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杂交油菜施用粉煤灰磁化复合肥的试验研究,初步探明了粉煤灰磁化复合肥较同等N,P,K的复混肥,未磁化粉煤灰复合肥及当地群众习惯施肥法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试验表明,粉煤灰磁化肥在油菜上一般用量为757.58kg/hm^2左右。粉煤灰磁化肥比对照增产21.9%,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措施增产10.5%,比等量N,P,K混膈肥增产9.9%,增产180kg/hm^2,比未磁化粉煤灰复混肥增产4.5%,最高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1026.9kg/hm^2,油菜产量为2084.85kg/hm^2;最佳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757.58kg/hm^2,油菜产量为2041.79kg/hm^2。  相似文献   

2.
水稻施钾技术及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沙土农业区土壤速效钾低于60mg/kg的土壤上施用钾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水稻以其施或早期追增产效果好,其最佳钾用为K2O139.1kg/hm^2,最佳施用时产量为7648.3kg/hm^2,投入产出比为1:5.2。  相似文献   

3.
氮硫单施及配施对大蒜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研究了氮硫肥对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河南省潮土区大蒜施硫以60kg/hm^2为宜;施肥基施的综合效应优于追施和底施加追施处理,大蒜施用氮肥,一般蒜头增产16.4%~30.2%,蒜苔增产8.3%~28.4%,大蒜经济合理施肥量范围为193.2~328.65kg/hm^2,此时大蒜产量在17740.2kg/hm^2以上,氮硫配施比对照平均增产38.7%,呈显著的正交互作用,3个试验点的  相似文献   

4.
新修梯田由于部分打乱了表土,使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有所降低,为寻求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最优施肥方案,在不同地点进行了三年的新修梯田最佳配肥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陇东塬区的新修梯田上,施用氮、磷肥料对小麦增产效果显著,氮、磷配合施用效果更佳。在施农家肥7.5万kg/hm2基础上,增施氮素107.9kg/hm2、磷素97.0kg/hm2可获得小麦3804.3kg/hm2的最高产量;按其经济效益计算,以增施氮素95.7kg/hm2、磷素80.6kg/hm2可获得小麦产量3748.4kg/hm2的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5.
钙镁磷肥和硅肥对水稻产量及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水稻小区和大区对比试验表明,钙鲜磷肥和硅肥混合施用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水稻植株的经济性状和产量,增强抗逆和抗病虫害能力,且能有效地降低糙米镉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硅肥300kg/hm^2和钙镁磷肥1800kg/hm^2混合施用,水稻增产率33.3%-36.2%,稻瘟病发病率下降51.3-54.1%,病虫害指数下降0.12-0.15,糙米镉含量相对下降72.1-84.2%。  相似文献   

6.
镁、硼营养对烟草产量和产值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镁、硼有效含量偏低的土壤上,施用镁、硼肥,对烟草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产值有明显的良好效应。在供试条件下,施Mg 15kg/hm^2,烟草产量为3022.1kg/hm^2,产值为15636.0元/hm^2,上中等烟比例为86.8%,分别比不施Mg的增加936.2kg/hm^2,7435.2元/hm^2、14%;施硼砂15kg/hm^2,烟草产量增加215.0kg/hm^2,产值增加1264.5  相似文献   

7.
在宁夏西吉县新修旱作水平梯田上,对春小麦进行氮磷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结合秋耕每公顷施碳铵187.5kg、过磷酸钙375kg、羊圈肥30000kg作底肥基础上,春播种肥以每公顷施纯N67.5kg、P2O5105kg配比的产量最高,较不施种肥的增产小麦1455.5kg/hm2,增收910.81元/hm2,产投比为3.46;以单施P2O5105kg/hm2作种肥的次之,增产小麦1144.4kg/hm2,增收805.79元/hm2,产投比为5.0.  相似文献   

