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冷链物流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对冰鲜带鱼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解冷链物流过程中水产品品质与温度-时间的关联性,该文以冰鲜带鱼为研究对象,对其冷链物流过程进行模拟试验,对冷链物流各环节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冰鲜带鱼物流过程中冰的融化情况进行考察。同时通过感官评分、K值、细菌总数、肠杆菌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三甲胺氮(trimethylamine nitrogen, TMA-N)、pH值及硫代巴比妥酸值(2-thiobarbituric acid,TBA)的检测,研究了冷链物流各环节冰鲜带鱼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20℃冷链断链流通条件下经搬运2 h及运输24 h后,泡沫箱内的碎冰融化较快,其融化成水的平均速度为56.54 mL/h,冰融化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25.79%;由于冰水浸泡,冰鲜带鱼感官品质下降较明显,腹部出现破裂,微生物数量急剧上升,达到5.64 lg (CFU/g),约是同期2℃冷链流通组带鱼的13倍。由于模拟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搬运、运输、配送3个环节的断链是在20℃环境下,断链流通中的冰鲜带鱼K值、TVB-N、TMA-N等反映带鱼新鲜程度的理化指标均高于同期2℃冷链流通下的带鱼,且在随后4℃铺冰上销售的货架期比2℃冷链流通带鱼短2~3 d。  相似文献   

2.
西兰花属于呼吸跃变型花菜类蔬菜,采后极易黄化、失水萎蔫,采后流通过程中保鲜技术对西兰花产业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而预冷技术是果蔬冷链物流的首要环节,对整个冷链过程中蔬菜的保鲜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为给不同预冷技术在西兰花产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引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了不同预冷技术处理后西兰花的生理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各预冷技术的优缺点,系统阐述了不同预冷技术对西兰花货架期、呼吸代谢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和调控机理。从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发现,各种预冷技术的优缺点已十分明确,水预冷、空气预冷和真空预冷等预冷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西兰花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提出了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中国冷链物流企业未来如何布局的问题。借鉴国外成熟的冷链物流体系,提出我国冷链物流应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依靠,并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冷链物流规范标准不成熟、仓储设施落后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北京食品冷链物流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建立起北京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加强消费者宣传教育,促进冷链终端需求;加强冷链设施设备的更新与完善;加快冷链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十水硫酸钠相变蓄冷保温箱保冷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针对果蔬保鲜冷链物流中2~8℃的运输温区要求,为了保证运输中果蔬等农产品的品质,研发一种经济性较高,相变温度为6.4℃,相变潜热为141 J/g的硫酸钠水合盐体系,其成分为(75.5%Na2SO4·10H2O+3%硼砂+1.25%聚丙烯酸钠+16%NH4Cl+4%KCl+0.25%去离子水).相变材料封装于聚乙烯蓄冷板中,应用于发泡聚丙烯(expanded polypropylene)保温箱和真空绝热板(vacuum insulation panel)保温箱中,组成蓄冷式冷链运输装备.利用产品供应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 GSP)验证设备建立保温箱温度测试系统,得到箱内各点的升温曲线,通过平均保冷时间来评价保温箱的保冷效果,对比了保温箱载货与空载情况下箱内各点的温度变化.综合考虑保温箱内侧面布置、顶层布置等不同的摆放方式,聚丙烯发泡与真空绝热板不同保温箱体材质对保冷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真空绝热板的保温效果优于发泡聚丙烯,可提高保冷时间13.31%;蓄冷剂在侧布形式下的保冷时间较侧布加顶布方式延长4.7%;在真空绝热板保温箱中分析了载货情况下的保冷性能较空载保冷时间减少0.77 h.研究结果为蓄冷保温箱在冷链物流中的进一步设计和优化提供支持,以及蓄冷技术在果蔬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温度感知RFID标签的冷链厢体中温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温度感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标签应用于冷链物流温度监测中缺乏有效数据验证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将42个温度感知RFID标签部署于冷链模拟平台中,划分了7个横截面、3个纵截面和两个层,设置了机械降温-冷链维持-自然回温3个不同阶段,同时在42个监测位点中选择7个位点同步部署了便携式温度记录仪,获取了不同条件下的温度监测数据,并与便携式温度记录仪数据和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数据进行了比较。