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关键技术环节。北方风沙区三级区划是在全国水土保持一、二级区划框架上进行的,主要依据是《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导则(试行)》相关原则和指标体系,区划结果是将北方风沙区划分为准噶尔盆地北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天山北坡人居环境农田防护区等12个三级区。对12个三级区的水土保持功能、命名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将北方风沙区分为4个二级区、12个三级区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区域水土保持宏观管理和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在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重要基础技术支撑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确立的原则与方法基础上,将九江市划分为鄱阳湖丘岗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和幕阜山九岭山山地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2个三级区,又将鄱阳湖丘岗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划分为鄱阳湖丘岗平原水质维护区、鄱阳湖丘岗平原土壤保持区2个四级区,并基于水土保持功能提出了各分区的防治布局,为江西省首部设区市水土保持规划《九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优质高效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九江市及其他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与宏观决策及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分类分区、水土保持区划、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和生态自然修复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水土保持规划是以土壤侵蚀分类分区为科学依据,在大区域区划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弄清土壤侵蚀分类分区、各类区划与规划之间的关系是做好水土保持前期工作的关键问题。因此,针对我国现行的水土保持区划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分析水土保持区划和规划的区别及联系入手,说明其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水土保持区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山东省水土保持区划工作进行了探讨。作者根据全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 影响土壤侵蚀的诸因子, 及水土流失现状等综合因素, 提出了山东省水土保持区划原则, 并依据分区原则, 在水利部统一划分一级区、二级区的前提下, 将全省共划分3个三级区、12个三级亚区。  相似文献   

5.
层次聚类分析法在贵州省水土保持四级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贵州省水土保持四级区划试验,探讨层次聚类分析法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为贵州省水土保持四级区划及其他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提供参考。根据划分结果,将国家水土保持三级分区中的滇黔川高原山地保土蓄水区划分为黔西北山地河谷农田保护与水质维护区和黔西南高原山地保土蓄水区,并依据行政区划连续性原则进行人工调整得到最终分区结果。最后,对比数学模型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验证了层次聚类分析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的体系保障,对水土保持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区划是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主要是明确各区的生产发展方向(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依据三级分区体系,选定海拔、大于10℃积温、年均降水量、水土流失成因及强度等指标组成各级分区指标体系,将全国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含港、澳、台地区)。简要介绍了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并提出了区划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片水土保持分区历程及三级区划成果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分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侵蚀类型为主进行过多次分区,在长江流域片水土保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江流域片三级区划主要包括长江委任务片的水土保持分区,涉及4个一级区、11个二级区、36个三级区,涵盖了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的大部分流域范围。根据长江流域片三级区划分成果,从水土保持功能角度,论述了各三级区主导功能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了各区水土保持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青海省水土保持区划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核心及基础,而目前对水土保持区划的理解和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把水土流失类型区等同于水土保持区划,这是不科学的。本研究就水土保持区划进行了探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工作,对青海省水土保持区划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复杂,水土流失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区域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需求存在差异,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布局要求,兼顾水土流失的分布及强度类型和水土流失防治的区域需求差异,科学合理制定可操作的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方案.文章综合分析我国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明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总体思路,建立区划体系和指标体系,采用资料统计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提出区划成果,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划分8个一级区、40个二级区、115个三级区,成果具有区划界线清晰、分区命名规则、区划手段先进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分区布局和项目布局,并对下级区划(分区)、区域水土保持功能和技术体系确定具有指导意义,将长期用于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区划是科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依据,并将在较长时期内有效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保持工作。文章基于福建省水土保持区划背景下,结合宁德市自然地理特征、水土流失和区域生态功能等特点,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宁德市划分为4个二级区,即宁东沿海丘陵土壤保持区、宁中山地丘陵拦沙减沙区、宁西山地丘陵生态维护区、宁西南山地丘陵防灾减灾区,并针对不同二级区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以期为该区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分析水土保持区划的定位、发展历史和现状,讨论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特点、区划原则、指标设置原则和区划方法,初步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达州市探索出了适宜达州地形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特点的园区水保建设模式 ,它具有规划区域化、措施综合化、投入多元化、经营集约化、开发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等特点 ,实现了由零星分散治理向集中连片、规模化治理的转变 ,由防护型治理向治理开发型的转变 ,由传统水保向现代水保的转变。介绍了园区水保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3.