8.
太湖地区高产稻田氮肥施用与作物吸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讨论长期高量偏施氮素化肥的高产稻田氮肥施用与作物产量、作物对养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氮肥施用量(养分量,下同)300kg/ha·yr.,作物增产显,每公斤氮增产13.5kg粮食,氮素利用率达40.3%,省肥、经济、合理;施用量达450kg/ha·yr.,作物产量增长甚微;施用量达600kg/ha·yr.,每公斤氮只增产7.29kg粮食,氮肥利用率降至17.2%,水稻茎秆中含  相似文献   

9.
1993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采用广西农业大学研制、生产的甘蔗增糖增产剂在对旱地和水田蔗的5个品种进行试验,喷药后40~90d测定13个点的甘蔗蔗糖分,平均比对照提高1.30%(绝对值),甘蔗产量增加5850kg/hm2;8月份和9月份追施氮肥的甘蔗增糖增产较显著,甘蔗蔗糖分提高1.69%(绝对值),增产10351.5kg/hm2;8月份和9月份不追肥的甘蔗.喷施增糖增产剂的效果相对较差。平均来说,糖厂增利2582.25元/hm2,农民增收819元/hm2。  相似文献   

10.
高产水稻氮钾施用量最佳配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求导了水稻目标产量的预测方程,不同氮钾施用水平的等产方程,以及氮钾最佳配比方程,根据上述方程推导出地力产量为6345kg/hm^2的水稻田目标产量为8589kg/hm^2,N与K2O施用量的最佳配比为1:1.22即N139.4kg/hm^2、K2O170.6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节水灌溉减施磷肥对黑土稻作磷利用及土壤磷平衡的影响,于2020年和2021年开展大田试验,以常规淹灌+常规施磷肥(CK,45 kg/hm2)作对照,节水灌溉模式下设置5个磷肥施用梯度:0(CP0,不施磷肥)、18 kg/hm2(CP1,减磷60%)、27 kg/hm2(CP2,减磷40%)、36 kg/hm2(C...  相似文献   

12.
郁燕  彭显龙  刘元英  张慧  陈丽楠 《土壤》2011,43(4):548-55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高氮(135 kg/hm2)和中氮(105 kg/hm2)水平下,研究了穗肥比例对寒地水稻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穗肥比例为15% 的处理各个时期伤流量和根系含糖量均最低,中氮水平下穗肥比例为35% 的处理伤流量和根系含糖量均最高。相同氮量条件下,随着穗肥比例增加根系伤流量增加,幼穗分化期增加均达到了5% 的显著水平;中氮条件下,前氮后移使幼穗分化期和抽穗后20天的根系含糖量显著提高了14.0% 和35.1%(p<0.05)。穗肥比例由15% 增加到35%,水稻吸氮量增加了11.1% ~ 15.6%,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了20% ~ 43%,农学利用率提高了37.5% ~ 38.5%,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2.6% ~ 20.8%,水稻产量提高了12.3% ~ 12.7%,且均达到了5% 的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前氮后移促进了水稻碳氮代谢的协调,增加了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水稻根系吸氮能力,增加了氮素积累量,因此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两个生态区水稻施钾效果及农田钾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亚艺  鲁剑巍  肖荣英  李小坤 《土壤》2010,42(3):473-478
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和鄂东南丘陵两个典型的生态区布置田间试验,研究K肥施用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及K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生态区水稻产量有随施K量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与不施K肥处理相比,施K(K2O)187.5 kg/hm2 时增产量最高为3 007 kg/hm2,纯增经济效益4 136 元/hm2;鄂东南丘陵生态区施K效果显著,但各施K水平的差异不大,施K 150 kg/hm2 时水稻的增产量及纯增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1 495 kg/hm2和1 852 元/hm2。江汉平原生态区各施K处理的K肥平均表观利用率为74.6%,低于鄂东南丘陵生态区的98.7%。研究结果还显示,两个生态区的农田K素在种植水稻后均呈负平衡,K肥施用可以缓解土壤K素的亏缺。  相似文献   

14.
在翻压等量紫云英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田翻压紫云英22500 kg/hm2后配施化肥,与施用100%化肥(MF100)相比,施用60%~80%化肥,土壤中碱解N、速效钾含量均有增加,增幅为10%~59%;施用40%化肥,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25% ~ 80%.翻压...  相似文献   

