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支撑,也需农户积极配合。针对农户层面研究较少的情况,该研究以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试点区的茶陵县为研究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农户参与休耕行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发现农户参与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的行为逻辑遵循"认知-意愿-行为"的基本路径。农户的休耕行为响应受其行为意向及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前置因素的影响。农户行为意向在其认知和行为响应之间起到中介效应。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强调,实行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需以尊重农户意愿和稳定农户收益为基本原则,对乡村干部和农户加强休耕相关宣传培训,并增加农户参与休耕治理的工作机会,以提高农户行为积极性,提升休耕效果。  相似文献   

2.
农户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对遗产保护的认知影响着参与保护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遗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护与发展措施实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为例,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认知对其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行为态度对其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主观规范、控制认知对其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从而通过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参与遗产保护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292、0.442。2)参与遗产保护的能力和遗产保护的制度环境是影响农户是否愿意参与遗产保护的关键因素。3)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3个维度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两两存在显著地相互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与控制认知的相互影响最大,影响系数达到0.652。基于此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保护制度、落实激励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此深入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区域撂荒耕地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文以箱包产业发展迅速的河北省高碑店市为研究区,基于1999-2001年、2007-2009年、2015-2017年间18期Landsat TM/OLI数据,采用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出研究区的撂荒耕地范围并分析其空间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对CART决策树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18期影像的分类精度介于87.5%~96.4%之间,可以满足本研究的精度要求。2)高碑店市耕地撂荒类型以季节性(春季)撂荒为主,并且季节性撂荒和常年撂荒的耕地面积均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3)耕地撂荒的主要形式由大规模集中式撂荒向小规模分散式撂荒转变。4)农村工业发展是导致耕地撂荒的主要驱动因素,距离产业中心越近的地区其耕地撂荒率越高;交通条件及耕作半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耕地撂荒,但其影响程度逐年减弱;作物收益水平差距导致耕地撂荒呈现出季节性差异,而耕地流转能有效抑制当地耕地撂荒现象。该研究结果能为全国其他类似地区的撂荒耕地研究提供参考,并对制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不断上升,影响了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行为。为理解这一过程,该文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采用农户调查数据,基于农户决策机制和线性规划理论,构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模型;并利用所建模型分析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对案例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粮食和劳动力市场健全的条件下,随着农业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为影响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关键因素,即农户依据其成员的比较优势,让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老人、妇女从事农业生产;留守劳动力倾向从市场购进所需粮食,选择种植马铃薯、西瓜等劳动生产率更高的农作物;农户选择撂荒部分耕地,特别是贫瘠耕地。该模型能够解释研究区农户的土地利用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剖析粮食生产核心区内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认知与行为差异,为制定相关差异化政策,引导农户加强对耕地的监督和保护提供支持。[方法]选择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周口市为样本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乡村参与性评估法(PRA)对各类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认知与行为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兼业程度的加深,各类农户对耕地重要性和多功能性的认识、时间投入偏好、对耕地保护前景的信心、对农业污染的防范都呈现出:缺失型(Ⅰ)基本型(Ⅱ)自然资产型(Ⅲ)人力资产型(Ⅳ),得到补偿后参与意愿、追加补偿到耕地的意愿、定期施用有机肥或采用过测土配方施肥、制止他人破坏耕地的比例都呈现出缺失型(Ⅰ)基本型(Ⅱ)自然资产型(Ⅲ)人力资产型(Ⅳ)。