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缺素叶片彩色图像颜色特征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在提取无土栽培番茄营养元素亏缺叶片彩色图像的颜色特征时,为了使颜色特征有效性不受叶片大小、形状和叶片背景噪声影响,对由几种常用颜色系统表示的叶片图像进行了统计算法、相关系数算法提取叶片颜色特征的研究,以上的方法未能获得很有效的颜色特征。最后,提出了百分率直方图法提取缺素叶片图像颜色特征,进行了除去图像中白色背景影响的研究,用百分率直方图取代一般直方图以解决叶片大小对颜色特征提取影响的研究,以及如何确定提取颜色值区域的研究,此方法提取的颜色特征能理想地识别缺素番茄叶片,准确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2.
番茄缺素叶片的图像特征提取和优化选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无土栽培番茄营养元素缺乏智能识别研究中,对不易被肉眼判别的缺氮和缺钾初期叶片进行图像特征的提取和优化选择研究,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提出了应用相对差值百分率直方图提取缺素叶片的颜色特征,应用差分算子提取纹理的时域特征、应用傅里叶变换提取纹理的频域特征、应用小波包提取纹理的时频特征等的新方法,并新提出从颜色和纹理时域、频域、时频域等多个角度集成提取缺素叶片图像的有效特征,利用遗传算法对提取的众多特征项进行优化选择,以使诊断识别用的信息分类能力最优。试验表明,该方法识别的准确率较高,达到95%~92.5%,而且可以比肉眼识别提前6~10 d。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行温室植物病害的智能化防治,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生产中常见的两种黄瓜病作了研究,比较了几种常见的色度学系统,以色调H作为颜色特征参数的研究域。以色调直方图统计特征参数的计算,和百分率直方图区间值特征作为区分病变叶片与正常叶片的重要依据。结果发现色调H偏度可以较为明显的区分不同病变情况,在进一步研究不同色调区域病变叶片和正常叶片的色调分布情况时,发现在色调(48~50)和(45~47)区间,区分正常叶片与病变叶片的效果最好。该研究为后期的模式识别提供了重要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行温室植物病害的智能化防治,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生产中常见的两种黄瓜病作了研究,比较了几种常见的色度学系统,以色调H作为颜色特征参数的研究域。以色调直方图统计特征参数的计算,和百分率直方图区间值特征作为区分病变叶片与正常叶片的重要依据。结果发现色调H偏度可以较为明显的区分不同病变情况,在进一步研究不同色调区域病变叶片和正常叶片的色调分布情况时,发现在色调(48~50)和(45~47)区间,区分正常叶片与病变叶片的效果最好。该研究为后期的模式识别提供了重要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5.
针对番茄早期缺素性状不明显及各生长期特征差异较大所导致的特征区域尺寸不一致、难提取、难辩别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及多尺度特征融合卷积神经网络的番茄叶片缺素图像分类方法(Multi-Scale Feature Fus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Atte ntion Mechanism,MSFF-AM-CNNs)。首先根据番茄叶片缺素特点提出了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构(Multi-Scale Feature Fusion Module,MSFF Module);其次在DenseNet基础上,结合浅层网络主要提取纹理、细节特征,深层网络主要提取轮廓、形状特征的特点分别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不同形式引入注意力机制及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构,使全局多尺度信息融合多个特征通道、选择性地强调信息特征并达到对特征精准定位的功能;同时引入Focal Loss函数以减少易分类样本的权重。试验结果表明,MSFF-AM-CNNs的平均召回率、平均F1得分、平均准确率较原模型DenseNet-121均大幅提升,其中缺氮和缺钾叶片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8.06和6.14个百分点,召回率分别提高了6.31和5.00个百分点,F1得分分别提高了7.25和5.55个百分点,平均识别准确率可达95.92%,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及广泛的适用性,能够满足番茄叶片缺素图像的高精度分类需求,可为植物叶片缺素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HSV空间颜色直方图的油菜叶片缺素诊断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实现快速而准确的油菜缺素诊断,根据不同缺素导致叶片颜色的变化,提出一种基于HSV颜色空间的非均匀直方图量化和组合多个支撑向量机分类器的智能化油菜缺素分析与诊断方法。采用霍格兰配方配制营养液,并使用山崎配方无土栽培技术,模拟正常、缺氮、缺磷、缺钾、缺硼5类营养状况下的油菜生长条件,栽培了一批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阳光2009,采集幼苗期5类油菜叶片图像建立缺素数据库。首先使用主动轮廓模型分割油菜叶片区域,然后提取分割后的油菜叶片区域的HSV颜色直方图特征,并采用非均匀量化表征不同缺素油菜叶片图像的颜色差异,最后利用一对多方案训练多个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实现不同缺素油菜叶片图像的分类识别。缺素分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准确地判别常见油菜的缺素类型,对5种缺素的总体识别率达到93%,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油菜营养分析与诊断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层感知神经网络的水稻叶瘟病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实现水稻叶瘟病的快速诊断,综合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来进行叶瘟病斑的识别研究。该文设计了3个多层感知分类器来进行病斑识别准确率的对比验证,分别采用叶片正常区域和病斑区域的纹理特征、颜色特征以及纹理和颜色的组合特征作为不同分类器的输入单元;输出层采用1个单元用于输出病斑区域和正常区域的识别结果。首先,该文将采集到的RGB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分别提取叶片正常区域与病斑区域的能量、对比度、熵、逆差距作为纹理特征;紧接着,将RGB彩色空间转换至HIS和Lab空间,分别提取病斑区域和正常区域的L、a、b值作为颜色特征。最后,采用不同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病斑区域识别。该文共采用120副图像作为待测对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颜色和纹理的组合特征进行识别,准确率要比单独使用纹理特征和颜色特征高10%~15%。