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为了探明土壤–烤烟系统硫素对烟草燃烧性指标元素及其有关指数的影响,找出适宜的烟叶硫含量区间,以便指导调控烤烟硫素营养。 【方法】 选取了2009—2011年间曲靖烟区9个植烟县区的3507份土壤样品和对应的烟叶样品,分析了土壤有效硫含量和烟叶硫、钾和氯含量,研究了土壤有效硫含量与烟叶硫含量以及烟叶硫含量与其钾、氯含量、钾氯比值和有机钾指数的关系。 【结果】 1) 曲靖烟区植烟土壤有效硫含量丰缺不均,土壤有效硫含量和烟叶氯含量变异较大;2) 随着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增加,烟叶硫含量递增,且两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1);3) 烟叶硫含量对烟叶钾含量及有机钾指数有重要影响,随着烟叶硫含量的增加,烟叶钾含量和有机钾指数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4) 烟叶硫含量对烟叶氯含量亦有重要影响,随着烟叶硫含量的增加,烟叶氯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 【结论】 对曲靖烟区而言,要保持较高的烟叶钾含量和较适宜的氯含量,适宜的土壤有效硫和烟叶硫含量范围分别为3.84~48.53 mg/kg和0.3%~0.6%。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矮化自根砧红富士苹果幼树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为矮化自根砧苹果园氮素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以2年生矮化自根砧红富士苹果幼树为试材,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三个施氮水平下幼树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试验设三个处理,每千克土施氮 (N) 量为0.1 g (N0.1)、0.2 g (N0.2) 和0.3 g (N0.3),分别在春梢停长期 (6月23日)、秋梢停长期 (8月25日)、养分回流期 (9月20日) 和落叶前期 (10月23日) 取全株样品进行氮的分析测定。 【结果】 至落叶前期,矮化自根砧红富士苹果幼树总干重和根系生物量以N0.1水平最高。不同氮素水平下,植株不同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 (Ndff) 差异较大。氮肥施入至春梢停长期,幼树地上部新生营养器官Ndff值最高;秋梢停长期至落叶前期均以根系的Ndff值最高,同时根部吸收的15N也优先向营养器官运转;树体对氮的吸收征调能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弱。果树春梢停长期,N0.1处理树体新吸收的氮素可更为快速地转运至新生器官;春梢停长期至养分回流期,叶片15N分配率最大;落叶前期,N0.1处理根系15N分配率 (33.8%) 显著高于N0.2 (17.0%) 和N0.3 (22.5%) 处理,叶片中约37.6%的氮素回流到树体内。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树体15N利用率显著提高,至养分回流期各处理15N利用率为N0.1(30.0%) > N 0.2 (27.9%) > N 0.3 (21.7%)。春梢停长期至养分回流期,三个施氮水平下树体吸收的15N均占整个生育期氮素吸收的80%或以上。 【结论】 春梢停长期至养分回流期是矮化自根砧红富士苹果幼树氮素营养需求的关键时期,N0.1处理有利于幼树营养生长和氮素的吸收利用及贮藏,建议生产上应适当控制氮肥的投入,根据果树需肥关键时期合理施用氮肥,满足树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氮素的需求,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根土界面锌有效性及形态分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氮能够促进冬小麦根系对锌的吸收及在籽粒中的积累。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根土界面锌有效性及形态分级的影响,有助于探究氮锌配施促进冬小麦吸收锌的可能机制,为合理施用氮肥来提高冬小麦籽粒锌含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以冬小麦为试材进行了根箱培养试验。分别设置三个氮水平 (0、0.2和0.4 g/kg) 和两个锌水平 (0和10 mg/kg),分析了冬小麦地上部锌含量、根际土和非根际土有效锌含量、pH以及六种锌形态含量。 【结果】 氮锌配施 (N0.2Zn10和N0.4Zn10) 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重和锌含量。在不施锌 (Zn0) 条件下,N0.4处理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的有效锌含量;在Zn10条件下,N0.4和N0.2处理均显著降低根际土有效锌含量,却提高了非根际土有效锌含量。无论施锌与否,N0.4和N0.2处理均显著降低根际土壤的pH,但对非根际土壤的pH影响不大。在Zn0条件下,N0.4和N0.2处理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交换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及非根际土氧化物结合态锌含量,提高了非根际土交换态锌、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残渣态锌含量。