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低丘陵山坡地逆温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探讨晴夜与非晴夜低丘陵山坡地逆温趋势规律结果表明:出现寒冻害的晴夜的低丘陵山坡地随相对坡位升高,与坡底温差增大,相对坡位与温差存在显著回归关系,逆温最高出现在山坡中上部,最低气温值出现在坡底;非晴夜不同相对坡位温差不大,最低气温均高于0℃,果树无冻害现象发生。晴夜最大逆温为3.3℃,不同坡向对温差变化幅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年度极端最低气温绝大多数是由平流降温后的晴夜辐射降温(A型低温)引起的,使果树遭受重或严重冻害的低温都出现在A型中。据坡顶、坡中、坡下的1.5m贴地气层内最低温度考察资料分析,晴天A型低温在1.5m贴地气层内也存在贴地层逆温。贴地层逆温强度随相对坡位增大而增大;随排汇比的减小而减小。应用贴地层逆温特征,在果树的嫁接中采用高位嫁接,用耐冻力强的树种作砧,让其处于温度最低的气层中,可减轻或避免低温给果树造成的冻害。而处于空气易进难出的坡底冷湖中的贴地层逆温现象不明显,即使采用高位嫁接,其减轻冻害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3.
据对闽侯县孔源村2005/2006年度冬季低温考察资料分析,对于相对高差为60m的小山坡,晴天最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越近坡顶,最低气温越高;对相对高差为86m的小山坡,在相对坡位为0.86的山坡中上部,晴天最低气温常出现最高,逆温最明显。孔源村四周被群山环抱,仅西南面有一狭小的出口,冷空气易进难出,最低气温偏低。山坡地逆温仅体现同一山坡不同坡位之间最低气温的差别,尽管所考察的两个山坡最大的逆温差达到2.6℃,但所考察的14个点最低气温都比闽侯县气象局低,故在果树建园选择园址时,不要过分夸大坡地逆温的作用。据考察的资料分析,孔源村可选下部较开阔、坡位为0.6-1、海拔约140-180m处适当种植橄榄树;山坡的下部和坡底海拔高度低于80m的山间垄田洼地可种植宽皮桔,其它坡位以种植甜橙为好。  相似文献   

4.
2004/2005年冬季连江县低温考察和橄榄树冻害指标初探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蔡文华  陈惠  李文  张辉 《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200-203,209
通过对浦东农场两个山坡地晴天的低温考察得出:相对高差小于50m的山坡,最大的逆温出现在坡顶;相对高差为80m的山坡,最大的逆温出现的坡位约为相对高差的0.88倍处.从坡底到最大逆温效应出现的坡位,最低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2004/2005年冬季低温,浦东农场海拔44m以下的橄榄树全部受冻,海拔越低,冻害越严重;68-85m处的橄榄树基本都未受冻,这是坡地逆温影响所致.据对14个考察点附近的橄榄树冻害调查资料和相应的低温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得出:当最低气温低于-2.0℃时,橄榄树叶片受冻;当最低气温低于-2.7℃时,橄榄树末一枝条受冻;当最低气温低于-3.0℃时,橄榄树末二枝条受冻,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橄榄的发展、布局和防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面坡度对红壤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地面坡度对红壤坡面产流过程和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总径流量随坡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其中25°坡面比5°坡面的径流量减小22.3%;随坡度的增加,坡面产流达到稳定的历时减少.径流含沙量和坡面侵蚀产沙量随坡度的变化在5°~20°呈增大趋势,而当坡度由20°增加到25°时,径流含沙量和侵蚀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加呈减少的趋势,即在红壤坡面,坡度对侵蚀产沙量影响存在着临界坡度,其值变化于20°~25°之间.  相似文献   

6.
