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业生产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了农业生产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输入和输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耕作制度,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影响很小,但对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清水塘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土地利用设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芬 《农业环境保护》1998,17(4):162-164
通过对株洲市清水塘地区农田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受汞,镉,铅,砷污染严重根据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提出了调整种植物结构,改变耕作制度等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利用设想。  相似文献   

3.
以川东北巴中市为例,采用实地采样法和室内测定法,对土壤Se含量及其分布做了研究,以促进其现代农业的发展,合理选择优势作物。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Se含量:黄棕壤 > 黄壤 > 紫色土壤。黄壤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e含量:其他用地 > 农田 > 蔬菜地;黄棕壤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e含量:蔬菜地 > 其他用地 > 林地 > 农田 > 旱地 > 果园地;紫色土壤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e含量:农田 > 果园地 > 旱地 > 蔬菜地 > 其他用地。黄壤不同耕作制度类型Se含量:旱作地 > 水耕地;黄棕壤不同耕作制度类型Se含量:水耕地 > 旱作地 > 水旱地;紫色土壤不同耕作制度类型Se含量:水旱地 > 旱作地。不同地域土壤剖面中Se元素含量:通江县 > 南江县 > 巴州区 > 平昌县。巴中市Se含量平均值为0.165 μg/g,低于全国平均值。四个富硒产业带分别为:通江县富硒马铃薯产业带;南江县富硒金银花产业带;南江县富硒蔬菜产业带;南江县富硒茶叶产业带。马铃薯、金银花、茶叶均为巴中的富硒优势作物。  相似文献   

4.
土壤磷酸酶活性对施肥-种植-耕作制度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沈菊培  陈利军 《土壤通报》2005,36(4):622-627
植物所需的磷素营养,主要来源于土壤内源、外源无机磷。而大量存在的有机磷类化合物在土壤磷酸酶的作用下催化水解为无机磷,不仅是土壤内源无机磷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磷素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土壤磷酸酶在土壤中主要以吸附态的形式存在,其活性受到施肥、种植和耕作制度的影响。本文对国内外不同施肥方式、种植及耕作制度下土壤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磷酸二酯酶、磷酸三酯酶、焦磷酸酶)活性响应进行综述,拟为不同农业管理制度下土壤磷酸酶活性的调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不合理施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及重金属元素积累的影响,提出了使用科学施肥技术;开发新型肥料;改革耕作制度;发展生态农业;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监测管理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在满足人民对粮食基本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正面临耕地资源锐减、环境健康受损和土壤退化加剧等历史性挑战,与此相关的耕作制度再一次受到人们关注,并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给当代农业生产问题的解决从耕作制度视角提供历史经验和参考。从耕作制度演变及内涵变迁、耕作制度研究的作用与贡献以及耕作制度发展的驱动力和现实挑战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综述,同时针对耕作制度改革、智能化发展等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确定水流阻力不仅有助于定量土壤栕魑飽大气连续体(SPAC)描述的水分传输过程,而且对建立减少水流阻力的节水农业措施,解决红壤区季节性干旱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耕作制度下作物气孔阻力日变化及其与蒸腾速率、土壤基质势、作物叶水势的关系,并分析了水流阻力的分布及其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孔阻力和蒸腾速率受作物种类和耕作制度影响,气孔阻力随着70cm土层以上土壤基质势的变化而变化;SPAC中叶气系统水流阻力为109~1010S,是作物体水流阻力的1000倍,而后者又是70cm以上土层土壤水流阻力的100倍;作物体水流阻力大小顺序为:大豆>花生>玉米>甘薯,除甘薯外,其它作物体水流阻力有明显的日变化;此外,耕作制度也影响作物体水流阻力。  相似文献   

