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渭北旱塬紫花苜蓿的蒸腾强度与水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渭北旱塬主要栽培牧草——紫花苜蓿的水分消耗、平衡和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紫花苜蓿是耗水量较高的一种豆科牧草,进入生长发育盛期的人工草地,年耗水量可达800~1000mm,为当地年均降水量(584.1mm)的1.4~1.7倍。影响蒸腾强度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光照强度、湿度与温度,并与一定深度的土壤湿度紧密相关。3m深土层内的水量收支是不平衡的,为了维持平衡,紫花苜蓿的根系必须从更深土层中吸取水分,丰水年也不例外。紫花苜蓿的高耗水是与生物量的高产出成正比的,因此水分利用率并不低。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是优质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喜温暖半干旱气候。高温能使其植株生长缓慢、枯萎甚至死亡,病虫害增多,严重影响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是限制紫花苜蓿推广利用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紫花苜蓿在高温胁迫后,细胞膜流动性、光合作用及呼吸效率等发生改变,产生大量的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和热激蛋白等,提高了紫花苜蓿的耐热性,形成了适应高温应激的适应机制。本研究在分析紫花苜蓿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高温对紫花苜蓿的影响、紫花苜蓿适应高温胁迫的机制及其耐热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可靠性评价的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紫花苜蓿耐热性的研究现状,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健  蒋安  陈佳  何玮 《南方农业》2011,(5):31-34
在海拔640m的重庆市巴南区樵坪试验基地对由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引进的56个豆科牧草品种和19个禾本科牧草品种进行了野外生长观测和室内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类似于樵坪低山丘陵区生态条件下,适宜的优良牧草品种有紫花苜蓿(畜科2号、塞特、盛世)、百脉根(马库)、苇状羊茅(法恩)和鸭茅(道森、斯巴达);在大面积种植牧草时,可参考选择这些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最重要的栽培牧草之一。它的草质优良,营养丰富,被誉为“牧草之王”;又因枝叶繁茂,根系发达,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87年援助我国建平县搞水土保持工程,在该县大面积种植牧草3858公顷,其中有紫花苜蓿2997公顷。为了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和保持水土效益,我们在1986年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紫花苜蓿大面积施用根瘤菌、稀土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水源保护区坡耕地种植不同类型牧草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源保护区16.5°坡耕地上,种植豆科、禾本科、菊科等多年生牧草,替代传统的种植模式(玉米-小麦)。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牧草能有效降低水、土及养分流失,径流量、土壤流失分别比习惯种植减小27.6%~35.8%及41.8%~54.6%,氮磷钾养分流失比传统种植减少30.9%~41.3%,其中氮流失减少31.2%~39.4%,磷流失减少29.1%~39.2%。水土保持效果以种植禾本科牧草最好,菊科牧草稍差,豆科牧草及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效果居中。同时种植牧草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纯收益比习惯种植增加9.2%~15.0%,是水源保护区种植结构调整及坡耕地综合治理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6.
豆禾牧草茎秆的力学特性试验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为了应用力学性能指标对豆禾牧草茎杆进行评价,以多年生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绿宝石小冠花和禾本科牧草扁穗冰草、无芒雀麦4个品种刈割期茎秆为试验对象,在500 N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和剪切试验,测得4个品种拉伸和剪切(砍切、斜切和滑切)的最大载荷、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指标。用统计软件对牧草茎秆力学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豆禾牧草的抗拉强度与其直径之间呈幂函数负相关关系;刈割期茎秆外径差异不大,豆科略大于禾本科牧草,但禾本科牧草抗拉强度是豆禾牧草的3~4倍;茎秆抗剪切强度均随直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加载速度为100 mm/min时,砍切的切割阻力最大,斜切的切割阻力比砍切低30%~40%;当滑切角为30°时,滑切阻力比砍切阻力降低50%~60%。试验结果为设计牧草收获机、打捆机及深加工等机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提升草量计试制与应用结果。试验表明草量计提升板高度与沙打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等牧草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用该仪器对牧草进行非破性连续测定,对于生长较高大而枝条张开角度大豆科牧草,则需要扩大提升板面积,以提高精度,还讨论了适宜的测定重复次数与操作人员间误差以及进一步改进平板以适用于坡地草场测定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阳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复合模式的气候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峻  张劲松  孟平  周金星 《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167-170,174
以山西省中阳县为例,在评价退耕还林地豆科牧草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对比纯林杂草地,计算分析林草复合模式对气候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为当地退耕还林技术模式的优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沙打旺、草木樨及紫花苜蓿3种豆科牧草均适合于试验区幼林地种植.其中,沙打旺生育期天数最长,水热系数最高.2002年及2003年牧草生育期间,侧柏-沙打旺复合模式(M1)、侧柏-草木犀复合模式(M2)、侧柏-紫花苜蓿复合模式(M3)分别可使光能利用率提高49.1%(2002)、66.0%(2003), 66.2%、85.1%,76.6%、97.2%、热量资源利用率分别提高73.4%(2002)、66.2%(2003),94.8%、85.1%,97.6%、85.8%,降水利用率分别提高79.3%(2002)、81.2%(2003),116.9%、100.4%,77.3%、64.0%和气候资源综合率分别提高70.6%(2002)、81.3%(2003),104.7%、100.5%,71.7%、69.2%.M2和M3气候资源时间利用效率略低于对照,但M1气候资源时间利用效率(ET)要高于对照,2002年与2003年分别可使ET提高16.1%和16.7%.  相似文献   

9.