15.
水稻季施肥对后季绿肥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水稻季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后季绿肥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为水稻-紫云英轮作条件下适宜化肥用量的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稻季施氮、磷、钾肥处理的绿肥鲜草产量分别较不施氮、磷、钾肥处理增加27.9% ~ 40.9%、12.6% ~ 37.2%、21.4% ~ 46.2%。水稻季不同氮肥处理比较,施氮处理的氮积累量较不施氮处理增加48.8% ~ 62.3%,氮肥(N)用量为142.4 kg/hm2时,绿肥碳、氮、钾积累量最高,氮肥用量为71.2 kg/hm2时,绿肥磷积累量最高。水稻季不同磷肥处理比较,施磷处理的绿肥磷积累量较不施磷处理增加33.0% ~ 78.3%,磷肥(P)用量为49.1 kg/hm2时绿肥的碳、氮、磷、钾积累量均最高。水稻季施钾处理的绿肥钾积累量较不施钾处理增加22.2% ~ 44.8%,水稻季钾肥(K)用量为67.5 kg/hm2和101.2 kg/hm2时,绿肥的碳、氮、磷、钾积累量较高,且两处理间相差较小。本试验条件下,水稻季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42.4、49.1、67.5(或101.2)kg/hm2时,绿肥的产量及碳、氮、磷、钾积累量最高,分别为15 833 kg/hm2和929.2、44.6、5.8、45.9 kg/hm2。  相似文献   

