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81年7、8月间,陕西省南部地区连降大雨、暴雨,致使山洪暴发,广大山区引起了强烈的水土流失,泻溜、滑塌、山崩、泥石流等普遍发生,给山区和平川均造成历史上罕见的灾情。陕南地区近年来水灾频繁,去年的洪水又造成如此严重的灾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方面的原因,如秋雨时间长、雨量多、强度大,这是致灾的直接原因;也有江河治理缺乏统一规划,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但是,从宏观现象来看,现代人们生产活动的盲目性,到处开荒扩种,滥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强烈的水土流失(现代侵蚀),是加剧降雨成灾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讲,陕南地区水灾频繁,灾情越来越严重,主要是水土流失的严重恶果。  相似文献   

2.
从石亭江水灾泛滥引发思考,寻找原因,认为人为水土流失是诱发水灾的重要原因,指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洞庭湖区是1991年我国严重洪涝灾害地区之一。笔者在水灾之后进行了反思。并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水患的成因及根治洞庭湖水患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评价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建立了包括农业水灾灾因、孕灾环境、农业承灾体和防灾水平等多要素的福建农业水灾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借助数字地图技术,采用福建省水灾数据库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库资料,编制了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和水灾年均灾次分布图.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东西分异明显,最高值集中分布在除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辖区以外的东部沿海地区,与福建省西高东低的地势和农业承灾体分布一致,还与福建省近35年水灾年均灾次分布相似;依据构建的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形成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加大区域水灾风险研究,制定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加大沿海地区防洪工程投入,定时清淤河道等对策,降低农业水灾脆弱性,为福建省农业水灾的防御和制定减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菏泽地区的暴雨成灾看平原沙区水土保持重要性王少英(山东省菏泽地区水土保持办公室,菏泽市274001)1993年7、8月份,地处鲁西南黄泛平原的菏泽地区,连续两次遭受严重水灾,受灾面积之广、灾情之重、损失之大,是近30年所没有的。这次大水灾使人警醒:...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灾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历史灾情数据表征区域承灾体的脆弱性,分析了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灾脆弱性特征。借助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水灾脆弱性指标进行反演,研究了影响水灾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灾脆弱性由淮河干流向两侧递变,由淮河以南向淮河以北逐渐降低;(2)人均GDP、年降水量、人口密度和水灾脆弱性有较强的相关关系;(3)除涝面积、防洪面积等和水灾脆弱性相关关系很弱。该研究可为区域减灾政策的制订与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扩散法的湖南水稻生产水灾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1987—2006年湖南省水稻播种面积、水灾成灾面积数据资料,基于模糊数学和信息扩散理论,以县为单位,计算了湖南各地水稻生产遭受水灾的风险概率,运用GIS技术得到了水稻生产水灾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各风险水平下湖南水稻生产遭受水灾的概率总体上北部大于南部,这对提高社会公众对水稻生产中水灾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红壤地区,存在着向恶化演变的危险趋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一般是先水灾,后旱灾,损失很大。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改变面貌的对策是:端正治理红壤的思想,发展林业、畜牧业、建材业、采矿业和加工业,开发水能资源,以及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当地震突发时,极有可能引发火灾、水灾、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加以防范,必然造成比地震本身更严重的后果。本文简单介绍了地震灾害可能引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现场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顾鼎平  汤方伯 《土壤》1975,7(2):91-56
邳县历史上水灾严重,近年虽经治水和改种水稻,但由于连年种稻,土质僵化;又因水渍,不能与旱作轮种,改善土性,我们于1974年,做了起垅间作试验,探索其对防渍、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业水灾脆弱性综合评价及生态减灾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水灾是洪水对农业水灾脆弱性作用的结果。减灾就应从减少洪水的发生频率和降低农业水灾的脆弱性入手。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目前人类还很难改变洪水的发生过程,那么降低农业水灾脆弱性就成为减灾的主要措施,为此灾害脆弱性评价就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灾害脆弱性可以看成是生态安全性的另一面,故加强生态安全建设可以降低农业水灾脆弱性。文章以湖南省为例,选取汛期降水、森林覆盏率、农民人均收入等8个指标,对88个县域的农业水灾脆弱性进行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脆弱性区划,并提出具体的生态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安庆黄大湖防洪与减灾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大湖区水灾不断.与50年代相比,雨情偏大、水情恶化、灾情放大.究其原因是由于黄大湖蓄洪调洪功能的脆弱性.采用遥感图像和相关资料数据研究黄大湖的地质历史、气候、水文和地形特征,分析黄大湖的水域动态变化和主要存在问题,指出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是湖域萎缩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症结,讨论了减少水灾的对策和措施:(1)加强江湖关系研究,完善湖区防洪水利建设规划;(2)充分发挥与龙感湖、泊湖的相通优势;(3)建立水情自动预报系统;(4)正确处理蓄洪与建设、河道疏浚以及河道行洪能力关系.从发展渔业和旅游业使湖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得到最优化的利用角度,探讨了黄大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主要气象灾害对福建粮食生产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张星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1):105-107
利用1980-2004年福建省气象灾害统计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4种气象灾害包括旱灾、水灾、风雹灾和低温冻害对福建粮食生产的危害性。结果表明,影响福建早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风雹灾,影响晚稻、单季稻和甘薯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旱灾。通过对1995年前后福建粮食总产与4种灾害受灾面积关联分析发现,总体上看,旱灾和寒害一直是影响福建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1995年以后,旱灾和水灾的影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水灾是人类的奇祸。古往今来都是一样,洪水直接冲溃堤防工程,冲毁房屋桥梁,淹没农田以至伤亡人畜。1981年8月14—22日,凤县、太白县连降大雨和暴雨,造成历史上一次罕见的特大洪灾。宋史记载,1009年8月,凤县曾有过类似水灾“漂溺民居”,比之去年水灾危害面之广,损失之大,不可同日而语。去年水灾的特殊性,在于大气环流形成久雨,土壤饱和,继之暴雨形成洪流。据凤县气象资料:8月14—22日降雨量为363.8毫米,超过常年同月降雨量的4倍。特别是8月21日凌晨3时半开始至下午6时半,降雨106.3毫米。下午4—7时,嘉陵江流量为3,500立方米/秒,超过有资料记载的1,400立方米/秒的1.5倍。久雨酿成隐患,暴雨造成灾难。  相似文献   

