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CS-CN模型在巢湖流域地表产流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文涛  程先富  张群  赵阳  韩平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3):174-177,187
降雨径流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此预测不同降雨及下垫面条件下的径流量是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应用美国原水土保持局开发的流域水文模型SCS-CN模型对巢湖流域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在ArcGIS 9.2软件支持下,估算2002—2006年巢湖流域地表年径流量并分析了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产流状况。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地表降雨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径流量变化范围为591.323~1 557.136mm。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产流能力依次为:城镇用地>水田>未利用地>旱地>农村居民点>草地>林地>灌木林。  相似文献   

2.
曹灿    孙瑞    吴志祥    李茜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4):167-175
为了探究热带岛屿性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的水文效应,以海南岛典型热带岛屿性流域南渡江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本地化SWAT模型,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及其对LUCC的响应,揭示流域径流的变化规律,对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文过程及调蓄能力,探讨了典型热带岛屿性流域LUCC的径流效应。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南渡江流域的适用性良好,径流模拟对植被蒸散发、产生径流的坡面状况、土壤状况和地下水过程较敏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的产流贡献顺序为耕地>其他林地>橡胶林地; 耕地产流能力最强,其他林地和橡胶林地具有一定的截流蓄水作用。综上所述,与1990年相比,2015年南渡江流域河流径流量减少,流域LUCC导致的地表径流减少是河流径流量减少的直接原因,而蒸散发加剧是地表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佳  张小咏  杨艳昭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3):119-124,128,30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循环过程及配置影响显著。为了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景变化对径流影响情况,以长江源流域为例,构建了适合该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并模拟了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景下的流域年均径流量和径流深。模拟结果如下:当流域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到最大,径流量减少了16.7%,达到304.12m3/s,径流深减少14.02mm;当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并逐步变为沙地、裸地,流域径流量增加16.1%,达到424.32m3/s,径流深也增加了13.49mm;当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到无植被覆盖,将使流域径流量增加28.4%,达到469.67m3/s,径流深增加23.88mm;在草地覆被最佳状况下,径流量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只有5.6%,达到385.98m3/s,径流深增加4.72mm。综上所述,长江源流域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导致径流减少,而沙地和裸地面积增加导致径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量的坡度效应,以便为退耕还林及坡耕地水保措施提供依据。根据上舍河小流域2000年55场有效降雨资料,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耕地、杉木林地)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径流侵蚀模数与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植被盖度等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坡耕地、杉木林地的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地表径流侵蚀模数与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植被盖度等相关显著。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坡耕地的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和径流侵蚀模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加,而杉木林分的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和径流侵蚀模数,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潮白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定量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量化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该文以华北土石山区潮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AWY(annual water yield)模型及分离评判法定量分析了1956-2010年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年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潮白河流域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流域年径流量在1979年发生减少突变;气候变化是潮河、白河流域年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贡献率分别为59.3%和93.5%;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相对较小,分别为40.7%和6.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年径流变化的影响差异较大:林地对径流变化贡献率平均达到67%,耕地和草地分别为18%和15%,水域、未利用地因所占面积比例小,与流域年径流变化相关性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内水土资源规划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紫色土坡耕地径流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具有壤中流观测功能的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结合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对常规施肥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径流特征、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1)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过程呈多峰特征,受瞬时雨强的影响明显;而壤中流过程则表现出明显的单峰、产流时间滞后、持续时间长等特点;(2)玉米灌浆成熟-收割期径流量明显高于其它生育期,地表径流、壤中流径流量分别为(65.06±5.94)mm,(86.36±3.27)mm,分别占3年地表径流、壤中流年均径流量的67.92%,79.82%;(3)坡耕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径流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显著,但与降雨强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坡耕地地表径流系数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壤中流径流系数随坡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4)坡耕地径流分配特征明显。3年地表径流年平均径流量为95.78 mm,壤中流平均流量为108.19mm,分别占总径流量的46.96%,53.05%。  相似文献   

7.
