理,以平盘育苗机械插秧、钵盘育苗机械抛秧和摆秧(以下简称机插秧、机抛秧和机摆秧)3种机械移栽方式和3个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了水稻田间栽培对比试验,对水稻群体主要生育动态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钵盘育苗较平盘育苗健壮、素质好,并可实现浅植,移栽过程中植伤轻、返青快、分孽早;机摆秧既发挥了钵盘育苗的优势又实现了有序移栽,水稻群体生理、生育动态指标最佳;3种机械移栽方式的水稻群体生理、生育动态指标排序与产量排序一致,即机摆秧好于机插秧,机插秧好于机抛秧。  相似文献   

7.
黄陂区水稻轻简栽培经历了两个高峰。1)1994——1998年,以软盘旱育抛秧为主,5年累计抛秧面积7万hm~2。一般每667 m~2增产8%~10%,省工,每667 m~2节本增效55~65元,深受农民欢迎。2)2003—2006年,水稻水直播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4年累计推广5万hm~2,2006年发展到1万hm~2。该技术比软盘旱育抛秧更省工、更省种、更简便、更增效,一般每667 m~2增产10%~15%,省工2~3 h,加上具有省种、省水、省膜和省秧田等优势,这项技术已成为增效最显著、农民最欢迎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8.
开沟起垄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的研制   总被引:49,自引:28,他引:21  
根据水稻种植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开沟起垄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可同步进行开沟、起垄和播种。采用穴播方式将破胸露白的稻种播在垄上的播种沟中。采用瓢形型孔轮和两个充种室设计方案,可实现播量可调和精量穴直播。采用弹性随动护种带代替传统的固定式护种板,减少了稻种的破损率和对排种轮的磨损。采用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底盘,四轮驱动,在水田中的通过性能好。由于行距可选、穴距可调、播量可控,可适应不同茬口、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的水稻种植要求。在全国10省(区)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精量穴直播方式,可比人工撒播增产10%以上,比人工抛秧增产8%以上,比人工插秧增产5%以上。  相似文献   

9.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采用塑盘育秧,人工抛秧的一种轻型栽培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栽培技术,水稻抛秧栽培可以使水稻产量每年增加6%~12%,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得到了人们的极大肯定。但是,抛秧水稻栽培模式下依旧会出现病虫害问题,种植人员需要结合病虫害的特点合理的制定防治对策,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在湖南大通湖区按照裂区设计进行大田试验,以水稻品种泰优390和H优518为材料,设常规机插秧(T1)、人工手抛秧(T2)和精量有序机抛秧(T3)三种处理,观察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秧苗素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和生育期,以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寒露风影响下晚稻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找出在寒露风影响下更具有稳产减灾效果的种植方式,并对其减灾机理进行探究,为水稻生产和防灾减灾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采用钵苗育秧技术培育秧苗的精量有序机抛种植模式的秧苗素质相对较好,与采用毯苗育秧技术育秧的机插种植模式的秧苗素质差异显著。(2)移栽后,精量有序机抛秧返青最快,分蘖发生最早。(3)精量有序机抛秧的水稻生育期较手抛秧、机插秧显著缩短,品种泰优390可缩短生育期4~12d,H优518可缩短生育期3~8d。(4)在寒露风影响下,精量有序机抛秧的水稻成穗率、结实率、收获指数、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及产量较手抛秧、机插秧高,且与机插秧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品种泰优390和H优518精量有序机抛秧的产量分别比手抛秧、机插秧增产21.7%、273.5%和12.9%、19.6%。研究结果说明使用精量有序机抛方式育出的秧苗素质较高,移栽大田后返青较快,分蘖速率较快,后期分蘖下降幅度小,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较高,比人工手抛秧、常规机插秧更能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综合气候条件考虑,使用精量有序机抛方式能缩短晚稻生育期,在冷害严重的年份具有明显减灾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气吸式纸夹定位水稻精密育秧设备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大量农艺试验表明:播种量和秧苗素质是影响水稻优质高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应用先进的精密播种技术培育均质壮秧是增加水稻单产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现有水稻工厂化育秧方式一次性投资大,秧盘土采集困难和育秧过程繁琐等问题,在分析国内外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与装备的基础上,根据水稻育秧的农艺要求,提出了应用纸介夹持定位封种的一种新的水稻无秧盘育秧精播方法,设计出气吸式纸夹定位水稻精密育秧设备并进行育秧试验。