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木霉菌对栽培人参土壤的改良作用,分析木霉菌对土壤养分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采用人参盆栽试验,添加外源木霉菌(钩状木霉DH3、MM3、MM4、Q7 4种菌株和哈茨木霉MM6菌种)后,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添加不同外源木霉菌处理后人参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土壤pH值无显著变化,土壤全氮、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碳氮比(C/N)在添加木霉菌处理中降低,其中钩状木霉MM3和哈茨木霉MM6两株菌的理化性质表现最好。ITS测序分析获得703个OTUs,涵盖了8门、26纲、46目、86科、141属。木霉菌处理后土壤真菌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ACE、Chao1)增加,尤其是钩状木霉MM3;钩状木霉MM3中的主要特征种群是肉座菌科(Hypocreaceae)和木霉菌属(Trichoderma),哈茨木霉MM6的主要特征种群是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 C/N 和硝态氮是影响土壤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刺球菌属(Chaetosphaeria)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C/N呈显著负相关。本结果为栽培人参土壤微生物改良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栽培相关木霉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木霉污染的食用菌菌筒和子实体中分离纯化了49株木霉菌株。采用形态学方法以及ITS/5.8S测序分析,对这些木霉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中国福建、浙江等省食用菌栽培相关木霉种以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和长枝木霉T. longibrachiatum Rifai为主,少量为深绿木霉 T. atroviride Karsten和棘孢木霉T. asperellum Samuels;木霉污染菌的种类与采集地点、食用菌的种类有一定相关,如在浙江庆元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菌筒中分离的木霉主要是哈茨木霉,在广州刺芹侧耳(杏鲍菇)Pleurotus enyngii菌筒中分离的木霉主要是棘孢木霉,而从福建浦城食用菌污染袋中分离的木霉主要是深绿木霉。两种分类方法对木霉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形态学分类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使食用菌栽培相关木霉种的分类鉴定更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3.
适用热区芒果园的木霉生物有机肥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从热区土壤中筛选得到的促生木霉菌株及其研制的生物有机肥对芒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通过稀释涂布法筛选出木霉菌株,观测不同温度下生长情况进行初筛,室内盆栽试验复筛得到具有促生效果的木霉菌株;田间条件下,研究施用木霉生物有机肥对芒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最后,结合菌株ITS及tef1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信息。结果表明:从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筛选出的适温范围较宽的木霉菌株中,菌株MD30在35℃及40℃下生长速度最快。室内条件下菌株MD30试制的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苗期的促生作用优于其他木霉菌株,其地上部鲜重和干重较不施肥对照(CK)于第1季分别增加了29%及64%,于第2季分别增加了116%和53%。室内促生效应最为显著的木霉菌株MD30的ITS和tef1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长枝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田间条件下,施用MD30木霉生物有机肥(MD30)当季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CK)、化肥处理(CF)、有机肥处理(OF)和NJAU4742木霉生物有机肥(4742),分别增产13%、7%、6%和3%;同时MD30处理相对于其他处理显著提高了芒果单果重、商品大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的含量,其中还原糖含量比4742处理分别增加了25%、22%、7%和6%。因此,长枝木霉MD30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提高了芒果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对热区植物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和哈茨木霉(T. harzianum)在不同浓度阿特拉津处理下的生长速率、生物量和酶活特性。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2种木霉菌的生长模式影响较小。在0.25 g L~(-1)浓度处理下,对绿木霉和哈茨木霉的生长速率影响不显著,木霉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绿木霉在0.65 g L~(-1)和0.75 g L~(-1)浓度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哈茨木霉在0.35 g L~(-1)浓度即受到显著抑制。