在Zn10条件下,N0.4和N0.2处理显著提高了根际和非根际土交换态锌、非根际土松结有机态和紧结有机态锌及根际土残渣态锌含量,降低了根际土松结有机态、碳酸盐结合态锌及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残渣态锌含量。 【结论】 氮锌配施提高冬小麦锌含量,促进冬小麦锌的吸收,可能是由于氮锌配施与冬小麦根系共同作用降低了根际土壤pH,促进土壤中锌从松结有机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向交换态转化,从而提高了土壤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机械插秧是降低水稻生产劳动强度的必要措施之一,研究适应该技术的氮肥施用时期和比例,对推广该技术,实现机插双季稻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早稻和晚稻为试验材料,进行机插双季稻氮肥施用田间试验。在同一施氮量下,设置氮素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 8∶2∶0(N8∶2∶0)、7∶2∶1(N7∶2∶1)、6∶2∶2(N6∶2∶2)、5∶2∶3(N5∶2∶3)、4∶2∶4(N4∶2∶4)、3∶2∶5(N3∶2∶5)和不施氮肥(CK)7 个处理。调查了早稻和晚稻产量形成、氮素吸收以及氮肥利用特征,讨论了氮肥后移与产量、产量形成及肥料利用率的关系。 【结果】 机插早、晚稻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 6∶2∶2 和 5∶2∶3 处理水稻高产的群体结构最合理,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的乘积最大,协调产量的各因子达最佳值。同时发现,机插早、晚稻穗肥比例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抛物线关系。施氮处理机插早、晚稻的籽粒和秸秆氮含量及氮素累积量较 CK 处理均有所增加,其中随着穗肥比例的增大,早、晚稻的籽粒和秸秆氮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而氮素累积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无论机插早稻(施氮量为 180 kg/hm2)还是晚稻试验(施氮量为 195 kg/hm2),随着穗肥比例的增大,氮肥贡献率(NCR)、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氮肥偏生产力(PFPN)以及经济效益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早稻 N6∶2∶2 处理 NCR、NAE、NRE、PFPN 和经济效率均达最大值,晚稻 N5∶2∶3 处理均达最大值;而早、晚稻氮肥生理利用率(NPE)随着穗肥比例的增大均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结论】 在施氮量和分蘖肥比例相同的条件下,机插早、晚稻施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分别为 6∶2∶2 和 5∶2∶3 时,有利于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是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5.
利于水稻氮素吸收的绿肥翻压量和施氮水平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紫云英是我国南方稻区重要的冬季绿肥,具有固定碳素、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等效果,能为后茬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本研究为探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和水稻氮素营养性状改良提供依据。 【方法】 在“紫云英–双季稻”耕作制度轮作土壤上,进行田间 4 × 4 双因素裂区试验。每小区收获的紫云英全部翻压为 100% 翻压,设不翻压、翻压 30%、60%、100% 4 个水平;每个翻压水平处理下,设置不施氮肥、施常规氮量 (N 150 kg/hm2) 的 30%、60% 和 100%,共 16 个处理。分别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取水稻植株样品,调查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结果】 水稻群体干物积累量随生育进程处理间差异逐渐增大。抽穗期以 M30% + N0 处理最高,M60% + N60% 处理次之,对照 (M0 + N0) 最低,此阶段是水稻群体物质积累量全生育期中差异最大的时期,最高的 M30% + N0 处理较对照和其他处理平均高 79.02% 和 45.04%,此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为 23.19%~44.23%。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干物积累量均以 M60% + N60% 处理最高,对照最低,在成熟期 M60% + N60% 处理群体总干物质重为 13.14 t/hm2,较对照高 53.15%。