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的技术创新与未来研究重点   总被引:48,自引:26,他引:48  
指出了我国农业与生态节水技术研究领域在试验仪器设备条件、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研发、精准灌溉和灌溉系统的自动控制、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与区域农业水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分析了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技术研究中在地面灌溉、喷微灌、节水机具、节水材料与制剂、污水灌溉利用、渠道防渗与水量调配、精准灌溉等方面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我国农业与生态节水技术创新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我国农业与生态节水技术创新的几个重大研究课题,论述了我国农业与生态节水技术创新的保障条件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历程,分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从建设模式、措施与技术体系、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监测与评价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应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理论与技术体系、建设规范与标准和建设机制、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与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3.
智能系统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系统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中得到了不断研究与应用。通过对国内外智能系统在葡萄与葡萄酒生产中的研究应用分析,阐明了智能系统的概念、相关技术及开发方式,重点概述了其在葡萄的品种鉴定、栽培管理、病虫害管理和葡萄酒的工艺决策、检测与分级、品尝与酒窖管理、酒厂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智能系统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中应用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密云水库及上游流域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水环境污染信息集成与环境监测系统中信息集成、信息处理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水环境污染信息集成与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与开发,系统中数据的处理与组织、数据库建设、软件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论述,为实用型水环境污染信息集成与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主城区废弃采石场生态与景观恢复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重庆市主城区废弃采石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所造成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废弃采石场生态与景观恢复的具体方案,包括开发性治理、工程整治、景观再造、绿化与生态恢复。对采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的政策措施、管理措施和资金筹措渠道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干旱内陆河流域下游绿洲生态建设中的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干旱内陆河流域下游绿洲生态建设方向与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系统和生态用水量分级管理和规划的思想,探讨了其所涉及的重要的水安全与生态安全、水资源产权管理与核算、水资源配置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生态用水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人工草场与节约用水、绿洲边缘半荒漠草场的保护治理与用水等8个方面的水资源问题,提出了干旱内陆河流域下游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FoxPro和ViewGIS相结合 ,针对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开发了朝阳市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管理决策系统。此系统由属性数据管理子系统、图形图像数据管理子系统、措施规划与配置子系统、效益评价与预测子系统四大功能子系统组成。该系统在朝阳市水土保持规划及治理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增加了水保规划与治理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客观性。为今后以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含量为标准的水土保持流域规划与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定西于家山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洞穴与滑坡、沟蚀等侵蚀过程联系紧密并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程度,但目前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暂未明晰。利用无人机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影像与数字表面模型,基于影像标识了黄土洞穴并统计了其土地利用类型与洞穴直径,利用标识点在数字表面模型上提取了黄土洞穴的坡度、坡向、曲率和汇水面积等地形数据并分析了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洞穴直径大多4 m。黄土洞穴在耕地上发育较少,多发育于牧草地区域流水汇聚的凹形坡,且在阴坡更为发育。同时,黄土洞穴坡度正切值范围集中于0.4~1.0,汇水面积一般不超过3 000 m~2。依托统计的坡度正切值与汇水面积数据绘制了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图并对比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侵蚀临界。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边界分别为SA~(0.150)=0.368与SA~(0.135)=7.580,分布较广且覆盖了浅沟与切沟的侵蚀临界。浅沟、切沟的演化与黄土洞穴的发育有关,黄土洞穴通过连通与坍塌促进了浅沟、切沟的发育、转换与扩展,并因此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研究量化了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建立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联系并深化了对黄土洞穴侵蚀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玉林市、梧州地区区域总体规划为例,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总体规划的特点与任务,应用泛系理论、自组织理论、模糊集理论、系统动力学、计算机科学对区域总体规划编制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创新研究,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建立了区域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决策支持系统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实践证明这些理论与技术方法先进、科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80年代以来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使我国水土保持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功之路。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了大流域与小流域、县与乡村户、点与面的结合 ,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体现了防与治的统一。小流域是大江大河产水、产沙的源头 ,是江河与面上联结的纽带 ,在小流域中修建的各种综合防治体系 ,是治本清源的做法 ,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形式。实践证明 ,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开发 ,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翼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2):121-124,128