绿木霉在0.25 g L~(-1)、0.35 g L~(-1)浓度处理下菌丝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0.5 g L~(-1)、0.65 g L~(-1)、0.75 g L~(-1)浓度处理下菌丝生物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哈茨木霉在不同浓度处理下菌丝生物量与对照均具有显著差异,并且相同浓度处理绿木霉菌丝生物量大于哈茨木霉。绿木霉在不同浓度阿特拉津处理下均显示出很强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高浓度阿特拉津下显示出很强的漆酶活性;哈茨木霉在不同浓度阿特拉津处理下也显示出比较强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但漆酶活性较低。可见在纯培养条件下,绿木霉和哈茨木霉对阿特拉津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其中绿木霉耐受能力稍强。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M-33协同小麦秸秆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效果,及其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应用平皿对峙法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哈茨木霉M-33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机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哈茨木霉M-33协同小麦秸秆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和对马铃薯植株生长的影响,基于稀释平板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协同处理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哈茨木霉M-33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机制表现为空间竞争和重寄生;协同处理马铃薯出苗率为100%,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高达70.26%,明显高于对照;协同处理的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分别为43 cm、0.82 cm和3.89,均明显高于对照;同时,协同处理后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数量较对照降低了29.54%,而细菌、放线菌和木霉菌数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75.36%、60.58%和 1 407.27%; 协同处理对真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影响较大,对细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影响较小;协同处理能够促进马铃薯根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聚集。本研究结果可为生防木霉菌高效利用和马铃薯黑痣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培养条件(碳源、氮源和pH值)对木腐真菌生长的影响,为延长沙柳(Salix psam-mophila)沙障使用周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沙柳沙障沙埋段5种木腐真菌: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Xs 木霉(Xylogone sphaerospora)、哈茨木霉(Trich...  相似文献   

7.
三种菌肥对苹果连作土壤环境及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平邑甜茶 (Malus hupehensis Rehd.) 幼苗为试材,在连作土盆栽条件下探讨了圆弧青霉D12、哈茨木霉、草酸青霉A1三种不同菌肥对其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为研究苹果连作障碍的缓解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载体基质对照 (CK1)、连作土壤 (CK2)、连作土施加圆弧青霉D12菌肥 (T1)、连作土施加哈茨木霉菌肥 (T2)、连作土施加草酸青霉A1菌肥 (T3)。菌肥加入量按照连作土壤质量比的1.6%,在幼苗移栽前与连作土壤混合。于2017年8月份测定平邑甜茶生物量、土壤酚酸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等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施加三种菌肥后对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施加哈茨木霉 (T2) 和草酸青霉A1菌肥 (T3) 效果相对较好,其株高、地径、鲜重、干重较CK2分别增加53.3%、56.0%、40.6%、106.3%,53.3%、56.0%、40.9%、99.8%,施加载体基质 (CK1) 较连作对照 (CK2) 在鲜重、干重方面差别较小;施加三种菌肥后,土壤酶活性有显著性提高;其中圆弧青霉D12(T1)、哈茨木霉 (T2)、草酸青霉A1 (T3) 的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60倍、1.74倍、1.65倍,施加三种菌肥处理的效果明显,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施加三种菌肥均增加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数量,较连作对照 (CK2),施加三种菌肥后细菌数量分别增加1.79、1.88、2.07倍,降低了土壤中腐皮镰孢菌的基因拷贝数,与连作处理 (CK2) 相比分别降低了63.3%、70.7%、73.2%;与连作土对照相比,施加三种菌肥后降低了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含量,其中根皮苷、根皮素分别降低了62.6%、64.9%、69.8%,77.9%、78.9%、78.3%。