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含氮量和吸氮量处理间不同。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量均以 M60% + N60% 处理最高,较其他处理平均分别高 20.71%、14.84% 和 15.44%;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吸氮量也以 M60% + N60% 处理最高,对照最低,氮肥与冬种绿肥有显著协同效应。水稻氮素阶段吸收量及其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分蘖期前、孕穗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均是紫云英翻压 60% + 施氮 60% 处理的吸收量高于其他处理,平均分别高 29.89%、79.46% 和 121.1%;而分蘖至孕穗期是 M100% + N100% 处理达到最大,较其他处理平均高 51.87%。 【结论】 综合来看,供试条件下,在 “紫云英–双季稻” 种植体系中,M60% + N60% 处理能够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改善稻田氮素循环,对于实现水稻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西柏三烯二醇是烤烟香味成分的重要前提物质。本研究探究了黄腐酸对烟草西柏三烯二醇代谢的影响,为提高烤烟品质提供有效方法。 【方法】 以烤烟品种‘豫烟6号’为试材,连续进行了2年的田间试验和1年的盆栽试验。设常规栽培 (FP)、普通烟草专用液体肥料 (DF1) 和含黄腐酸烟草专用液体肥料 (DF2) 3个处理,两种液体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方法施用。观察了不同处理的腺毛形态和密度,测定了不同处理的叶面腺毛分泌物,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不同处理与西柏三烯二醇代谢相关的CYC-1、CYP71D16、DXR、DXS等基因的表达量,对比了不同处理初烤烟叶的茄酮含量并进行了感官质量评价。 【结果】 1) DF2处理的腺毛密度较高且具有较强分泌能力的长柄腺毛较多,叶面腺毛分泌物中西柏三烯二醇的含量也表现为DF2 (65.43 μg/cm2) > FP (46.84 μg/cm 2) > DF1 (39.8 μg/cm 2);2)DF2处理能显著提高烟叶CYC-1、CYP71D16、DXR、DXS基因的表达量,4个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FP处理的12.45倍、3.54倍、3.22倍和3.44倍,是DF1处理的4.11倍、5.71倍、2.44倍和2.28倍;3) DF2处理调制后的初烤烟叶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可达到112.27 μg/g,分别是FP和DF1处理的2.93倍和1.99倍,且连续2年感官质量评价结果均优于其他处理。 【结论】 肥料中的黄腐酸能促进烤烟西柏三烯二醇代谢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改良烤烟叶面分泌物,提高烟叶茄酮含量,改善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7.
生物炭配施氮肥改善表层土壤生物化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土壤碳氮、生物学性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阐明生物炭配施氮肥后,土壤碳氮含量及生化性质变化规律,旨在为合理培肥、改善土壤环境、增加春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内蒙古西部 (包头) 和东部 (通辽) 2个试验点进行大田试验,设生物炭用量0、8、16、24 t/hm2 4个水平 (分别记作C0、C8、C16、C24) ,设施氮量 0、150、300 kg/hm2 3个水平 (分别记作N0、N150、N300) ,于成熟期测产,并于收获后分3个土层 (0—10 cm、10—20 cm、20—40 cm) 测定土壤碳氮含量、微生物量及酶活性。 【结果】 生物炭和氮肥对2个试验点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碳、碳氮比、微生物量及酶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 (P < 0.01) ,且两者交互作用极显著。3个土层有机碳含量以及0—10 cm和10—20 cm土层全氮含量在各施氮水平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加生物炭和氮肥均能显著提高3个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以及总体酶活参数,且随炭、氮施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施用生物炭后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以及蔗糖酶、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生物炭配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2试验点产量均以C 8N150最大,包头和通辽分别为15.51 t/hm2和16.43 t/hm2。