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叙述了土壤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份,建立一个国家级地理信息系统的原则和要求以及土壤系统分类与土壤地理数据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壤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基础土壤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是土壤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目标是预测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以及在自然和人为影响下的演变、实现土壤资源的有效管理。我国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20世纪50年代区域和全国性的土壤调查和综合考察奠定了我国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基础;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开始和科学研究恢复,土壤地理学重新复兴,包括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土壤制图、土壤遥感等各个分支学科在内的土壤地理学得以迅速发展,这其中1984年开始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贯穿了此后2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推动了相关学科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3S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全面促进了土壤地理研究的现代化,土壤空间变化描述的内容、方式、应用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的土壤地理学研究将面对我国土壤资源制约的国情,重点应该围绕变化中的自然条件和强烈的人为干扰下土壤质量与功能的演变、以土系为主体的土壤基层分类体系、以信息技术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土壤资源数字化表达与管理系统等中心内容,为我国土壤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应对全球环境变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南口古土壤与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凤荣  李连捷 《土壤》1993,25(1):15-17,52
本文分析了南口台地上古土壤性质与现代土壤之性质的异同,证实它们是古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文章强调了研究土壤发生必须充分注意时间对土壤发生与性质的影响,土壤分类系统必须以土壤实体的本身性状为分类依据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时空分布规律、形成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土壤学学科分支,其主要目标和任务是理解土壤形成演化的关键过程与影响因素并预测未来土壤-环境的共同演化特征,揭示土壤资源分布规律、利用前景和保护对策,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土壤普查、耕地保护等国家目标。21世纪特别是新时代10年以来土壤地理学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研究对象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向以土壤为核心的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发展,高强度人为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时空演变研究愈加活跃。土壤地理学主要发展趋势包括土壤信息获取方式正在发生变革,数字土壤制图向融合过程机理与数据驱动发展,土壤时空信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未来土壤地理学优先发展领域包括:以关键带研究带动土壤发生和演变研究的革新,基于多传感器的土壤综合观测原理与技术,多尺度数字土壤制图与时空变化预测等。  相似文献   

5.
史学正  龚子同 《土壤》1991,23(4):174-177
实现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的土壤学的研究重点已转向土壤环境保护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研究土壤学的首要任务是解决粮食问题,同时兼顾环境问题。因此,我国土壤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土壤系统分类、土地资源和宏观的土壤环境保护3个方面。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基础学科新成果、遥感和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梅花山土壤诊断特性及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健飞 《土壤》1997,29(5):235-239
鉴定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的诊断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分析对比了本区土壤在地理发生分类制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制中的类型归属,初步探讨了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类别的垂直分布规律,并就本研究供试土壤涉及到的问题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提出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鸿昭  李天杰 《土壤通报》2012,(5):1277-1280
<正>在五彩缤纷的文集中,新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张甘霖、史学正、黄标主编的《土壤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祝贺龚子同先生从事土壤地理研究60年引人关注。该书不像一些个人自传体学术文集那样集学术论文之大成,专业性很强;也不像一些学者庆贺文集那样颂扬长者业绩,充满溢美之词。它不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土壤时空变化研究的进展与未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理解和表征土壤的时空变化是土壤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评估和合理发挥土壤功能的重要前提。土壤的时空变化与气候环境变迁、岩石圈风化、地表物质迁移、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圈层变化过程相耦合。围绕土壤时空变化研究的新近进展,本文综述并展望了土壤形成和演变过程、土壤形态学、土壤调查、土壤分类、数字土壤制图与土壤退化的发展态势。未来土壤时空变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地球表层系统中土壤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多过程耦合机理与模拟、多尺度土壤-环境关系与模拟、多元土壤信息的融合机理与数据同化。未来重点研究领域将涉及到关键带科学引领的土壤形成和演变研究、多尺度数字土壤制图与时空变化预测、基于多传感器的土壤综合观测原理与技术、完整和详尽的国家和全球土壤资源清单及共享平台建设、区域土壤资源退化机理及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我国红壤的土壤地理学研究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桃林 《土壤》1991,23(4):218-221
本文在分析当今世界土壤地理学发展特点及趋向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南方红壤研究的实际及发展需要,提出了今后我国南方红壤的土壤地理学发展方向及主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土壤多样性:土壤地理学研究的契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学雷 《土壤》2014,46(1):1-6
介绍了土壤多样性研究的起源、概念及学科意义,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土壤多样性在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首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以土壤多样性为基础的,保护土壤多样性意义重大,而事实证明广泛应用于生物学中的计量方法同样适用于土壤地理学和土壤资源有关研究中;其次,有关国家已经在土壤多样性的测度方法及其在土壤资源空间表达中作了很多尝试,诸多案例为土壤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最后,新近研究及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土壤多样性与土地利用多样性、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水体、植被等)多样性的关联分析中,已经取得显著进展。这一研究领域日趋活跃,将在土壤地理学及土壤资源相关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赵其国 《土壤》2008,40(5):681-684
马溶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代杰出的土壤地理学家,他毕生的研究与成就,对我国土壤科学特别是对土壤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科学实践活动和著述,不仅对我国土壤学界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而且在国际土壤学界也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2.
