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坡度对坡面侵蚀产沙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度是影响坡面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坡面土壤侵蚀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存在一个临界坡度,当超过这个坡度后,坡面土壤侵蚀量反而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少。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这个临界坡度介于25°~29°之间,这对我国25°以下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以及超过25°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坡面上不同坡度范围内配置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削弱坡度对坡面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即在缓坡上实施保护性耕作措施,在25°以下坡耕地合理布设水平梯田及植物篱,25°以上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可以有效地控制坡面土壤侵蚀的发生,促进坡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和改良。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陡坡耕地的出路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坡耕地面积5491 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628 % ,其中> 25°的陡坡耕地约占坡耕地面积的1/5 。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影响群众生活,而且可能会加剧冲沟侵蚀。宁南县将一些25°~30°的陡坡地集中连片改造为梯地,并配套有较完善的坡面水系工程,不但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而且作物产量和产值大幅度提高。因此,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 25°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工作不能一刀切。光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的地区,可以将25°~30°的陡坡地集中连片改造为梯地,配套完善的坡面水系,以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退耕还林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了黄河流域坡耕地现状及其危害,认为坡耕地是该区最主要的水土流失源地之一,是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急需改造治理;其次,退耕还林应该在粮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基本农田建设、保证粮食自给为前提,逐步实施.近期重点实施25°以上陡坡耕地、中远期实施25°以下缓坡耕地;再次,退耕还林要作到因地制宜,要与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针对坑下山坑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依据《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提出离村庄较近,坡度<25°的土层较厚的坡耕地采用坡改梯治理措施,对坡面荒草地、疏林地和火烧迹地等采用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治理措施,离村庄较近,坡度<25°产粮区和树下裸露经果林区等采用坡面水系工程进行治理,建议下阶段需加强对沟道的治理。同时,对治理效果进行初步估算,旨在为科学治理小流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汉源县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制度创新,尤其重视水土保持科技创新。介绍了双溪乡石漠化水利工程治理模式、桂贤小流域红岩子片区坡面水系综合治理、大田乡建设村坡改梯重点片倒虹管喷灌节水措施、桂贤小流域松林五组小流域生态家园试验示范等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邵阳县确定“十二五”期间投资3.5亿元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km^2,预计年增综合效益5.5亿元。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源保护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我国今后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以永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构建了生态修复,营造水土保持林,坡耕地治理,坡面径流调控,裸露面治理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及农村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溪沟治理等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对已实施工程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坡耕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坡耕地之间的条件差异不同 ,针对其特点 ,合理地开发利用并采取适宜的保护模式 ,是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实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坡度小于 10°的坡耕地 ,只要采取横坡耕作和覆盖耕作相结合的方式 ,就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对于 10°~ 2 5°的坡耕地 ,采取修梯田的方式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但从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来看 ,等高植物篱农作系统的效果更好一些 ,如果能够把坡改梯和等高植物篱农作系统结合起来 ,效果更为显著 ;对于大于 2 5°的坡耕地 ,可采取垄沟格网式农作和秸秆覆盖的保土措施 ,逐步实施退耕还林。只有根据坡耕地的实际情况 ,研究坡耕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模式 ,把合理的耕作模式、适宜的种植模式和有效的防护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辅之以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 ,才能建立高产高效的坡耕地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9.
丹江口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较多,为在有限的资金和劳力投入下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丹江口市水土保持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丹江口库区,对小于5°的坡耕地不宜采取硬措施,只宜采取等高耕作、轮作、间作、套种等保土耕作措施;对5°~15°坡耕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投入和劳力有保障的前提下优先建设梯田;对15°~25°坡耕地宜采取经济林+植物篱的措施;对25°以上坡耕地宜退耕还生态林。  相似文献   

10.
江苏赣榆县怀仁山小流域 1984年被列为试点小流域后 ,对 2 0°以上坡面实施退耕还林和封禁治理 ,2 0°以下坡面修水平梯田并开挖环山截洪沟 ,在沟道中建拦蓄工程和提 (引 )水工程 ,发展节水灌溉 ,取得显著成效 ,于 2 0 0 0年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工程示范小流域  相似文献   

11.
辽东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地处辽东山区的新宾县2002年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将郁闭度在0.7以上地块设为重点管护区,郁闭度为0.3-0.7的地块设为重点管护抚育区,郁闭度在0.3以下的地块设为重点治理区。成活率为30%-70%的林地进行补植;不足于30%重新造林。超过25°坡耕地和农民小开荒地必须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将建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家畜舍饲圈养、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及新建节能设施——改灶为搭节柴吊炕、建“四位一体”沼气池、建太阳能房、建秸秆气化站作为辅助措施。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极大地减轻了人畜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使全县的森林植被及林下草本植物得到了有效的恢复,促进植被的进展演替,从而推进了水土流失治理进程。  相似文献   

