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南设施园艺始于20世纪90年代。应用设施栽培技术种植的种类和品种很少,应用面积不大。通过对各项条件的分析表明,充分发挥利用海南特有的热带气候资源,大力发展设施园艺技术将是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生产结构性调整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  相似文献   

2.
海南哈密瓜简易设施栽培覆盖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南冬春季节的热带气候资源,采用设施园艺栽培技术能够反季节生产原产新疆的哈密瓜.该文采用不同覆盖模式的简易竹木结构设施大棚,种植反季节哈密瓜的试验研究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3.
海南哈密瓜简易设施栽培覆盖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南冬春季节的热带气候资源,采用设施园艺栽培技术能够反季节生产原产新疆的哈密瓜。该文采用不同覆盖模式的简易竹木结构设施大棚,种植反季节哈密瓜的试验研究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也随之加快,成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重要手段。基于设施园艺在观光农业园规划中的意义,从都市型设施园艺应用和产业型设施园艺应用两个方面对设施园艺的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此来推动整个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工程学报》2004,20(3):129-129
由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华中农业大学承办的2 0 0 4中国设施园艺学术年会将于2 0 0 4年10月下旬在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举行。本次会议将就设施园艺工程、设施园艺环境控制、设施园艺生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学术交流,并特邀部分知名专家就我国设施园艺中长期发展计划纲要、温室行业的发展动态、设施园艺的发展趋势作专题报告。会议论文征集范围:1)国内外设施园艺新进展;2 )我国温室行业标准及最新发展动态;3 )设施园艺环境控制与信息技术应用;4)设施园艺作物高效栽培与育种;5 )设施…  相似文献   

6.
LED在植物设施栽培中的应用和前景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发光二极管(LED)在植物设施栽培中的研究与应用,内容包括:应用于植物设施栽培的LED特征,LED在植物组织培养、设施园艺和航天生态生保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以及LED应用于植物设施栽培领域的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疆设施园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设施园艺自2000年以来发展迅猛,至2004年栽培面积已达2.33万hm2.该文总结了新疆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世界现代化温室装备技术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7  
现代化温室是设施园艺科学研究的前沿和技术应用的高地,代表了设施园艺的尖端成果和发展方向,可以为各种先进装备技术在其他栽培设施中的推广起到先导性的试验示范作用,研究世界现代化温室装备技术研究热点、应用状况、推广模式和发展趋势可以有效推动中国设施园艺发展。通过近年来的文献研究和在温室园艺发达国家的现场调研,该文就国外温室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特点、技术创新动态、当前研究热点等总结世界温室装备技术的发展状态和趋势;在分析中国温室园艺发展形势和温室装备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设施园艺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加快提升装备技术应用速度与规模、坚持科研与创新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提高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扩散水平、转变装备技术发展的带动模式、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科技水平的建议,为加快中国温室装备技术发展、实现技术应用新的跨越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一种有机设施园艺在国外已经被证明可持续性生产和盈利,但中国有机设施园艺相关技术标准还是空白。该文介绍了国外有机设施园艺产生的背景、定义、起源、目标、认证面积、产量和盈利状况、有机设施园艺基本形式及认证规则要点,探讨了中国发展有机设施园艺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应该积极发展有机设施园艺,但有机设施园艺不能简单等同于"温室+有机种植",它应该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包含温室环境控制、种植材料选择,土壤肥力保护,水资源管理,病虫害控制,节能和可持续盈利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应立足国情,借鉴国外有机设施园艺规则要求,加强中国设施生物农业的基础研究和农机装备开发,制定出中国有机设施园艺的认证标准,中国设施农业产业必将迎来巨大的新市场机遇。  相似文献   