基于SWAT模型的衢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径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衢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流域植被、气候、土壤、水文和地图资料,基于ArcGIS 10.3平台建立了衢江流域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模拟月径流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大于0.83,纳什系数(Ens)大于0.69,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衢江流域径流过程。2000—2015年衢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均以林地和农地为主,二者约占流域总面积的98%,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合计不足2%;研究时段内,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变幅较小。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情景下月径流过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5年径流量比2000年增加0.27%,水量平衡各分量在四期土地利用情景下差值为1.1~3.8mm。不同情景模拟分析发现,流域内草地面积较小,草地转化为林地对地表径流和水量平衡的影响较小,而农地全部转化为林地,地表径流比当前土地利用模式减少15.0%,同时深层水分渗漏增加5.7%。因此,2000—2015年土地利用方式的微小变化不会显著影响衢江流域径流和水量平衡,研究区林地面积持续增加,将进一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深层水分渗漏,补给地下水。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降雨变化与径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8年的降雨、径流定位、半定位观测,分析了三峡库区典型流域的降雨、径流变化及降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端坊溪小流域年均降雨量为1266.4mm,年均径流量为511.29mm;年降雨量离差系数为0.159,降雨日数离差系数为0.128,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枯水期径流量离差系数分别为0.292,0.333,0.283;端坊溪小流域降雨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唯一的地表饮用水源,其上游山区是主要的水源涵养和供给地。位于水库上游北部山区的白马关河是一条直接进入水库的支流,虽然年径流量并不大,但是汛期随降雨径流带出的污染负荷进入密云水库,会对水库水质造成直接影响,弄清该流域降雨径流状况是进行水土流失和污染负荷估算及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基础。本研究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水库上游白马关河小流域内不同降雨频率下的产汇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其下垫面特性对降雨径流的影响规律,为白马关河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规划和非点源污染负荷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典型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地表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广西凌云县设置径流小区,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及养分流失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在降雨历时短且大雨以上强度的降雨条件下存在地表径流,单次径流系数平均值在1.5%~13.8%之间,年平均径流量为75.86 mm.地表径流量与每次降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在0.896 7~0.947 5之间.不同植被类型间年径流量差异极显著,农耕地产生的年径流量最大,达122.75 mm,灌木林地产生的年径流量最小,达54.08 mm.径流中泥沙浓度整体表现出春秋季浓度高,夏季浓度低的趋势.不同植被类型间的侵蚀模数差异极显著,侵蚀模数平均达到45.88 t/km2·a,属微度侵蚀.耕作加剧了土壤扰动,对土壤流失有显著的影响,农耕地土壤侵蚀模数(98.91 t/km2·a)最大,灌木林地土壤流失量(5.42t/km2·a)最小.径流中全N浓度呈现出随时间而下降的趋势,全P、全K浓度呈现出春秋季高、夏季低的趋势.不同植被类型间流失全N、全P、全K总量差异极显著,植被能够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及养分的损失,在该地区应该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中西河流域降水变化与径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西河流域近40年的降水、径流资料,分析了流域的降水、径流变化及降雨与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西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为507.68mm,年均径流量为1.86亿m^3,年降水量离差系数为Cv=0.24,径流量离差系数为Cv=0.59。流域降水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黄前库区森林地表径流水移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对黄前库区流域森林主要类型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结构状况和渗透性能的比较,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地表径流水的移动规律。在自然降雨后,以1m×1m为基本单位推算其可能产生的地表径流量,根据实际径流量推算地表径流水在径流过程中下渗的数量。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林的森林土壤结构相对较好,地表径流水下渗的速度较快,而流速较慢,因而产生的地表径流量较少;而油松林,特别是阳坡油松林的土壤结构较差,地表径流水下渗的速度较慢,而流速较快,因而产生的地表径流量较大。  相似文献   

13.
滦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未来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建立了16种气候变化情景,结合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过程,对滦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滦河流域的月流量过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流域气温升高将会导致蒸发量增加、径流减少。在以升温为主、降水变化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滦河流域径流量可能进一步衰减。在未来降水增加的情况下,流域年均地表径流增加趋势的空间差异显著,尤其是流域下游的迁西县等地增加幅度超过12mm,研究结果将为变化环境下滦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地区森林变化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江三峡地区森林变化及降雨、径流及泥沙运动的特点,采用流域自身对比法,在长江三峡库区选择了雾渡河流域的森林、径流及泥沙等观测数据,研究径流及泥沙运动特性.分析研究了森林变化与年径流量、枯水期径流量、洪枯比及年输沙模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雾渡河流域内,森林覆盖率每减少1个百分点,年径流深增加3.55 mm,枯水期径流深减少4.61 mm;活立木总蓄积量每减少1万m3,年径流深增加3.75 mm;枯水期径流深减少4.87 mm.森林覆盖率每减少1个百分点,洪枯比增加0.83,年输沙模数增加67.5 t/(km2·a);活立木总蓄积量每减少1万m3,洪枯比增加0.88,年输沙模数增加71.3 t/(km2·a).  相似文献   

15.