15.
灾后反思     
1998年我国“三江”(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长江流域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6亿元,闽北地区“6·22”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近80亿元。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深刻反思造成水灾的原因和我国抗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防洪抗灾策略,预防洪水再次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灾害。  相似文献   

16.
信息扩散原理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小样本数据携带的信息,对小区域灾情资料不足的情况较为适用.以安徽省17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扩散原理建立水灾灾损率风险测度模型,计算各市遭受水灾不同水平经济破坏的概率估计值及超越概率,完成水灾经济损失的定量风险测度.为使结果更为直观,绘制了灾损率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整体上,淮河流域灾损风险最大,中部沿江地带次之,皖南及皖西大别山区较弱.  相似文献   

17.
<正>一、日本的自然特点及灾害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总面积约为37万km~2。从地质结构来看,主要是容易被侵蚀的近代花岗岩和沉积岩。气候则表现为多雨,这是由于6~7月处于降雨前锋,8~9月有台风袭击的缘故。 与其它国家相比,全日本的年均降水十分充沛,但人均水量却不那么多,而且,降水季节较集中,这就容易导致严重的水灾和枯水季节的水源短缺等,从而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表1)。  相似文献   

18.
1981年7、8月间,汉中地区连降大雨和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滑坡垮山,江河横溢,堤防决口,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弄清灾害的成因,总结经验教训,省、地林学会先后组织了《水灾与森林》调查和学术讨论会,现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这次灾害造成山区水土严重流失,滑坡崩塌;江河堤防决口,两岸房屋、农田遭受洪水淹冲,损失惨重。我认为,虽然造成这次灾害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引起我区较长时期的连绵阴雨和较大强度的大雨和暴雨,而全区的特别是汉江流域上游的森林植被遭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是一个重工业大省,同时也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省份,全省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为860m3,是全国平均值的1/3,仅是世界平均值的1/1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快,水资源匮乏程度也逐渐加剧。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灾、旱灾频繁发生,水资源过量开发,地下水超采严重等是造成辽宁省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以辽宁省沈阳市为研究对象,对沈阳市多年降雨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危害性较强的暴雨进行了时间特性分析,得出沈阳市暴雨的短历时的时间特性。利用DPS绘制出短历时降雨的频率曲线,并对雨型特点进行分析。以沈阳农业大学校园为实例,按照不同用地类型分别计算可利用量。提出了雨水利用规划,并且进行了雨水量的计算。研究表明:雨水资源化可以有效地缓解沈阳市用水矛盾突出的情况,并且创造出良好的环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1994年7月14日,辽宁省锦州地区发生水灾,冲走了带头抗洪的模范市委书记张鸣岐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