7个温度感知RFID标签与便携式温度记录仪同步监测位点的数据表明,两种监测方法温差分布于±0.5℃范围内的数据点最多,占43.6%,温差分布于-1.0~-0.5℃区间的数据占了24.6%,考虑到2种设备自身的温度采集精度,温差在±0.8℃范围内可接的,其比例占71.3%,因此利用温度感知RFID标签进行冷链温度监测是可行的。对42个位点在3个不同阶段的温度监测数据表明,机械降温阶段各位点用时在1 h以内、冷链维持阶段大部分位点表现出温度在在0~4℃之间振荡的特征、自然回温阶段用时约49 h。深入分析机械降温阶段及冷链维持阶段不同截面的温度监测数据,结果表明3种截面均表现为降温初始阶段温度差值不稳定、稳定后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且离出风口较近降温较快的特点。以横截面2和横截面6平均温度为例,将温度感知RFID标签数据采集数据与CFD模拟数据进行比较,去除测量精度的干扰,截面2的均方根误差为0.73℃、平均相对误差为13.58%、截面6的均方根误差为0.56℃、平均相对误差为10.94%,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冷链物流中低成本、连续的温度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和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鲜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冷链物流的方式进行生鲜农产品的运输。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风险频发,致使生鲜农产品损耗率居高不下,新鲜度下降,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制约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鉴于此,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产品冷链管理决策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决目前水产品冷链信息管理中缺乏对冷链环境信息与水产品品质信息的关联性综合分析的问题,该文以水产品冷链信息为研究对象,将加工、仓储与运输信息分解成为事件与状态集合,并引入时间、温度信息设计数据结构对事件与状态信息进行定义与描述。采用状态与事件分离的描述形式,对决策信息进行操作规范与品质评价的判定。针对冷链信息进行了时间、温度标志,分别建立阈值判断作为操作安全的决策模型和品质评价模型。最后,以罗非鱼冷链物流过程为例,构建冷链信息决策方案,将罗非鱼的品质划分为5个区间进行分析。选择罗非鱼品质的第四区间(0.2~0.4)作为其品质安全的参考值,罗非鱼的保质期为18 d,与实际保质期17.13 d相比误差较小。结果表明,将冷链环境数据与水产品品质信息相结合,对水产品品质在冷链流通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以对水产品冷链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为水产品冷链的安全做出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组件库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云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中信息化应用系统由于研发成本、个性化需求响应速度以及与第三方系统集成度低等因素造成的推广应用难等问题,该文对12家从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业务的企业信息化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基于云服务及组件集成技术设计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云服务系统。通过设计标准的数据通讯协议实现异构物联网监测设备的统一接入;采用组件库为系统提供独立的功能单元,复用软件资源;通过云服务的方式对组件进行组装集成,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系统在北京、上海、新疆3个地区开展应用示范,涵盖生鲜果品、蔬菜、冷鲜肉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企业。应用结果表明,组件的按需定制与自由组合能够快速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云服务的应用模式能够有效减少研发投入,降低企业负担,系统的设计与服务模式为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预测牛乳货架期的时间-温度指示器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实验研究了牛乳品质与存放温度、时间的关系,并根据菌落总数和酸度作为依据得出时间-温度-货架期曲线。应用单片机技术,研制出能实测和记录冷藏链时间-温度变化和剩余货架期的指示器。以期实现冷藏链中牛乳的品质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存放过程中,菌落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新鲜度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对于经历了不同温度-时间存放的牛乳,应用指示器实测的剩余货架期和生物化学实验得到的结果相比,偏差在0.5 d以内。当牛乳剩余货架期少于1 d时,指示器发出声音报警。  相似文献   

12.
