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供磷水平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是核酸、植素和卵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在能量、糖分代谢、酶促反应和光合作用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众多的研究表明,磷对农作物产量的形成及品质的改善有着重要影响[1-4]。在对果树和蔬菜的研究中也显示,增施磷可增加柑桔果实的单果重、产量以及采收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和糖/酸比,降低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5-8]。朱洪勋、陈钢等对西瓜的研究表明,无籽西瓜对磷较为敏感,如果用量不足,果瓤可能产生黄色纤维,瓤色不鲜;种子不饱满以及含糖量降低,磷肥具有促进根系发…  相似文献   

2.
以小黑麦品种东农5305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水平对旗叶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降低、氮肥的施用,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提高,内肽酶和氨肽酶活性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密度300×104株/hm2、施氮75 kg/hm2处理子粒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密度300×104株/hm2、施氮150 kg/hm2处理子粒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赖氨酸含量最高。成熟期子粒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间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显著正相关,与蛋白水解酶活性呈负相关。降低密度和增施氮肥,花后叶片的氮素同化能力增强,叶片蛋白质的降解能力减弱,延缓了叶片早衰。表明小黑麦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作为衡量蛋白质代谢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强筋品种济麦20和弱筋品种山农139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对2类型品种小麦旗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在P2O5 0~135 kg /hm2范围内,施磷明显提高济麦20灌浆前期旗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但却降低山农1391旗叶NR、GS活性。强筋品种济麦20在灌浆中、后期旗叶内肽酶(EP)、羧肽酶(CP)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因施磷而提高;而弱筋品种山农1391的EP、CP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则降低。施磷使济麦20子粒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提高,球蛋白含量有所降低;但弱筋品种山农1391子粒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因施磷而降低,清蛋白含量未见显著变化。说明小麦施磷应考虑不同品质类型品种氮代谢及子粒蛋白质含量对施磷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运筹对水稻子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水稻子粒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既是重要的营养品质指标,又与食味品质密切相关.对水稻子粒蛋白质含量与施氮肥之间的关系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多,普遍认为增加氮肥用量和施氮期后移,能提高水稻子粒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配方对玉米光合特性、氮素代谢以及玉米子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剂不同配方处理能明显提高子粒灌浆期玉米功能叶叶绿素的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功能叶与茎秆中的全氮和蛋白氮的减少量,功能叶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与转化酶活性及子粒谷氨酰胺合成酶与转化酶活性;灌浆中、后期玉米功能叶蛋白水解酶活性和玉米子粒产量、子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在生长调节剂中,PGR4处理玉米子粒的蛋白氮含量比对照提高1.35.g/kg,子粒产量比对照增加9.5%,子粒蛋白质产量比对照增加19.6%;PGR3处理玉米子粒的蛋白氮含量比对照提高0.78.g/kg,子粒产量比对照增加11.4%,子粒蛋白质产量比对照增加17.4%,是较合理的配方。  相似文献   

6.
不同磷肥水平对大豆磷营养状况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试验选用近年来黑龙江省推广面积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利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了大豆生育期各器官磷素含量,并测定了单株产量及成熟子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施磷量对不同大豆品种植株及各器官磷素含量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全株及各器官磷素含量从分枝期逐渐增加,开花期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至成熟期;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高蛋白品种和中间型品种是P150处理全株磷积累量最高,高油品种是P225处理全株磷素积累最高;生育期内只有适宜施磷才能促进磷素含量达到最高峰;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是高油品种磷素积累量大于中间型品种和高蛋白品种,说明高油品种需磷量多于中间型品种和高蛋白品种。高蛋白品种和中间型品种P150处理单株产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最高,高油品种P75处理单株产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最高。3个品种脂肪含量均以P225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7.
