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山地平原过渡带代表区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西岭底试区农业资源条件和所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指出该区发展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开发原理是发展以节水为主的集约型生态种植业、以生态保护为主的经济型林果业、以节粮为主的小规模型畜牧业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非土地资源开发,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定西市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改变贫困面貌的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来抓,打造了一批以城区面山绿化为主的城市生态功能区、以通道面山绿化为主的长廊生态屏障区、以川台阶地林果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区、以天然灌草资源封育为主的森林植被恢复区、以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为主的生态治理区。定西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全市绿色本底更加坚实,绿色经济方兴未艾。基于此,探讨定西市经济社会发展厚积薄发的绿色动能。  相似文献   

3.
土地生态脆弱性研究对加强山区县域生态恢复及保护,促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选取7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01年、2007年、2013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最后采用变化斜率法分析生态脆弱性演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2001年、2007年、2013年轻度脆弱区所占比重分别为50.56%,52.50%,54.97%,2001-2013年研究区中等以上脆弱性区比重由48.84%下降到44.35%,说明研究区整体而言生态脆弱性显著,但以轻度脆弱为主,且生态脆弱性朝着良好态势发展;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普遍存在西北部高,中东部低的态势;生态脆弱性显著提高的区域主要为轻度脆弱区,显著降低的区域主要为中、高度脆弱区,另全域绝大部分地区脆弱性变化趋势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横断山区土壤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利用途径;以河谷为主,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发展多功能林业,强化草地建设和管理;发展商品性草地牧业,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持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黄河源区2005-2020年生态用地格局变化与分异趋势,为识别黄河源区的生态保护关键区域,促进源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优化源区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国家生态保护战略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黄河源区2005,2010,2015和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空间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模型、生态状况指数模型等方法,分析近16 a黄河源区不同生态用地数量、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生态状况的变化。 [结果] ①黄河源区不同生态用地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基础性生态用地(89.06%)比例最大,辅助性生态用地(1.00%)比例最少,基础性生态用地分布广泛,敏感性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东、西部,辅助性生态用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 ②生态用地之间的转化呈明显的分异趋势。东、西部地区以生态用地的内部转化为主,北部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的相互转化较多,源区整体生态用地功能向提高的趋势发展。 ③黄河源区生态状况指数从时间角度来看,在2005-2015年趋于平稳,在2015-2020年呈断崖式上升;从空间角度来看,源区西部、北部呈现逐年上升,东部呈现逐年下降,但全域依旧为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 总的来说,黄河源区生态用地空间分散,非生态用地空间集中,16 a来源区生态质量向好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6.
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前提。该研究引入一个基于土地利用多宜性、土地资源稀缺性和需求多样性的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新框架,系统评估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冲突。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冲突以中等为主,占比高达43.67%;其次为高冲突(29.80%),低冲突区域所占比例最小(26.53%)。2)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冲突呈现显著的城乡差异特征。高冲突区集中在城镇和城乡过渡地带,尤其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惠州市、江门市以及肇庆市;中冲突地区广泛分布在乡镇生产生活区域;低冲突区分布在土地利用适宜性低的山地丘陵地区。3)土地利用高冲突区域耕地和生态用地适宜性高,并且土地资源稀缺性普遍较高;中冲突区主要由于土地资源稀缺性、人类需求多样性高导致。在国土空间利用及相关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潜在的土地利用冲突,建立土地利用冲突预警机制,并纳入相关规划监督实施体系,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空间是我国西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等理论,从政策目标、公众需求等方面综合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判断矩阵法开展生态空间区划并提出相应管控机制。结果表明:(1)10年间ESQ表现出稳中向好趋势,空间上呈中部低,四周高的"盆地型"分布格局,质量等级变化呈"中部向好、四周持稳"特点,以不变和变好为主;(2)ESQ处于弱变异和中等变异之间,且弱变异面积占比大,ESQ整体较稳定;(3)综合质量变化特征和稳定性分析,将生态空间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潜在修复区、重点修复区和生态保育区,对重点保护区重点实施原生态保护,开展封禁自然保育;重点修复区主要为人工生态系统,重点实施人工修复,开展生态修复和治理工程;潜在修复区应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努力提升整体生态状态;生态保育区是研究区生态空间的主要类型,应实施生态保育,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可合理进行生产开发建设,该区域可为研究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战略方向并作为发展预留空间。对生态空间分区管控研究可方便决策者对生态保护修复空间进行识别和管理,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方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值分析和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从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两方面,对西安市的灞桥区、雁塔区和未央区3个发展核心区2014年的基础数据进行了能值分析,并进行了生态健康评价,以期为研究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和科学依据。通过PSR模型建立了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单因子评价模型评价了系统健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单项指标进行赋权重,最后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来衡量了3个发展核心区的生态健康程度。结果表明:灞桥区、雁塔区和未央区的生态健康指数分别为0.704,0.402,0.705,灞桥区生态环境现状较好,但对于不可更新资源的使用较为依赖,不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有效利用本地资源;雁塔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好,但实际人口为人口承载量的1.99倍,人为因素的干扰对雁塔区的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该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外部输入资源;未央区新型工业园区的建设将绿化与工业生产结合起来,但该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依然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产生的工业"三废"污染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以消耗本地能源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贵州省都匀市"三生"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为喀斯特山区"三生"空间可持续发展、县域科学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及转型模型对都匀市2009—2018年"三生"空间进行综合研究。[结果]①2018年,都匀市"三生"空间现状主要以生态空间为主,生态空间占都匀市国土面积的69.19%,比例较高;其次为生产空间,比例为26.87%;而生活空间则占比相对较小。②2009—2018年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面积呈现出下降趋势,生活空间面积则呈现出增长趋势,从二级空间转移来看,城镇和农村生活空间面积增长来自农业生产空间和林地生态空间,城市建设发展占用部分林地资源和农业资源。③从2009—2018年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来看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分布相对平均,而生活空间与其他空间相比更远离绝对平均线,下凹程度大,2009—2018年基尼系数均介于0.3~0.4间,生活空间分布基本合理。④从区位熵来看,生态空间优势区域主要为研究区西部地区,生活空间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生产空间优势区域主要为南部及东部地区。[结论]都匀市"三生"空间分布基本合理,城市以生态空间为主,在今后城市建设中,应在保障生态空间的同时,合理进行城市发展,避免过多占用生态用地。  相似文献   

10.