16.
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揭示了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对双季稻田氧化亚氮(N2O)通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田间试验设3种灌溉模式(常规灌溉CR、“浅湿晒”灌溉TR以及干湿交替灌溉DR)和3种施氮处理(FN1:120 kg hm?2:20%基肥、分蘖肥与穗肥各占40%,FN2:120 kg hm?2:50%基肥、分蘖肥与穗肥各占25%,FN3:90 kg hm?2:50%基肥、分蘖肥与穗肥各占25%),通过定期测定双季稻田N2O通量和土壤酶活性,探讨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对稻田N2O排放通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N2O排放通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TR和DR模式稻田N2O排放通量较CR模式分别提高92.82%和175.95%,FN3处理稻田N2O排放通量较FN2处理降低39.7%。与CR模式相比,TR模式的土壤脲酶活性、DR模式的土壤羟胺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升高。双季稻田N2O排放通量与土壤脲酶(晚稻田相关系数0.38;早稻田相关系数0.63)、硝酸还原酶(晚稻田相关系数0.33;早稻田相关系数0.61)和羟胺还原酶(晚稻田相关系数0.63;早稻田相关系数0.73)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可见,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显著影响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和羟胺还原酶活性和双季稻田N2O排放通量,在生产中应通过稻田水氮管理减少N2O排放,以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差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评估1990—2017年长江流域不同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平衡,比较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养分收支差异,为提高周年养分利用效率、优化水旱轮作区域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了长江流域[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 (市)] 513个试验的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各季作物施肥量、生物量 (含秸秆和根茬及落叶归还)、养分含量、积累量,分析了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周年氮、磷、钾养分收支平衡,比较和评估了两种轮作体系氮的损失量 (包含NH3挥发、N2O排放以及氮的径流和淋溶)。 【结果】 油?稻轮作周年平均化肥投入量为N 378.5 kg/hm2、P2O5 169.9 kg/hm2和K2O 225.7 kg/hm2,麦?稻轮作为N 394.4 kg/hm2、P2O5 172.5 kg/hm2和K2O 210.8 kg/hm2,两种轮作方式施肥量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油?稻轮作还田生物量 (18984 kg/hm2) 高于麦?稻轮作 (18123 kg/hm2)。油?稻轮作周年养分归还量为N 142.5 kg/hm2、P2O5 46.4 kg/hm2和K2O 441.3 kg/hm2,较麦?稻轮作分别高出9.7%、6.7%和27.4%。落叶是油菜季养分归还量的重要部分,其带入的氮、磷、钾养分分别占到油菜还田养分总量的29.3%、18.5%和16.3%,使得油菜季养分输入量明显高于小麦季;而小麦由于群体生物量大,两种轮作模式水稻季的养分输入以麦?稻轮作优势明显 (钾素除外)。麦?稻轮作周年地上部养分带走量为N 333.9 kg/hm2、P2O5 125.8 kg/hm2和K2O 379.3 kg/hm2,分别较油?稻轮作高出14.6%、2.1%和?13.4%。油?稻与麦?稻轮作周年氮损失量分别为N 96.7和88.8 kg/hm2,占周年施氮量的22.5%~25.5%。油菜季氮损失量平均N 34.5 kg/hm2,略高于小麦季的N 29.8 kg/hm2。水稻季氮损失量明显高于旱季作物,两种轮作体系相差较小 (N 59.0~62.2 kg/hm2)。不同氮损失途径中,NH3挥发损失的氮所占比例最大,占各季施氮量的7.2%~18.4%;其次是氮的淋溶和径流损失,约为6.7%~12.7%;N2O排放所占比例最小 (1.1%~2.1%)。秸秆不还田时,油?稻轮作体系氮素盈余N 37.3 kg/hm2,麦?稻体系持平或略有亏缺 (N ?6.0 kg/hm2),两种轮作体系P2O5盈余53.3~58.4 kg/hm2、K2O亏缺138.3~145.0 kg/hm2。秸秆还田后,油?稻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平衡量为N 133.0 kg/hm2、P2O5 93.1 kg/hm2和K2O 229.0 kg/hm2,分别较麦?稻轮作高出30.9%、3.2%和28.7%。 【结论】 水旱轮作体系在秸秆不还田时,油?稻体系氮盈余,麦?稻体系氮持平或略有亏缺,两个体系磷均有盈余而钾素处于亏缺状态。秸秆还田时,两种轮作体系氮、磷、钾均表现为盈余,说明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养分输入,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由于油菜落叶归还大量氮素,油?稻轮作较麦?稻轮作体系氮素盈余量高,因此,油?稻轮作可考虑降低氮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和氮肥高效的密度与施氮量协同组合。  【方法】  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乡辉煌村进行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方法,以‘五优稻4号’为供试品种。以密度为主区,设置15穴/m2 (D1)和24穴/m2 (D2);以施氮量为副区,设施氮(N)量为0、75、105、135 kg/hm2 4个水平,分别表示为N0、N75、N105、N135处理。在水稻成熟期,测定了植株地上部干物重、稻谷产量、精米产量、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等指标;比较了稻谷产量与精米产量确定的施氮量差异。  【结果】  在D1、D2两个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谷产量、地上部干物重、精米产量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N105达到最大值。除D1密度下N105处理的稻谷产量与N135处理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N135处理的稻谷产量与N75处理无显著差异,但2018年地上部干物重却显著高于N75处理。随着施氮量的提高,精米蛋白质含量呈现增加趋势,精米率和食味值却呈降低趋势。与N0相比,N135处理精米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了7.58%,精米率和食味值分别平均降低了8.81%和10.24%。N105处理的氮素回收率显著高于N75和N135处理,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N135处理。