(2)影响各类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因素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各自差异。相同因素包括户主文化程度、投入偏好、补偿意愿。户均年龄高,家庭劳动力少的缺失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户主年龄、务农人数、补偿方式;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家庭毛收入、经营土地面积、耕地破碎度;从事短期兼业且非农收入较高的自然资产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非农收入比、粮食种植经济效益、农户兼业;长期居住城镇,较少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力资产型农户的影响因素还包括耕地经济区位、当期粮食价、政策性补偿方式。[结论]农户作为耕地保护的直接参与者,其认知与行为很大程度决定着耕地保护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撂荒地在全球呈扩散趋势,传统的调查方法已无法满足及时、精确掌握撂荒情况的需求。针对喀斯特石漠化耕地的撂荒因光学影像的不足和严重的混合像元不易精确识别和提取,以贵州省息烽县为例,运用高精度影像精确识别提取耕地地块,再叠加通过MVC方法计算Landsat数据得到的2003-2018年时序NDVI数据,得到撂荒和复垦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地块和时序NDVI组合能够精准地识别提取撂荒地,该方法对于光学数据缺乏的和耕地破碎的多云雨山区有很好的适用效果;(2)2003-2018年息烽县撂荒地呈随机散点状分布,主要分布在有岩石裸露潜在、轻度、中度石漠化地区,2008年撂荒面积最大2 545.6 hm^2,撂荒率最高7.7%;有7块耕地持续撂荒时间最长12年,有8块地累计撂荒最多15年。(3)2003-2018年息烽县复垦率与撂荒率波动趋势基本一致,复垦率的响应延后1年,较高的石漠化等级负面影响复垦行为。研究结果为喀斯特多云雨山区撂荒地的精准识别提取提供高效、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为撂荒地的驱动因子分析、趋势监测和风险评价、效应评估及政策设计提供精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将外在的、非市场环境价值转化为当地参与者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财政激励机制引起了世界关注。本文以黑河中游张掖市为研究区,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基于农户调查资料,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了农户感知到的生态补偿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影响农户对生态补偿效应感知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感知到的生态补偿效应指数达3.02。其中农户感知到生态补偿的生态效应最高,效应指数为3.11,生态补偿的社会效应次之,效应指数为3.06,经济效应最低,效应指数仅为2.55。这充分说明,生态补偿的实施实现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主要目标,然后是缓解贫困、促进就业、发展经济等副目标。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生计方式、年收入均与其感知到的生态补偿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呈正相关,而户主年龄与其感知到的生态补偿效应均呈负相关。此外,农户的社会地位对其感知到的生态效应有显著影响。感知社会效应的因素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对社会效应感知的影响程度最大,相关系数达1.067,其次是农户生计方式,户主年龄对社会效应感知的影响相对较小;感知生态补偿经济效应的因素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对经济效应感知的影响程度最大,相关系数达1.073,其次是农户年收入和农户生计方式,户主年龄对经济效应感知的影响相对较小;感知生态补偿生态效应的因素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对生态效应感知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达2.612,其次是农户生计方式,农户社会地位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耕地质量保护是土地科学中最为活跃和前沿性的重要领域。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PRE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对耕地质量影响之间因果链。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农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潜变量快速城镇化、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和耕地质量三者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具有较高的载荷系数,总效应为0.717,验证了理论分析框架;(2)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扩张、经济结构、价格变化和政策制度安排等外部环境变化,是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主要方面,且农户所处区域位置、农产品价格、从事非农产业人数和土地细碎化程度是主要影响因子;(3)农户作物种植选择方式和土地投入行为是直接影响耕地质量变化主要因素,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是0.823和0.803。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研究认为应该从农产品价格、适度推进土地流转、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方面政策宣传、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培育与指导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  相似文献   

9.