丁艳  王辉 《水土保持研究》2001,8(2):100-102,137
以云南省丽江地区永胜县为例,分析了生态脆弱带水土流失对农业景观的影响,认为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及在其基础上过度的人类活动,从农业景观要素和景观格局两方面讨论了水土流失对生态脆弱区农业景观的影响机制和结果,最后指出发展生态农业和区域的水土流失整治共同进行,才是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生态适宜性是生态规划的核心,生态位适宜度表示资源现状条件对发展需求的适宜性程度。在分析生态位适宜度的基础上,尝试分析了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提出了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指数模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对上黄试区主要农业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试区果园及耕地的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指数分别达到4.00和3.09,说明这两种土地利用较为合理,目前土地资源供给能满足果业的现时发展要求,但不能完全满足农业发展对耕地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黄委会、水利部先后在黄河流域7省(区)37个县(旗、区)开展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内植被状况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明显减弱。在试点工程的带动下,以封禁为主的生态修复在黄土高原地区迅速发展,目前黄河上中游7省(区)已有54个地(市)的294个县(旗、区)开展了以封禁为主的生态修复,实施封禁保护面积近30万km2。介绍了具体的工作成效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沱江流域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的特征,为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沱江流域生态风险管控决策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借助ArcGIS,GeoDa,GS~+和Conefor Sensinode等软件,以沱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遥感土地利用数据,计算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风险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构建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位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沱江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①沱江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显著,用地类型以耕地转建设用地和林地转耕地为主。②沱江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先增后降,耕地、林地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③生态风险值总体呈上涨趋势,生态风险等级由以较低、中等生态风险为主向以中等生态风险为主转移,中等生态风险区域面积大幅增加。④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分布差异明显,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中等和较低风险区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南部,生态风险总体北大于南。[结论]土地利用变化会对生态服务价值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沱江流域的生态风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淳安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淳安县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本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法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衡量土地利用景观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研究区土地的生态效应。尝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为淳安县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景观生态规划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淳安县土地利用方式以林地和水体为主;景观多样性较低,景观分布均匀而异质性较弱;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分离程度均较低,说明本区景观比较完整但复杂程度不高;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在现有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下,淳安县土地利用景观的生态效应较低,生态价值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林地、园地和水体用地区,不同地理区域间生态服务价值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沿海地区景观格局的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颖  李冰  王水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1):241-245,251
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利用1989年、1995年和2009年3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计算各风险小区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利用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区景观风险指数进行采样和空间插值,得到基于景观格局的生态风险分布图。运用相对指标法对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分级,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低生态风险区、较低生态风险区、中等生态风险区、较高生态风险区和高生态风险区5个等级。叠加不同时期的生态风险区划图层,利用土地覆被重心转移模型以分析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近20 a来研究区生态风险主要以较高程度为主,处于低、较低生态风险程度的区域面积变化不大,空间分布也一直位于盐城市,高风险区区域面积增加较为显著,主要位于盐城市的滩涂。低生态风险区和高生态风险区偏移量较大,分别为116.6 km和4.9 km。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促进区域资源循环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良性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生态资源与生产力耦合过程,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结果]依据陕北退耕区域资源特征,确定了生态林资源、林果资源、高效设施农业资源为主的3种资源类型下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即生态林资源为主的区域形成以“特色种植+休闲旅游+服务业”为核心的循环链网结构,林果资源为主的区域形成以“果业+食用菌+加工业”为核心的循环链网结构,耕地(川、梯、坝)资源为主的区域形成以“果业+食用菌+种植业+养殖业+休闲旅游”为核心的循环链网结构。[结论]在陕北退耕区域建设商品型生态农业满足了“两山论”的需求,成为后退耕时代这一区域实现“两山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横断山区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横断山区土壤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利用途径以河谷为主,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发展多功能林业;强化草地建设和管理,发展商品性草地牧业;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18.
修水县是一个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的山区县 ,水热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各种林地所提供的薪柴是该县迄今最主要的燃料来源。介绍了薪炭林资源情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生态能源建设的建议 ,分析了当地生态修复及薪炭林发展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阳县生态修复区植被恢复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阳县生态修复区的植被恢复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封禁措施对生态修复区植被恢复的效果。采用物种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对修复区的主要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年封禁治理的生态修复项目区,林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而对照区则以一年生草本为主;生态修复区样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比对照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形成明显乔、灌、草结构的群落应该是该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后的主要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20.
在深刻剖析水土保持率内涵基础上,以湖北省水土保持四级区为单元,确定了湖北省水土保持率研判规则,分析了各四级区水土保持率特征。湖北省各四级区水土保持率现状差异较大,远期目标差异不明显,鄂西地区由于自然禀赋条件较差,水土保持率现状和远期目标均较低;鄂东北低山丘陵水源涵养保土区、大洪山丘陵保土区、鄂东南山地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鄂西北丹江口水库周边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等4个区水土流失消减面积存量相对较大;水土流失消减面积以中轻度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和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