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红壤利用过程中如何熟化是红壤改良工作中的主要问题。羣众在熟化红壤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我们从调查和总结羣众经验着手,研究红壤荒地发展成为高度熟化土壤的过程中,在土壤剖面性状、理化生物性质等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2.
孙波  董元华  徐明岗  曾希柏 《土壤》2015,47(2):204-209
本文概述了我国东南丘陵区红壤退化现状、原因和治理意义,总结了30年来不同阶段红壤退化治理的成果,分析了红壤区域进一步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途径。论文提出针对红壤区域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多重目标,在常规化学农业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域水热资源优势,融合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智慧农业等模式的科学理念和优势,创新区域现代高效农业的建设原理、关键技术、配套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针对红壤退化的区域特征,开展流域尺度红壤退化的综合治理和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红壤流域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促进红壤区域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红壤是我国南方的主要土壤资源。合理利用红壤,是进一步落实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董攀月  陈禹竹  曾军  林先贵  骆永明  吴宇澄 《土壤》2022,54(6):1201-1209
红壤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土壤类型,其低pH、低有机质含量的特征不利于微生物群落功能,可能影响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阿特拉津是常见的选择性内传导性除草剂,但目前对红壤中阿特拉津的转化规律及调控原理缺乏认识。本研究采集长期施用化肥或有机肥(猪粪)的旱地红壤,设置添加木质素和牡蛎壳粉等不同组合处理的微宇宙试验,采用同位素示踪、定量PCR、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施肥及土壤改良措施对红壤中阿特拉津矿化特征及降解微生物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14周培养期间,旱地红壤对阿特拉津的矿化率低于0.33%。牡蛎壳粉有效提高红壤pH值、改变土壤细菌群落,大幅增加了阿特拉津的矿化,并导致atzC和trzN等降解功能基因的富集。木质素则显著增加了阿特拉津与土壤有机质的结合,但对污染物的矿化没有明显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旱地红壤中阿特拉津的环境归趋,并为发展适用于红壤的污染物控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华南热带土壤养分含量状态及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电源 《土壤学报》1983,20(2):154-166
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以及在这些土壤上发育的水稻土.这个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7-25℃之间,≥10℃的年积温为5000—9500℃,其中赤红壤和砖红壤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10℃年积温达7100—9500℃之其中赤红壤和砖红壤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10℃年积温达7100-9500℃之间,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是我国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木的良好基地,也是发展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的好地方[1,7-9].  相似文献   

6.
会理县烟区土壤肥力状况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会理县是四川主要的烤烟种植区之一,基于会理县主要植烟乡镇269份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会理县燥红壤、红壤、棕壤、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和石灰岩土七种植烟土壤进行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会理烟区7种土壤类型的肥力综合指数是:石灰岩土黄棕壤水稻土红壤棕壤紫色土燥红壤;石灰岩土和黄棕壤Ⅰ级土壤所占比例较大;水稻土Ⅱ级和Ⅲ级分布较多;棕壤、紫色土、燥红壤大部分为Ⅳ级;红壤各等级分布比较平均。各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差异较大,石灰岩,黄棕壤和水稻土相比较优,红壤、棕壤、紫色土和燥红壤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肥力改造。  相似文献   

7.
强酸瘠薄的红壤、冬冷夏热的气候限制了南方红壤丘陵区牧草的生长与宿存.热带牧草难以越冬,冷季牧草难以越夏,成为南方丘陵区草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从1987年开始与澳大利亚合作进行红壤地区牧草方面的研究,通过近十年的试验观察,发现威恩圆叶决明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壤区环境因子及其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壤是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一种土壤类型,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红壤区土壤流失严重。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与红壤区土壤侵蚀相关的气候、地质、地形、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特征及红壤的侵蚀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红壤的土壤地理学研究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桃林 《土壤》1991,23(4):218-221
本文在分析当今世界土壤地理学发展特点及趋向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南方红壤研究的实际及发展需要,提出了今后我国南方红壤的土壤地理学发展方向及主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低丘侵蚀红壤垦种熟化过程中土壤磁性特征演变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磁测方法并结合土壤理化指标 ,对相同母质发育但利用方式和熟化程度不同的浙西红壤磁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6种利用方式的红壤中 ,耕植年限长、熟化程度高的红壤由于土壤结构、p 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改善 ,磁性特征有明显变化 ,磁性矿物由亚铁磁性矿物向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方向发展 ,且超顺磁性矿物和单畴磁性矿物含量减少。此外 ,耕植年限相同的红壤磁性相近 ,裸地红壤的磁性低值反映了裸地表土强烈侵蚀状况。  相似文献   

