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三角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生态安全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针对西安市的土地利用特点,选取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的15项评价指标,从经济可行性指数(EI)、非社会可接受性指数(NSI)和非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数(NREI)三方面构建了三角模型,对西安市2005—2013年土地生态安全的状态和趋势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1)三角模型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面具有可行性;(2)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向积极方向发展。从2005年的不安全状态,演变为了2013年的一般安全转态;(3)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变化相对有弱安全趋势→很安全趋势→一般安全趋势→很安全趋势→弱安全趋势五种变化趋势,总的来说是趋于向安全的方向发展,说明西安市土地利用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2.
赵旭  叶剑平  薛姝 《水土保持通报》2013,33(3):265-269,324
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3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湖南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2000-2010年,湖南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从较低水平发展为较高水平,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资源环境,其次是社会和谐,最后是经济发展;(3)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子目标的灰色关联度总体呈上升态势,但社会和谐子目标在11a间呈现较大波动.为进一步提高湖南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应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加大城市土地内涵挖潜,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设施用地比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变特征、耦合协调程度及相对发展状况,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了相关研究。[结果](1)研究时间段内,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超过80%的城市其韧性水平出现上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呈波动变化趋势。二者皆呈现出“东中部高、南北边缘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城市韧性由相对零散分布向集聚分布转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由“7”字形分布向“大”字形分布转变;(2)二者的耦合度总体较高,以高水平耦合为主;协调程度总体较低,但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和“东高西低、中心高外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近1/2城市的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实现了同步发展,其余城市在2010—2015年多以超前型(城市韧性超前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为主,2015—2020年多以滞后型(城市韧性滞后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为主。[结论]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AHP-熵权TOPSIS模型的辽宁省各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定量分析评价辽宁省各城市土地承载力状况并对其障碍因子进行诊断,为辽宁省土地利用合理开发提供建议,也为区域土地承载力评价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18年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获得土地各类型用地面积并结合社会经济数据,构建了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熵权TOPSIS模型,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土地承载力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辽宁省城市分别呈现不同的承载力状态。盘锦市、大连市以及沈阳市土地承载力相对较高,但社会子系统是制约其土地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鞍山市和营口市承载力表现为相对低的状态,其经济子系统的是制约土地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结论]辽宁省各城市土地承载力距离其理想状态还有着一定距离,应促进社会、经济、资源3个子系统协调发展进而提高土地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PSR模型的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水平,为城市土地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SR模型,选取15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钦州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水平进行测度。[结果]2008—2010年土地利用可持续水平不断上升,2011—2015年土地利用可持续水平升呈现升降起伏变化。评价结果基本能够反映钦州市8a来土地利用可持续水平的动态变化水平。[结论]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影响钦州市土地利用的三大重要因素,需要采取政策调控措施才能够对土地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钦州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和城市化系统共选取30个指标,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两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3年,2006年,2009年及2012年4个时段陕甘宁27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偏低,远远滞后于城市化,制约城市化健康发展;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大多处于拮抗阶段且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显著的动态波动特征,但自2006年起呈良性发展态势并保持螺旋上升;耦合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先相似属性集聚分布后随机分布的特征,由不均衡发展状态逐渐转变为良性发展状态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科学识别和掌握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特征是区域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方法]基于相对生态风险评价概念模型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构建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测度模型,定量分析了贵阳市1990—2020年的空间冲突水平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90—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冲突整体处于可控级别且变化明显,稳定可控占比由24.76%上升到61.10%,严重失控占比由2.24%波动上升到2.43%,有增长趋势。贵阳市土地利用冲突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稳定可控和基本可控向息烽县、开阳县、乌当区等山地丘陵聚集;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趋于向城市市区及其周边区域集中。贵阳市土地利用冲突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整体呈“南高北低”相对的分布特征;热点区由清镇市、修文县、花溪区向城市中心迁移,冷点区主要聚集在乌当区、开阳县。[结论]贵阳市近30年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变化显著,基本可控向稳定可控转变,失控地区向城市中心聚集,未来要重视城市中心生态建设,协调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角模型的河北省正定县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三角模型定量评估了河北省正定县土地利用效益变化,根据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利用Origin软件建立了科学、直观的三角模型,并对正定县1997—2008年土地利用效益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角模型细致的分类和直观的图解展现了正定县土地利用效益的6种类型和由生态滞后的不可持续性发展到生态引领、社会引领型、经济引领的弱可持续性发展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及主要障碍因子,从经济可行性、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接受性3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组合权重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05-2014年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 2005-2014年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综合贴近度由0.335 5增加到0.632 0,可持续利用水平由"较低水平"上升为"较高水平"。(2) 从长远分析,经济可行性障碍度总体呈下降态势,资源环境可持续性障碍度和社会可接受性障碍度总体呈上升态势。(3) 影响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草原覆盖率、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例等。