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对土地实行用途管制的宏观性指导件,是合理配置有限土地资源的依据。为保证能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各业规划的关系,其中尤其是与城市总体规划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仅是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而且也是保证土地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缺乏生态学规律的指导,对生态问题考虑不足,极大地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与健康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注重加强生态理念的指导,并将其贯穿始终,充分发挥了规划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协调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土地利用视角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其质量好坏, 不仅关系着土地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利用, 还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土地利用视角出发, 建立了土地利用与规划效果之间的经验联系, 提出由土地利用形态、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行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功能和土地利用布局6方面内容所组成的分析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规划质量, 并以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为例, 对其新近编制完成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质量进行了评判。结果表明, 该规划的质量等级为优, 符合土地利用目标要求, 能够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研究旨在利用此种方法, 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撑, 切实提高规划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多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多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对其实现方法进行研究。多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法由以下框架构成:土地资源数据库建立,土地多宜性评价,土地利用方式多目标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生态设计和土地利用布局。并以徐水县为例,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优化用地结构,提出了三个规划方案,通过分析和比较,最终选择方案2为满意和推荐方案,并用生态学原理和土地多宜性评价结果对方案2所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整体空间布局,最终完成徐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5.
桂林市土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生路  石晓日 《山地研究》1997,15(4):269-27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保证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而土地质量评价又是规划的基础和使规划达到理想效果的前提。对桂林市土地质量评价的系统,单元,参评因子及分级和权重等探讨,并指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内涵入手,探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阐述了喀什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要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村规划。创新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合理配置农业土地类型,尝试土地流转,集约节约用地,建设农村中心村,统筹土地利用,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通过优化喀什市土地资源配置,确保新农村高效、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实际确定的大庆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大庆市规划期内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预测大庆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变化,评价实施规划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大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是切实可行的,方案的实施将给大庆市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研究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引入,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对正确制定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释西安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机理,明确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水平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了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以及灰色关联度,剖析了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和相互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 2005—2015年西安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数、城镇化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逐年增长,两者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土地利用效益指数增长速度略大于城镇化指数,经济效益在土地利用效益中占据主导地位,经济、生态城镇化指数在城镇化水平指数中占比最大;(2)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逐年递增,耦合协调阶段由失调衰退阶段最终转变为协调发展阶段,耦合协调状态由濒临失调转变为优质协调,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更加紧密;(3)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较高,经济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以及教育城镇化对土地利用效益均有较为重要的影响;(4)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是两个相互促进、紧密相关的协调发展系统,在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实现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新形势、新要求下对现行规划的局部调整和完善。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不单单维持生态平衡,更是对资源的充分使用。然而,在调整完善工作实践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渐暴露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以东莞市高埗镇为例,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为修编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陆长林 《土壤》2008,40(4):529-53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耕地保有指标及其空间分布的确定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多目标规划法,通过建立耕地生产力保护、耕地生态保育、经济发展 3 大目标函数以及区域发展平衡约束条件模型,以确定耕地保有指标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多目标规划方法可以较好地统筹区域耕地保有指标,保护区域耕地生态和生产力,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区域发展效率与平衡的矛盾,为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评价与空间防范策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常青  刘丹  刘晓文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0):245-254
为量化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提高土地复垦和综合整治有效性,以吉林省辽源市为研究区,提出基于GIS的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定量评价与空间防范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将土地损毁作为直接生态风险源,将土地生态系统作为生态风险受体,借助遥感信息模型与GIS空间分析模型,依次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敏感性、土地损毁累积作用以及二者间的暴露关系;然后确定综合生态风险值及其等级空间分布,并据此将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划分为环境敏感特别保护区、一般生态保护区、生态保育区、生态协调区、生态复垦区、限制发展区、工矿发展区与城镇发展区等八大功能区,各区内生态风险防范措施各有侧重;最后利用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图对评价与分区结果进行有效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辽源市90%以上的规划建设用地属于发展主导区域、70%以上的非规划用地属于生态保护主导区,研究结果与2010年城市规划用地布局范围基本吻合。基于 GIS 定量方法进行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分析可空间化土地利用的风险等级与主导风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了空间信息;也为矿业城市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甘肃省庆阳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为该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庆阳市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2007—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指数,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二者变化特征及耦合协调关系。[结果]①庆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达到了高度集约利用水平。②庆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呈下降趋势,均衡度逐渐降低,优势度逐渐增强。③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结构耦合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耦合协调度都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性越来越强,相对呈现出协调、稳定的发展趋势。[结论] 2007—2016年庆阳市土地集约水平总体变化呈逐年上升状态,但信息熵呈下降趋势,是由于大力开发未利用地,植树造林使得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结构两系统协调度都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性越来越强。说明庆阳市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和核心。基于伊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依照规划基期年及末期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借助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生态风险空间分析方法,测算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并通过运用ArcGIS 9.3对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采样、半变异函数分析及空间插值,研究伊宁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动态演变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伊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全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土地生态风险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生态安全状况由北向南逐渐加重,且高、较高风险区在南部区域呈圆环式蔓延趋势。在未来土地利用变更中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伊宁市河谷构建良好的生态用地格局,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定量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的有效方法,该文首先界定了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概念和内涵,从地类图斑、功能区、区域3个层面分别构建了面向规划执行过程和规划执行结果的空间吻合度度量模型,并制定了相对应的空间吻合度分级标准;然后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每年的实施结果与规划目标的空间吻合性,及时发现数量和空间上的不吻合及其原因,指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进一步实施。该研究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人文因素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关键是保护好农用地资源。科学地编制和切实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是保护好土地资源,并保证其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然而,由于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施的特殊性,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自然、历史、社会、人文等因素复杂多样。本文阐述了土地资源、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性质,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人文因素及其影响,提出了科学地编制和有效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人文因素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总规划实施的空间吻合性的评价是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定量分析,从20世纪开始出现空间吻合性的研究,空间吻合度的判定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土地规划的控制力。基于此,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研究现状、基于空间温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以及土地规划空间吻合性评价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葛浩 《土壤》2008,40(4):534-539
当前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应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除了要突出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外,同时需要强调其与社会经济、生态保护的协调,以达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首先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保育潜力、经济与建设开发潜力、生态保护潜力的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及其定量方法,确定了各组合所对应的功能区类型.然后,综合考虑资源、经济、生态特征组合,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用聚类方法,以镇(园)为单元对宜兴市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功能分区,将功能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适度发展区、适度保护区、禁止发展区和灰色地区等5类土地利用功能区.文章最后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了各功能区的特征,提出了土地利用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主体功能区战略角度出发,构建了适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得出该县主体功能区划结果。并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及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DUHP)优先度的组合模式,计算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卢龙县分配到各乡镇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其中刘田各庄镇、卢龙镇和石门镇3个乡镇作为卢龙县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分配到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最多,均达到230 hm2以上;其他乡镇在保证重点城区发展的基础上,也获得一定数量的指标。本文旨在利用此种方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标分配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撑,促进规划范围内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布局方法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按一定的指标有选择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过程。为保证粮食安全,运用Lindo模型预测了规划期的耕地数量,运用熵权系数法等方法进行了基本农田的指标分解,并运用逼近于理想点的方法划定基本农田.取得了较合理的结果,有力的支持了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在济南市的实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双流县是全国100个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之一.该文分析了双流县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背景与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协调性,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目标,双流县的环境质量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建立双流县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了土地利用变化包括结构和布局带来的环境影响,最后提出一系列的缓解措施,总结了双流县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可行方案及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