8.
安康地区川道浅丘土壤速效钾下降原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良种的普及、耕作制度的进步,土壤钾素缺乏已成为粮食增产的限制因素,土壤补钾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近年来土壤分析结果和试验示范资料,结合本区农业生产实际,分析了钾素缺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些土壤钾素补充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壤保持是经常涉及到与风蚀、水蚀有关的主要的土地退化活动.土壤保持是一个较为广泛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主要侵蚀活动,而且也关系到影响着土壤肥力总体保持的较为缓慢的、连续不断的隐伏过程.土壤紧实,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活动能力减少,都是土壤保持专家应予关心的问题.土壤保持往往被认为是用以防止土地退化的一些技术,缺乏农学知识的土木工程师经常持己看法,而又使这种看法得以强化.对农民来说土壤保持会被认为是不可理解、不适合当地条件的不必要的花费.在国际土壤研究与管理委员会的观点看来.土壤保持是土壤管理实践能力维持方面的一部分,既无需破坏表土地上层.还要与耕作制度相结合及适宜生境的特性.土壤保持问题涉及国际土壤研究与管理委员会(IBSRAMS)的三个主要目标,首先是关于以供养农业为目的的热带土地的开垦.另一方面还涉及酸性带土壤管理和森林土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的农业历史悠久,各个主要的农业地区大都形成了各自的传统耕作制度。历史上,这些耕作制度虽有发展演变,但是相对比较稳定。例如黄河流域历史上多以一年一熟制为主,二年三熟制虽早有零星种植,但直到明朝以后至解放前五、六百年间,才在一些地区发展为主要的耕作制度,一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还没有大的改变。只是在近十几年,很多地方的耕作制度发生了迅速变  相似文献   

11.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活的有机体系,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表征土壤质量演变趋势,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综述不同种植制度(连作、轮作和间作)、施肥制度(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保护性耕作制度(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节水稻作模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酶活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南方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现状与目前稻田单一化的连作耕作制度对农田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因素,通过4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节水稻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影响.结果表明,与该区常规稻作模式相比.在试验设计范围内,节水稻作模式下稻田的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随着耕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下降,而孔隙度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有效阻止土壤次生潜育化和土壤酸化.提高了土壤pH值;就土壤酶活性而言,节水稻作模式处理酶活性常规稻作模式相比.除转化酶外,其它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对磷酸酶与脲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外源营养物质对表征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微生物指标(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动物是表征土壤质量的三大重要生物学指标。这些指标极易受土壤环境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诸如土壤水分、温度、耕作制度以及外源有机、无机物质等均对它们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就外源有机、无机营养物质对上述生物学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农业低产落后、自然灾害频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土地贫瘠。这是我国北方特定自然条件所形成,同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宝地上为世界农业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破坏了这个基地的生态环境,到处水土流失,沟壑纵横,耕地破碎,土壤瘠薄。要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良土壤,建立起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使土地越种越肥,永续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20年来我国潮土区与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对潮土区和黑土区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研究潮土区和黑土区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潮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提高的趋势,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出现这种变化的结果都与耕作制度,尤其是施肥管理水平等人为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主要的土壤类型有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沼泽土和泥炭土、盐碱土及风沙土 ,不同的土壤类型有其适生的植被类型。在分析土壤类型与植被类型相互因果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不同区域实施生态修复的建议。在人口分布较少的地区 ,应主要实行生态的自我修复 ,可适当采取必要的人为干预 ;在人口密集的农林牧业区 ,应以防为主 ,重点防止陡坡开荒 ,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大力营造农田、草原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 ,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7.
以水稻田、粮地、果园土壤为对照,测试分析了重庆市九龙坡区蔬菜地土壤有机质、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等养分含量,结果表明蔬菜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粮地土壤,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不同轮作方式上,"菜-菜"轮作土壤速效养分和全量养分均高于"菜-粮"轮作土壤养分。但蔬菜地土壤碱解N和速效K含量总体偏低,有效P含量中等偏下。平衡施肥和合理的耕作制度是提高土壤生产能力和肥料利用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耕作制度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甚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土壤侵蚀减少了植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分,损失了土壤的营养物质,破坏了土壤肥力结构,影响农业耕作制度,从而严重地降低了土壤生产力。土壤侵蚀与土壤生产力关系的模式(EPIC),系统地定量地表达了土壤侵蚀与土壤生产力的相互关系。这个模式包括水文、气象、水蚀和风蚀、氮磷元素、土壤温度、作物生长状况、耕作与作物残茬的处理方法、经济因子和土壤排灌与施肥等9个因子,共36个方程。为了保护和提高土壤生产力,我国需要发展这项研究工作,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壤侵蚀与土壤生产力关系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在北美的农业中已经建立了水土保持耕作制度,大部分耕作制度包括利用地面上的前期作物残茬来保护土壤兔受风力和水力侵蚀.作物残茬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残茬干物质重.残茬覆盖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