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国梯田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梯田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梯田的出现,是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显著进步。梯田修筑历史悠久,而且普遍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地少人多的山丘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修筑梯田的国家之一,“早在西汉已经出现了雏形的梯田””。我国的梯田,以数量多、修筑的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它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梯田的雏形期、梯田的形成期、梯田建设与治山治水的结合期、梯田工程体系的发展完善期。 一、梯田的雏形期(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0世纪前后),这一时期以便于耕作和保水保肥、增加产量的小面积区田形成为标志,并且已经注意到了修筑山地池塘,以收集径流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2.
联合梯田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农村人口外迁,联合梯田农业生态系统保护面临一定的挑战。本文基于实地考察、访问与资料收集,分析了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重点保护区农业生态系统性特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和当前农业生态系统保护现状。结果显示,联合梯田农业生态环境与生产情况总体较好,但局部存在一些问题:1人口外流,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外流;2水稻种植面积与传统水稻品种存在减少趋势;3局部地区耕地土壤施肥管理与土壤质量不匹配;4农户农业生态保护意识较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主要从农业生态保护机制、法规建设和宣传工作三个方面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和传统生态文化,恢复传统品种,提高联合人民农业生态保护意识,以期促进联合梯田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保护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田是人类依山势就地利挖掘而成的山地农业生产系统,许多梯田至今仍发挥着生产功能,展现了人类适应与利用自然的智慧,其包含的生产技术、农业管理经验和传统农业知识,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既是典型的山地生态农业模式,也是杰出的生态与文化景观,更是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中,稻作梯田为其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类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无法使用机械化作业,稻作梯田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劣势愈加突出。一些地方还因为旅游业的不合理发展,引发了梯田农业系统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甚至因改种旱作或抛荒造成了梯田的垮塌。稻作梯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不同学科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系统收集国内外稻作梯田保护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保护对象、保护措施、主要问题及原因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稻作梯田的保护对象包括梯田景观、梯田生态和梯田文化3个部分。其中,梯田景观包括梯田结构、水源涵养林、农田灌溉系统和村落;梯田生态包括传统作物品种、生物多样性、农田环境质量和传统小农复合经营模式;梯田文化则包括居民服饰、建筑物等物质文化,以及歌舞、节庆等精神文化和水资源管理、森林管理等制度文化构成的非物质文化。2)造成稻作梯田景观破坏、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科技的冲击、市场需求的驱动、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和替代性产业发展不合理等。3)稻作梯田的主要保护措施包括:适度的产业发展、构建和完善保护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科学研究等。未来稻作梯田保护研究,应在强调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放在梯田系统退化的内在与外在因素、长期监测与动态评估、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与途径和典型案例跟踪及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属陇东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立地条件差,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区人民自强不息,坚持不懈推进水平梯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区"块大、田平、埂实、路通"的现代化梯田体系已初步建成,为当地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应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  相似文献   

5.
梯田是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和土地生产潜力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已成为干旱半干旱水土流失贫困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生产、实现产业脱贫的基础设施。截至2019年底,甘肃省共修建梯田218.76万hm~2,现有梯田每年调水能力可达8.22亿m~3,保土能力可达0.84亿t,可增产粮食345.45万t,可节约土地面积68.89万hm~2,可节约5 365.43万工日。近年来甘肃省以梯田建设为平台,以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农林牧特色产品为抓手,以高新农艺技术为手段,促进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发挥了显著作用。建议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梯田建设和部分人工梯田提质改造的步伐,以凸显其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甘肃省打赢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两大战役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梯田是人类依山势就地利挖掘而成的山地农业生产系统,许多梯田至今仍发挥着生产功能,展现了人类适应与利用自然的智慧,其包含的生产技术、农业管理经验和传统农业知识,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既是典型的山地生态农业模式,也是杰出的生态与文化景观,更是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中,稻作梯田为其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类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无法使用机械化作业,稻作梯田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劣势愈加突出。一些地方还因为旅游业的不合理发展,引发了梯田农业系统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甚至因改种旱作或抛荒造成了梯田的垮塌。稻作梯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不同学科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系统收集国内外稻作梯田保护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保护对象、保护措施、主要问题及原因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稻作梯田的保护对象包括梯田景观、梯田生态和梯田文化3个部分。其中,梯田景观包括梯田结构、水源涵养林、农田灌溉系统和村落;梯田生态包括传统作物品种、生物多样性、农田环境质量和传统小农复合经营模式;梯田文化则包括居民服饰、建筑物等物质文化,以及歌舞、节庆等精神文化和水资源管理、森林管理等制度文化构成的非物质文化。2)造成稻作梯田景观破坏、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科技的冲击、市场需求的驱动、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和替代性产业发展不合理等。3)稻作梯田的主要保护措施包括:适度的产业发展、构建和完善保护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科学研究等。未来稻作梯田保护研究,应在强调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放在梯田系统退化的内在与外在因素、长期监测与动态评估、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与途径和典型案例跟踪及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特征与景观资源利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是一个持续了1 300多年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然而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景观生态系统正面临不可持续的威胁。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原理和方法,分析联合梯田景观指数和景观空间格局,研究景观资源现状,并提出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的保护对策。结果表明:1)林地和耕地是联合梯田的景观优势类型,分别占总景观面积的67.93%和20.40%。林地的景观破碎度(0.05)和斑块数目(83个)较低,体现森林覆盖度较高且分布较集中。耕地的斑块数目(1 369个)、斑块密度(1 327个×km-2)、边缘密度(89.91 m×hm~(-2))、景观破碎度(0.75)和景观形状指数(50.85)均最大,体现耕地面积破碎化、形状多样化及边界复杂的特征。2)联合梯田形成"水源林-聚落-梯田-复合景观"的垂直立体分布格局,具良性生产功能、宜居功能、水土保持功能和美学功能。3)联合梯田发育了丰富的景观资源,但仍存在较多景观资源破坏及未能深刻挖掘利用的问题,使联合梯田文化遗产地陷入"景观资源闲置-遗产地贫困-人口流失-梯田生态景观破坏-景观资源消失"恶性循环。4)未来应重点恢复与改造梯田景观,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发展生态农业、第二产业,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和生态旅游,促进梯田景观复兴及传统文化的现代回归。  相似文献   

8.