北江红壤河岸坡面侵蚀水动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自然和人为干扰的交互影响,北江河岸带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严重.本研究基于野外原位模拟径流冲刷试验,分析不同坡度(7°、9°、11°和15°)和放水强度(15、12和9 L/min)条件下红壤河岸坡面侵蚀水动力学参数变化特征及其与侵蚀产沙的关系.结果表明:1)平均流速随放水量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放水量下与坡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雷诺数随着放水时间增加总体上呈增大趋势,但增幅较小,坡度对雷诺数的影响较复杂,无明显规律;弗劳德数随放水历时增加呈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各处理的平均弗劳德数均>1,说明坡面流均处于急流状态,且与坡度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阻力系数随着放水时间增加总体呈增大趋势,且随坡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阻力系数与坡度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2)径流系数随放水历时增加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趋势,相同放水量下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同时坡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侵蚀产沙量随着放水历时的增加呈先减小后稳定的趋势,且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3)侵蚀产沙量随水流剪切力和水流功率的增大而增大,且与二者之间均存在线性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鉴于河岸带作为阻滞坡地泥沙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屏障,本研究的结果可为红壤河岸带坡面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坡度和雨强对重庆市黄壤旱坡地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黄壤作为重庆市山地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对重庆市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条件对黄壤旱坡地产流产沙特征影响及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输沙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对于短历时强降雨来说,输沙率保持在一个相对平均的水平,比长历时中强度降雨的输沙率大。在坡度0°~25°以内,黄壤旱坡地产流量与坡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多相式进行拟合,得到产流临界坡度为22.83°;(2)土壤侵蚀量与坡度符合二次抛物线关系,随坡度的增加出现临界坡度,重庆市黄壤旱坡地土壤侵蚀的临界值坡度为24.7°。在降雨特征参数中,平均降雨强度是反映黄壤旱坡地泥沙量、径流系数和径流泥沙含量的最好特征参数,时段最大降雨强度I10最能反映黄壤旱坡地径流量的变化特征;(3)在10°,15°,20°3个不同坡度下,径流量和产沙量与雨强均表现为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在大于0.05置信区间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坡长客土坡面产流产沙及沟蚀特征差异变化,通过设计2个坡度(15°,20°)下不同坡长(2,4,6,8,10 m)的野外径流小区进行冲刷试验。结果表明:(1)初始产流时间变化范围与产流停止时间均随坡长增加而增大,产流率初期快速增加,达到初次峰值后呈现不规律波动,累积产流量随坡长增加而增多;产流率、累积产流量与坡长、产流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呈极显著相关(p<0.01),累积产流量在2种坡度下均与坡长、产流时间呈幂函数相关。(2)产沙率初期快速增加,达到初次峰值后随冲刷时间逐渐下降,其均值随坡长增加而增大,总累积产沙量随坡长增加而增多;累积产沙量与坡长、产流时间的交互作用呈极显著相关(p<0.01),累积产沙量在2种坡度下均与坡长、产流产流时间呈幂函数相关。(3)侵蚀沟平均横截面积自顶端呈现沿坡面减小,以及减小—增加—再减小2种趋势。累积产沙量与估算沟蚀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其差值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加,其比率随坡长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 m坡长。研究结果为矿山修复客土坡面水土流失防治及侵蚀模型建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坡度对浅沟侵蚀产沙的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坡度对坡面浅沟侵蚀产沙的影响,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浅沟为研究对象,选取野外实地坡面14.0°,18.5°,26.0°,29.0°坡度和5,10,15,20,25L/min放水流量进行典型野外坡面浅沟径流小区放水冲刷试验,研究坡度对浅沟径流率、产沙率、含沙量、总径流量、总产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10,15,20,25L/min不同放水流量下,坡度与径流率、总径流量成正相关,既随着坡度增大径流率、总径流量增大;5,10,15,20,25L/min不同放水流量和14.0°,18.5°,26.0°,29.0°坡度下产沙率、含沙量和总产沙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致,表现为试验时间内,均出现先增大—到达最大—波动减小—稳定趋势;产沙率、含沙量、总产沙量与坡度的关系表现为产沙率、含沙量、总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大先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26.0°,26.0°的产沙率、含沙量和总产沙量分别为14.0°的1.06~2.87,1.31~2.21,1.08~2.77倍,产沙率、含沙量、总产沙量均存在临界坡度,临界坡度范围为18.5°~29.0°。  相似文献   

10.
