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辽宁省宽甸是柞蚕之乡,柞蚕生产有悠久的历史并在国内外市场上素享盛誊。但由于我县地势复杂,南北差异大,气候多变,每年倒春寒、低温冷害、旱涝、风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都给柞蚕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害,使柞蚕生产不能高产稳产。在深入蚕民服务调查过程中,他们渴望气象  相似文献   

2.
略阳县位于秦岭南坡,气候温润,植被茂密,水利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发展条件优越,特别是林牧业和山货土特产发展的潜力很大。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建国以来,工农业生  相似文献   

3.
气候因素是自然资源中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我国古代就有着"靠天吃饭"的说法,这个"天"就是指气候条件,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斗争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气候状况对于农业的发展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气候条件提供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对农业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宁夏米质的气候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稻米品质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本文给出了影响米质变化的气候指标,并指出,宁夏平原具有生产优质米的优越气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 本省棉花种植面积曾达到671万亩,历史上最高单产为80斤。近年来单产超过200斤的植棉组和个人不断涌现,这充分说明了辽宁棉花的气候生产潜力是很大的。但长期以来由于种植分散,甚至某些不宜于植棉的地区也发展棉花生产,致使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不稳。为了进一步挖掘棉花生产潜力,充分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急需改变分散种植状态,逐步实现区域化种植。通过几年来对棉花与气象条件关系进行的系统研究,明确了辽宁气候对棉花种植的利弊所在,同时又从影响棉花生育和产量形成的气候生态  相似文献   

6.
柞蚕生产是凤城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所带来的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也比较突出。在全面分析柞蚕场水土流失成因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柞蚕场依法监管和分类治理的水土流失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峰丛洼地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大面积分布的地貌类型,气候湿热,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得该区可利用水资源匮乏,人们的生活生产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分析该类型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探讨缓解水资源问题的方法,提出水资源供应保障的合理措施,以期为能够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延边州是延边黄牛的主产区,延边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人文条件都适合生产有机肉牛,具备有机畜产品生产的技术基础,为发展延边黄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延边州是延边黄牛的主产区,延边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人文条件都适合生产有机肉牛,具备有机畜产品生产的技术基础,为发展延边黄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东部年均降水800mm左右,生态修复的自然条件优越,封禁治理效果好,传统的柞蚕放养等是制约本地区生态修复的重要因素。以桑补柞,开源节能,圈养、禁牧等封禁辅助措施能处理好生态修复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辽东山区生态修复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议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略论气候与农业生产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研究了气候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我国气候变率大,是引起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每年农业受害面积的60%是干旱造成的,不明显的潜在影响(如低温)能使粮食产量减少500万吨以上。在5%的产量波动水平下,本世纪80年代的粮食绝对产量的波动损失比50年代大得多。在同样的政策、种子、农业技术条件下,粮食产量主要受气候的影响。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不是愈来愈小,而是愈来愈密切。今后制定农业发展战略计划时应考虑气候不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花菇形成的气象指标,采用湖北省30个气象台站的1961~1980年有关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对全省花菇形成的气候条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省31°N线附近为优质花菇生产最适宜气候带;鄂东北及江汉平原北部的京山、荆门等县市秋季花菇形成的气候条件明显优于春季,鄂西北地区春季花菇形成的气候条件比秋季优越。选取花菇形成的主要气候要素及花菇等级等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把我省划分为四个花菇气候生态区域。揭示了我省发展花菇生产的生物气候经济区位优势,同时为花菇工厂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气候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岭  赵玲 《中国农业气象》1997,18(5):27-29,50
通过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关系的分析,总结出大兴安岭地区发展马岭薯种植的气候优势,并提出相应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冬春饲草不足和寒冷的气候是造成草原家畜“冬瘦、春乏刀的重要原因,亦是限制草原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众所周知,气候条件在草原畜牧业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土壤、植被及其自然生产力的关系颇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既受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制约,又受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而饲草产量和品质又决定于水热量的多寡及其配合的程度。基于这种思路,本文用牧业气候相似理论和区域区划方法,以水分条件为一级指标,热量条件为二级指标,把新疆划分为八个牧业气候区,对每个区的牧业气候特征和牧业生产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在小麦生产中,由于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差异,粒重的波动很大。如郑引一号小麦,千粒重的变化常在30—38克之间,甚至更大些。这是造成产量不稳和影响高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单产在700斤以上的高产区,往往由于千粒重的影响,而不能高产再高产,已成为生产中一个突出而又急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17.
自然环境有助于种植业的发展,在当前经济产业多元化的情况下,猕猴桃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其受到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滋润,四川苍溪县生长的猕猴桃深受市场喜爱。基于此,结合苍溪县猕猴桃的生产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详细阐述苍溪县猕猴桃生长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8.
汤树德 《土壤学报》1979,16(1):9-16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在国营农牧场中大面积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大豆的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一般认为,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所固定的氮,能提供大豆整个生育过程中对氮素需要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然而,在大田生产实践中,由于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前作、品种、施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大豆在田间的共生固氮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科学地评价气候条件变化对早稻生产的影响,采用了1971-2000年全省85站逐日的有关气象要素,按光合、光温和气候三级生产潜力的划分思路,构建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模式,以光合生产潜力、温度适宜度、水分适宜度为基本评价因子,计算全省1971-2000年逐年85站光合、光温和气候三级生产潜力,定量化评估气候条件变化对早稻生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1)1971-2000年江西省早稻的光合潜力呈略减趋势,而光温生产潜力则呈略增趋势,水分条件呈变差的趋势,致使早稻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呈减小趋势;2)赣北环鄱阳湖区、赣中和赣南中部地区的早稻气候生产潜力为全省的高值区,而赣东北和赣中西部早稻气候生产潜力相对较低;3)全省的热量条件总体尚好,各分区的早稻光温生产潜力占光合生产潜力的比例均在76%以上,热量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早稻生产;4)江西省早稻气候生产潜力不稳定性较大,赣南地区早稻生产气候稳定性最好,鄱阳湖区早稻平均气候生产潜力最大。针对早稻气候生产条件的变化特点,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保证早稻生产稳定增长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州种植太子参的气候生态适宜性分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减少黔东南州种植生产太子参在选址时的盲目性,本文根据在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种植基地观测的太子参生育特性资料,分析得到当地种植太子参的适宜性气候指标;利用黔东南州16个县市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利用经度、纬度以及海拔高度构建了各气候指标的地理分布模型,计算黔东南州204个乡镇与太子参生产密切相关的6个气候指标值;选用欧几里德(Euc lid)贴近度法实现模糊多目标最优选择,计算黔东南州204个乡镇的贴近度,进行黔东南州太子参气候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黔东南州中部以西、以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大都适宜种植太子参,可实现太子参的规模化、集约型生产;黔东南州中部以东、以南地区由于受高温和积涝的影响,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适当种植,不宜大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