定西市抢抓全省启动500万亩(15亩=1 hm2)梯田建设工程的机遇,创新机制,整合项目,以梯田建设为主体,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实施综合治理;依托梯田工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旱作农业,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结了梯田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提出了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我国古梯田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工作,水利部在2009年成立了由水土保持司、珠江水利委员会、湖南省水利厅、云南省水利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北京林业大学和西南林业大学等部门和单位领导、专家组成的中国古梯田水土保持科技成果与现代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战略研究课题组,主要研究古代梯田可持续发挥作用的保护措施,分析、研究古代梯田的形成机理、灌溉系统、水量平衡及水保效益,总结古代梯田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等内容。湖南新化紫鹊界古梯田是我国水土保持三大鼻祖工程之一,经水利部领导和有关专家多次考察,被列入此项目,安排了专项科研经费。省、市、县有关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0.
城镇-农业-生态协调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布局现状,探究在"城镇-农业-生态"协调下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案,该文以抚仙湖流域为例,基于3S技术,运用MCR-CLUE-S模型,研究流域城镇建设情景、农业开发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综合优化情景4种模式下2030年国土空间的结构和布局,最终提出抚仙湖流域"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协调下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分区。结果表明:1)2005、2010和2015年抚仙湖流域城镇空间呈上升趋势,农业空间呈下降趋势,生态空间先升后降,10 a间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2)以重要水源地、湖滨湿地和大面积自然林地为保护源,选取高程和坡度等8个阻力因子,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以及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源"核心区、生态保护区、生态边缘区、农业开发区、农业边缘区和城镇建设区;3)以生态功能分区面积为约束条件,通过Markov模型结合CLUE-S模型模拟抚仙湖流域2030年城镇建设、农业开发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的优化布局。城镇建设情景综合考虑生活需要以及政策指导下以开发城镇空间为主导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数量及空间结构的发展方向;农业开发情景控制城镇空间规模,开发部分生态空间潜力;生态保护情景下农业空间面积有所减少,城镇空间面积少量增加;4)抚仙湖流域2030年综合优化情景模式下,根据土地功能的不同,划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农业空间、城镇-生态空间、农业-生态空间和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其中农业-生态空间最小,生态空间最大;5)通过分析4种情景下区域发展的特点,结合抚仙湖流域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认为综合情景方案更合理并更适合当地的发展,其他3种单要素情景方案可为综合情景方案的实施进行相关的补充和调整。研究结果可为抚仙湖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我国滑坡、崩塌的区域特征、成因分析及其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滑坡、崩塌的区域分布特征,滑坡和崩塌的危害程度,滑坡和崩塌类型和成因分析,并且提出了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期达到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简析了婺源县城镇开发区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状况、危害、原因后,提出了其防治措施,并阐明开展城市(镇)水土保持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恢复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目前,恢复已被用作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包括重建、改建、改造、再植等含义,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生态恢复的原则包括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和美学原则。我国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是通过工程的手段进行生态恢复的典范。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应以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作指导,正确处理好人口再生产、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的方法是系统工程方法,包括综合调查与系统诊断、模型开发与治理规划、防治体系与模式设计、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亟需开拓创新,创新是水土保持工作的灵魂。只有认真纠正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2种偏向,全面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方针,把当地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与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质联用仪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种植区域(江苏南京、广西南宁和湖南长沙)露地和大棚两种种植条件下黄瓜和土壤中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的残留动态,同时对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施药后,甲基硫菌灵在黄瓜和土壤中均能很快转化为多菌灵[施药后1 d甲基硫菌灵未检出(〈0.01 mg·kg-1)],多菌灵在露地黄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均低于大棚。3个试验点露地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1.4 d和1.4 d,在大棚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1.7 d和2.0 d。在3个试验点露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1.7 d和2.3 d,在大棚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2.0 d和2.3 d。