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水土保持 治理洪涝灾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大量数据分析比较了1998年和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的2次特大洪水特征,指出造成998年长江洪水超历史最高水位,即长江洪峰水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长江流域森林遭受破坏,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进而指出要从根本上治理洪水,单靠水利工程水能完全奏效,要把工程治水与治理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结合起来,标本兼治,林水结合,才能真正治理洪水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两湖流域洪水频发、灾害日趋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两湖流域水土流失的5大特点及其防治对策,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大量数据分析比较了1998年和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的2次特大洪水特征,指出造成1998年长江 洪水超历史最高水位,即长江洪峰水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长江流域森林遭受破坏,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进而指出要从根本上治理洪水,单靠水利工程不能完全奏效;要把工程治水与治理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结合起来,标本兼治,林水结合,才能真正治理洪水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能减少小流域地表径流,减缓水流速度和降低水流对坡面的冲刷力,减少山洪中固体物质含量,从而能有效地减少山洪灾害发生的机率并在灾害发生时降低灾害程度。特别是治沟骨干工程,是,J、流域山洪灾害防治的最后一道防线,能从根本上拦截洪水泥沙,减少和杜绝山洪灾害发生。以泾川县田家沟为例,对易灾地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防治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是山区防洪减灾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江西省及我国诸多地区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增加的趋势 ,究其原因 ,与大江大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有着直接的关系。用翔实的资料分析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防洪减灾的根本性作用 ,证明了水土保持是山区防洪减灾的基础工程 ,而且对大江大河以及城市防洪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博河、精河流域防洪减灾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博河、精河流域的自然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洪水成因及特征、历史洪水、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等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了博河、精河流域防洪近期、远期目标:近期以除险加固病险水库、河道治理、堤防建设及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远期建成干流、支流水库、完善堤库、堤坝、堤林结合的工程体系和非工程措施,当出现特大洪水时不造成较大损失。防洪对策是:不断优化防洪布局;加强河道整治;治理山洪沟;加固病险水库、建设防洪水库;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境;加强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山丘区洪水灾害频发并造成重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山丘区洪灾防治已成为我国当前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我国山丘区洪水成灾特征与成因,提出了山丘区洪水灾害综合防治思路,阐述了山丘区洪水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研究可为山丘区洪水灾害减灾防灾预案制定及综合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防治规划是搞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有效地控制和防止人为水土流失的产生和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及农业和其他基本设施建设的生产条件,也是防治洪水灾害、防止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1998—2007年的统计数据,从洪水灾害经济损失、不稳定度、洪水灾害经济损失对GDP的贡献率以及洪水灾害经济损失指数共4方面对广西地区洪水灾害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灾害程度是影响该区洪水灾害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洪水灾害农业经济损失占总经济损失的比重保持在5%~15%;区内环境不稳定度的年际变化较大,总体趋势逐年下降;洪水灾害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为0.5%~9%;洪水灾害损失指数能反映洪水灾害致灾因子年际变率和孕灾环境的不稳定性,能够很好地评价洪水灾害经济损失,同时为洪水灾害发生时能快速评估出洪水灾害的损失及洪水灾害防治提供方法和依据。建议加强对较大洪水的防御能力,加大该地区的农业基础投资力度,提高各类防治工程的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特殊的自然条件的影响,西宁市城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西宁周边23条灾害性沟道每逢暴雨,洪水、泥石流灾害频发,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此,加快西宁周边灾害性沟道治理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头等大事。多年来,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水务部门的不断努力,西宁周边23条灾害性沟道得到了初步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城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初步形成,消除了洪水、泥石流对下游城镇、道路、厂矿企业的危害,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针对两湖流域洪水频发,灾害日趋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两湖流域水土流失5大特点及其防治对策,为区域水流失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期水土流失及其次生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对涉及的要素特征进行筛选分析,为提高工程建设期绿色安全施工水平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从3个维度共选取了8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构建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期水土流失及其次生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并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将模型应用于安徽省绩溪抽水蓄能电站的研究表明该电站在建设期水土流失风险灾害等级为3级,属一般安全等级。结合该工程建设期的实情,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论]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及其次生灾害风险等级。采用该方法评价风险等级为3级及以下的工程,可在确保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按照要求落实建设的基础上,增强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水平。应重点关注建设期弃渣堆置不合规及取弃土过程中的潜在土壤流失量,防微杜渐,避免水土流失及其次生灾害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辽宁地处中北纬度区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洪水灾害是辽宁省主要自然灾害。每年 6~ 9月 ,全省大部分处于冷低压槽前、副高压后部 ,此时期是全省最易发生大暴雨的时期。由于存在大面积水土流失 ,导致全省大部分河流河床抬高、行洪能力降低 ,加剧了洪灾危害程度。再有防洪设施老化、,防洪标准较低 ,也是导致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防洪对策应根据各流域特点 ,防洪先治源 ,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加强防洪骨干工程建设 ,提高防洪标准 ,引入科学管理方法 ,合理调蓄洪水 ,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 ,起到最佳的防洪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14.