水稻优生区农户对耕地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决策行为对于水稻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农户资本禀赋视角,将农户资本禀赋分为人力资本禀赋、经济资本禀赋、自然资本禀赋和社会资本禀赋,借助水稻优生区宁夏青铜峡394户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将农户参与耕地保护决策行为划分为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两个决策行为阶段,实证分析了水稻优生区农户资本禀赋对其参与耕地保护决策行为的影响,以期为科学制定水稻优生区耕地保护相关政策、保障农业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表明:1)绝大多数农户愿意参加耕地保护行为,但其从事耕地保护的支付意愿相对较低,愿意参加耕地保护的农户占73.86%,而平均支付意愿仅为3 100.65元·hm-2;2)人力资本禀赋(文化程度和农业培训)、经济资本禀赋(家庭收入和农机投入)以及社会资本禀赋(社会关系和社会参与)对农户耕地保护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均为正向影响,自然资本禀赋(耕地禀赋和破碎程度)对农户耕地保护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对参与程度有负向影响;3)耕地保护重要性认知仅对农户耕地保护参与意愿有促进作用,而耕地保护政策了解程度对农户耕地保护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均有促进作用。最后,提出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积极组建各类农业合作社和耕地保护组织以及培养新型农民、加大稻作区耕地保护宣传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丘陵区农户行为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户行为是耕地质量变化的直接推动者,农户对不同质量耕地的响应直接影响耕地现实生产能力。该文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重庆市大足县耕地自然质量进行评价,发现研究区水田自然质量等级以二等地和三等地为主,旱地以一等地和二等地为主,耕地自然质量总体偏高;但耕地自然质量仅仅是耕地自然属性的反映,因此在基于对研究区农户行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影响力系数”对耕地自然质量进行修正,并将农户收益作为耕地质量货币化价值的表现,进一步讨论了耕地自然质量和农户投资结构对这种价值的影响以反映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耕地自然质量指数和农户收益间的数学关系以三项式模型、二项式模型等曲线方程模拟效果最佳,重庆市大足县大部分乡镇都是受到某单一投入因素的制约,通过分析弹性系数大小可以调整研究区农户投资结构。该文阐明耕地质量不仅仅取决于耕地自然属性,还受到农户行为诸如投入水平、管理方式、种植模式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应进一步规范农户行为以提高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调查了米脂县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与行为选择,并以此为基础,建立Logit模型进一步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包括对政策的认知、判断和意愿)与其具体的行为选择存在群体的一致性和个体的差异性;耕地收入,副业收入,打工收入,户主年龄,是否种植经济作物,行政村是否有后续产业因素是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主导因素,同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具有差异性.政策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政府制定的相关惠农政策对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为帮助农户有效利用信息,顺应生态经济、绿色农业发展的趋势,持续稳定增收,本文基于山东寿光786户蔬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认知、获取、分析、应用"4维农户信息素养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信息素养、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路径,并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1)信息素养正向显著影响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和农户收入;2)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在信息素养影响农户收入路径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中,是否采用和采用数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分别为73.09%和62.72%;3)蔬菜种植年限和是否参加技术培训正向显著影响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 4)受教育年限、家庭规模、蔬菜种植年限和蔬菜收入占比正向显著影响农户收入,蔬菜销售市场距离负向显著影响农户收入。因此,信息素养不仅对农户收入具有直接影响,还通过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的中介效应对农户收入具有间接影响。据此,提出通过开展农户信息素养专题培训和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宣传推广力度等途径,以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区耕地变化与农户经济行为响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研究以宁夏上黄试区为例,根据历史资料、PRA调查及GIS工具分析了该试区耕地变化及农户经济行为变化。结果表明,耕地变化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农业系统内及农业系统外部经济活动的变化,农业系统内部主要变化表现为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及利用形式的变化,农业系统外农户经济活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系统外收入不断增加和农户外出劳务人数增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北省荆州市、枣阳市和武汉市32位水稻种植户、乡村干部和农资店主的深入访谈,发现农户的行为意向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由于农户与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割裂,农户与消费者在农产品安全的主观认同标准上存在差异,农户对从事安全生产阻碍因素的感知,会降低农户从事安全生产行为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水稻-小龙虾共作(稻虾共作)作为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受到大力推广,农户作为直接生产决策者,厘清其采纳意愿及影响机理,对稻虾共作模式的科学推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江苏省5市60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计划行为理论和有序Logistic模型,探讨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异质性。结果表明:1)样本中有56.88%的农户愿意采纳稻虾共作模式,且收益预期是关键影响因素; 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影响农户稻虾共作模式的采纳意愿; 3)不同限定条件下,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具体来说,基础设施完备和兼业化对高预期收益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给予补贴、受邻里效应影响越小的农户采纳意愿越强,同时,受邻里影响小的农户对技术培训及学习容易程度要求越高,给予补贴和提高农技部门指导效果可以提高基础设施不完备地区农户的采纳意愿,邻里效应和兼业化对技术学习难易有负向影响,而收益预期、环境预期能激励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据此,提出政府部门应加强技术培训力度和指导效果、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经营主体培育、探索差异化激励政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F-1影像的沿淮地区冬季耕地撂荒遥感调查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耕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对国家和农民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耕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撂荒耕地必然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影响到中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沿淮地区是安徽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近年来冬季撂荒情况日益严重。