通过相关分析可知,春玉米产量主要与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及酶活性有关。 【结论】 适量生物炭配施氮肥能够增加土壤碳氮储量、微生物量和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炭氮配施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氮肥用量,本试验中以8 t/hm2生物炭配施150 kg/hm2氮肥为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炭对集约化菜地N2O排放和蔬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试验评价了生物质炭对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长期效应。 【方法】 田间试验在江苏省南京市集约化种植菜地进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 (CK)、单施氮肥处理 (N)、施用氮肥 + 新生物质炭 (NCF,CF在2016年6月施用) 以及施用氮肥 + 4年陈化生物质炭 (NCA,CA在 2012 年6月施用)。生物质炭施用量为40 t/hm2。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连续种植4季蔬菜,分别为小青菜、空心菜、苋菜、菠菜,并伴有休耕期。每季蔬菜施氮量均为N 240 kg/hm2,其中空心菜收获三茬,在第一茬收获后按照N 240 kg/hm2 追肥一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N2O浓度。 【结果】 观测期内各处理菜地N2O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季和第三季,其单位产量N2O排放量分别为0.038~0.131 kg/t和0.107~0.482 kg/t,而第一季和第四季的单位产量N2O排放量分别是0.033~0.209 kg/t和0.007~0.070 kg/t。土壤温度和矿质氮变化未显著影响土壤N2O排放通量;整个观测期内土壤充水孔隙度 (WFPS) 介于37%~93%之间,土壤含水量变化显著影响 (P < 0.01) 土壤N 2O排放通量。与N处理相比,整个轮作周期内NCF和NCA处理N2O周年累积排放量和周年排放系数均显著降低,两个施生物质炭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NCF处理N2O周年累积排放量和周年排放系数降幅分别为35.6%和46.2%,NCA处理降幅分别达38.8%和49.9%。与N处理相比,NCF和NCA处理均增加了集约化菜地蔬菜产量,增幅分别为4.6%和17.9%,NCA处理达到显著水平,两个施生物质炭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此外,NCF和NCA处理分别显著降低单位产量N2O排放量49.8%和41.3% (P < 0.01)。 【结论】 在集约化菜地土壤中经4年陈化后的生物质炭仍然具有较强的减排和增产能力。与新施入的生物质炭相比,施用4年后的生物质炭增产效果更显著;施用生物质炭对集约化蔬菜生态系统减排和改善作物生产具有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获得甘薯最佳氮肥和烯效唑配施用量,比较了 6 个施氮水平下甘薯的干物质积累量 (DMA)、蔓薯比 (T/R)、各器官氮素含量、甘薯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烯效唑贡献率 (UCR)的差异。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下,叶面喷施烯效唑与济薯 22 生长及产量的关系。 【方法】 在山东平阴安城乡小官村开展甘薯氮肥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 (CK),设 6 个施氮量处理:0(N0)、45 kg/hm2(N1)、90 kg/hm2(N2)、135 kg/hm2(N3)、180 kg/hm2(N4)、270 kg/hm2(N5);每个水平设置喷施烯效唑 (N-U) 和不喷施两个处理,烯效唑喷施浓度为 25 mg/L。在移栽后 85 天、110 天和收获期,调查了甘薯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和产量。 【结果】 1) 增施氮肥可明显增加甘薯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 (DMA)。喷施烯效唑施氮处理间,除 N1-U 外,DMA 无明显差异,N3-U、N4-U 和 N5-U 地上部 DMA 相对于氮处理显著降低,说明烯效唑喷施抑制了地上部分徒长;当施氮 量大于 90 kg/hm2 时,氮处理与 N-U 处理甘薯地下部 DMA 均明显降低,但 N-U 处理地下部 DMA 均高于氮处理,其中 N1-U 和 N2-U 与相对应N处理差异显著。2) 三个生育期的蔓薯比 (T/R),N-U 处理的值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说明烯效唑可起到抑制地上部生长或促进地下部生长的作用。3) 喷施烯效唑提高了 85 天和 110 天甘薯蔓的氮含量,但对收获期影响不大;同一生育期内,氮处理与 N-U 处理块根氮含量曲线在 90 kg/hm2 附近出现交点,并随着生育期发展慢慢前移,表示可提高块根氮含量的最小施肥量为 90 kg/hm2。