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耕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通过配置耕地的空间布局,缓解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国土资源利用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首先,从耕地的自然禀赋、质量条件、空间形态、区位条件和规划预测五个方面入手,共选取18个指标因子,构建了耕地资源保护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S型模糊隶属度函数标准化指标数值,并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理想点逼近法,以实际地块为单元,对评价结果进行优劣排序;最后,根据最大相似性原理,将研究区内的耕地分为五级,以预测模拟的目标年份耕地需求量为基准,确定耕地空间上的最优分布位置。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新北区耕地需求量的模拟值为10 679.93hm~2,前四级耕地总量能够满足其要求,故将相应耕地划入最优区域。春江镇和孟河镇分别以其广大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耕地质量成为耕地保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被覆盖动态变化是土地资源和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的SPOT/NDVI数据,通过研究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总体特征、空间格局的变化趋势和程度、不同植被覆盖与NDVI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乌江流域1998-2006年期间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在近10 a内总体呈现改善和增加的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0.009/a,特别是流域的西南地区(水城县东北部、六枝特区北部和普定县)植被覆盖增长趋势和增加程度都特别显著,仅局部区域(东北部地区、遵义市和贵阳市周边地区)的植被覆盖呈退化和减少趋势;(2)乌江流域的森林和灌木林地植被覆盖较为稳定,而草地和耕地的植被覆盖生长却相对差异较大。上述结论为乌江流域土地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可达性直接影响其对城市居民的服务水平,介绍一种新的城市绿地合理性评价方法:GIS空间分析和加权Voronoi多边形相结合.该方法引入45.扇形、环形圈层系统以及行政区和均匀比指数,分析研究区景观空间格局,引入加权Voronoi多边形,分析城市绿地可达性情况,从城市绿地均衡度和与人口布局格局匹配两个角度分析城市绿地分布的合理性.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城市绿地在不同扇区内、不同行政区内面积分布差异较大,7、8扇区面积较大,蜀山区(40.62%)、庐阳区(29.63%)分布较多;从4~6圈层集中区向两侧城市绿地面积分布逐渐减少,即城市绿地在空间分布不均衡.合肥市中心城区绿地可达性整体良好,但是由于人口密度高低分布不均匀,导致绿地景观利用率不平衡,即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与人口分布格局不匹配.  相似文献   
4.
以常州市新北区为研究区,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并采取分级管控的政策,以期为快速城镇化地区城郊结合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区内土地可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I等区划为一类红线区,II等区划为二类红线区,III等区划为非红线区,分别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2)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确立了新北区"一个生态保育区、五片生态林、六条生态廊道"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3)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较好地模拟了生态景观单元的水平动态过程。相比于其他方法,此方法划定的生态红线保护区破碎性降低,连片性增强,更有利于生态用地的集中保护。  相似文献   
5.
科学划定耕地功能分区有助于制定区域差别化的耕地保护措施,是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维护城市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以常州市主城区为例,综合运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PLUS)模型、热点分析、k-means 空间聚类等方法,系统分析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可持续发展3种情景下未来耕地变化冷热点区域与现状耕地综合适宜性,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下耦合两类分析结果,规划耕地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在不同情景下,研究区各用地类型整体空间分布格局保持稳定,未来不稳定耕地冷热点分布具有差异性;2)基于生产适宜性、空间集聚性、区位便利性指标综合评价,按聚类结果初步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38.71%、32.73%、19.80%、8.76%;3)结合两类评价结果,组合不同层次特征,将研究区耕地归并划分为粮食主产区、都市农业区、农地改善区、城乡过渡区,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管控措施。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类似城市周边耕地分区分类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镇化大都市边缘地区耕地红线划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定耕地红线区域可有效减缓快速城镇化大都市边缘地区建设活动对耕地的占用,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手段。以位于快速城镇化大都市边缘地区的常州市新北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状耕地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相邻地类之间的适宜性选取拟退耕的耕地和宜垦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赋予不同阻力系数,运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计算各地类转化为耕地的累计最小阻力。用标准方差分类法对累计最小阻力值分类,找出耕地适宜性分区阈值,并划定耕地空间红线区域。结果表明:划定的耕地红线区域面积为299.84km2,为研究区域总面积的66.25%。红线范围区域内耕地占耕地总量的92.50%,划定的耕地红线区域能起到耕地保护的作用。通过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划定出耕地红线保护区域,对耕地红线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采用不同的保护标准,可以为快速城镇化区域耕地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梯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反映人类活动程度的重要因子。以彭阳县为例,应用1995年和2014年25m×25m的DEM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地形位指数以及分布指数定量分析了1995—2014年彭阳县土地利用基于地形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14年,彭阳县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面积大量增加,林地、水域和建筑用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随着地形位的升高,耕地、水域、建筑用地的分布指数逐渐降低,林地和草地的分布指数逐渐升高,未利用地的分布指数先升后降。草地的优势分布区间增加了2个地形位,未利用地的优势分布区间降低了2个地形位;(3)水域的优势度区间集中在低地形位区间,耕地和建筑用地的优势度区间集中于低中地形位区间,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优势度区间集中于中高地形位区间。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森林旅游兴起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南京发展森林旅游的有利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南京森林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图斑尺度的耕地细碎化评价及整治有利于耕地布局优化,促进农业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该研究以耕地图斑为基本评价单元,引入聚合分析来量化图斑间空间位置关系,围绕耕地细碎化内涵选取评价指标;运用热点分析和二步聚类算法来对研究区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基础上,基于带轮廓系数的k-means聚类算法,评价耕地图斑的细碎化程度。结果表明:1)根据功能分区的聚类结果,新北区被划分为不显著区、连片规整区、离散复杂区;2)评价结果将新北区耕地图斑分为3类:类别一,离散破碎类,包含图斑17 332块,平均图斑面积过小,连片度低,图斑面积集中在0~10 000 m2,面积占比21.98%,连片度集中在1~4,主要分布在新北区中心区域;类别二,形状复杂类,包含图斑4 535 块,图斑形状复杂不规整,面积占比9.65%,形状指数集中在1.5~2.5,均匀分布在全区;类别三,连片规整类,包含图斑4 091 块,图斑集中连片、形态规整,面积占比68.37%,连片度集中在5~10,形状指数集中在1~1.5,主要分布在外围区域;并基于各类别耕地细碎化属性差异,提出相应的优化模式和整治意见。研究结果可以为耕地细碎化整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