通过对近年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 ,详细论述了这类地区土壤水力侵蚀的类型与机理、土壤侵蚀的营力机制、主要影响因素及流域产沙的预报与防治 ;指出了土壤形成与流失、输运与沉积、“利”与“害”、侵蚀和保持的动态平衡 ,是土壤水力侵蚀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ASD FieldSpec光谱仪实测了不同生长季大豆的冠层高光谱,同期采集了对应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逐波段分析了冠层光谱反射率、导数光谱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的相关关系;采用单变量线性回归逐波段分析了冠层光谱反射率、导数光谱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确定性系数随波长的变化趋势;并建立了以近红外与可见光波段的冠层光谱反射率的比值植被指数RVI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冠层光谱反射率在350~680 nm、760~1050 nm波谱区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来源、过程及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相对于水环境,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明显滞后与缺乏。本文系统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与未来需求。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微塑料的来源和进入途径;重点分析了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积累、迁移、风化和降解过程,以及与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阐述了微塑料对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与生态风险,探讨了土壤中微塑料的暴露途径与潜在的人体健康风险;并展望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研究的未来方向与重点。以期为全面了解土壤环境微塑料研究的现在与未来提供资讯信息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肖胜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18(4):43-45,64
在GIS及XMLW eb Service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了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集成与共享的理论体系及实现过程。以福建省林业部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成与共享的体系结构、数据标准化、数据发布与服务、数据调用等关键过程。研究表明,通过集成与共享的应用,提供了统一标准的高质量数据,满足了全省林业部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大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宏观、中观及微观3个层面讨论了认知和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到的10大关系,包括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的关系、质量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与质量安全的关系、农产品质量与产地环境的关系、质量安全与农业投入品的关系、抽检合格与产品合格的关系、质量安全与消费安全的关系、质量安全与公众科学素养的关系、质量安全与舆论引导的关系以及短期安全与长期安全的关系,并提出了调谐这些关系的一些考量。  相似文献   

16.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任加国  郑西来  许模  李甲亮 《土壤》2005,37(6):635-639
以新疆叶尔羌河流域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类型、程度、特征、成因以及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盐渍化程度分析为该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3种土壤盐分组成剖面涵盖了新疆地区典型的土壤盐化类型,为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可靠保证;剖析了土壤盐渍化成因及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指出控制土壤盐分的关键是合理的淋洗与排水、建立明渠排水与竖井排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为新疆及其他类似地区评价与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开展农村环境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我国农村典型村庄的分类方法,深入探讨了农村村庄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布点采样与监测指标选择的原则与技术方法,并介绍了一个典型村庄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实例。  相似文献   

18.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完成本科教育过程的纲.分析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优点与不足,从科学确定人才培养定位,正确处理供求关系,把握专业与学科的关系和相对稳定的服务对象等4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与完善,并初步确定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新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生物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学、农业资源利用、畜牧学、林学、管理学和法学的相关知识,能继续深造和在水行政及相关部门从事水土保持研究、教学、规划、设计、施工、预防、监测和管理的较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海城市的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成效,从资金投入、大户治理、政策扶持、推广科技、加强宣传等方面,总结了水土保持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土石山区生态修复与水源涵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建设美丽中国的实际需要。针对太行山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环境容量与承载力低下、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较差、贫困程度较深等问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太行山中段东坡的低山丘陵区进行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通过30年的研究实践,提出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北方土石山区生态修复治理体系,为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扶贫攻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与示范。本文通过30年研究历程回顾、研究与展望,总结了土石山区生态修复与水源涵养的进展与展望。太行山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研究初始阶段(1986—1996年),确定了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的途径与技术理论,建立了以水土富集为中心的林业生态工程。二是提升发展阶段(1997—2007年),这一阶段主要是研究了影响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关键因子与影响机制,并提出了有效的技术措施与解决方案。具体说来,在径流林业研究方面,研制出了太行山水土富集工程带间距计算公式;在降水资源转化与水分运移规律研究方面,明晰了岩土二元结构体的降水-土壤水-裂隙水的基本补给路径,揭示了岩土界面"优先流"与裂隙网络"优先流"的运行转化规律,阐明了浅层风化裂隙岩体渗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对植被耗水过程的响应关系;在降水资源调控利用研究方面,研制出了生物集雨新材料、营养调理剂和生物集雨面建造施工工艺。三是全面创新阶段(2008年—),重点探讨了山区生态产业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研发了经济林土壤扩蓄增容技术、石质山地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经济林生态隔离带调控技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沙产业开发技术,以及林下经济、循环经济、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化技术体系。下一步将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向人口密度较大、人类活动频繁的雄安新区上游山区扩展,重点开展以国土绿化、景观建设、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监测,研究现代干扰条件下山地灌丛生态系统向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及主要驱动因素,山地水旱灾害形成机制、降水资源调控与水源涵养,以及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山地生态经济体系,为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体系与水源涵养功能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为山地生态系统经营管理,实现其生产、生态功能和系统稳定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