4) 氮 处理中产量最高为 N1处理(N 45 kg/hm2),N-U 处理中产量最高为 N2 (N 90 kg/hm2);当施氮量大于 90 kg/hm2 时,氮处理与 N-U 处理产量均显著降低;在同一氮水平下,喷施烯效唑可显著提高 CK-U 与 N0-U 的产量。5) 氮处理中,氮肥贡献率 (FCR) 和农学效率 (AE) 随施氮量呈“V”型变化,N1 最高;喷施烯效唑使 N2-U 处理的 FCR、AE 上升,其他处理均下降;偏生产力 (PFP) 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喷施烯效唑可使 N-U 处理 PFP 值上升;烯效唑对产量的贡献顺序为 N2 > N0 > CK > N4 > N3 > N5 > N1 【结论】 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甘薯产量的关键因素,本试验条件下,氮处理甘薯的最佳氮肥用量为 45 kg/hm2,N-U 处理甘薯的最佳氮肥用量为 90 kg/hm2,喷施烯效唑可提高甘薯产量,使地上、地下部协调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稻田生态系统是 N2O 的重要排放源,本研究旨在探讨氮素形态和光照对水稻根际、叶际 N2O 排放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试验采用水培方法,在小型光控培养箱内进行,供试作物为水稻。将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严格分隔在试验装置内室和外室,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稻根、叶界面排放的 N2O 量。首先进行了弱光 (8:00~18:00, 4000 Lux;18:00~22:00, 0 Lux) 和供氮量一致条件下 (N 90 mg/L),NO3–-N、NH4NO3 和 NH4+-N 3 种氮素形态对水稻根、叶界面 N2O 排放的影响的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光照条件下 [弱光 (8:00~18:00, 4000 Lux; 18:00~22:00, 0 Lux)、强光 (8:00~18:00, 8000 Lux; 18:00~22:00, 0 Lux) 和自然光]不同氮素形态对水稻根、叶界面 N2O 排放的影响的试验。 【结果】 1) 相同供氮水平、弱光条件下,NO3–-N、NH4NO3、NH4+-N 处理的水稻分蘖期叶际及根际 N2O 排放速率分别为 6.37、5.03、0.46 μg/(pot·h) 和 16.30、15.71、1.31 μg/(pot·h),开花结实期及成熟衰老期亦获得相似的结果。NO3–-N、NH4NO3 处理水稻根际、叶际 N2O 排放量显著高于 NH4+-N ( P < 0.05)。 2) 弱光照条件下,NO3–-N、NH4NO3 和 NH4+-N 处理的水稻开花结实期叶际 N2O 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 10.47、3.70、0.26 μg/(pot·h),强光照条件下分别为 20.83、10.82、2.08 μg/(pot·h),两种光照条件下 3 种氮源处理之间 N2O 平均排放速率差异显著,自然光照条件下 NO3–-N 与 NH4NO3 处理间水稻叶际 N2O 排放差异不显著。 3) 在弱光条件下,NO3–-N、NH4NO3 和 NH4+-N 处理的水稻根际 N2O 排放速率分别为 27.76、5.19、0.30 μg/(pot·h),强光条件下分别为 32.83、16.41、1.27 μg/(pot·h),自然光条件下分别为 16.49、20.21、1.74 μg/(pot·h)。NH4NO3 处理水稻根际 N2O 排放随光照增强而增加,自然光条件下 NO3–-N 与 NH4NO3 处理间水稻根际 N2O 排放差异不显著,但弱光条件下差异显著; 4) 叶际 N2O 排放速率 ( Y) 与根际 N2O 排放速率 ( X) 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Y = 1.963 + 0.444 X ( R2 = 0.661, P < 0.01)。 【结论】 不论光照条件强弱,供应 NO3–-N 均显著提高水稻根、叶界面的 N2O-N 排放,NH4NO3 次之。光照越强,排放就越明显。叶际 N2O 排放可以反映出根际的排放,因此,水稻施肥应尽量选用铵态氮肥,避免使用硝态氮以及含有硝态氮的肥料。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磷钾配施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田间试验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N、P、K肥配施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和致香物质总量及不同种类致香物质含量都较低:N、P、K任意两种肥料配施均可以不同程度提高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不同种类致香物质的含量;NPK的配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也随着增加,而致香物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抛物线现象.因此,N、P、K的合理配施是提高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致香物质的重要措施.由田间试验结果获取的推荐施肥方案为N:P_2O_5:K_2O=1:2:3,其用量分别为75 kg/hm~2、150kg/hm~2和225kg/hm~2.  相似文献   

12.
