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水土流失过程及其定量描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土流失是一个多时空尺度,空间尺度包括坡面、小流域和区域等层次。不同尺度具有不同的主导性过程。区域尺度水土流失过程包括了产流产沙过程,水沙物质汇集和传输过程,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三个子过程,基于已有坡面、小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模型研究和区域水土流失因子试验研究成果,可以实现对区域水土流失过程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RS与GIS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RS和G IS技术是开展水土流失快速、准确调查与监测的有效手段。选取河南省中部典型区域,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建立水土流失分级指标,运用RS和G IS技术获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实现了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管理,具有快速、准确、客观、经济等优势。采用该研究方法能够及时掌握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等信息,为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库、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奠定基础,从而促进水土保持与水土资源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葫芦岛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建立水土流失分级指标,运用RS和GIS技术获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实现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管理,具有快速、准确、客观、经济等优点。该研究方法能够及时掌握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治理状况、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等信息,为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库、实现对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奠定基础,从而有效地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水土流失研究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水土流失研究是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区域水土流失研究的学科体系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区域水土流失研究的重点问题,包括:区域水土流失及动态分析与趋势预测,水土保持的区域环境效应研究,区域水土保持政策与决策,区域水土保持的基础信息设施研究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回顾分析朝阳县北部山区水土流失问题影响要素的基础上,遵循“防控为主,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绿色发展”理念,明确本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路,阐述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针对性实践,总结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以期获得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规律性认识,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深入进行提供方法和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南阳市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河南省南阳市汉水流域为研究区域,介绍了该区域的地理概况及水土流失现状。利用收集到的等高线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覆盖图建立水土流失等级指标数据,研究了坡度、土地利用、植被类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利用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出水源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图,并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层次结构及其演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面对黄土高原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众多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如何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是长期困扰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该文根据黄土高原不同时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构成内涵和任务目标,提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和区域适宜性的特点,并将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划分为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小流域治理与发展模式、特定下垫面治理模式和特定问题治理模式4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层次模式的适宜性。同时根据60多年来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演变,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阶段性,明确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治理模式及其阶段性规律。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环境,因此评价水土流失状况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隶属度的区域水土流失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选取表征区域特征的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指标,并以径流场观测小区所获得数据为样本,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水土流失评价强度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隶属函数并依据隶属度划分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分类,然后应用遥感、GIS等技术工具提取研究区评价单元的评价指标参数,由构造的多元隶属度模型确定其对应的强度等级。该模型以鄂东大别山作为研究区域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划分水土流失强度上比较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与防治技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加强水土流失严重区,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和重点治理区,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等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分类管理。[方法]通过对特定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结合有关水土保持法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拟定水土保持的分类管理要求。[结果]提出了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水土保持工程等级,严格控制地表扰动范围,最大限度减轻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等。[结论]不同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应该执行特定的防治标准等级、防治工程设计标准等级和水土保持措施综合配置及相应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区域尺度的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及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将"风险评价"的概念引入水土保持学科之中,定义了区域水土流失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提出了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构建了区域水土流失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框架,并以延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延河中游及安塞县和宝塔区为优先治理区;证明区域水土流失生态风险评价可以为政府水土保持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程度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三峡库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是本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揭示本区域水土流失变化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驱动力的基本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国土数据以及其他辅助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人口、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农业发展4个层面的社会经济因子,分别分析了各类社会经济因子对水土流失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人口压力和农业发展仍然是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式也对本区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产生着重要影响.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较为复杂,而高强度水土流失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的特征更为突出.受数据获取的限制本文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但本文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本区域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2.
岩溶山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扶贫区域。农户行为是农村水土流失产生的主体,是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生态恢复的主体。岩溶山区水土流失是在自然环境与农户行为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部分地区形成石漠化。针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提出耕作、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并对农户水土流失治理行为的变化原因进行探析,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永定县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永定县近10a来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为该区后期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2000,2010年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结合1∶10 000数字地形图对永定县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结果]永定县水土流失分布主要集中于东北部、东南部两大区域;水土流失强度主要以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为主,极强烈、剧烈侵蚀只在区域内呈点状、少量分布;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分布在300~800m的低山丘陵地带;近10a来,永定县水土流失呈现面积减小、侵蚀强度下降的趋势。[结论]永定县水土流失范围较广,强度较大,治理时间长,因此近10a来的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在南方红壤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目前该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也是开发建设项目和人口活动密集的区域,因此应该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测和治理,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质尺度的贵州省区域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区区域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特征很大程度上受地质尺度的控制。从贵州省特殊的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全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异规律,对各区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研究结论将为贵州省宏观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规划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为区域水土流失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公报的主要内容,实时掌握区域水土流失情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宏观决策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模型,分别从模型参数、数据获取、侵蚀强度判定等方面分析了区域水土流失遥感定量监测方法。以绥德县为例,利用该方法对其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县域尺度水土流失遥感定量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地质背景下的区域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现状评价及趋势预测,掌握宏观控制因子是必要的。从地质背景出发,分析贵州省地质条件的区域特征与水土流失现状及潜在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质条件是山区区域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宏观上确定了水土流失危险程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时,划分出6个水土流失分区,并就其未来趋势进行了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在该区域从事开发建设活动的同时,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好区域生态环境。以干旱区某飞机场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为例,从项目和项目区现状出发,采用资料统计法和类比法对水土流失预测内容进行了定量分析,预测结果是:施工期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10.88 hm2,自然恢复期为101.55 hm2;水土流失总量为29 971.79 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1 904.17 t;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主要是飞行区、民用航站区等,这两个区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7.87%、30.88%。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和GIS的区域水土流失快速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水土流失的快速调查和评价对于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灾情快速反应以及水土流失定期公告制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足于区域水土流失问题探索和3S技术应用的研究,提出了区域水土流失宏观快速定量评价的方法及其实现的技术路线,并以整个黄土高原为研究区进行了实全研究,确定了一套适于该区水土流失宏观定量评从的指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区一定年限内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评价,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研究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的产生与水土流失强度之间的关系,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六盘水市水土流失及石漠化解译数据为基础,对其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六盘水市平均水土流失率为42.89%,其中非喀斯特区水土流失率高达47.33%,超过六盘水市水土流失率的平均值,且高于任何等级石漠化的水土流失率;在喀斯特区域,仅有轻度石漠化区水土流失率超过六盘水市水土流失率的平均值,其水土流失率为43.14%,潜在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等区域的水土流失率均低于平均水土流失率,分别为40.94%、40.03%、36.67%。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山地丘陵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就是松辽流域三级分区的一个区域。由于自然和人为扰动,水土流失严重。根据多年工作,对该区域自然情况、水土流失情况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进行分析,总结水土流失成因,提出水土流失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