径流冲刷条件下冻融坡面产沙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冲刷条件下冻融坡面侵蚀产沙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稀土元素(REE)示踪技术,采用2个坡度(10°,15°),4个初始解冻深度(2,5,10,15cm),4个流量(4.5,6.5,8.5,10.5L/min)进行径流小区冲刷试验,分析冻融坡面侵蚀产沙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初始解冻深度条件下土壤侵蚀产沙量随着坡度和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坡面第1坡段发生侵蚀最大,占总产沙量的68.24%,第3坡段产沙量一直趋于平稳状态;坡度相同时,侵蚀产沙量随着起始解冻深度和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冻融坡面侵蚀产沙量沿坡面方向和沿土壤深度方向逐渐降低;La元素示踪区产沙量随时间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他各稀土元素示踪区产沙量随侵蚀时间变化的趋势与La元素示踪区产沙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福建龙眼树冻害指标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强低温常给龙眼树造成伤害,重则死亡,探讨龙眼树的冻害指标对龙眼树的合理布局和低温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收集福建省近几年冬季低温考察资料、龙眼树冻害调查资料,引用考察文献中的龙眼树冻害和同期的低温资料,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1999/2000年冬季10多县(市)龙眼树冻害的照片资料和对应的低温资料;经统计处理整理成同时同地龙眼树的冻害级别与百叶箱中的最低气温资料;相关分析表明:龙眼树冻害级别与最低气温间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龙眼树的无冻害、轻冻害、中冻害、重冻害、严重冻害对应的最低气温分别为-0.2℃、-1.6℃、-2.6℃、-3.3℃、-3.5℃;各冻害级别之间平均温差随着冻害级别的提高而缩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相似优先比的闽台两地果树气候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台湾主要果树种植区代表站点高雄作为引种源地, 选择年平均气温、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气温、历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7个因子作为比较因子, 采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闽台两地7个气候因子和果树气候进行相似性分析, 并划分相似性优先等级, 制作相似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1)漳州市沿海大部、厦门市同安区与台湾省高雄市果树气候相似程度较高; 莆田市区、泉州市大部、漳州市西部相似性中等; 闽中大山带(鹫峰山 戴云山 博平岭)以西的大部分县市农业气候相似性差或不相似, 为不适宜引种区; 其余县市农业气候相似性程度较差, 若要引种, 必须采取保护地栽培。(2)福建省中南部沿海尤其南部沿海地区的气候因子与台湾省高雄市的相似性比较高(年降水量除外)。(3)采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研究闽台两地的果树气候相似性是可行的, 研究结果与实际种植情况相符。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或其他相关部门开展果树优化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治理水土流失的效益,福建省根据生态经济学的观点,按照水土流失的特点,采取以植物措施为主治理水土流失的多种途径。这些途径包括封禁补植、草灌乔结合、建立立体果园、“三跑”茶园改造以及崩岗治理与利用等。依照这些治理途径,从1983年至1987年底,福建共治理41.06万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冬季果树冻(寒)害低温预报预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普查分析1963-2004年福建冬季(11月-次年2月)气候资料得出:造成福建省冬季低温天气过程的冷空气路径有57.1%为西路冷空气(即冷空气经新疆于青藏高原东侧河套以西南下)影响,地面高压中心强度、路径、Φ568(500hPa 568线与120°E经线交点的纬度)和Φ850(850hPa 0℃与120°E经线交点的纬度)与最低温度关系密切。通过对历史资料分析,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福州、厦门和邵武三个探空站最低气温td的短期预报方程,再利用各地当晚20时的云量、风速、湿度(N20、F20、U20)值估算当晚的降温幅度(Δt)、进一步对最低气温td进行短时临近预报,然后结合各地果树主栽品种及其抗低温冻害指标、及时发布低温冻害预警预告,构成了福建省冬季果树冻(寒)害低温预报预警模式。研究结果对福建各地减轻或避免强低温对果树造成的灾害、提高水果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晋西苹果与大豆间作系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中土壤养分分布特征,选取研究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4,6和8年生苹果(Malus pumila)+大豆(Glycine max)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对间作系统土壤养分(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全氮)含量进行了定位、定量监测。结果表明:(1)在垂直方向上,不同树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全氮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再减少;(2)在水平方向上,随着距树行距离的增加,4年生间作系统与6年生间作系统土壤养分总体上呈现"W"型分布,而在8年生间作系统中呈现"M"型分布(全氮除外),极值分别出现在距树行1.5,2.5,3.5m处,且极大值点养分含量与极小值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3)随着树龄增长,果树与农作物的养分竞争关系逐渐发生变化,且在8年生间作系统中养分竞争最激烈。基于间作系统土壤养分特征,建议在田间施肥管理时,应以施氮肥为主,且随着树龄的增长应该适时增大复合界面的距离或停止复合经营。  相似文献   

16.