烟稻轮作模式下烤烟增密减氮的主要化学成分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增密减氮是一项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明确我国南方烟稻轮作模式下烤烟增密和减氮的可行性,对指导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湖南邵阳烟区烟稻轮作田块进行了密度和施氮量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田间试验。三个种植密度分别为16667(习惯种植密度)、18182和20000株/hm2,三个施氮量分别为N 105、120和135 kg/hm2。测定了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采用隶属函数对化学成分数据进行标准化,用主成分分析计算每个成分权重,构建了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采用p2分析了烤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的效应。【结果】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以种植密度18182株/hm2和施氮量120 kg/hm2组合处理最高,其次是密度18182株/hm2和施氮量135 kg/hm2组合处理。施氮量对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的效应约为46.3%,种植密度对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的效应约为30.1%,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的效应约为23.6%。【结论】采用p2更能客观地定量分析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种植密度、施氮量及二者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的效应不同,以施氮量为主,其次是种植密度。与邵阳当地和我国南方类似地区现行的种植密度(16675株/hm2)和施氮量(N 135 kg/hm2)相比,邵阳地区烤烟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和减施氮肥是可行的,烟稻轮作模式下烤烟推荐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18182株/hm2、120 kg/hm2。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云南省陆良烟区土壤硫素和烤烟硫含量的分布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硫含量平均为51.35±33.56 mg kg-1,变幅为13.14~239.74 mg kg-1,其中21.13%的土样处于适宜范围,61.50%的土样偏高。随着p H的增大,土壤有效硫含量降低。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有效硫含量增加,缺硫样本比例降低。(2)烤烟硫含量平均为0.238%±0.116%,变幅为0.07%~0.886%,59.25%的烟样处于0.2%~0.7%适宜范围内,40.37%的烟样小于0.2%,仅有0.38%的样本大于0.7%。不同品种间烤烟硫含量为K326红大NC102NC297云烟97云烟87。(3)烤烟硫含量(y)与土壤有效硫含量(x)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y=0.001x+0.2,R=0.233)。(4)烤烟硫含量与总糖、还原糖、氯、镁、钼、钾、磷、铜、锌、硼、石油醚提取物、挥发性酸、绿原酸、莨菪亭、香气质、香气量、余味和燃烧性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  相似文献   

14.
西南烟区氮素供应与烤烟氮素吸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氮是影响烤烟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元素,本研究旨在探索氮素供应与烤烟氮素吸收的关系,为提升西南烟区烤烟氮素营养管理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在云南、贵州设置多点施肥试验,采用田间原位培养试验、15N 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烤烟对土壤及肥料氮的吸收。 【结果】烤烟氮素累积量与土壤基础供氮量呈线性正相关,土壤基础供氮量分别解释了烤烟氮素累积量和烤烟土壤氮素累积量 82.6% 和 84.8% 的变异,是烤烟氮素累积量的决定性因素;土壤基础供氮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在土壤有机质含量 0~35 g/kg 范围内,土壤基础供氮能力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鉴于烤烟对氮素的需求,土壤基础供氮量在 60 kg/hm2、土壤有机质含量 20 g/kg 左右较为适宜烟叶品质的形成。烤烟氮素来源主要包括土壤矿化氮、土壤起始无机氮及肥料氮,西南烟区在烤烟大田期土壤氮矿化量为 19.9~38.9 mg/kg,大田期土壤矿化氮量与烤烟氮素累积量呈非线性相关,当土壤矿化氮量增加至 30 mg/kg 以上时,烤烟氮素累积量不再增加;单位土壤有机质大田期矿化氮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可以用对数方程来表达,通过此方程可初步预测土壤矿化氮供应量。西南烟区土壤起始无机氮 (0—30 cm) 和肥料氮输入量为 14.1~237.7 kg/hm2,两者输入量与烤烟氮素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当土壤起始无机氮和肥料氮输入量超过 150 kg/hm2 时,烤烟氮素的累积量趋于稳定;烤烟氮素累积量随无机氮素供应的增加而增加,烤烟生长季氮供应量超过 300 kg/hm2 时烤烟氮素累积量增加趋势变缓,此时烤烟氮素累积量达到了 100 kg/hm2。西南烟区氮肥利用率为 25.4%~37.1%,土壤有机质与肥料氮利用率的相关系数达到了 0.783 (P < 0.01),肥料利用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对数函数方式增长。 【结论】在西南烟区烤烟农田生态系统中,烤烟种植宜选择土壤基础供氮量在 60 kg/hm2、有机质含量 20 g/kg 左右的土壤,肥料氮和土壤起始无机氮供应量之和应在 150 kg/hm2 以内,烤烟生长季总无机氮供应量应控制在 300 kg/hm2 以内。