试验结果为单粒率达80%以上,合格指数(每穴1~2粒种子)超过95%,重播率(每穴3粒以上种子)小于4%,粒距合格率大于90%,纸介种带封固基本可靠,培育秧苗矮壮,栽插后发根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硒(Ⅳ)预处理下根表铁膜对水稻幼苗吸收和转运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研究硒(Se,Ⅳ)预处理下,根表铁膜对水稻幼苗吸收和转运汞(Hg)的影响。将水稻幼苗置于Se0和Se0.5(mg L-1)培养液中培养2周,再用4种不同浓度的Fe2+溶液(0、25、50和100 mg L-1即Fe0、Fe25、Fe50、Fe100)诱导水稻根表形成不同数量的铁膜,随后置于0.3 mg L-1的Hg Cl2培养液中继续培养72 h。结果表明,根表铁膜对水稻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但硒可以增加其生物量。碳酸氢钠―柠檬酸三钠―连二亚硫酸钠(DCB)提取液(即根表铁膜)中含铁比例(57.3%~96.2%)显著高于水稻幼苗地上部(1.1%~17.5%)和根部(2.7%~25.9%),水稻幼苗的大部分铁被积累至DCB提取液中。随着根表铁膜数量的增加,根和地上部汞含量均显著降低。在Fe50和Fe100处理中,硒的加入显著减少了地上部和根部的汞含量,也显著降低了汞的分配系数,Se(Ⅳ)预处理能明显提高铁膜固持汞的量。综上所述,Se(Ⅳ)预处理和根表铁膜均能阻碍水稻幼苗对汞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转运,减轻水稻汞胁迫,从而起到保护水稻避免汞毒害的作用。本研究对于提高汞污染区稻米质量和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稻麦轮作系统中,麦秸还田腐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可对下茬水稻幼苗产生不利影响,有效减缓或避免其负面影响对于水稻生产尤为重要,而筛选能够提高水稻秧苗抗性的育秧技术不失为重要途径。通过采用5种不同育秧条件对水稻秧苗进行抗性锻炼,以期提高水稻秧苗对麦秸还田条件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并在移栽后采取相同的栽培措施(氮素和水肥管理)对其进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干旱及低营养条件下育秧均降低了水稻株高、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且增加了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使水稻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施用秸秆、浇施秸秆腐解液以及酚酸混合液进行育秧的处理均增加了水稻株高、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枝数和平均根直径,且均降低了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高了水稻秧苗对麦秸腐解产生负面影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通过在水稻育秧期添加适量麦秸、麦秸腐解液或酚酸混合液均可有效提高水稻秧苗对麦秸还田条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全自动玉米秧苗移栽机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为了克服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移栽质量差的缺点,该文研制了一种全自动玉米秧苗移栽机。设计了全液压驱动系统和以PLC为核心模块的自动控制快速上秧装置,可实现整册纸筒自动取苗,数字识别无苗纸筒并剔除,有苗纸筒带式水平和针刺带垂直输送,夹持圆盘可完成零速投苗栽植。该机与破茬开沟、垄型整理、滤水覆土有机结合,可完成全部移栽过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机组前进速度为2.5~3.0 km/h、理论株距为22 cm时,移栽深度合格率为87.5%,株距合格率为93.2%,苗株直立度合格率为91.2%,能够满足玉米纸筒苗移栽的农艺要求。该机是实施玉米纸筒秧苗移栽新型农艺技术的机械化载体,可显著提高玉米纸筒秧苗移栽作业的标准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栽钵苗单穴苗数对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为探明机栽(插)水稻钵苗单穴苗数对其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该文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4号为材料,在不同单穴苗数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的分蘖与成穗规律以及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1)机插钵苗主茎第1~9蘖位及其同伸二级蘖位均有一定比例发生分蘖并成穗,受单穴苗数影响较大。该品种水稻钵盘每钵成苗1、2株有利于促发秧田期第1~2蘖位的低位分蘖,大田单穴相应插植1、2苗可提升第8蘖位高位分蘖及二级蘖位分蘖发生率,最终穗数主要为分蘖成穗,来源蘖位较广;单穴3、4苗可促进中部第6~7蘖位分蘖发生,分蘖穗主要来源于第5~7中位蘖和少量低位蘖及二级分蘖;单穴苗数增至每穴5、6苗,各蘖位分蘖发生率及成穗率显著降低,主要依靠主茎和中位蘖成穗。各处理中部蘖位分蘖具有较高成穗率,是分蘖穗及总穗数的主要来源。2)产量表现为单穴3、4苗较高,5、6苗次之,1、2苗较低。