该文拟选取安徽省霍邱县,利用2015、2016、2017三年冬小麦生长期内的GF-1卫星16 m多光谱影像,提取霍邱县冬季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和面积,通过多年数据对比,来分析霍邱县近年冬季耕地撂荒情况。结果显示:2015、2016、2017三个年度冬小麦种植面积分别为937.72,821.79,608.91km~2。参照2015年度冬小麦种植情况,2016年度冬季撂荒面积115.93 km~2、占比12.36%,2017年度冬季撂荒面积328.81 km~2、占比35.06%。结合实地调研分析,霍邱县近年来冬季撂荒面积不断增大的的主要原因有农田排灌等水利设施不足、稻茬麦效益低、外出务工等。而2017年度撂荒面积明显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冬小麦播种期间,出现连续阴雨异常天气,低洼地区田间积水严重,致使冬小麦无法播种,被动撂荒。该文的研究可以为沿淮地区冬季撂荒遥感调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翟文侠  黄贤金  张强 《土壤》2004,36(2):136-140
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有决定性作用,从而对耕地质量保护形成决定性影响。尤其在我国进入WTO(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大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而对我国耕地质量保护战略目标的实现形成强烈冲击。从总体上看,我国产业发展对耕地质量保护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WTO框架下农业发展主要对农村生态环境和耕地质量保护的微观主体农户行为产生影响;WTO框架下非农产业发展一方面通过污染扩散、国际污染转移等方式直接影响到我国耕地质量;另一方面对农业发展和农户保护耕地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为确定我国耕地质量变化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WTO框架下我国产业升级对耕地质量影响分析,本文提出完善耕地质量保护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绿色生产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而绿色生产机械的购置与运用是农业绿色生产的关键,基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绿色生产机械购置行为研究,有助于提升相关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提出了理论假设,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社会调查获得数据,运用AMO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对假设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显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3个潜变量和"购置意愿"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08、0.5、0.434,"购置意愿"和"购置行为"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693,"身份"、"经营规模"个体特征变量和"购置意愿"之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46、0.053。研究认为,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农业绿色生产机械的行为意愿受主观规范影响最大,也比较显著;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次之,行为态度和购置意愿关系失调。购置意愿和购置行为呈显著正向关系。农业经营主体的个性特征对购置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身份和经营规模显著影响购置意愿,文化程度和年龄对购置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培育农业绿色生产机械购置与使用主体,强化绿色生产宣传和典型示范,完善绿色生态导向的补贴政策,形成绿色生产机械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推动绿色生产机械的购置与使用,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的公众参与意愿,旨在了解公众对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的态度和探寻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的路径选择。[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5个主要废弃矿区的872份调研问卷为研究样本,基于公众个体行为视角,从公众需求、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4个层面划分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其影响程度及其间的影响差异。[结果]①公众需求、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意愿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86,0.56,0.34,-0.62,公众需求是影响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意愿的最主要因素;②公众需求、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意愿表现出显著正效应,知觉行为控制对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意愿表现出负效应;③在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中,公众需求与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④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潜变量的各个可测变量对其潜变量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结论]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应在公众自身需求得到解决,自身权利得到保障、公平公正得到维护的基础上编制复垦方案与组织项目实施。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由地下水超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业作为主要用水部门,亟须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本文基于2019年对河北地区457户使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对灌溉用水效率进行测算,进一步在参照相关研究基础上重新构建农户水资源稀缺性感知和地下水超采认知测度的指标体系,在控制个人和家庭特征、生产特征基础上,实证分析农户稀缺感知和超采认知对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平均灌溉用水效率值为0.59,主要分布区间为0.40~0.80,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稀缺感知中水量感知、水位感知和稀缺预期对农户用水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超采认知中地下水超采危害认知和压采环保认知对用水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务农年限和受教育程度同用水效率正相关,相较于自有土地,流转土地具有更高的用水效率,耕地细碎化和灌溉设施距离过远则显著降低用水效率。因此,大力提升农户相关认知水平、推进土地流转和完善设施建设等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河北地区灌溉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