【结论】施加三种菌肥均可提高连作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根系呼吸速率以及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腐皮镰孢菌的基因拷贝数,但施加草酸青霉A1和哈茨木霉效果更为显著,可作为减缓苹果连作障碍的良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木霉是重要的植物根际促生功能菌,然而木霉类生物肥料生产的应用基础研究很薄弱。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发酵基质,探究哈茨木霉T-E5产分生孢子的固体发酵工艺条件,并验证发酵物作为生物有机肥的促生效果。【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小麦秸秆为固体发酵基质,研究固体发酵的不同发酵方式,温度、酸浓度、酸种类、接种量、含水量、外加碳源和氮源等单因子条件下的产孢量;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温度、酸浓度、含水量、接种量、外加氮源和碳源的发酵条件优化。利用两季温室盆栽试验测定包括施用化肥、有机肥、发酵物和不同肥料组合的5个不同施肥处理的黄瓜地上部生物量、株高和叶面积。采用稀释涂布法测定黄瓜盆栽根际土中总真菌数量和木霉菌数量。【结果】单因素条件优化:基质用稀硝酸 (0.1 mol/L) 调节酸度值后接种3%(v/w) 的1 × 107个/mL的T-E5孢子液,调节水分使初始含水量达到75%;在此条件下,添加尿素和玉米粉,在28℃下发酵培养8天,最大产孢量可达到8.87 × 109个/g。通过正交优化,每10 g小麦秸秆,加入调节酸度值的0.05 mol/L硝酸18.3 mL,含水量70%(湿基),接种量9%,添加尿素的量为1%,30℃浅盘培养8天,产孢量达到1.1 × 1010个/g。第1季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 (CCK) 相比,发酵产物与化肥配施 (CT) 使黄瓜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株高和叶面积分别提高14.97%、16.75%和14.64%;与单施有机肥处理 (OCK) 相比,发酵产物与有机肥配施 (OT) 使黄瓜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株高和叶面积分别提高10.62%、26.06%和9.53%。第2季盆栽也有类似的促生效果,与CCK相比,CT使上述指标分别提高12.83%、11.49%和26.93%;与OCK相比,OT使上述指标分别提高5.96%、34.29%和18.01%。两季盆栽添加木霉发酵物的处理中根际土总真菌数和木霉菌数量相比CCK、OCK和不施肥照 (CK) 均增加1个数量级以上。【结论】以小麦秸秆为主要原料,采用固体发酵工艺可生产高分生孢子含量的哈茨木霉菌剂及其生物有机肥,表明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高附加值的木霉菌剂及其生物有机肥具有可行性。但木霉孢子数量主要受发酵条件影响,今后应在中试和工厂化生产水平进一步研究木霉孢子固体发酵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生物防治微生物的应用方式对生防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利用分离到的生防菌株T12孢子粉、有机肥吸附菌丝(菌丝吸附)和固体发酵产品(固体发酵)3种水稻纹枯病生防菌的应用方式,研究了3种应用方式对水稻纹枯病发病率、微生物数量以及水稻抗病性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应用方式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生防菌株T12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孢子粉、菌丝吸附和固体发酵的应用方式都能够防控水稻纹枯病,其中固体发酵应用方式的防效最好,防治率为89.5%。相较于孢子粉处理,应用菌丝吸附和固体发酵的方式能够显著(P0.05)增加水田中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核表面附着的木霉菌数量。水稻移栽20 d测定水稻茎秆上木霉菌数量显示,固体发酵和菌丝吸附应用方式有利于木霉菌在水稻茎秆定殖;水稻移栽60 d、100 d和130 d测定木霉菌数量表明,孢子粉处理木霉菌数量高于固体发酵处理,固体发酵处理高于菌丝吸附处理(P0.05)。水稻生育期内,对照处理立枯丝核菌数量从41 cfu-g-1增加到272 cfu-g-1,孢子粉处理和菌丝吸附处理水稻茎秆上立枯丝核菌数量低于对照处理,但均高于固体发酵处理(P0.05)。测定水稻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结果显示,3种应用方式都能够诱导水稻产生抗性,相较于孢子粉处理,菌丝吸附和固体发酵处理能够在水稻生育期内持续诱导水稻产生抗性。棘孢木霉T12菌株固体发酵产品的应用方式更有利于对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苹果常用砧木平邑甜茶 (Malus hupehensis Rehd.) 幼苗为试材,盆栽条件下研究圆弧青霉D12、哈茨木霉、草酸青霉A1等对根系形态及土壤真菌的影响,为生物防控苹果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试验材料为平邑甜茶实生苗,连作土壤采自山东省泰安市满庄滩清湾31年生老苹果园,设置5个处理:连作土 (CK1)、载体基质 (CK2)、施用圆弧青霉D12菌肥处理 (T1)、施用哈茨木霉菌肥处理 (T2)、施用草酸青霉A1菌肥处理 (T3),菌肥加入量为连作土壤质量的1.00%,移栽4个月后测定根系呼吸速率、根系保护酶、土壤真菌多样性等指标。  