暴雨是造成毛不拉孔兑多种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毛不拉孔兑流域暴雨径流产输沙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毛不拉孔兑降水在年内高度集中,年际变率大,暴雨季节性强,多在7、8月;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洪水与暴雨出现的时间相应;洪水过程具有陡涨陡落的特点,径流量和最大洪峰流量的年际变率很大;次洪水含沙量高,具有大水大沙型和小水大沙型的特点。掌握该区暴雨径流产输沙关系的基础资料,为防治该区水土流失及洪水泥沙灾害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98特大洪水灾害后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998年我国特大洪水灾害的损失和成因、洪灾与水土保持的密切相关性分析,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在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形势下的意义和紧迫性,并就今后防治水土流失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入汛以来,长江流域在降雨量仅比常年同期偏多14.7%的情况下发生了严重的洪水灾害。为了进一步认识水土流失与长江流域洪灾的关系,从源头和根本上综合防治洪灾,分析了人为因素对长江流域洪水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江流域森林植被系统受损,蓄水拦洪能力减弱;土壤侵蚀严重,土壤水库功能弱化;水库蓄水能力低,河系湖泊失调;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剧了河道淤积等都与洪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流域洪灾综合防治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有的江河治理工程未能从根本上消除洪水灾害。江河治理须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治山与治水、投入与效益的关系。正确认识水土流失是加剧水灾的根本原因。江河治理必须标本兼治,建立相互依存的三大综合防治体系:江河干支流以水库为主体的控制性工程体系;江河中上游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江河中下游以堤防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通报》1987,(6):56-62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精华地带,但洪水灾害威胁严重。因此,对长江的洪水灾害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治理。但是,治理长江的洪水灾害,是不是非建三峡工程不可?调查中,一些专家、学者对如何治理长江的洪水灾害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据四川、湖北两省气象部门反映,长江造成灾害的洪水有几个主要来源:一是川江,二是汉.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防灾减灾,改善陕南秦巴山区群众的生存环境,对该区基本情况及洪灾发生情况作了介绍,对灾害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川道水毁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包括改河造田,缩小河道断面,没有为洪水留足出路,上游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滞后和沟道河流疏浚跟不上等。今后,秦巴山区防洪减灾、改善生存环境的对策是: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变与洪水争地为给洪水以出路,统筹兼顾山上与山下的关系,加强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整治 ,搞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河道疏浚清障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长江流域主要灾害有洪水、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其中水土流失造成地力下降,产量减低,航道缩短,水库失效。建设全流域整体防护林体系,是消除和控制这些危害的根本。它们是:一、上游高山峡谷区水源涵养林体系;二、中游水土保持林体系;三、中下游平原农田林网和护岸林体系。这些整体防护林体系建成后,长江流域的森林覆被率可达20—30%,生态系统就会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