自然降水条件下煤矸石坡土壤含水量及径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矸石山水土流失,促进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对自然降水条件下煤矸石坡面含水量及径流变化进行观测,研究降水量及风化年限对煤矸石坡面各层含水量及产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小雨(<10 mm/d)条件下,煤矸石坡地表、地下径流量接近;在中雨(≥10 mm/d,<25 mm/d)及大雨(≥25 mm/d)条件下,降雨主要以地下径流的形式流失.在小雨情况下,煤矸石坡产生的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量均较少;中雨的发生频率和累计降水量最高,累计产生的地表径流量最高;大雨发生频率最低,累计产生的地下径流量和总径流量最高.2)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地下径流量与最大降雨强度、平均降雨强度显著正相关.3)由于风化程度增加,与2013年相比,2014年次小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总径流分别降低50%、100%、80%,次中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总径流分别降低88%、82%、97%.4)煤矸石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20 ~ 30 cm含水量最高.随着风化程度增加,10 ~ 30 cm含水量增加.尽管10 cm风化程度高,但是由于表层蒸发,含水量较低.5)由于煤矸石颗粒粗大、渗透性强,在小雨、中雨、大雨条件下,矸石坡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均小于土坡,分别为土坡的4%、26%、19%.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大兴安岭地区盘古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研究流域径流对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响应,为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盘古河流域1987,2000和2011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1988—2012年的水文气象资料,结合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分析盘古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响应。[结果]1987—2011年盘古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变化为裸地向林地、草地转化,林地面积增加,裸地面积减少;汛期径流量占年总径流量的比例随着林地的增加而减少;林地的增加使得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和最大月经流量均呈减少趋势。[结论]SWA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盘古河流域的月流量过程;流域径流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7.
土地覆被和气候变化对锡林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覆被和气候变化是影响流域水资源宏观调控以及合理规划的两个主要因素,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借助锡林浩特及周边4个国家气象站点,通过设定情景模式与SWA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极端土地利用法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覆被设定不同情景模式,研究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另外采用最新的气候模式CMIP5的两种RCP排放情景RCP4.5和RCP8.5,预测了未来气温、降水、径流的变化情形。结果表明:土地变化对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影响较弱,但对于汛期径流量影响显著;研究区径流量对气候表现敏感程度非常显著,未来最低、最高气温均表现出增温趋势且未来降水、径流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60-2013年广东省梅江流域径流特征及其对降水的滞后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全面了解梅江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河流水量调节、防洪防汛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该地区的典型河流梅江为例,利用1960—2013年流域的径流、降水数据,结合累积距平、变异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数理方法,对梅江的径流量、降水量在年代、年际、季节等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并用集中期来反映径流对降水变化的滞后效应。[结果]梅江径流量年际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递减率为5.79 mm/10 a ;流域径流主要集中在4—9月,季节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和春季,径流集中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流域内多年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但减少幅度很小,降水集中期主要集中在5—6月;流域内年径流量与降水量存在极大的相关性,并呈线性回归关系(r =0.824>0.428= R0.001,54,回归显著水平超过0.001),流域径流对降水具有滞后效应,多年平均滞后时间为21 d ,且滞后天数随着时间推移呈扩大趋势。[结论]可以推测是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覆被状况或者是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江西丘陵红壤区坡面径流及其与降雨关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径流小区方法,对比观测了采取提高植被盖度,改顺坡耕作为横坡耕作,改直坡为梯田,地表覆盖死地被物4类治理措施9个不同小区地表径流量和同期降雨特征。在比较不同小区地表径流量的基础上,分别建立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与地表径流量回归方程,分析了各种措施对于降雨径流相关性的影响。(1)采取4类措施后,地表径流量显著减少;(2)4种措施对于地表径流与降雨关系的影响存在相同趋势,即措施在降低地表径流量的同时,提高降雨量、降雨历时与地表径流量的相关性,降低降雨强度与地表径流的相关性。在耕作方式对比试验中.横坡耕作与顺坡耕作相比.在减少地表径流的同时,降雨强度与径流量相关性略有提高。地表覆盖和耕作措施在降低地表径流量的同时.也降低了降雨历时与地表径流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闽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构建适用于闽江流域的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情景设置法,分别模拟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过程,以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参数率定的SWAT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评价指标R2>0.9,NSE>0.8,|PBIAS|<10%,符合模型径流模拟要求,在闽江流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2)相比闽江流域现状土地利用情景,耕地储备、建设开发情景下流域年均径流量分别增加12.41%,22.89%;植被恢复、分区调控情景下流域年均径流量减少4.09%,1.61%,林地和草地类型能有效减缓地表径流,减小径流年际变化量,而耕地、建设用地类型产流作用明显;(3)结合涵养指数值及丰、枯水期月均径流模拟结果分析,研究流域内林地和草地类型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功能显著,耕地和建设用地类型径流调节能力较差,但前者水源涵养能力相对优于后者;(4)以"闽西北区合理开发耕地,保护森林,闽东北区推广坡度工业"为依据设置的分区调控情景,既能有效减缓与调节流域径流,又能保证区域粮食产量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为闽江流域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