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临汾市把发展民营水保大户作为加快水保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实行政策优惠、加强科技服务、坚持资金扶持、用大户带动等,有效地壮大了民营水保治理队伍,全市1 000亩以上的大户达215户。民营水保大户是治理开发“四荒”的重要力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发展民营水保大户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8月24日至27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张学俭来我省调研民营水保大户治理发展情况。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健、厅水保局助理调研员石生新等陪同调研。一行人员深入阳泉、晋中、临汾三市共12个民营水保大户,认真察看了他们的治理现场,详细询问了大户在治理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鼓励、调动民营水保大户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持续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程,辽宁省在抓好大规模集中连片治理的同时,大力扶持和发展以承包治理开发"四荒"资源为主的民营水保大户,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政府和部门扶持力度减弱,目前"四荒"治理开发进展缓慢,各地发展不平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山西是我国以户承包治理小流域即民营水保产生的源地。目前,民营水保庄园大户已成为山西水保生态建设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他们代表着山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在农业产业结构凋整和引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蒲县水保庄园大户崔保彦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以自己的言行,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是农村广大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在太行山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县建设过程中,行唐县积极扶持民营水保大户,培育大户治理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形成了"依托大户、成方连片、规模开发、打造亮点"的具有行唐特色的水保治理新模式。介绍了行唐县在做好民营水保大户治理规划、依托民营企业加快开发、创新民营水保大户治理模式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鲁山县依托"四荒"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行民营水保大户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对于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弥补国家投入不足等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民营水保大户在治理开发"四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民营水保大户 加速水土流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十分重视发展民营水保大户治理,有效弥补了国家对水土保持资金投入的不足,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介绍了全省大户治理的现状、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指出了当前大户治理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大户权益受到侵犯等问题,提出了政策扶持、资金倾斜、加强监管、规范程序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3月28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到山西省太原市就民营水保大户治理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情  相似文献   

9.
截至2012年底,尧都区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14.5 km2,治理度达51%,先后涌现出80余家民营水保大户,监督执法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其主要经验是:健全监督管理机构,完善配套法规体系,规范监督执法,加大宣传力度,扶持民营水保大户。  相似文献   

10.
一是在进一步理清水保工作思路上抓落实,把已出台的10项政策办法落实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二是在扶持民营水保工作上抓落实,切实落实扶持资金,在服务民营水保大户、引导新的民营力量投入“四荒”治理上下功夫;三是在水保大示范区建设上抓落实,要按照规划的蓝图,有步骤地、有计划地  相似文献   

11.
坑状浅沟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坑状浅沟作为浅沟与切沟的中间过程,深入理解它对于进一步认识切沟侵蚀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还没有见到相关的研究报道。以内蒙古高原的一个小流域为例。利用高精度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坑状浅沟侵蚀的形态参数,探讨了坑状浅沟的相关特征,分析了坑状浅沟的坡度(S)和上有集水区面积(A)的关系(S—A)、侵蚀体积(V)和长度(L)的关系(V-L),以期能推动坑状浅沟侵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微型沟台阶化整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沟台阶化整治工程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治沟工程的一项研究成果。以中山沟流域为研究区,介绍了适宜进行微型沟台阶化整治的沟道条件和整治技术。在整治后的台阶地种植"下曲葡萄"并进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微型沟台阶化整治工程是一项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增加耕地面积的新型沟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切沟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建华    王春梅    庞国伟    杨勤科    仲原    杨丽娟    杨安南    刘宝元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134-143,153
在区域尺度研究切沟空间分布特征,对黄土高原切沟防治及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系统抽样的方法布设256个小流域抽样单元,基于Google Earth亚米级遥感影像,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对黄土高原切沟空间分布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 92个抽样单元存在切沟,占抽样单元总数35.94%。黄土高原切沟密度均值为1.47 km/km2,以小切沟为主。切沟长度、宽度、距分水岭距离均值分别为43.53 m, 6.30 m, 71.19 m。(2)黄土高原切沟主要分布在400 mm等降雨量线附近,尤其是延安及其以西至固原一带,榆林及其以北至东胜一带,小切沟分布与切沟总体分布基本一致,大切沟分布相对分散,在天水—定西一带最为突出。(3)黄土高原切沟所在坡面目前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48.51%)、耕地(29.76%)、林地(17.27%)。研究可为黄土高原侵蚀沟分区治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沟道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96年末开始在赤峰市敖汉旗东南部的牦牛河水系进行沟道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试验研究 ,并进行了推广应用 ,结果表明 ,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省时省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杂谷脑河流域暴雨型泥石流沟地貌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沟谷的地貌特征是泥石流灾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缓变因子。它决定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制约水源条件中的地表径流汇流过程,影响固体物质补给的方式。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流域地貌特征来分析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以杂谷脑河中游的暴雨型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定量描述沟谷发育阶段的流域地貌信息熵,流域面积以及沟床纵比降与泥石流灾害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泥石流沟流域地貌信息熵值处于为0.12~0.20之间时,沟谷属于中高频的泥石流沟,熵值位于区间之外的沟谷则属于低频泥石流沟;沟谷流域面积大于15km2,沟床纵比降小于300‰时,发育稀性泥石流,反之则发育黏性泥石流。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十大孔兑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内蒙古伊克昭盟境内自南向北汇入黄河干流的 10条山洪沟 (蒙语称孔兑 ) ,流域形态相似 ,沟道比降大 ,上游有大面积砒砂岩出露 ,中游是库布齐沙漠 ,水土流失严重 ,泥沙颗粒粗 ,流量大于 15 0m3 /s时含沙量均在 10 0 0kg/m3 以上 ,暴雨洪水常造成泥流淤堵黄河 ,曾使黄河干流断流 ,危害严重。主要治理对策是 :上游丘陵沟壑区 ,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加强沟道坝系建设 ,拦蓄洪水泥沙 ;中游沙漠区 ,引洪入沙 ,既治沙又减少泥沙下泄 ;滩山结合区 ,大力开展引洪漫地 ,减少入黄泥沙。  相似文献   