10.
热箱法测定园艺设施覆盖材料传热系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对常用的测定园艺设施覆盖材料传热系数方法——热箱法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指出天空辐射等因素对传热的影响,园艺设施覆盖材料与建筑围护材料的关键不同点,以及研究开发专用于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热工性能测评的设备与技术体系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方向和应开展的实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设施园艺气候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对南方设施园艺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气候因子为指标 ,利用主成分、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进行多指标综合分区 ,将我国南方设施园艺发展区域分为 5个气候区 ,并分析了各区设施园艺现状和发展趋势 ,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设施园艺建设的宏观管理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该文对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作了概述,并在分析了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设施农业的宏观管理提出发展建议,包括管理准确定位;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规划设施布局;设施标准的制定;建立信息管理和技术咨询网络;抓好科学研究和培训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设施园艺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保护设施进行反季节园艺作物栽培的国家。两千多年来,在经历了传统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总结推广、设施园艺生产体系的初步形成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的形成等几个阶段后,到20世纪末,中国建立起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能基本满足园艺产品周年均衡供应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的技术路线。这是一条成功的技术路线,但在目前设施园艺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对中国设施园艺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力求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设施园艺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地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设施地土壤的理化性质,以江苏省苏北地区大棚土壤为例,研究种植年限分别为1,3,5,7 a大棚土壤含水量、全N、全P、全K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地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进一步降低。设施地土壤全N、全P和全K含量比大田高,特别是全N和全K积累量大,且分布于耕作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全N和全K含量变化较大;同时,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设施地土壤全N、全P和全K含量显著增加,7 a左右的设施地土壤20 cm耕作层中的全N含量分别为1.99,1.87,2.40 g/kg;全P含量分别为1.03,1.01,1.74 g/kg;全K含量分别为1.94,3.52,4.40 g/kg,且全N和全K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土层深度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增加,7 a左右大棚种植年限扬州和连云港地区20 cm土层中的Pb含量分别为194,225 mg/kg;淮安地区不同种植年限20 cm土层的Cd含量分别为0.80,0.93,1.14,2.49 mg/kg;扬州和连云港地区无论种植年限多久,Cr含量均大于120 mg/kg;扬州地区As含量均大于25 mg/kg,Pb、Cr和As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土层深度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所以设施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应采取措施保持土壤含水量,防止土壤板结、盐渍化,消除重金属累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设施园艺装备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近年来,中国设施园艺装备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一个完备的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受设施环境-作物交互影响机理缺乏、设施-设备匹配性差等因素的制约,中国设施园艺装备在稳定性、智能化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产业效益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有必要对中国设施园艺装备技术进行一个系统总结,为下一步产业的技术研发指明方向。该文在准确把握中国设施园艺装备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种苗装备、生产装备、物流装备、管理装备等4个环节入手,将中国设施园艺装备技术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进行了比对,并找出了相关差距。研究得出了中国设施园艺装备技术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研发系统性持续性不够、与装备匹配的农艺参数积累缺乏、装备的整体性和工程性亟需提高等问题,明确了区域化园艺作物生长机理、北方日光温室结构与装备升级、全产业链自动化作业、园艺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非耕地基地化与城镇化装备等未来重点研发的方向,提出了制定设施园艺装备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实施设施园艺技术促进与产业促进的"全面赶超"计划、创新以激发协同研发活力的体制机制、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从而为指导中国设施园艺装备技术的革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Logging and intense shifting cultivation have caused major degradation of tropical forests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Understanding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those land uses on plant biodiversity is essential to the restoration of tropical forests. We compared the species diversity,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basal area of all stems ?1 cm dbh among 18 1-ha tropical lowland and montane rain forest plots with a well-recorded long-term history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and logging on Hainan Island, south China. We also explor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sturbanc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etermining forest recovery. We found that the species density and diversity in old growth forests were higher than in shifting cultivation fallows (55 years old) but lower than in logged forests (35–40 years since logging).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fallows was distinct from other forest types but logged forests were similar to old growth forests, especially in lowland forests. Disturbance intensity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species composition, species density, diversity, and basal area accumulation. Soil nutrient availability explained some of the variation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Stem density was related to multiple factors including disturbance history, soil nutrients, and distance to old-growth forest. In general, we found that disturbance intensity was a better predictor of forest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than edaphic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impacts in shaping tropical forest successional pathw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