水土热资源匹配度分区研究对于区域农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中亚地区长期以来缺乏合理的水土热资源管理,已引发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威胁该地区农业生产。目前的研究也较少关注中亚水土热资源匹配分区模式。本研究利用遥感数据,通过量化4种主要生态系统服务(植被固碳、土壤保持、水源供给与涵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PSO-SOFM(particleswarm optimization,PSO;self-organizing featuremap,SOFM)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中亚水土热资源匹配度分区,并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索不同匹配度分区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应用偏相关分析确定气温和降水量对中亚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亚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沿山地—绿洲—荒漠方向递减。在2000—2015年间,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其中植被固碳和土壤保持呈显著下降的面积占整个中亚的84.81%和84.82%;水源供给与涵养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呈显著下降的面积较少,占比分别为69.48%和19.8%,且这两种生态系统服务在个别地区有增加趋势。PSO-SOFM神经网络模型在中亚水土热资源匹配度分区中表现良好,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值空间模式,中亚水土热资源匹配度可被划为5大类21个子类分区。在空间尺度,各类匹配度分区之间生态系统服务值有显著差异,降水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和匹配度高低的重要限制因子,而气温和土壤因素影响较弱;在时间尺度,降水和各生态系统服务值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的范围更广,而气温对生态系统服务值有显著影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北部草地—半荒漠生态敏感区、中亚荒漠生态脆弱区、中亚中部半荒漠生态敏感区以及巴特赫兹—卡拉比尔半荒漠生态敏感区等地。而在其他区域,气温和降水量并非决定生态系统服务值高低的主要因素,生态系统服务值的变化可能与土地开发利用模式有关。结合不同匹配度分区的生态地理条件,本研究可为中亚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农牧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西安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2014—2015年西安市水土保持区划工作,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通过对西安市的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明确该市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在一定区划原则基础上,进行指标的选择和分析。[结果]将西安市划分为6个水土保持区,提出各分区的水土保持治理方向,为城市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结论]西安市开展水土保持应在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前提下,依据水土保持分区,以城区为核心,以河流和道路为廊道,对各斑块实施水土流失与环境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水土保持功能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山西省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区生态脆弱性状况,利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及相关数据,采用主导因子分析、专家评判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山西省不同行政县(市)生态脆弱度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区生态脆弱性的分布特征,讨论山西省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及措施。结果表明:1)山西省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区的生态脆弱性具有明显的差别,其脆弱程度表现为拦沙减沙区(强度脆弱)〉土壤保持区(中强度脆弱)〉防风固沙区(中度脆弱)〉蓄水保水区(轻中度脆弱)〉水源涵养区(轻度脆弱);2)山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土壤保持-中强度脆弱区、拦沙减沙-强度脆弱区和防风固沙-中度脆弱区应以做好综合治理工作为重点;在蓄水保水-轻中度脆弱区和水源涵养-轻度脆弱区应重点做好预防保护和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弥智娟    朱艳艳    姜宏雷    赵成  黄俊文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64-69
为了增强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在云南省的适用性和指导性,更有效地开展水土保持预防治理工作。针对云南省开展水土保持四级区划,选取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水土保持4类要素的86个指标构建了云南省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通过SPSS软件对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GIS软件将聚类分析结果绘制成自然要素分布图、社会经济要素分布图、土地利用要素分布图、水土保持要素分布图,并对这4个要素分布图进行空间叠置,初步完成了云南省水土保持四级分区工作。该方法大大提高水土保持区划的效率和准确性,以期为不同层次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是为了弥补全国水土保持3级区划在江苏省水土保持上的不足,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水土保持管理。结合江苏省的特点构建江苏省区划的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的要素指标进行降维,结合GIS软件绘制江苏省指标体系中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4个要素分布图,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要素的权重,在GIS软件中使用有条件栅格图像叠置法完成4个要素层的叠置,对叠置成果层的栅格图像进行数据的重分类,初步完成了江苏省水土保持的定量区划。该方法可提高水土保持区划的效率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水土保持区划主观定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的水土保持区划工作始于2000年.当时主要依据宁波市地形地貌特点的水土保持区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为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的需求,有必要重新进行水土保持分区.作者采用叠图分析法,将全市划分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和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等4个不同的水土保持分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耕地、园地和林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土地的保护,改善平原河网水质;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城市开发建设中土石弃渣和泥浆处置的管理,构建生态走廊,改善人居环境和河湖水质;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重点改造治理低质林地,完善沿海防护林建设,对经济林园地实施保土耕作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重点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充分发挥植被拦截泥沙、调蓄径流、涵养水源和治理面源污染的能力.通过合理的区划,以期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基础工作,而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的建立则是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关键步骤。新水土保持法颁布之后,新一轮的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选取区划指标,又选取哪些区划指标来综合反映影响江苏省水土保持的因素至关重要。从确立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出发,并结合了江苏省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等要素的情况及其特征,从中选取了22个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指标。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22个区划指标中提取了15个主成分,并计算出各主成分的权重,最终建立了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