【结果】  与CK1相比,T1、T2、T3均能够促进植株根系鲜重增加和根系呼吸速率提高,显著提高根系保护酶活性,降低MDA含量;T2、T3效果较好,其SOD活性分别增加了45.46%、46.82%、POD活性分别增加了120.06%、108.73%,CAT活性分别增加了84.15%、87.82%。与CK1 相比,T1、T2、T3土壤中镰孢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41.14%、49.34%、79.10%,而青霉属和木霉属分别增加了227.18%、222.91%、890.94%和76.55%、462.71%、213.56%,真菌多样性指数 (Ace指数、Chao指数、Shan指数) 均明显提高,Simpson指数则有所下降。  【结论】  连作土壤中施用圆弧青霉D12、哈茨木霉、草酸青霉A1均可提高根系保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降低土壤中镰孢菌丰度,其中哈茨木霉和草酸青霉A1效果较好,可用于苹果连作障碍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外包木霉内含芽孢杆菌颗粒生物有机肥研制及其促生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造粒喷涂技术,研制了外包木霉菌内含芽孢杆菌(SQR9)的颗粒复合菌生物有机肥,以辣椒为供试作物,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新型生物有机肥对辣椒植株株高、茎粗、叶绿素等农艺性状的影响。  方法  首先利用圆盘造粒机将有机肥、芽孢杆菌和适量粘合剂制成颗粒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随后,再将真菌木霉孢子喷涂颗粒表面,利用第一次添加的粘结剂形成外包真菌孢子膜的新型颗粒复合菌生物有机肥。  结果  货架期试验结果表明,颗粒肥料中木霉菌比粉状肥料存活能力更强,在储存60天后,新型颗粒复合菌生物有机肥中木霉菌含量大于2 × 107 cfu g?1,芽孢杆菌数量大于1.2 × 108 cfu g?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种植47天后,施用新型颗粒复合菌生物有机肥的辣椒植株在株高、茎粗、叶绿素、鲜重和干重方面均高于其他处理(含SQR9颗粒生物有机肥、含SQR9和木霉菌的粉状生物有机肥、含木霉菌颗粒生物有机肥和含SQR9和木霉菌的颗粒生物有机肥处理),表明了该新型颗粒复合菌生物有机肥对辣椒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  结论  相比于单菌和其他工艺研制的复合菌生物有机肥,外包木霉真菌内含芽孢杆菌新型颗粒复合菌生物有机肥能够充分发挥木霉真菌和芽孢杆菌的促生功能,有效增强复合菌生物有机肥的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胡克玲  朱祝军 《核农学报》2010,24(4):840-845
以小白菜"上海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喷施蔗糖和葡萄糖对小白菜生长和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蔗糖和葡萄糖喷施对小白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均没有显著影响,喷施蔗糖均能够显著增加小白菜总脂肪族硫代葡萄糖苷、总吲哚族硫代葡萄糖苷和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其中,0.1mol/L蔗糖喷施显著提高了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和吲哚-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含量,0.2mol/L蔗糖喷施显著增加了吲哚-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和4-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含量。0.2mol/L葡萄糖喷施显著增加总硫代葡萄糖苷及单个硫代葡萄糖苷含量。蔗糖和葡萄糖喷施均有增加总吲哚族硫代葡萄糖苷相对百分含量的趋势。研究表明外源喷施糖对小白菜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和组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植物根际促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作物生长的促进效应及其机制,为制备高效微生物肥料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和应用技术支持。【方法】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ubtilis)NRCB002发酵液组分的促生效应盆栽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分别为发酵培养基(P)、发酵菌液(F)、发酵菌液上清液(S)、重悬菌液(G)和重悬菌液+乙偶姻(A),以浇灌等量的去离子水的处理为对照(CK)。进一步的乙偶姻施用方式盆栽试验设置两个处理,分别为在生菜幼苗根部浇灌(RI)、叶面喷施(FS) 0.1 g/L乙偶姻溶处理,以施用等量去离子水的处理为对照(CK)。生菜生长两周后,两组盆栽试验收获地上部及根系,测定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和根部的鲜重和干重,并分析根系指标。以K氏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0.075、0.375、1.5 g/L的乙偶姻培养NRCB002,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了NRCB002生物膜的形成量。【结果】1)与CK相比,除培养基P处理外,其余4个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生菜幼苗的地上部和根部的鲜、干重;S、F和A处理还显著增加了生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总根长...  相似文献   

14.