烟叶中含氮化合物氮素来源与肥料氮素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氮素是影响烟株生长和发育以及烟叶质量的最重要的元素[1].烟叶内的烟碱、醚提物和蛋白质含量及它们之间的比例是影响烟叶内在质量的关键因素.这些化合物的含量与施氮量及施用肥料种类密切相关[2-4].在烟草生产中往往通过减少施氮量或后期终止供氮来控制烟叶含氮量,但效果不佳[5].上部叶烟碱含量高,工业可用性差,造成库存积压严重的问题依然存在.为了探讨烟株后期供氮与氮素来源之间的关系,利用15N-KNO3同位素标记对烟草吸收的氮素和含氮化合物中氮素的来源进行了研究,为合理施用肥料,降低上部叶烟碱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含有人类已经发现的大多数化学元素,构成了植物矿质营养的主要来源.植物体内元素的种类也高达70余种,其含量从10-16到10-1,差异巨大.如果把土壤的化学组成和植物体内必须营养元素组成加以比较,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其中一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很高,但植物的需求量很低,如Si、Al、Fe等;而另一些元素在土壤中含量很低,但却是植物需求量较多的元素,如N、P、S;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土壤化学组成和植物营养之间关系的基础[1].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决定了元素的内在性质,一般的土壤和植物分析结果也表现出原子序数越大的重金属元素,其在土壤和植物中的含量也越低.Zipf法则由于具有普适性的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离散型分布的研究[2],为了解土壤与植物中元素含量与元素原子序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利用Zipf法则对土壤与植物体内元素含量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氮素营养水平对水稻幼苗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级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氮素水平具有较复杂的相关关系。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随氮素营养的增加而提高,根系GS活性在氮素水平过高时反而下降。氮素营养在2N以下时,叶片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随氮素营养的增加而提高,当氮素水平继续升高时活性则下降;当氮素水平在N处理以下时,根系GPT和GOT活性随氮素营养的增加而提高;当氮素水平高于N处理时,则随氮素营养的增加下降。叶片和根系中上述酶的活性不同,而且活性高峰值出现时期不同,反映了叶片和根系氮代谢的差异。叶片和根系的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氮素营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各处理叶片和根系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根系。  相似文献   

10.
施磷方式对高产春玉米磷素吸收与磷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以高产春玉米金山27为供试品种,研究了在3个施磷水平(P2O5 100、 150和200 kg/hm2)下,不同施磷方式(分层施磷和传统施磷)对其磷素吸收、 转运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磷水平下,分层施磷较传统施磷方式玉米植株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完熟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磷方式间,茎鞘、 叶片、 穗部营养体各生育时期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差异多数不显著,但完熟期子粒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分层施磷均显著高于传统施磷方式。 同一施磷水平下,叶片、 茎鞘和穗部营养体中磷素的转运量均表现为分层施磷高于传统施磷,但差异多数未达到显著水平。 转运率及对子粒贡献率的差异规律性不明显。磷肥吸收效率、 利用效率、 偏生产力和利用率均以分层施磷高于传统施磷方式,且差异多数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分层施磷方式能促进春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可提高磷肥的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工艺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成膜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制作出具有良好机械性和阻隔性的大豆分离蛋白可食性膜,优选出成膜性能优良的大豆分离蛋白,该文研究了7种不同生产工艺下的大豆分离蛋白,分别以7种蛋白为材料制膜,测定其机械性能、水溶性、水蒸气透过性、O2透过性、脂质渗透性等性能,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膜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GS5000型普通型未经造粒的大豆分离蛋白综合评价分数最高,表明其成膜性能优于其他6种大豆分离蛋白,并且电镜扫描照片也显示用其制出的膜结构更加致密,因此,GS5000型大豆分离蛋白比较适合制作可食性膜。