段金龙  张戈  任圆圆  张学雷  李卫东 《土壤》2021,53(5):1072-1080
水要素是重要的成土因素之一,土壤与地表水体空间分布格局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以中国中部典型农业区的土壤和地表水体数据为例,基于改良的土壤多样性计量方法计算并统计了1km网格尺度下的土壤类型个数、土壤构成组分多样性、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和地表水体空间分布多样性等多类数据指数,探索了区域土壤与地表水体在地理空间分布格局上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最具代表性土类潮土和褐土(两者面积加和占研究区总面积85%,两者空间分布多样性均大于0.8)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区域地表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之间存在数据联系,回归分析中的判定系数R2大于0.5,这与水要素在两种土壤类型成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②研究区面积的增加一般会造成地表水体对区域内土壤类型数量的影响作用减弱。与其他成土因素相比,水要素在土壤形成中影响作用的重要程度与研究尺度的大小有关。③基于资源地理空间分布离散性分析的土壤多样性计量方法及理论为水、土等不同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评价及其交互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压榨取样仪的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性能测试和技术检验表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制的土壤水压榨取样仪性能较稳定,重现性良好,具有取样速度快、操作简便等特点,可用于土壤水化学研究中的土壤水取样,且可用于含水量较低的土壤(>10%即可)。本文介绍了该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土壤判读竞赛的重要性及其举办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美国大学生土壤竞赛和首届国际土壤判读竞赛的举办情况。结合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的新进展,在土壤判读竞赛的知识准备、人员组织以及竞赛的主办与认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土壤判读竞赛的开展将促进相关本科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长期来看,还能提高我国土壤分类研究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5.
面临新世纪挑战的土壤地理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龚子同 《土壤》1999,31(5):236-243
首先回顾了半个世纪来土壤地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其次分析了当前学科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对该学科面临新世纪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土壤电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天仁 《土壤》1999,31(5):231-235,254
虽然在土壤学中“电化学”这个名称由来已久,但文献中对土壤电化学的含义的认识却很不相同。60年代初,我们分析了土壤化学的发展史和现状,也参考了电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土壤电化学的范畴是研究土壤中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化学表现,近40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关于土壤电化学的这个定义及其范畴是适当的。根据土壤化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土壤分布的特点,我们从水稻土的物理化学、可变电荷土壤的电化学和土壤电分析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土壤电化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较完整的土壤电化学体系,有关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及提高我国土壤学的国际地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国的土壤电化学仅仅走过了开创阶段,真正的理论上的突破则有待于今后的努力。除了学科本身的发展以外,土壤电化学的实际应用也应是逐渐开拓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理由相信,土壤电化学基本理论在国民经济包括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将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富铁铝土壤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我国富铁土和铁铝土分类的历史。我国控工土壤分类开始于30年代,从50年代开始,我国土壤分类深受前苏联地理发生分类的影响。在地理发生分类体系中,按生物气候气候条件,热带、亚热带地速性土壤分别为燥红土、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从80年代,我国土壤科技工作者结合我国实际,引入了土壤系统分类。这一分类的虽根据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划分土壤类型。据此,这一区域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是铁土和铁铝土。  相似文献   

18.
赵其国 《土壤》1998,30(6):281-290,310
概述了第16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关于土壤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向,提出了我国开展土壤与环境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国际晚近研究的新进展方法进行检测,试验表明土壤微生物总活性夏季比冬季强烈,人工森林生态系统比对照地(稀树草坡微生物总活性增强20倍,每年被分解转化的有机物质量果园地比对照地增加1倍多,土壤微生物库中生物营养元素的库贮量果园地比对照地也增加了1倍,土壤微生物对能源营养物质的转化归还量,果园和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都比对照地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带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酸碱度的关系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戴万宏  黄耀  武丽  俞佳 《土壤学报》2009,46(5):851-860
利用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确定的886个典型地带性土种剖面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全国及6个地理区域(华东、华南、西南、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带性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与pH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pH在不同地理区域间有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随pH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二者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332~-0.530,p<0.001),在控制温度、降雨和海拔条件下,二者间的偏相关关系也均达到1%的显著水平(r偏=-0.217~-0.322);指数方程(SOM=aebpH,a和b为常数)可以较好地描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与pH的关系,土壤pH变异可以分别解释有机质含量总变异的12.2%~2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