在南平市1951-2000年的气象资料和紫花苜蓿试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地形、地貌特征,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过程,融合牧草生长信息和农业气象专家的思想,进行南平市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的划分和评价,为南平市紫花苜蓿种植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玉珠  师尚礼  陶茸 《核农学报》2012,26(3):615-622,601
研究了不同浓度代谢互补抑制剂碘乙酰胺(IOA)和罗丹明6G(R-6G)处理与里奥百脉根(Lotuscorniculatus L.cv.Leon)、扁蓿豆(Melilotoides ruthenica(L.)Sojak)及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Qingshui)3种豆科牧草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活力和再生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10mmol/L的IOA和40~70μg/ml的R-6G分别处理10min,可使3种豆科牧草原生质体的活力及植板率明显下降,各处理浓度与原生质体活力和植板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培养第7天,所有处理均可见再生的小细胞团;培养30~40d,抑制剂临界浓度下原生质体丧失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IOA对原生质活力的抑制作用更明显,R-6G对植板率的影响更显著,并可使原生质体发出红色荧光,有利于细胞融合时亲本原生质体的标识。适宜3种豆科牧草的抑制剂及临界浓度分别是:百脉根5mmol/L IOA或50μg/ml R-6G;扁蓿豆7mmol/L IOA或70μg/ml R-6G;清水紫花苜蓿3mmol/L IOA或40μg/mL R-6G。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下豆科牧草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倪郁  郭彦军  吕俊  张家骅 《土壤通报》2004,35(3):275-278
试验在温室条件下,分别于5月、8月采用盆栽控水研究了3种豆科牧草(5个品种)在水分胁迫下的一些生理生化变化,包括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SOD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紫花苜蓿Eureka和Defi两个品种在供试牧草中是最抗旱的,且前者更强;百脉根和白三叶两个品种(Huia和Revendel)因鉴定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5月份白三叶两个品种强于百脉根,而8月份随着百脉根生长速度的加快,其抗旱性强于白三叶品种。其中Huia的抗旱性要强于Revendel。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求改善果园土壤磷素积累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设置低磷(100kg/hm2)和高磷(600kg/hm2)施肥处理及3种牧草(高羊茅、紫花苜蓿和早熟禾)田间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生草栽培对苹果幼树生长、磷吸收状况及土壤有效磷变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苹果相比,种植紫花苜蓿和早熟禾均显著增加了苹果幼树生物量和吸磷量,以高磷处理下种植紫花苜蓿后苹果幼树干重和吸磷量最高,分别为70.97g和0.42g/株;但种植高羊茅却抑制了苹果幼树的生长及对磷的吸收。施磷水平显著影响了牧草对磷的吸收,与低磷处理相比,高磷处理显著增加了3种牧草磷含量及磷积累量,且其磷含量均为紫花苜蓿高羊茅早熟禾,而磷积累量均为高羊茅紫花苜蓿早熟禾。高磷处理下与单作苹果相比,生草栽培后土壤0-20cm和20-40cm土层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最大的是种植紫花苜蓿处理,其次是种植高羊茅处理,种植早熟禾处理降低幅度最小。因此,针对不同牧草生物学特性并选取适宜的生草管理模式,生草栽培可望成为缓解果园土壤有效磷积累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豆科鲜牧草破碎机的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豆科鲜牧草的物理机械特性,分析了机械破碎作用的力学机理,认为合适的打击作用力是该类物料有效的破碎加工方法。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研制了“93D—324型鲜牧草捣泥机”。使得在不加水的情况下,把豆科鲜牧草破碎成细碎纤维状或浆状饲料,满足喂猪的饲养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选择适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飞机播种和人工种植的优良豆科牧草,本文对红豆草的经济价值、生物生态学特性以及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红豆草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生长发育快,再生力强,产量高,栽培繁殖容易,病虫害少以及抗旱、耐寒、适应性强等特性。