12.
埂带工程,是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于一身的水土保持线型工程,主要适用范围坡度为6°~15°土层较薄的坡耕地。穆棱市清河项目区内清河、太河、小清河、梨树沟等4条小流域埂带工程面积945 hm2,占治理面积的78%。减轻了项目区小流域的沟蚀危害,提高了农业收入,促进了人口、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共存,永续发展。实践证明,埂带工程是小流域快速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揭示等高反坡阶整地措施对于坡耕地产流产沙及面源污染物输出的规律,为源头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以滇中昆明市松华坝迤者流域试验区内已布设等高反坡台阶措施的坡耕地(15°和22°)径流小区样地为对象,基于2019—2021年降雨、径流及水质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样地内的产流、产沙、面源污染物氮素、磷素输出的特征。[结果] 相同雨型下,研究区样地布设等高反坡阶之后坡度为22°的坡耕地比坡度为15°的坡耕地有更显著的减少坡面产流产沙以及面源污染物氮、磷输出的作用。[结论] 等高反坡阶对坡耕地的产流产沙及面源污染物的输出等有显著的控制效果,布设等高反坡阶能够有效地增加坡耕地尤其是坡度较大的坡耕地的保水保土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四川省资阳地区地质条件恶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结合远景规划,提出21世纪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战略。对坡面水土流失治理采取调整林木结构、注重发展名优特水保经济林;对大于25°的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实行封禁治理;大力发展以坡改梯为重点、骨干蓄水池为中心、“沟、凼、池、井、园、机”相配套的坡面工程治理;推行水平带状耕作、垄作和秸秆覆盖等耕作措施。对开发建设项目,根据项目特点及自然条件,采取修筑拦渣、护坡、土地整治、防洪、泥石流防治等工程和采取绿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是有效实施造林种草的必要条件 ;2 5°以上的陡坡地退耕后主要应作为营造水土保持林灌草的生态保护用地 ;应把天然植被保护、改良放在与退耕还林还草同等重要位置 ;建议将科学技术与专业科技力量直接切入生态环境建设 ,以充分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朝阳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6 046.66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6.5%。分析朝阳市水土流失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调整朝阳市生态建设政策,加大林业投入力度。治理的重点:将高山远山石质山尽快封起来。以封为主,封、育、种、造相结合,实施生态修复。将所有只有坡面工程没有植树的地段,应尽量营造水土保持林或薪炭林。坡耕地营造农田水土保持林带。沟壑林业措施中,改工程防护为植物防护,沟底营造固沟林、水源涵养林。河滩按《防洪法》制定造林规划,实施河岸滩地防护林。预计到2020年,全市有林达100万hm2,森林覆被率达50%左右,使95%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余姚市四明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明山区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15°~25°坡地,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除自然因素外,还有过度的花木种植、陡坡开垦、土地不合理的整理、部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未落实到位等人为因素。针对四明山区情况,提出了调整花木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严格山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加大监管力度、深化水土流失预防,探索创新机制、建立四明山区生态补偿机制等具体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川渝地区水土流失因素分析和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宏观统计分析表明,川渝地区人为耕垦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坡土,其中6°~25°的坡土是主体,且大部分要继续耕种,并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双重威胁.据此,本区水土流失治理应以坡土及其集中分布的盆地紫色丘陵为重点,以治水为中心,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工程及兴修集雨蓄水工程等,按小流域合理配置生物(森林)、工程、土壤三大"水库",构建"三位一体"的综合拦洪保土和蓄水防旱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建设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琳霞 《水土保持研究》2002,9(3):241-242,248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分析了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现状,提出坡耕地水土流失是西部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保障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必须以小流域为单元,逐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改草生态与富民增收并举的措施,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20.
试论退耕还林中对坡度标准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现有坡耕地 35 13万hm2 ,>2 5°的坡耕地 5 2 0万hm2 占耕地的 14 .5 % ,这些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 ,是土壤侵蚀和江河泥沙的主要策源地。坡度对土壤侵蚀有很大的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不同的坡度会产生不同的土壤侵蚀量。目前 ,国家正加大力度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这一政策中明确规定了禁止开垦 2 5°以上陡坡地。针对这一标准的提出 ,从坡面侵蚀的机理、坡度与坡面侵蚀的关系及对临界坡度的分析等几方面入手讨论 ,力争得到对退耕上限坡度界定这一问题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