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实现水稻病害自动诊断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吊蔓绳的温室番茄主茎秆视觉识别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为了精确识别番茄植株以供精确对靶喷施,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温室吊蔓绳对番茄主茎进行检测识别的算法。通过分析番茄作物图像在HSI颜色空间的分布特性,基于H分量应用Otsu分割算法对番茄作物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以突出图像中吊蔓绳区域。利用细化算法提取出吊蔓绳区域离散特征点簇,并采用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特征点簇获取吊蔓绳位置。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分辨率640×480像素的图像平均用时0.16s,对100张图像进行识别试验,正确率达93%,该算法提取吊蔓绳和番茄主茎间的最大距离偏差为48像素单位,能够准确识别番茄主茎秆,具备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快速检测番茄水分胁迫状态,对于科学有效地进行番茄的水肥管理,保障和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太赫兹光谱对水分极为敏感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太赫兹光谱技术的番茄水分胁迫状态的快速检测方法。试验利用太赫兹光谱系统获取不同水分胁迫番茄叶片的功率谱、吸光度及透射率频谱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 SG)算法对数据进行降噪,利用稳定性竞争自适应重加权(Stability 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SCARS)算法进行了多维特征频段的提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叶片含水率功率谱、吸光度及透射率等单一维度下的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模型。结果表明,太赫兹功率谱和吸光度与叶片含水率之间呈负相关;而透射率则随水分胁迫程度的提高逐渐升高,呈正相关。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在融合3种维度太赫兹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番茄含水率的融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预测集R2达到0.951 4,RMSE为0.366 8,均高于单一维度检测模型,实现了番茄水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机器视觉在幼苗自动移钵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该文提出了一套在自动幼苗移钵作业中用于幼苗生长状况检测的机器视觉系统。穴盘中幼苗的图像被采集和处理,识别出适合进行移钵的单元,用于自动幼苗移钵机的移钵作业。相邻单元的幼苗边缘重叠和叶片挤压会造成识别错误,在该研究中以番茄幼苗作为试验样本,使用基于形态学的分水岭算法处理来完成叶片边缘分割,提取每个穴孔中幼苗的叶片面积和叶片周长来确定适合进行移钵的单元。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器视觉系统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8%,应用于自动幼苗移钵机器人中可以很好地判断不同生长状况的秧苗生长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叶片图像和环境信息的黄瓜病害识别方法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作物病害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病害类型识别是病害防治的前提。利用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病害叶片图像和环境信息的黄瓜病害类别识别方法。采集不同季节、温度和湿度等环境下的病害叶片图像,并记录病害的环境信息;利用属性约简法提取病害叶片的5个环境信息特征向量,对病害叶片图像进行一系列图像处理,提取病斑图像的颜色、形状、纹理等35个统计特征向量。将两者结合得到黄瓜病害的40个特征分量。再利用统计分析系统(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SAS)的判别分析方法,选择10个分类能力强的特征分量,计算作物病害的聚类中心分类特征向量。最后,利用最大隶属度准则识别病害叶片的病斑类别。对黄瓜的霜霉病、褐斑病和炭疽病3种叶部病害的识别率高达9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作物叶部病害类别,可为田间开放环境下实现作物病害的快速自动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苎麻氮素营养快速诊断,通过盆栽培养3个施氮水平的苎麻,使用信息技术和常规方法,分别获取了不同生育时期两个苎麻品种叶片的图像和氮营养元素含量。通过自主开发的苎麻叶片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软件对叶片图像进行处理,并提取颜色特征值,分析叶片颜色特征值与叶片全氮营养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颜色特征都与叶片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根据筛选的能有效预测苎麻叶片全氮营养的颜色特征,建立预测苎麻叶片全氮含量的6个模型,预测精度在75.95%~91.50%之间。说明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诊断苎麻氮素营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光谱图像技术的番茄营养素诊断模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快速、准确估测番茄营养水平和生长状态,利用多光谱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温室番茄营养素含量和图像特征的相关性。在日光条件下采集了温室番茄叶片多光谱图像,并采用多尺度Retinex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叶片平整度差异造成的图像质量退化问题。从颜色模型、比值植被指数和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出发,自定义了49个多光谱图像特征参数。结合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消除了多光谱图像特征参数的多重共线性,并提取了4个能反映叶绿素含量(SPAD指数)和全氮含量预测模型,其中SPAD指数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668,均方根误差(RMSE)为3.997;全氮模型的R2为0.7284,RMSE为0.5130。