植物对~(137)Cs污染土壤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选用了南瓜、油菜、虎尾草、红梗叶甜菜、东升叶甜菜和红甜菜等几种植物,通过盆栽模拟,研究不同活度137Cs污染的广东大亚湾水稻土、浙江秦山水稻土和北京褐土的生物修复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3种土壤上均对137Cs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并随137Cs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2=0.9989。在污染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试验发现,虎尾草、油菜和南瓜所吸收137Cs的比活度随土壤的pH值降低而增加。6种植物的生物修复能力差异较大,综合评价结果为,对137Cs污染土壤修复能力的顺序是:虎尾草>油菜>红梗叶甜菜>南瓜>红甜菜>东升叶甜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适宜的Na+与Cl–浓度均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Na+和Cl–哪个起主导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对其有益作用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拟通过本研究为低浓度氯化钠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培养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在小白菜长到3叶1心时进行叶面喷施处理。以NaCl为基础,设置了[Na+]<[Cl–] (A)、[Na+]=[Cl–] (B)和[Na+]>[Cl–] (C) 3组处理。B组平衡态的3个处理的[Na+]∶[Cl–]的浓度(mmol/L)比为6∶6 (B1)、12∶12 (B2)、18∶18 (B3);A组非平衡态的3个处理为0∶6 (A1)、6∶12 (A2)、12∶18 (A3);C组非平衡态的3个处理的比值是6∶0 (C1)、12∶6 (C2)、18∶12 (C3),以无离子水为对照CK,每日喷施一次,连续处理21天。停止喷施后,取样观测叶片组织结构,测定植株干鲜物质量、叶片光合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  【结果】  无论[Na+]和[Cl–]是平衡还是非平衡状态,喷施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白菜的干鲜物质积累量和叶片光合活性。与CK相比,3个[Na+]、[Cl–]等浓度供给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小白菜植株干、鲜生物量,显著增加了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叶面积尤其是中上位叶面积,促生效果均以B2 处理最佳,植株干、鲜生物量分别比CK增加了35.1%和43.7%,叶面积增加了33.4%。在非平衡状态中,有Cl–无Na+时有利于含水量增加,有Na+无Cl–时有利于干物质累积,且表现出Na+和Cl–均有利于含水量增加,Na+比Cl–更有利于游离氨基酸累积([Na+]>[Cl–]时,增加52.6%),Cl–比Na+更有利于干物质累积和光合速率([Na+]<[Cl–]时,增加17.3%)以及气孔导度([Na+]<[Cl–]时,增加145.3%)增加的现象。2因素主体间效应检验显示,小白菜的植株干鲜物质和营养物质累积、叶面积和比叶重、叶片光合气体交换活性,既受Na+、Cl–单独离子效应的影响,又受Na+与Cl–交互效应的影响。  【结论】  叶面喷施[Na+]与[Cl–]平衡与否都对小白菜的生长、干物质累积、含水量增加和叶片光合活性具有促进效应。但以12 mmol/L NaCl的生长促进效应更优,其主要表现为叶面积的扩展促使植株干物质累积。  相似文献   

16.