它不仅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种植的优良豆科牧草,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飞播草种。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被人们誉为水土保持先锋和牧草之王,得到广泛重视。首先它的根深叶茂,四季可种,保水保土能力强,而且是最好的蜜源植物;其次是它的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家畜特别爱吃;再次是它生长迅速,根瘤菌极多,含氮磷钾丰富,是优良的绿肥作物;它的色鲜花美,还是绿化美化境境的奇花异卉。今天,要把紫花苜蓿提高到应有的地位,让它在发展农林牧副渔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在中国有很多的栽培历史,作为一种优质牧草,得到了广泛重视。近年来,人们又认识到它保土保土的作用,由于其生长迅速,根深叶茂,产草最高,草质优良,固氮能力强,含氮磷钾丰富,蓄水保土能力强,因此被誉为“牧草之王”、水土保持先锋草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牧草对黄土丘陵区土壤培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土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禾本科笔草无芒雀麦及豆科牧草沙打旺,草木樨为材料,研究其对川台地土壤腐殖质含量和组成,有关营养元素及后茬作物产量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禾本科及豆科牧草均能提高土壤中腐殖质及氮素营养的水平,其中禾本科牧草效果较豆科牧草更为明显,它们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因各自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程度而异。三种牧草样地后茬作物的产量以草木樨为高,无芒雀麦不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相似文献   

18.
根据干热河谷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的现状,研究本区种植豆科豆科牧草和灌木部分生态与改良的土壤效应.结果表明:(1)小气候得到改善,豆科牧草和灌木种植样地表及土壤湿度大于未种植地,温度低于未种植地.(2)随着豆科牧草和灌木种植年限增加,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土壤中全氮、速效钾及pH值含量逐年增加.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壤容重比未种植地低,孔隙度及田间持水量比未种植地高,持水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选择固土护坡植物时,植物根的抗拉强度是一项重要的力学指标。对豆科的紫花苜蓿和禾本科的马唐根的抗拉力和纤维素含量的研究表明,根的抗拉强度和纤维素含量均与直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根的抗拉强度与纤维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木本植物根的抗拉强度、直径和纤维素含量关系”的研究结论在这两种草本植物上也同样适用。对紫花苜蓿和马唐根的抗拉强度与其“木质素/纤维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证实纤维素含量对于维持根抗拉强度的作用大于木质素含量。研究发现,豆科紫花苜蓿根的应力-应变为对数函数关系,不符合胡克定律,马唐根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本构方程基本遵从胡克定律。直径愈小,紫花苜蓿和马唐根的应力—应变关系对应变率敏感程度愈高,根的极限延伸率愈大。另外,根的抗拉力和直径测试设备的改进,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这方面研究对揭示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抗冲击性和抗剪强度机理,更好地进行水土保持植物的选择和优化组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草对渭北旱地苹果园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渭北旱地苹果园行间播种毛苕子(Vicia villos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早熟禾(Poa pratensis),以清耕为对照,对010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行间生草可显著增加040 cm土层土壤的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轻质有机碳(LFOC)、易氧化有机碳(R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豆科牧草毛苕子和白三叶的各有机碳含量总体上高于禾本科牧草黑麦草和早熟禾。其中在020 cm土层中,豆科牧草的TOC含量平均每年增加约1.2 g/kg,禾本科牧草每年增加约0.9 g/kg。生草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 指数(H)和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S)均高于清耕处理,其中豆科牧草的微生物活性更高。因此,生草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豆科牧草毛苕子和白三叶提高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