鲜带鱼不同贮藏温度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简报)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佟懿  谢晶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6):301-305
为了研究鲜带鱼在冷链流通中的品质变化与货架期,通过不同温度下的贮藏试验研究了鲜带鱼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将鲜带鱼贮藏在268、273、278、283和293 K条件下,测定了鲜带鱼的总菌落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鲜度指标(K值)与感官品质指标的变化。在Arrhenius动力学方程基础之上,建立了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和鲜度指标(K值)与贮藏时间及贮藏温度之间的动力学模型。试验表明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Arrhenius方程对总菌落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鲜度指标(K值)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菌落总数变化预测模型中的活化能(EA)及速率常数(k0)分别为:71.26 kJ/mol和3.987×1013,挥发性盐基氮变化的活化能(EA)及速率常数(k0)分别为:68.86 kJ/mol和2.159×1012,鲜度指标(K值)变化的活化能(EA)及速率常数(k0)分别为:41.26 kJ/mol和2.539×107。结果表明,鲜带鱼的总菌落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鲜度指标(K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迅速,其感官品质指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迅速。该试验建立的带鱼货架期预测模型所获得货架期预测值准确率达到±10%以内,可根据菌落总数、T-VBN值及K值在268~293 K范围内,对带鱼的剩余货架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为延长冷鲜鸡的货架期,以淋洗、快速降温的真空包装冷鲜鸡为材料,利用300 mg·L~(-1)茶多酚+200 mg·L~(-1)D-异抗坏血酸钠复合液浸泡和2.5 kGy剂量γ射线辐照进行综合处理,研究了辐照综合保鲜技术对冷鲜鸡细菌总数和菌相、理化指标、质构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使冷鲜鸡的起始菌数量降低,保鲜期从小于14 d延长至28 d。试验组在保鲜期末假单胞菌和肠杆菌构成优势菌,细菌数由3.26 lg(CFU·g-1)增至5.57 lg(CFU·g-1),过氧化值由3.6 meq·kg-1增至7.8 meq·kg-1,TVB-N值由8.24 mg·100g-1增至14.3 mg·100g-1,质构、色度的变化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辐照综合保鲜有效延长了冷鲜鸡货架期。本研究结果为冷鲜鸡拓展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组态软件和模糊控制的分娩母猪舍环境监控系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为解决北方寒冷地区分娩母猪对猪舍环境的要求,该文研究了一种舍内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该系统综合考虑舍内温度、湿度、氨气浓度及其相互影响,利用组态软件、模糊控制技术和解耦控制技术,通过机械通风系统和热水采暖系统实现了舍内环境的智能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行且实用,在保证舍内所需温度基本恒定的条件下(舍内温度控制的最大相对误差为5.5%),也能使舍内相对湿度和氨气浓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冷链HACCP管理体系知识建模与推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保障冷链上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和品质以及高效可靠地冷链监控管理。该文在冷链一般性业务流程与HACCP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基于描述逻辑SROIQ(D)的冷链HACCP知识语义模型CC-HACCP,使用SWRL规则语言描述业务逻辑规则,增强了该模型的知识自动推理能力。以生食牡蛎肉的冷链HACCP管理知识体系为例,使用OWL 2 DL语言对CC-HACCP描述的语义知识进行实现,并且通过知识校验、实例识别与规则推理等功能,完善了整体冷链的HACCP计划,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HACCP冷链安全管理知识的建模与推理,冷链各环节之间进行有效的完善和共享。因此,HACCP知识模型的应用对多方参与的农产品冷链HACCP安全监控管理的整合和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管理的效率,从而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A new approach to shelf life modeling of photosensitive foods was developed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example of a saffron-containing yellow beverage highly prone to oxidative photobleaching. The beverage was exposed to different light levels at increasing temperatures. During exposure,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bleaching rate, pigment content, and pigment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 results obtained clearly showed that shelf life testing of light-sensitive foods must take into proper account the effect of light. In addition, for these foods, shelf life models based on the sole accelerating effect of temperature may be misleading. By contrast, the concomitant exploitation of the accelerating effects of both light and temperature was used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a simple model correctly predicting the shelf life of the beverage under actual storage conditions. The methodology proposed may allow solving of the difficult task of predicting shelf life of photosensitive foods usually marketed in the presence of l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