钩状木霉 ACCC31649的GFP标记及其对辣椒定殖和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 (GFP) 基因转化钩状木霉 (Trichoderma hamatum) ACCC31649的技术方法,筛选遗传稳定的GFP标记转化子,并研究该菌株在辣椒植株中定殖和对辣椒的促生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木霉在辣椒根际定殖及其与辣椒病原菌在辣椒根际和植株中的定殖、互作和生防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筛选遗传稳定的GFP标记转化子,通过灌根接种方法和组织切片的水玻片荧光观察研究了钩状木霉在辣椒植株中定殖过程和对辣椒的促生作用。【结果】获得了遗传稳定GFP标记的钩状木霉转化子。荧光显微观察表明,辣椒根、茎、叶组织中都检测到GFP标记菌株的定殖。标记菌株首先在根部定殖,然后通过根部维管束逐步定殖到茎和叶片组织中。野生型菌株和GFP标记菌株灌根接种4叶期辣椒幼苗,30天后,GFP标记菌株与水处理对照相比,辣椒的株高增长13.5%,根长增长16.2%,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了43.8%和45.3%,而且野生型菌株与GFP标记菌株对辣椒的促生作用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钩状木霉能够在辣椒植株根、茎和叶组织中定殖,并且对辣椒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同时,GFP标记的钩状木霉将在进一步阐明该菌株在辣椒根际定殖及其对病原菌拮抗和互作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O气体对小白菜生物量、营养及抗氧化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大气NO污染的植物生态响应研究及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白菜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体系内土培的种植方式,研究浓度 (0、100、200和400 nL/L) 外源NO气施对小白菜生物量以及营养品质 (硝酸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 和抗氧化品质 (总酚、总黄酮和抗坏血酸) 的影响。【结果】1) 100、200和400 nL/L外源NO气体处理下,小白菜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4%、42%和10%;干重增加了88%、61%和49%,以施加NO 100 nL/L最有利于的小白菜生长。2) 与不施加NO对照相比,施加外源NO气体100、200和400 nL/L使小白菜叶片硝酸盐含量分别减少了59%、76%和94%。NO气体也有利于小白菜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并以100 nL/L时的促进效果最佳。3) 与对照相比,100、200和400 nL/L外源NO气体均促进了小白菜体内总酚、总黄酮及抗坏血酸的含量。【结论】适量外源NO气体对小白菜的生物量及品质均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综合来看,在蔬菜大棚生产中,施加NO 100 nL/L提高小白菜生长和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seeds were planted into ‘white quartz flintshot’ sand and watered with 0.01M sodium acetate at pH 6.0, 5.5, 5.0, 4.5, or 4.0 plus 0, 1.4, 14.0, or 140.0 mg/L manganese (Mn2+). Cultivars used were 38M, 58M, GP‐140, SC283, SC574, 5C599, TAM428, and Funk G522DR. Lengths, fresh weights, and dry weights of roots were decreased as hydrogen (H+) or Mn2+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Interactions of H+ and Mn2+ concentrations were synergistic for length,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of roots in 38M and 58M. Interaction of H+ and Mn2+ stresses on root length was additive in GP‐140, SC283, SC574, SC599, and TAM428 but interactions of these stresses were antagonistic in root length of Funk GS22DR.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水稻特异性PGPR菌株各生理活性对水稻幼苗初生根数、次生根数、茎干重和根干重的影响,筛选优良PGPR菌株,采用改良的CAS检测法、Salkowski比色法、钼蓝比色法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检测法分别测定菌株产铁载体、产吲哚乙酸(IAA)、溶磷能力和ACC脱氨酶活性,利用Hoagland半固体培养基和土壤盆栽法培养水稻幼苗。结果表明,IAA产量低的菌株对水稻幼苗初生根数、次生根数和茎干重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效果;根干重明显随铁载体产量增加而增加;溶磷活性高的菌株对水稻幼苗茎干重和根干重的增加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低ACC脱氨酶活性的菌株促进水稻幼苗初生根的生长,活性高的菌株促进次生根数的增加。根据半固体试验结果,选择7株具有明显促生效果的菌株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证实,这些菌株均具有显著的促生效应。  相似文献   

20.
胡宁静    骆永明     《土壤》2006,38(5):571-577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3种典型土壤类型中Pb在土壤-青菜系统中的转运及Pb污染对青菜Pb含量、土壤硝化细菌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在土壤-青菜系统中的转运是非线性的。青菜地上部Pb含量与0.43mol/LHNO3和0.05mol/LEDTA提取态Pb显著相关,青菜Pb含量与0.01mol/LCaCl2提取态Pb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认为,0.43mol/LHNO3和0.05mol/LEDTA提取态Pb可成为土壤Pb植物有效性的评价指标。青紫泥和滩潮土中添加Pb浓度为125—625mg/kg,对土壤硝化细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不明显。以基于人体健康风险、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植物毒性为依据,计算得出的总Pb临界浓度分别为:黄泥砂土140、59和12263mg/kg,青紫泥790、292和13902mg/kg,滩潮土1266、418和30422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