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19篇
  16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作方式对旱地红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旋耕(RT)、深松(SS)、免耕(NT)3种耕作方式对南方旱地红壤物理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重复三次,旋耕深度为20cm,深松深度为40cm。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旋耕和深松降低了土壤密度和硬度,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旋耕主要减少了5~10mm风干土的团聚体数量,从而降低了大团聚体的稳定性,对土壤扰动较大。深松处理在0.25~5mm粒径范围内团聚体含量最大,土壤团聚性好。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免耕深松旋耕。深松处理可显著改善深层土壤结构,进而提高耕层土壤贮水潜力。随着土层加深,各处理土壤密度和硬度增大,孔隙度减小。收获后各处理土壤密度较播种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孔隙度有所减小,经过一个生育期,各处理间差异呈减小趋势。结合该地区的土壤和生产条件,建议采用深松处理。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不同耕种模式对稻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于广州市增城区、益阳市大通湖区和哈尔滨市道外区,分别进行了水稻犁耕机插(MT)、旋耕机插(RT)、犁耕机直播(MD)、旋耕机直播(RD)4种不同耕种模式试验,调查分析了4种不同耕种模式对各试验区的土壤干密度、孔隙度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各试验区耕层0~20cm,与MD和RD相比,MT、RT可以降低土壤干密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含水率,从而改善土壤结构;而各试验区耕层大于20cm的土壤受其自重和种植方式的影响下,物理指标的变化不尽相同,且与土壤质地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依据FAO56作物需水量指南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内蒙古河套灌区磴口试验站小麦套种覆膜玉米、小麦套种未覆膜玉米、小麦套种油料向日葵3种套种模式下的综合单、双值作物系数。结果表明,3种套种模式下的作物在全生育期内均可迎来2次综合需水高峰;共生阶段的作物系数,单值方法高于双值方法的计算结果,而单一作物独立生长阶段,双值方法高于单值方法的计算结果;无论单值计算还是双值计算的套种作物田间综合ET,当单一作物处于独立生长期时差别不大,而2种作物共同生育阶段的差别较大;将3种作物在套种模式下的生育阶段划分的更加详细并分别命名,为套种模式下作物蒸散量提供更准确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4.
强降雨条件下砖红壤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强降雨条件下砖红壤坡面入渗、产流产沙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雨条件下降雨强度对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大于坡度;砖红壤坡面入渗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符合Horton模型,平均决定系数为0.958;砖红壤坡面产流过程分为4个阶段:初始入渗阶段、初始产流阶段和稳定产流阶段、结束产流阶段,推导出产流过程方程;砖红壤坡面产沙过程分为5个阶段:无产沙阶段、产沙能力上升阶段和产沙能力下降阶段、稳定产沙阶段(75,100,125mm/h降雨强度)或波动阶段(150,175mm/h降雨强度)和停止产沙阶段,累计产沙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符合二次多项式模型,不同坡度不同降雨强度情况下各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在0.970以上。研究结果为建立砖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物理模型及水土资源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新台糖16号甘蔗为试材,分别在甘蔗的萌芽期、苗期、分蘖期、伸长期进行了单生育阶段和连续2个生育阶段的共21种控制灌溉处理试验,研究控制灌溉对甘蔗出苗率、分蘖率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萌芽期不同程度的控制灌溉影响了甘蔗的出苗率,萌芽期的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50%~60%的出苗率最高,出苗率达83.3%,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60%~70%的处理的出苗率次之,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40%~50%的处理的出苗率最低。苗期的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50%~60%、并在分蘖期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60%~70%的处理最有利于甘蔗的分蘖,比苗期和分蘖期正常灌溉的分蘖率高50.0%。伸长期的控制灌溉对甘蔗的株高影响最大,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明显抑制了株高的增长,正常灌溉的甘蔗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和RUSLE的粤东黄冈河流域土壤侵蚀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M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地利用类型图、土壤数据为信息源,以GIS技术和RUSLE模型为研究方法,对粤东黄冈河流域土壤侵蚀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降雨是影响土壤侵蚀的最主要因素,该流域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745.5 t/(km2.a),属轻度侵蚀;地形地貌是影响土壤侵蚀的显著因素,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增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量差异较大。根据研究结果,指出15°—25°、25°—35°两个坡度带和居民点及交通用地、草地为黄冈河流域土壤侵蚀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在对汕尾市水文水资源情况调查分析基础上,基于MIKE BASIN数字平台构建了汕尾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拟模型。采用四级流域套县为计算单元,以河流、水库和山塘为供水水源,对基准年与规划水平年(2020年)在不同保证率下、不同需水推荐方案和供水推荐方案情况下,分别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从而使得城镇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及生态用水获得优化配置,以满足汕尾市规划水平年各类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光谱反射率的作物水分状况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作物光谱反射率进行作物水分实时监测和快速诊断是目前遥感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大量国内外文献,综述了利用光谱反射特性诊断作物水分状况的研究进展,阐明了从光谱反射特性诊断作物水分状况方法的优势,指出了此项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对水稻产量与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特别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进城市或城镇务工,农民对农业生产机械化需求迫切.水稻在中国长江流域种植面积大,劳动力的季节性需求多,水稻直播面积呈明显上升趋势[1-5],然而水稻机械播种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罗锡文等[6]研制成功的开沟起垄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可同步进行开沟、起垄和播种,垄面上的播种小沟增加了水稻根系的入土深度,较好地解决了手工直播稻苗根系入土较浅而容易倒伏的问题[7];另外,精量穴直播机每穴播种量可选,行株距可调,能控制水稻高产栽培的播种量和基本苗数.在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水稻机械直播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滴灌条件下砖红壤水分运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砖红壤水分入渗特性,并为雷州半岛旱作节水农业提供依据,在室内滴灌条件下进行了砖红壤水分入渗的试验研究。在有机玻璃容器中对0.5、1.0和3.0 L/h 3种滴灌流量下土壤水分入渗湿润峰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砖红壤水分的水平扩散、垂直扩散都与滴灌时间呈指数关系,并与流量成正相关关系。当流量为0.5和1.0 L/h时,砖红壤中水分扩散运动分为二个阶段:由开始的水平扩散速率大于垂直扩散速率过渡到水平与垂直等速扩散。在土箱中监测了0.3、0.6、0.9和1.2 L/h 4种滴灌流量下土壤水分分布,分析表明对于砖红壤土质,为了能使水分入渗达到一定深度,选择流量0.9~1.2 L/h对短期浅根作物连续滴灌4 h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