17.
山区是城市的生态屏障,山区河(沟)道是河流的发源地及主要涵养地,对山区水源涵养及下游大河道的水质水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河道的自然生态功能已遭到破坏,同时随着人口增加及旅游业的发展,这种破坏有向河流上游发展的趋势。建议加强对山区河(沟)道的调查研究,尽快建立山区河(沟)道的生态评价标准体系;落实山区河(沟)道的管护责任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开展生态保护与近自然治理,保护山区河(沟)道的自然和生态属性,达到人水相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陕北黄土区切沟内陷穴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北黄土区六道沟流域切沟内陷穴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陷穴的发育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陷穴主要形态类型有浅碟形、漏斗形、竖井状以及葫芦状,其断面形态接近于圆形或椭圆形,陷穴形态规模相对偏小,处于成熟期的比例达72.8%;陷穴长轴、短轴和深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长轴和短轴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陷穴主要发育位置为沟道中上游及支沟沟头处,多与黄土桥和跌水相伴而生;切沟为陷穴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了条件,陷穴亦可促进切沟进一步发展。上述结果完善了切沟内陷穴的发生发育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为深入认识陷穴侵蚀机理,进一步研究陷穴侵蚀状况、陷穴与切沟发育关系以及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等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中游的砒砂岩区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物中粗泥沙的集中来源区之一。该区严重的重力侵蚀,构成了流域产沙的主体,并为水力侵蚀提供了丰富的泥沙来源。1999—2008年在砒砂岩裸露沟谷地段种植的沙棘林保存面积达1 642.86 km2,较好地减弱或消除了产生表层碎屑层的水热条件,起到了很好的拦截泻溜作用。据估算,砒砂岩区目前人工沙棘林平均减少的土壤侵蚀模数(重力)为4 833 t/(km2.a),年可减少土壤重力侵蚀量达741万t,为减少入黄粗泥沙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北漫川漫岗区侵蚀沟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北漫川漫岗区位于黑土区核心位置,侵蚀沟发育严重。利用3S获取侵蚀沟数量、长度等数据,计算降雨侵蚀力、坡度、坡长,分析侵蚀沟发育特征及三因素对侵蚀沟发育影响。结果表明:东北漫川漫岗区75.11%的发展沟处于发育初、中期,潜在发育危险性较大,沟蚀剧烈程度地域性差异显著,研究区南、北部沟壑密度分别为0.3,0.06km/km2;地形、冻融历时、温差等差异造成降雨侵蚀力对北部侵蚀沟发育影响显著,南部相对较弱;研究区坡度与坡长呈正相关关系,北部坡缓造成坡度与沟壑密度呈线性增加关系,南部坡陡造成坡度与沟壑密度呈线性减小关系,北部、南部地形因子与沟壑密度分别呈线性增加、减小关系,随着坡长的增加,沟壑密度先增加后减小,临界坡长为9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