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优质大豆分离蛋白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接种蚯蚓对加入不同植物残体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建光  胡锋  李辉信  王同  王前进 《土壤》2012,44(4):588-595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和植物残体施用下接种蚯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活性的影响,为将蚯蚓引入农田及水土流失区提供理论依据。供试土壤为黏粒含量较低的灰潮土和黏粒含量较高的典型红壤,供试植物残体为高碳氮比的玉米秸秆和低碳氮比的三叶草,供试蚯蚓为体型较大的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对微生物量碳(MBC)无显著影响;不同土壤无论是否施用植物残体,接种蚯蚓均使土壤基础呼吸(BR)显著增大,尤其是不施用植物残体时;两种土壤中不施用植物残体和施用三叶草时,接种蚯蚓均使代谢熵(qCO2)增大,而施用玉米秸秆接种蚯蚓使qCO2有下降趋势。Biolog孔平均颜色变化(AWCD)在接种蚯蚓时均增大,基质利用丰富度(S)和多样性指数(H)也增大,且未施用秸秆时的变化较为明显;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接种蚯蚓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特性变化受蚯蚓、土壤及植物残体间交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形态无机磷对两种磷效率小麦根际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磷高效型小麦小偃54和磷低效型小麦京411为材料的砂培试验,通过测定植株生物量及吸磷量、根系形态特征、根际pH、磷酸酶活性,研究不同形态无机磷WP(KH2PO4),Al-P(AlPO4)和Fe-P(FePO4)对两种磷效率小麦根际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P处理下,两种磷效率小麦的地上部吸磷量、总吸磷量和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而其根冠比和磷利用效率却低于其他处理.除了根部吸磷量,小偃54的生物量和吸磷量有高于京411的趋势.除了WP处理,其他处理的小偃54的根冠比和地下吸磷量均高于京411.所有处理的小偃54的根长和根体积均显著高于京411,且不施磷条件(PO)下更为明显,小偃54根系长度是京411的1.6倍;此外,小偃54根系磷酸酶活性均比京411弱.除Al-P外,小偃54的根际酸化能力较京411强.由此可见,磷胁迫条件下,磷高效小麦根系形态特征改变是根际磷活化的主要机理之一,且受磷水平、磷形态及其溶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肥施用后土壤各氮库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盆栽试验研究不同N肥施用后土壤各N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等N量均匀混施下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和硝酸钙 4种N肥处理小麦生物量和吸N量均无显著差异。NH4 N肥和酰胺态氮肥的硝化作用在 14d内完成。尿素、碳酸氢铵和硫酸铵处理土壤微生物N含量均随作物生长呈下降趋势 ,这可能是作物对微生物N库的消耗所致。作物对“老固定态”铵的利用能力很弱。施入NH4 N肥或酰胺态氮肥前期显著增加土壤固定态铵含量 ,并被作物生长后期吸收利用。 4种N肥表观回收率、表现损失和固定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比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东农42(高蛋白品种)、合丰25(中间型品种)、东农46(高油品种)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施P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P2O5 0、0.033、0.067、0.100g),进行了3个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在单株产量、品质方面存在着差异。东农42和合丰25以P3处理单株产量和蛋白含量最高,东农46以P2处理单株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3个品种都是P4处理脂肪含量最高。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子粒蛋白质含量是东农42>合丰25>东农46;子粒脂肪含量是东农46>合丰25>东农42。  相似文献   

16.