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机器视觉的马铃薯晚疫病快速识别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严重病害,可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因此马铃薯晚疫病的识别与控制对提高其产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对马铃薯叶部晚疫病进行检测,根据马铃薯叶片上晚疫病斑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特征参数的不同,提取叶片表面的特征参数,并建立数学模型对病害程度做出评价。在RGB、HSV颜色空间中,根据马铃薯叶片在患病早期叶片颜色发生变化且与健康叶片不同,利用颜色特征,建立马铃薯晚疫病的无病和患病模型,该模型对马铃薯患病早期的识别率为67.5%。利用灰度共生矩阵,采用纹理统计参数进行病害等级评价,用熵值和能量值描述晚疫病的严重程度,纹理特征对患病程度的识别率比较稳定,对患病中期与后期的识别率分别为72.5%与80%。利用形状特征的相对特征,根据病斑面积比进行晚疫病诊断,该方法对马铃薯叶片晚疫病患病后期的诊断取得较好效果,识别率为90%,但由于叶片患病早期的病斑面积小且分散,识别难度大,识别率仅为50%。针对颜色、纹理及形状特征在识别马铃薯叶片晚疫病时的优势与局限性,提出颜色纹理形状特征结合的识别方法,对患病中期与后期的识别率分别为90%和92.5%。通常马铃薯晚疫病的理化值检测法耗时数天,但利用机器视觉识别马铃薯晚疫病患病情况非常快速,根据颜色特征进行病害识别的时间约为4 s,纹理特征识别的时间为7 s,形状特征特征识别的时间为3 s,综合颜色纹理形状特征的识别由于计算量较大,识别时间为9 s。该研究可为基于机器视觉的马铃薯晚疫病的快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诊断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pH偏高(>6.5)的棕壤幼龄茶园中,茶树容易发生失绿黄化病症,严重影响了新建茶园的成园速度。为了探明该病害的发生原因,分析了茶园土壤pH、有机质、养分状况和不同病害程度叶片中与叶色有关的6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对患病植株进行了叶面喷施N、Mg、Fe、Mn、Cu和Zn肥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N含量低是导致茶树下部成叶黄化的原因,喷施尿素能使下部成叶快速转绿,但并不能使上部新梢转绿。新梢黄化叶中Mn、Cu元素含量显著低于茶树叶片正常范围的低限值,是导致其叶片黄化的原因;叶面喷施含Mn、Cu元素的肥料能有效防治幼龄茶树新梢的黄化。导致茶树Mn、Cu缺乏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2013,36(10-11):1997-2007
Abstract

Two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cvs. Pakmor and Target) genotypes differing in resistance to iron (Fe) deficiency were grown in nutrient solution under 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ver 50 day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verity of leaf chlorosis, total concentration of Fe, and activities of Fe‐containing enzymes in leaves. The activities of Fe‐containing enzymes ascorbate peroxidase, catalase, and guaiacol peroxidase, and additionaly the activity of glutathione reductase, an enzyme that does not contain Fe, were measured. Plants were supplied with 2 × 10?7 M (Fe deficient) and 10?4 M (Fe sufficient) FeEDTA, respectively. Leaf chlorosis appeared more rapidly and severely in Target (Fe deficiency senstive genotype) than Pakmor (Fe deficiency resistant genotype). On day 50, Pakmor had 2‐fold more chlorophyll than Target under Fe deficiency, while at adequate supply of Fe the two genotypes were very similar in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Despite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of leaf chlorosis and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s, Pakmor and Target were very similar in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Fe under Fe deficiency. In contrast to Fe concentration, activities of Fe‐containing enzym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leaf chlorosis. The Fe‐containing enzymes studied, especially catalase, showe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orophyll and thus differential sensitivity of tomato genotypes to Fe deficiency. Glutathione reductase did not show relationship between Fe deficiency chlorosis and enzyme activity.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measurement of Fe‐containing enzymes in leaves is more reliable than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Fe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F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lants and for assessing genotypical differences in resistance to Fe deficiency. It appears that Fe deficiency‐resistant genotype contains more physiologically available Fe in tissues than the genotype with high sensitivity to Fe de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