为了促进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需要在控制人口增速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有效控制草原退化速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角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喀斯特地区作为一种典型的土地生态环境区域,对其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和趋势进行评价是诊断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系统破坏和退化程度的重要手段。该文在界定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性指数、功能性指数和效益指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三角模型,并对2005-2012年贵阳市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态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的路径。结果表明:贵阳市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水平先后经历了不健康、亚健康、初级健康和中级健康4个状态阶段,具有逐渐向高级健康状态发展的趋势,在未来应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经济建设基础保障水平并结合自然优势,充分利用土地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水平,建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预警系统以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水平。该研究能够为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绩效模型的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该文以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益为变量构建了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四维模型,并选取23个指标建立了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计算了湛江市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绩效指数,并依此对湛江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湛江市土地利用程度较高但呈总体下降态势,而土地利用的集约度、效率和效益都有明显提高;土地利用绩效总体水平较低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指数由1996年的0.3172增长到2006年的0.7163;以1996年为基准年,1997~2006年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大于0,土地利用处于可持续阶段,说明湛江市的土地利用正逐步优化;土地利用绩效和可持续性的区域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特征。最后,根据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员开奇  董捷 《水土保持通报》2014,(1):226-231,236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视角下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增强发展可持续性的根本途径。以武汉市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立足低碳视角,与城市圈土地利用特点相结合,建立低碳视角下的城市圈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CSDEA(指标凝聚法)和熵值法对各指标值进行分析综合,在获得评价结果后进一步计算得到各评价对象的改进方案。结果显示,黄石市、黄冈市、咸宁市、潜江市为土地可持续利用CSDEA有效,仙桃市、天门市、孝感市、武汉市、鄂州市为土地可持续利用CSDEA无效,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9849,0.9791,0.9725,0.9574,0.8082,评价值最低的是鄂州市,在地均农业产值等9个指标上均存在不足,需要降低的指标包括农村恩格尔系数、地均碳排放量等,其中地均碳排放量应降低97.33 t/hm2。综合来看鄂州市仍需较大提升。评价结果和改进方案客观反映了城市圈土地利用的现状和不足,经济发展应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度诊断——以哈尔滨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度诊断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和土地管理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2001—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并建立障碍度模型对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2001—2008年绩效指数从0.3023增加到0.7450。土地利用程度障碍度以年均8.98%的速度增加,而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和土地管理障碍度分别以年均0.62%,5.27%和9.16%的速度下降。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最大障碍因素,因此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程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关联TOPSIS的城市土地效益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了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常州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2001—2011年常州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效益指数从0.347 4上升到了0.641 3,经历了中等效益—良好效益的过程;(2)长远来看,经济效益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首要因素。经济效益的障碍度以年均7.67%的速度增加,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障碍度以年均2.34%和6.96%的速度下降。(3)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GDP、城市居民平均恩格尔系数等。最后根据常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提出提升效益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度诊断是实现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依据。以大庆市为研究区,构建基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的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TOPSIS模型评估大庆市在2001—2010年的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状况,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诊断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十年间大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呈现上升态势,绩效指数从2001年的0.290 0增加到2010年的0.715 4,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由低级水平发展到良好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的障碍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年均速分别为1.91%和1.38%;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投入水平的障碍度总体呈减少趋势,年均速分别为2.52%和0.76%;土地利用程度对未来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影响最大,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对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余光英    员开奇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179-184,192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碳平衡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增强发展可持续性的根本途径之一。研究参考已有文献,将碳平衡引入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中,分别从经济、生态、社会角度建立了基于碳平衡的城市圈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碳源适宜性评价和碳汇适宜性评价两个方面。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获得了研究对象的两类适宜性的综合评价值和多边形图示。碳平衡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各城市适宜性差异显著,存在较大的区域内协调潜力。选取多目标规划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城市圈的碳排放权进行优化配置研究,并将碳排放权优化限制结果引入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问题中。最后得出了各城市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比,进一步强化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碳排放权配置研究可以有效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碳平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对土地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首先,采用指标频率统计法和德尔菲法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利用效益及利用可持续性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2005—2014年)及其14个地级市(2014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14年,广西14个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较大,表现为:桂北、桂南、桂中地区较高,桂东次之,桂西较低的特点,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与各市的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