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国内外土壤有效氮测定方法进行了评述。研究表明,0.01mol/L CaCl_2是很有前途的土壤有效氮浸提剂,有助于预测土壤N素矿化、合理推荐施肥及防止N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3.
菜田土壤有效氮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种植莴苣和西葫芦对菜田土壤硝态氮、有机态氮和微生物量氮剖面动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作物对土壤表层硝态氮、有机态氮和微生物量氮影响较大 ,表层有效氮在作物生长期间基本上处于耗竭状态 ;2 0~ 4 0cm土层土壤有效氮除硝态氮以外 ,受作物影响较小 ;而 4 0~ 60cm土层土壤各种形态氮基本不受作物影响  相似文献   

4.
土壤有效钾提取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肥料》2003,(6):3-7
  相似文献   

5.
直接扩散法测定土壤无机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几种还原剂在MgO碱性介质中对NO3^-和NO2^-的还原能力进行比较,提出了用戴氏合金和MgO为还原和碱化剂,在扩散皿中用直接扩散法测定土壤无机氮,对该法的测定条件,适用性,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了研究和测定,提出了简易的操作步骤。本法手续续简便,特别适用于大批样品采用用新鲜土样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土壤有效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取样和实验室分析,对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的土壤有效氮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林0—40 cm土层土壤总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变化范围为17.26~20.76 mg/kg,铵态氮是土壤有效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其含量占到总有效氮的66.72%以上;(2)土壤铵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较少,硝态氮则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而且土壤硝态氮较土壤铵态氮对土壤微环境敏感;(3)土壤铵态氮与有机质相关关系显著(p<0.05),土壤硝态氮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性。研究区铵态氮为土壤有效氮的主要赋存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区土壤pH中性值,较低温度和较高的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体氮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用熏蒸-0.5mol/LK2SO4 直接浸取NH4+-N法 (简称薰蒸 铵态氮法 ) ,熏蒸 淹水培养法和熏蒸 通气培养法测定了有机质、全氮和C/N比差异较大的 15种土壤的铵态氮增量 (FN)。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在反映土壤微生物体氮上有相同趋势。两种培养方法测定的FN 近乎一致 ,由此而计算的微生物体氮也几乎相同。对红油土铵态氮法测定值仅为两种培养法的 1/ 10。把铵态氮法中的FN 校正后 ,其结果与 2种培养法测定的微生物体氮同样近乎一致。用 3种方法测定的微生物体氮均与土壤有机碳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淹水培养和铵态氮法水分条件易控制 ,又无NH3的挥发损失 ,比通气培养法更加优越。对培养试验和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土样测定结果表明 ,土壤中易矿化新鲜有机物料也会使熏蒸 淹水培养法测定的FN 显著下降 ,由此而计算的微生物体氮也显著减少 ,但熏蒸 铵态氮法测定的FN 不受新鲜有机物质的影响。与土壤微生物数目进行比较后发现 ,土壤中含易分解有机物质少或微生物体氮含量低时 ,选用熏蒸 淹水培养法测定误差小 ;当土壤中富含新鲜有机物质时 ,熏蒸 铵态氮法测定的结果更加可靠。用这两种方法在同类土壤上测定的FN 的比值相对稳定 ,微生物体氮 (BN)的平均比值为 0.98~1.01,不受施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应用恒温法测定土壤有效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宁 《土壤肥料》1991,(2):47-48,F003
  相似文献   

9.
一种测定土壤有效氮的快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戚迎龙  史海滨  王成刚  赵靖丹  王宁 《土壤》2016,48(2):278-28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施用不同水氮对玉米产量及收获后土壤残留有效氮的影响,寻求适宜的水氮耦合量,为达到高产、高效与低土壤氮损失量、残留量相协调的目标提供初步理论。结果表明:1 351~1 465 m~3/hm~2的低灌水量不能有效发挥氮对产量的贡献。灌水1 400~1 800 m~3/hm~2、施氮280~290 kg/hm~2时水对产量提升速度最快而与氮无协同增产效应。灌水1 800~2 100 m~3/hm~2、施氮250~280 kg/hm~2能获得比较高的产量和水氮协同增产效应。收获后1 m土层有效氮分布为由浅向深逐层减少,不同水氮施用量主要影响40~100 cm的残留量。施氮量增加,有效氮残留量增大,用量240 kg/hm~2以内残留量增长缓慢,继续施氮增长迅速。1 351~1 465 m~3/hm~2的低灌水量下肥料氮转化为土壤氮少,残留有效氮少。1 802~2 071 m~3/hm~2的灌水量促进肥料氮向土壤氮转化,随水迁移增大了40~100 cm土壤有效氮。灌水量达2 197~2 315 m~3/hm~2后,1 m土层有效氮残留量减少、深层损失量增大。优选水氮耦合量包含于近似椭圆的区域,交集区灌水2 016~2 100 m3/hm~2,施氮228~250 kg/hm~2可作为松辽平原到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膜下滴灌种植玉米的适宜水氮耦合量。  相似文献   