D2密度下精米蛋白质含量低于D1密度处理,而精米率和食味品质高于D1密度处理,D2密度下的稻谷产量、氮积累量和精米产量均高于D1密度处理,氮积累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比D1处理平均提高了40.35%和 40.31%,两个密度间氮肥回收率、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无明显差异。农户直接出售优质米使经济效益提高了7428元/hm2,D2密度使经济效益额外增加了4229元/hm2。施氮量与稻谷产量、精米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依据施氮量与稻谷产量效应函数,确定经济最佳施氮量为96.4~123.7 kg/hm2;依据施氮量与精米产量效应函数,确定的适宜施氮量为76.2~105.9 kg/hm2。  【结论】  适度密植(24穴/m2)有利于稻谷产量、氮素吸收量的提高,而不影响食味值和精米率。在本试验水稻适宜密植条件下,基于施氮量和精米产量效应函数确定的适宜施氮量为76.2~105.9 kg/hm2,该施氮量的确定方法有利于协同实现稻米高产优质和氮肥减施增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温江地区高产水稻的推荐施氮量为180 kg/hm2,以此为基础,机插稻缓释氮肥与常规尿素适宜配比为7:3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和缓释氮肥配施量对机插稻分蘖特性、干物质积累量、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群体生长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进行了机插杂交稻田间试验。在行距为30 cm下,设3种株距处理为16 cm、18 cm、20 cm;在尿素氮施用量54 kg/hm2下,设4个缓释氮用量为36、66、96和126 kg/hm2,总施氮量相应为90、120、150和180 kg/hm2。在插秧时缓释肥与尿素混合,一次性追施。调查了主要生育期水稻生长和氮素吸收运移量。【结果】缓释氮肥配施量和株距对主要生育期的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光合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且互作效应显著;缓释氮肥配施量的效应明显高于株距。在机插行距30 cm下,株距为18 cm,总施氮量为150和180 kg/hm2时,可有效提高叶面积指数(LAI)、单茎茎鞘与叶片干物重,叶面积衰减慢,拔节至齐穗期光合势大,群体生长率高,光合特性强,促进干物质累积,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显著增加了穗粒数,提高了群体颖花量,保持了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显著提高机插稻产量。株距为16 cm,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水稻群体茎蘖数增长快,拔节后群体茎蘖数缓慢消减,有效穗数足,虽穗粒数显著降低,但有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协调出较高的产量。而株距为20 cm,配施总氮量为180 kg/hm2处理,在保证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促壮秆和攻大穗,增加了穗粒数,干物质积累量多,灌浆充实量大,千粒重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株距与缓释氮肥配施量耦合下,尤其以拔节至齐穗期光合势、齐穗期高效LAI与产量相关性较高(r=0.87**~0.91**),对促进增产更为重要。【结论】在机插行距30 cm下,株距为18 cm,缓释氮肥(96 kg/hm2)与常规尿素(54 kg/hm2)配施总氮量为150 kg/hm2时,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高产的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11463.8 kg/hm2,为本试验的最佳肥密运筹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5年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东北稻区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钾肥用量对水稻产量、钾素利用率和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为秸秆还田下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2019年在东北水稻主产区吉林省前郭县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共设6个钾肥用量 (K2O) 处理,分别为0 (K0)、30 (K30)、60 (K60)、90 (K90)、120 (K120) 和150 kg/hm2 (K150),水稻收获后,测定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植株钾含量及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含量,并计算作物钾积累量、钾素利用效率和土壤-作物系统的钾素表观平衡状况。  【结果】  施钾可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与不施钾相比,平均增幅依次为7.6%~14.5%、6.3%~10.9%,以K60和K90处理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不同施钾处理间收获指数没有显著差异。钾素表观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K60、K90、K120和K150处理0—40 cm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高于K0和K30处理,全钾含量6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K90、K120和K150处理0—40 cm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在5年试验中,K0和K30处理土壤钾素表观平衡均表现为亏缺,K60处理农田钾素投入量和输出量基本平衡,当钾肥用量增加至90 kg/hm2以上,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呈现盈余状态,并随钾肥用量的增加显著增加。盈余率与钾肥用量、籽粒产量、土壤速效钾含量、钾素利用效率分别进行拟合得出,当盈余率为0时,钾肥用量为53.1 kg/hm2,籽粒产量为10035 kg/hm2,0—20和20—4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3.04和91.56 mg/kg,钾素表观回收率为40.4%,钾素农学利用率为21.2 kg/kg,钾素偏生产力为202.2 kg/kg。  【结论】  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钾肥对水稻依然有明显增产效果。年施K2O 30 kg/hm2,土壤钾素处于亏缺状态;年施K2O 60 kg/hm2增产效果最好,且土壤钾素处于基本平衡状态,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处于稳定状态;年施K2O超过90 kg/hm2后,虽然钾盈余量增加,但对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没有进一步增加的效果,水稻产量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以理论盈余率为0时钾肥用量的95%为置信区间,钾肥用量在50~56 kg/hm2范围内既可保证较高的水稻产量和钾素利用效率,又可维持土壤供钾能力,可作为东北稻区秸秆还田下水稻钾肥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