福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对近30~40a来福建省光温水资料的分析,阐述热量、水分、光照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的热量条件总体趋好,但仍常出现阶段性低温冻害过程;降水资源丰富,但存在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常导致暴雨洪涝或干旱发生,使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日照南多北少,并集中在作物生长季内,能满足作物和果树的光合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17.
南亚热带主要果树冻(寒)害低温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历史气候和冻(寒)害灾情资料、2007/2008、2008/2009年冬季盆栽移放试验和典型年考察资料,以及冻(寒)害形态学标准,采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印证方法,对南亚热带主要果树冻(寒)害低温指标进行研究。确定了几种主要南亚热带果树的轻、中、重、严重冻(寒)害低温指标,结果分别为龙眼:-1.5~0℃、-2.5~-1.5℃、-3.5~-2.5℃、<-3.5℃;荔枝:-2.0~0℃、-3.0~-2.0℃、-4.0~-3.0℃、<-4.0℃;香蕉:3.0~5.0℃、1.0~3.0℃、-1.0~1.0℃、<-1.0℃。结果可为果树冻害监测预警及避冻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Extreme temperature analysis under forest cover compared to an open fiel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analyse air temperature data from 14 sites in Switzerland, each with two weather stations in close proximity, one under a forest canopy and the other in the open. We use the statistics of extremes to investigate how extremely high maximum and extremely low minimum temperatures depend on the effect of forest cover.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temperature maxima at two nearby stations are less dependent than are temperature minima. Maxima under the canopy are influenced by altitude: for higher sites, the maxima are less variable and depend less on the open-field data. Southerly orientations increase the dependence of minimum temperatures and so reduce the sheltering effect during cold periods. Extrem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occur less within conifer forests, indicating that the insulation provided by conifers all over the year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at provided by deciduous species. Steepness of slopes has a complex impact on distributions of extremes and on their dependence.  相似文献   

19.
A collaborative crop specific exploration and collection mission to collect the germplasm and to study the population size of male and female/hermaphrodite trees of Malabar tamarind [Garcinia cambogia (Gaertn.) Desr.] in the area of its diversity was undertaken during July 2002 in Kerala and Karnataka. A total of 56 accessions of Malabar tamarind were collected. Two collections of Malabar tamarind were found to be very specific because of the uncommon fruit colour, which is pinkish red. All the collected accessions are grown at National Bureau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NBPGR) Regional Station, Thrissur for characterisation and conservation. Extensive range of variability was found in fruit colour, shape, size and nature of branching and canopy of trees. Characterisation of 13 fruit and five seed characters was done for 51 accessions. The variability was found to be maximum for nipple length (74.8%) and minimum for fruit girth (12.8%). Two promising accession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mean fruit weight (161 g) in IC 354028 and mean rind thickness (15 mm) and mean rind weight (125 g) in IC 3540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