11.
肥料氮和土壤氮对烤烟氮素吸收和烟碱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氮素营养对烟草的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烟碱含量是评价烟叶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有许多因素影响烟叶中烟碱含量。比如降雨[1]、外界温度、光照[2~4]、土壤特性[1]和栽培措施[5~11]。在可控制因素中,氮素营养对调控烟碱含量显得尤为重要[8,12~15]。肥料氮和土壤氮作为烤烟氮素的两种主要来源,其对烤烟氮素营养和烟碱合成影响如何?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甚少。目前,许多研究[16~19]表明,农田肥料氮过多施用造成作物品质下降、土壤中肥料氮素残留过多乃至地下水体污染等问题。为此,选择了种烟大省———云南省的玉溪地区作为试验点,并用15N示踪技术[20,21]在烤烟全生育  相似文献   

12.
影响测定土壤碱解氮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冷硝酸法浸提土壤有效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米平  蔡元定 《土壤肥料》1991,(1):43-45,32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一种常规测定土壤全N的简便方法。该法的步骤包括:(1)将土样置于硬质玻璃消煮管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在预热至170℃的40管组合消煮器上消煮45分种;(2)滴定加碱(NaOH)蒸馏消煮液释放出的NH3-N;(3)将测定的NH3-N值乘上校正系数计算出土壤全N量,用本方法对全N含量范围较宽而其它性质各异的14种土壤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未校正的N回收率在88.5-92.3%之间,平均为90  相似文献   

16.
不同缓控尿素对土壤有效氮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制缓控尿素(HKN),采用田间追肥方式,在等氮量施入条件下,通过与包膜尿素BMN、YMN以及常规尿素CGN作对比,验证其缓释效果及对土壤有效氮的动态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HKN、YMN、CGN处理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大体呈下降趋势,而BMN处理硝态氮含量是增高的,铵态氮含量则是先下降后上升。较其他处理比BMN、HKN处理在收获后仍有较多氮素残留。不同生育时期缓控尿素处理土壤酰胺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常规尿素和空白处理,成熟期时以HKN、BMN处理表现最优。微生物量氮变化规律与酰胺态氮相似,BMN处理含量最高,HKN次之。这表明缓控尿素氮素释放速度缓慢,在成熟期时仍有较多的残留氮素供微生物利用。从抽雄期到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但缓控尿素处理下降趋势较缓慢。全氮含量变化趋势与碱解氮相似,但BMN处理在成熟期时要高于灌浆期,在3个不同生育时期均以BMN、HKN含量最高,表明其缓控性能很好。  相似文献   

17.
保持耕作土壤体系中肥料氮的行为及氮的有效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N肥的有效性及其去向自60年代初起不开始受到关注,当今的持续农业中,减少N肥的经济损失以及N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随着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持耕作的面积正在不断扩大,然而由于保持耕作体系下的土壤环境条件更有利用于N的固定,反硝化和N的淋溶过程,而不利于N的矿化和硝化过程,因此N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就耕作体系下,特别是加拿大草原地区土壤中,肥料N的行为及其有效管理的若干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土壤未知态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卓苏能  文启孝 《土壤学进展》1992,20(2):11-19,33
  相似文献   

19.
20.
离子交换树脂膜埋置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养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离子交换树脂在农业上的应用已有近50年的历史,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土壤中的磷;然后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土壤中钾的有效性及缓效钾的释放,后来开始用离子交换树脂测定土壤中营养元素。离子交换树脂在测定土壤养分的研究方面经历了树脂颗粒、树脂袋和树脂膜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