The average size of rainfed and irrigated agricultural farms in Spain has grown steadily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is has called for the use of machinery of higher field capacity and greater weight that in turn requires a high drawbar power. All this has resulted in soil changes such as an increased compaction and compactibility. The confined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 was used to assess compaction and viscoelastic behavior of five soil samples from different agricultural areas of Spain. The bulk density–compression stress line was fitted to a three-parameter multiplicative compaction model and viscoelastic behavior was evaluated by means of stress-relaxation tests. The objectives were to determine to what extent the parameter coefficients of the compaction model equation and the relaxation of the stress induced in the compacted soil were influenced by the type of soil, its water content and the compression stress applied. Gravimetric water contents of 5, 10, 15, 20 and 25% were considered, and maximum normal stresses of 50, 100, 200 and 400 kPa were applied to the soils in a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The soil samples considered differed in texture, sandy loam (SL), sandy clay loam (SCL), loam (L), clay (C) and silt-loam (SiL),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The slope of the bulk density-compression stress line at zero normal stress was strongly dependent o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plasticity index; whereas the slope of the curve at high applied normal stresses was influenced by soil moisture but not by soil plasticity. The viscoelastic behavior of the soils compared was dictated by their water content and plasticity index, as well as by the compression stress applied. The stress relaxation rate at time t=0 was scarcely influenced by water content. In fact, the rate remained constant over the water content range from 10 to 20% (w/w) at values tha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btained at 5 and 25% (w/w), which in turn were identical to each other. The stress-relaxation rate was also found to increase linearly with the logarithm of the compression stress.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idual stress decreased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water content. However, the latter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compression stress. Increasing soil plasticity resulted in decreasing relaxation rate and increasing residual stress. Therefore, the more plastic the soil was the lower was the rate at which stress relaxation started and the smaller was the amount of stress dissipated.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不同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及对灌溉制度的响应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和对灌溉制度的响应,该文于2003~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对19个抗旱节水性不同小麦品种进行了不同灌溉处理下,其生长发育特性、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有显著差异。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相差最大达44.86%,水分利用效率相差可达42.18%。根据系统聚类分析,把19个小麦品种分为高产高WUE型、中产高WUE型、中产中WUE型和低产低WUE型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小麦,对灌溉制度的响应不同。高产高WUE类型在本试验年灌溉60 mm,产量可达到741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可达15.91 kg/(mm·hm2)。在华北平原适于种植石家庄8号等高产高WUE型小麦,其在不降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情况下,减少灌水60~120 mm,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高硝酸盐积累品种四月慢和低硝酸盐积累品种华冠青梗菜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测定了0.2和2mmol/L NO3-处理下的硝酸盐积累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并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NO3-吸收基因NRT1和NRT2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除0.2 mmol/L NO3-处理时的叶片硝酸盐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外,四月慢植株各部位的硝酸盐含量都显著高于华冠青梗菜,高浓度培养使品种间硝酸盐积累量差异增加,四月慢对NO3-水平增加的响应能力强于华冠青梗菜。(2)吸收液NO3-浓度12~0 mmol/L范围内,四月慢对NO3-离子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华冠青梗菜,且在高浓度下表现更显著。(3)在2 mmol/L NO3-处理下,NRT2在根、叶片、叶柄中的表达量都是四月慢显著高于华冠青梗菜,NRT1的表达量只有在根中四月慢显著高于华冠青梗菜,而在叶片和叶柄中都没有显著差异;在0.2 mmol/L NO3-处理下,NRT1和NRT2表达情况相同,都是在叶片和叶柄中四月慢显著高于华冠青梗菜,而在根中表达量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4)NRT1和NRT2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硝酸盐积累量的差异,可能还有其他的基因对硝酸盐积累的基因型差异起重要作用,尤其是0.2 mmol/L NO3-处理时。(5)四月慢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华冠青梗菜,即四月慢对硝酸根同化利用的能力强于华冠青梗菜。  相似文献   

19.
电导率对温室黄瓜叶面积和干物质生产影响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电导率是温室营养液管理的重要参数.为定量研究不同电导率对温室黄瓜光合与干物质生产的影响,该文以温室黄瓜为试验材料,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进行了不同电导率的营养液栽培的试验,定量分析了电导率对温室黄瓜叶面积、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构建了以辐热积为尺度的叶面积指数、最大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生产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温室黄瓜叶面积、最大光合速率和干物质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9、0.93和0.94,回归估计标准误差分别为0.21m2/m2、1.52 μmol/(m2.s)和36.77 kg/hm2,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4.5%、11%和9.2%.该研究建立的模型可以为温室黄瓜的营养液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27个玉米自交系的氮素生产效率。结果表明,高氮和低氮水平下,高产氮高效型玉米吐丝期干物质积累量高于低产氮低效型,吐丝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施氮后,氮素子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下降。高氮条件下,氮素子粒生产效率与成熟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低氮条件下,氮素子粒生产效率与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呈显著相关性。高氮和低氮条件下,高产氮高效型生育后期植株氮积累量高于低产氮低效型,氮积累量的差异主要在于吐丝后氮积累,高产氮高效型生育后期根系具有强吸收能力,子粒氮素利用效率高;施氮后,后期氮吸收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