西南烟区氮肥利用率平均为 32.6%,通过培育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可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大理C3F等级烟叶为材料,采用GC方法测定了烤烟样品中的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对不同品种、烟田类型、海拔高度、生态区域的烤烟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红大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平均为39.499mg/g,其中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平均分别为12.012、25.175和2.313mg/g。②红大品种草酸、苹果酸、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柠檬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③旱地种植的红大烤烟的苹果酸含量显著高于水稻田。④在高海拔种植红大品种的苹果酸含量和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显著高于中、低海拔。⑤金沙江流域、澜沧江流域、滨湖流域的红大烤烟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显著高于红河源流域。⑥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烟叶非挥发性有机酸主要影响感官评吸质量评价指标中的刺激性、劲头和浓度。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土壤肥力及红枣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通过连续三年 (2013~2015 年) 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华北平原枣区潮土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华北平原枣区高效施肥和提高红枣产量品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河南省濮阳市林科院田间试验为研究平台,15 年生扁核酸枣为供试材料,设置生物炭用量 4 个水平 (C0、C1、C2、C3,即 C 0、2.5、5、10 t/hm2)、氮肥用量 3 个水平 (N1、N2、N3,即 N 300、450、600 kg/hm2),采用“4 × 3”完全方案设计,加上完全空白处理 CK (不施生物炭和氮肥),共计 13 个处理。在 9 月底红枣采收后,采集新鲜红枣测定其产量及品质,同时取 0—20 cm 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肥力。 【结果】1) 生物炭与氮肥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同时也提高了土壤中速效氮、磷、钾的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全氮和速效磷养分含量以 C3N3 处理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 80.28% 和 32.82%,全钾和全磷养分含量以 C3N1 处理增加幅度最大,增幅分别为 55.3% 和 27.9%;C3N2 处理的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增加了 68.0% 和 41.0%。此外,培肥措施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C3N3 处理的土壤容重最低,为 1.22 g/cm3,降低了 15.86%。2)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总体上提高了红枣的总糖、维生素 C、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含量,但仅氨基酸含量达到显著差异 (P < 0.05),其中C3N1处理较对照增加100%。3) 不同施肥处理提高了扁核酸红枣的产量,较对照提高 4.5%~26.9%,其中 C3N1 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 【结论】生物炭与氮肥配合施用,对华北平原枣区的土壤养分吸收、土壤质量和红枣产量及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作为改善该枣区红枣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一种有效措施。生物炭施入土壤后,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化肥的投入。生物炭10 t/hm2配施,氮肥300 kg/hm2为该试验区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氮素营养影响着水稻灌浆过程中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Rubisco) 和谷氨酰胺合成酶 (GS) 基因转录表达量,研究其变化动态及其与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关系,旨在为阐明氮素营养对光合效率和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用寒地粳稻穗数型高产品种和穗重型超级稻品种进行盆栽试验。施肥比例为 N∶P2O5∶K2O = 1∶0.5∶1,氮肥 50% 作为基肥,其余作分蘖肥和穗肥追施,分蘖肥和穗肥比例为 10%∶40%、20%∶30%、30%∶20%、40%∶10%。分析了水稻灌浆过程中 Rubisco 和 GS 基因转录表达量及不同形态氮的积累动态。 【结果】 增加穗肥氮素施用量可显著提高水稻灌浆过程中叶片和籽粒的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增加穗肥比例不同程度的上调了 Rubisco 大亚基和小亚基基因的 mRNA 表达量,其中OsRBCSL、OsRBCS2 和OsRBCS4 表达上调显著,OsRBCS3 和OsRBCS5 表达上调较小;穗肥比例增加延长了 Rubisco 各亚基基因高表达持续时间,增加了水稻灌浆中期和后期叶片中OsGS1;1 和OsGS2 基因的转录表达量以及籽粒OsGS1;1 基因的转录表达量和整个灌浆过程中OsGS1;3 基因的转录表达量。Rubisco 五个亚基基因的转录表达量与叶片 NO3–-N 和全氮含量间以及叶片和籽粒中 GS 基因的转录表达量与 NH4+-N 和全氮含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结论】 在灌浆过程中OsRBCL 基因和 GS 基因的转录表达量变化动态不因品种或氮素营养不同而发生质的变化,不同基因对氮素营养的响应程度并不相同,增加叶片 NO3–-N 和全氮含量,可以显著提高 Rubisco 基因的转录表达量,增加灌浆成熟期叶片和籽粒的 NH4+-N 和全氮含量,可以显著提高叶片和籽粒的 GS 基因转录表达量。   相似文献   

18.