11.
黑龙港地区盐碱地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1/10万,1/25万TM图象编制的黑龙港地区盐碱地分布图,代表了80年代中后期该区盐碱分布的实际状况。经量算,盐碱地共有393400ha,其中轻盐化占一半以上,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盐碱地处于明显的面积缩小,程度减轻的过程中,而且愈向平原上部愈益明显,到了滨海地带虽规律相似,但仍然盐重。由综合分析来看,盐渍扩大了农林牧业的适宜发展幅度,但同时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日益紧缺又将带来生态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内蒙古区间是自治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开展水土保持,使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为农林牧副等各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达小康提供了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简介了陕甘宁接壤区生态产业、特别是生态农业发展的6点构想:一是按照不同地貌部位的特殊生态条件具体配置生态农业;二是根据本区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划分出南部旱塬农林区、中部黄土丘陵农牧区、北部长城沿线风沙牧林区、西北部沿黄灌区等4个生态区,提出分区指导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三是发展草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应用生态技术,保持农业生产的“生态性”,强调发挥传统耕作方式优点,减少化学物质施用;五是按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式和“3R原则”组织工业生产,形式合理的地域工业循环体系,实现清洁生产;六是建立生态产业的激励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退田还湖区畜产品质量与畜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洞庭湖退田还湖区畜禽产品质量分析结果表明,牛肝是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最强的副产品,而猪肾对Cd有很强的富集能力;示范区目前饲养条件下畜禽肉、蛋产品基本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卫生标准,但副产品中重金属指标Cr、Cd、Pb则普遍超标。并指出加强对畜禽饲料原料和产品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循序渐进推动项目区畜牧业向无公害、绿色或有机方向发展,是退田还湖示范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阐明了在浑椿河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对减少水土、肥流失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促进农、林、牧、副诸业发展的作用 ,并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近期和远期效益。  相似文献   

16.
长武王东试验区“八五”期间,在继续完善和实施“七五”建立的沟坡开发模型中,以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为攻关目标,加强开发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水土资源、水土保持和基础建设等方面,已初见成效。农林牧业得到全面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科技化素质明显提高,后劲增强。目前,王东试区已成为当地农林牧等业全面发展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7.
神木试区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丘陵的交错分布地带,其自然环境条件的过渡特征十分明显,从而导致了其生态环境的整治,农林牧业生产的发展与黄土丘陵和风沙丘有明显的区别,文中就试区的环境治理和生产的发展方向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包括黄河河口镇至龙门段沿线的35个县(图1),总面积86378.5km~2,1985年总人口602.69万人,平均人口密度约70人/km~2。这一地区地形复杂,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农林牧业生产基础薄弱,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因此,该区一直被作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及遥感应用动态监测的重点研究区。本文通过动态仿真模型模拟该区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和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优选出能促进该区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西藏现代农牧业循环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认识与挖掘农牧业生产发展潜力与有效模式,推进农牧业生产建设与可持续高效发展提供思想借鉴,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对西藏不同生态发展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采用具体分析与综合评价结合的方法,对西藏农牧业生产中青稞绿色清洁生产种植,农牧林之间内在与产出有机结合,农业与畜牧业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草畜与优势资源综合运用以及渔业与植物共存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总结出西藏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青稞清洁生产型、农牧林种养加结合型、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型、高寒草畜暖棚推进型以及鱼菜共养庭院型5种特色发展模式。分别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青稞清洁生产体系,以"高效生态养殖、科学种植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农牧林种养加结合体系,"资源优化组合与合理利用"的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以"气候特色、草畜平衡与科学养殖"为一体的高寒草畜暖棚体系,"水产养殖与园艺作物共促进"的鱼菜共养庭院体系。上述5种循环模式是西藏不同生态发展区农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具有各自的发展属性与特色,值得借鉴推广与应用,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推进西藏农牧业发展循环模式的4项举措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马小流域在山东半岛及其毗邻的花岗、片麻岩低山丘陵区具有代表性。本文就该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防护林体系建立,沟道与农田工程的建设和利用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和效益分析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管结合;治沟与治田工程结合;水保林与经济林结合;农林与牧结合等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