最终残留试验在最后一次施药后1 d采样时,大棚、露地黄瓜中的甲基硫菌灵均未检出(〈0.01 mg·kg-1),多菌灵在3个试验点露地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14~0.162 mg·kg-1,而在3个试验点大棚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121~0.561 mg·kg-1。参照我国所制定的黄瓜中多菌灵的MRL(0.5 mg·kg-1),露地种植方式下所有处理黄瓜中甲基硫菌灵代谢物多菌灵的最终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但大棚种植方式下其残留量有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中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将秸秆碳与硫酸铝作为一种有效吸附水体中总氮、总磷的吸附剂,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平衡吸附法,考察了秸秆碳和硫酸铝投加量、pH值、振荡时间、温度、扰动、秸秆碳粒径等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下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碳和硫酸铝投加量为0.2 mg/L、振荡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80%以上。通过对各因素与秸秆碳、硫酸铝对总氮和总磷的吸附效果分析得知,加入适量的秸秆碳和硫酸铝,可以降低水体中总氮、总磷的含量,吸附效果对温度、振荡时间、pH值变化敏感,这也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移动农业病虫害图像采集与诊断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青  张超  王正  杨保军  唐健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Z1):184-191
为了便捷地采集和实时诊断农业病虫害图像,设计了一个分布式移动农业病虫害图像采集与诊断系统。该系统由多个便携式图像采集终端和一个图像处理服务器组成;其中,图像采集终端包括嵌入式相机、可伸缩的手持杆和装载控制App的手机;图像处理服务器包括农业病虫害诊断、信息记录和反馈模块等。手持杆可将安装在其前端的嵌入式相机送到人手或视觉难以企及的病虫害区域,手机可实时预览前端相机的拍摄画面和实现控制相机完成农业病虫害图像采集等功能;系统通过HTTP协议实现多个采集终端与图像处理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协同进行分布式计算,可以减少网络移动资费和服务器的负载。利用该系统对水稻纹枯病图像采集与诊断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图像采集终端可以便捷地采集到水稻纹枯病图像,手机端视频预览画面延时低,对相机控制命令无误,图像采集终端与服务器通信稳定,服务器端对水稻纹枯病图像处理和诊断实时,基于图像的水稻纹枯病为害等级诊断准确率为83.5%。如果服务器端加载不同的农业病虫害图像处理和诊断算法,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业病虫害图像的采集与诊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工作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但有不少的编制者在编制建设类和建设生产类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时往往出现失误.建设类和建设生产类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区别.根据多年编制两类水土保持方案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这两类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工作在水土保持要求、服务年限、预测时段划分、防治目标等方面的异同,以防止在编报过程中出现水土流失量预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以及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In the present study, zeolite tuffs of diverse chemistry, mineralogy and origin were characterized and tested for their efficiency as slow release fertilizers (SRF) through a series of leaching tests. Mixtures of zeolite tuffs were created and tested as loamy soil additives, in order to evaluate any synergistic effect on their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and SRF properties. The studied materials were a chabazite-rich tuff (SOR), a mordenite-rich tuff (KIM), 3 mixtures of them (SOR/KIM 30/70, 50/50 and 70/30) and a commercial clinoptilolite-rich tuff (BLG). CEC (sodium acetate method) was 95.7 for BLG, 100.9 for KIM and 92.2 cmol kg?1 for SOR, while their mixtures displayed intermediate values. SRF values vary, with the SOR/KIM 30/70 exhibiting the slowest NH4+ release in 29 days (1.7%)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ample (19%). Zeolites promoted PO4?3 release, while their selectivity for Mg2+ and K+ was clearly affected by their different structure and chemistry. BLG exhibited the strongest selectivity for Mg2+, having the lowest release (39%).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ixtures of zeolite tuffs could have a potential use in agricultural processes, by improving parameters like: chemistry, mineralogy, CEC and SRF efficiency, and result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a competitive and functional soil additive.  相似文献   

20.
低山丘陵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边坡植被恢复是解决高速公路建设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是,对坡面植被恢复质量的评价尚没有统一、公认的指标体系.基于恢复生态学和美学的理念,在分析坡面植被功能的基础上,参考道路工程、植物生态学、恢复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水土保持学、景观学等理论.提出了绿期、盖度、多度、截流量、综合抗性、根系稳定效果、景观优美度、管理水平8个重要评价指标,并给出了各指标的量化计算办法.利用AHP评判矩阵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坡面植被群落的演替规律,提出了建议的评价时间,得出了坡面植被恢复质量的评价值,确定了质量等级.结合2008年奥运公路--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南线工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