以烤烟云烟97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成熟期不同淹水时间处理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淹水处理后,烤烟中部叶石油醚提取物、总糖、还原糖、烟碱、钾、氯含量以及钾/氯低于对照,而总氮和氮/碱高于对照;其中总糖、烟碱含量降幅达到44.06%和48.52%,总氮含量升幅达到47.64%。大多数致香物质含量和致香物质总量及不同种类致香物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致香物质中以新植二烯降幅最大达到52.15%,4种致香物质种类中以苯丙氨酸类和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下降最为明显,分别达到34.75%和31.90%。在各淹水处理中,以淹水5d对烤烟烟叶品质影响最大,说明成熟期淹水时间越长,对烟叶品质形成越不利。  相似文献   

19.
水肥一体化配合硝化/脲酶抑制剂实现油菜减氮增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方式下减氮施肥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配合硝化/脲酶抑制剂施用的最适减氮量,为减少氮素损失、提高蔬菜生产中氮素利用率和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利用负压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 [(–5 ± 1) kPa],设不施氮肥 (T1)、尿素 150 kg/hm2 (T2)、尿素 150 kg/hm2 + 10%DCD (双氰胺) + 1%HQ (氢醌)(T3)、尿素 127.5 kg/hm2 + 10%DCD + 1%HQ (T4)、尿素 105 kg/hm2 + 10%DCD + 1%HQ (T5) 共 5 个处理。监测了油菜生长期间供水量、土壤含水量、油菜生长指标及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的变化,分析调查了收获后油菜的产量、品质指标和养分含量。 【结果】在油菜生长期间,负压灌溉各处理的总出水量非常接近 (12174~13869 mL)。当施肥量相同时,与不添加抑制剂处理 (T2) 相比,施用硝化和脲酶抑制剂 (T3) 能够有效抑制土壤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提高叶长、叶宽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油菜产量 25.2%,提高氮肥利用率 85.2%,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 51.9%。与不添加抑制剂处理 (T2) 相比,减氮 15%~30% 同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油菜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并能够抑制硝化作用,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减氮 30% 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的处理 (T5) 能将油菜产量提高 15.9%,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 8.4%、21.5% 和 27.8%,氮肥利用率提高 1.26 倍,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降低 66.6%。 【结论】适当减氮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均有明显的促进效果,而且能减少油菜硝酸盐含量和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在本试验负压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减氮 30% 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即尿素 105 kg/hm2 + 10%DCD + 1%HQ 不仅效果最佳,还降低了因氮肥投入高而造成硝酸盐累积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和灌溉组合对烤烟化学成分和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L.)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和灌溉组合对烤烟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含量、组成及其作用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N∶P2O5∶K2O为1∶2∶3和限量灌溉组合使烟叶的糖碱比和氮碱比均较适宜,蛋白质含量较低,化学成分较为协调,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和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改善了烟叶的综合品质,表现为香气质纯净、香气量较足、杂气较少、刺激性较低、余味舒适、烟气浓度大、燃烧性好等,能较好满足延边烟区烤烟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烟叶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