单穴苗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二者是决定产量变化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解析单穴苗数对产量的多元回归函数,并综合产量实际表现,认为常规粳稻品种(偏大穗型)以育秧田每钵成苗3~4株、大田单穴插植3~4苗为宜。该文揭示了钵苗机栽(插)水稻分蘖成穗规律,并为大面积生产中钵苗育秧适宜用种量和插植苗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物能温室比烧火温室育水稻秧苗无论在温度、湿度、光照、气体均利于秧苗生长发育,室内CO2浓度可高出大气4倍多。并可防治早春低温阴雨对水稻分蘖期和低温对齐穗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4,自引:15,他引:19  
该文在收集、整理并研究国内外关于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技术与装备的基础上,按照播种流水线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归纳,系统地总结了每一类机型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播种、排土和秧盘同步传动等技术难点,以及主要部件采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所能达到的性能指标,通过对现有机型特点的分析比较,给出了各类机型的适用范围.最后,根据水稻插、抛秧种植的农艺要求,尤其是中国超级杂交稻种植技术的要求,提出适合于超级杂交稻精密播种的新型育秧系统,上述研究为适用于中国传统水稻育秧,以及发展中的超级杂交稻低成本高速精准秧盘育秧播种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杂交稻机械化种植方法,根据杂交稻少本稀植的农艺要求,该文对不同育秧播种密度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的质量和产量进行研究,于2017年和2018年在广东省江门市、肇庆市和汕头市进行不同育秧播种密度(30~90 g/盘)和取秧面积耦合栽插对比试验,分析了耦合栽插对栽插质量、根系损伤率和发根力的影响;以钵体苗人工手插为对照,开展不同育秧播种密度与取秧面积耦合栽插的大田生产试验,分析了杂交稻毯状苗不同育秧播种密度耦合栽插方式的产量表现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现有技术条件下,基于育秧播种密度与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可实现不同育秧播种密度下较高质量的栽插,1~3株/穴的比例介于80.67%~95.33%之间,1~4株/穴的比例超过90.67%;育秧床土对栽插质量有较大影响,采用基质育秧或"基质+旱地土"育秧,当育秧播种密度超过50 g/盘时,漏插率为3.50%~6.38%,平均为5.11%,基本满足杂交稻机插农艺要求。2)不同育秧播种密度耦合栽插方式的根系损伤率为15.37%~31.16%;当育秧播种密度大于40 g/盘时,根系损伤率随育秧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发根力与根系损伤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9 3;当育秧播种密度差异不超过10 g/盘时,发根力没有显著差异,当育秧播种密度差异超过20 g/盘,发根力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不同耦合栽插方式中,50 g/盘机插的单产最高;从产量角度看,不同耦合栽插方式及对照的产量规律为:50 g/盘机插钵苗手插60 g/盘机插70 g/盘机插或90 g/盘机插;与各品种的区试产量表现比较发现,不同耦合栽插方式的实际产量都未达到区试产量,其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都不及区试中的表现,但穗长达到或略超过区试中的表现。研究结果对攻克杂交稻机械化种植难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播秧机工作原理与使用经济效果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介绍了2ZU6播秧机结构和工作原理,从其育秧方式、取秧方式和移栽方式3个方面分析了播秧机的工作性能和特点。结合1999年播秧机在各试点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播秧机的使用经济性,并与人工插秧、人工抛秧、机械抛秧几种主要移栽方式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2ZU6播秧机实现钵体苗机械化有序移栽,既适合常规稻,也适合杂交稻,既适合早稻、单季稻,也适合晚稻,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较好的使用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为选择适宜双季稻地区机插育秧床土,以双季杂交早稻组合金优299以及杂交晚稻组合天优122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水稻干细土、菜园干细土及旱地干细土等不同类型床土对双季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秧苗素质及大田产量来衡量,3种类型床土育秧优势排序为,菜园干细土水稻干细土旱地干细土。具体来说,菜园干细土处理秧苗的根系多而发达,茎基宽而百苗干重大,秧苗健壮成秧率高,成秧率比其它两处理分别平均高3.53%、4.23%;漏蔸率低,机插质量好,漏蔸率平均分别低于其它两处理达3.5%、2.5%;活棵返青快,基本苗充足,有效穗多产量高,实际产量平均分别高于其它两处理达5.40%、7.10%。综上所述,菜园土是在江西等地区比较理想的机插双季稻育秧床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