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川中紫色土不同密度和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川中紫色土不同密肥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玉米产量的效应曲线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2、四种密肥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X1)>钾肥(X4)>氮肥(X2)>磷肥(X3):3、密度和钾肥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其效应最大的组合为:密度X1=2水平、钾肥X4=2水平;4、产量≥65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5.52-5.69万株/hm^2,施尿素539-609kg/hm^2,施过磷酸钙651-780kg/km^2,施氯化钾274-305kg/hm^2。  相似文献   

2.
氮锌配施及锌肥不同用量对夏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南省大豆产区进行了氮与锌配合施用及锌肥不同有得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促进大豆结瘤固氮并提高固氮酶活性,氮肥肥效较高,增产7.2%-11.1%,同时使籽粒氨基酸含量得到相应提高;单施氮增产4.3%-13.6%,施氮配合施锌后增产达7.1%-16.2%;最佳施氮量为4.8kg/亩,取得的利润比不施锌时增加2.3元/亩;锌肥底施并不是越多越好,以每亩底施1kg硫酸锌,产量较高,利润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夏玉米氮素转运利用规律、产量及土壤NO3--N含量分布对秸秆覆盖方式和施氮量的响应,在河套灌区开展2a不同秸秆覆盖方式(秸秆表覆B处理、秸秆深埋S处理)和不同施氮水平(不施氮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3)的田间试验,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CK处理)。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各处理NO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成熟期B和CK处理随土层加深呈先减后增趋势,而S处理呈先增后减趋势;B处理提高0~20 cm土层NO3--N含量,而S处理提高20~40 cm土层NO3--N含量(P<0.05);秸秆覆盖可减少0~100 cm土层NO3--N累积损失量,且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及夏玉米氮素转运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SN2处理效果较佳。相比CK处理,成熟期的SN2处理2 a平均NO3--N累积损失量降低39.6%,氮肥利用率较提高28.5%,夏玉米氮素转运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提高32.1%,增产9.3%。综合分析,秸秆深埋配施中氮效果较佳,可实现河套灌区夏玉米提效增产的目标,并减少深层土壤NO3--N累积损失量,为优化河套灌区夏玉米耕作施氮模式和缓解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移栽玉米的氮素诊断及追肥推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不同施氮量与移栽玉米产量的两种模型比较,得出线性加平台能较好的模拟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由此得到了最佳施氮量和最佳产量,同时确定了玉米植株硝酸盐,土壤0-30cm硝酸盐的推荐施氮临界值指标。  相似文献   

5.
玉米铁甲虫是广西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玉米的主要害虫,单株玉米每增加1粒卵,产量损失率为0.262%,在3750-4500kg/hm^2生产水平下的防治指标为20-25粒卵/株。  相似文献   

6.
渭北旱塬西部作物水肥产量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渭北旱塬西部长武塬区所进行的玉米水肥两因子五水平试验,就作物水肥产量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在给出玉米水-肥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推出了养分优化供应条件下玉米分生产函数,阐明了水肥供应坐标面上产量,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等值线分布特征,并应用水分生产弹性系数,以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探讨了作物水肥优化耦合区域及其几何特征。  相似文献   

7.
低硒土壤区玉米植株中硒的分布及调控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低硒地区玉米植株中硒的含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籽玉米成熟期根系>茎叶雄穗(混)>籽粒,籽粒中含硒量非常低;青贮玉米灌浆期叶片>茎秆>根系>雄穗>雌穗,下部茎>上部茎,上部叶≈下部叶。用亚硒酸钠溶液浸种不利于提高玉米含硒量,叶喷可有效地提高玉米各器含硒量,其含硒量随喷硒量的增加而增加,喷15-75g/hm^2可使玉米茎叶含硒量达到充足阈,喷硒对玉米产量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汉水地膜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田间试验表明,新型地膜--渗水地膜覆盖玉米可以提高土壤水分、调节地温、促进玉米发育进程,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率。渗水地膜覆盖技术是一项有前途的旱作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9.
红壤土区麦茬地免耕种玉米,有利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吸收;抑制杂草生长;提高玉米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改善玉米穗部性状,增加产量和产值;节省劳力投入。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银北灌区盐碱地不同培肥措施下的土壤盐碱特性和作物生长情况,通过3年定位试验开展了不同量化肥、秸秆、生物有机肥应用后对土壤盐碱特性、春玉米生长及产量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播前土壤表现为对照脱盐碱化现象最明显,而高量生物有机肥和高量化肥有增加耕层土壤盐分含量的趋势,秸秆还田在降低玉米生长前期耕层土壤pH值方面较显著;(2)高量秸秆还田在提高玉米株高和增加玉米茎粗方面优于施用生物有机肥和中低量化肥,玉米株高、茎粗随着有机肥和秸秆用量的增加而提高;(3)在增加玉米穗长、穗粗和穗粒重方面,单施化肥措施优于单施秸秆或生物有机肥;在增加玉米百粒重方面,秸秆还田与化肥措施效果相当;培肥第3年各处理玉米产量表现为:施用生物有机肥T4>T3>T2,施用秸秆T6>T7=T5,施用化肥T10>T9>T8,配施处理T11>T12,玉米产量随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秸秆还田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优于生物有机肥,而中量秸秆还田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优于高量和低量秸秆还田。与施用化肥相比,试验区连续3年配施生物有机肥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已表现出优势,而配施秸秆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尚未发挥优势,秸秆还田相对生物有机肥在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不同耕作和轮耕制对作物产量反应的信息对决定一个区域或地区特定生产系统的适应性是必要的。本试验旨在确定玉米单作和玉米-大豆轮作情况下,连续耕作和轮耕顺序对残茬复盖,土壤水分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在5年试验期间,对传统的连续耕作(简称CT),连续免耕(NT),或每隔一年的CT和NT轮耕效果进行了评估。试验地的土壤为:在Piedmont地区的为砂粘壤复区,其中的Rion的为细砂壤质,热带典型弱发育湿润老成土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田间遮雨棚下模拟土柱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黄土旱塬不同供水处理玉米的产量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土柱试验中,玉米生物产量,经济产量随土壤湿度或耗水量的增大而呈抛物线变化规律递增;玉米生物量水分生产率、籽粒水分生产率则随耗水量的增大而按双曲线变化规律递减。田间小区试验中,玉米产量与耗水量之间亦呈正相关的抛物线关系,玉米籽粒水分生产率的最小值出现在灌水量为零的干旱处理,可  相似文献   

13.
玉米苗期硝酸离子吸收动力学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了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玉米苗期NO6^-3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苗龄15天的春玉米和苗龄30天夏玉米的Km值分别为0.51和0.53mmol/L;Fmax值分别为51.81和25.32mmol/cm^2.h;Cmian分别为接近于零和0.030mmol/L。结果也表明了在低NO^-3浓度范围内玉米对H2PO4^-的吸收速率随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以后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增效磷肥的研制与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造纸废液中回收的木质素为主要原料对高溶磷肥改性,研制的增效磷酸二铵在水中溶液平衡时间延缓1倍;在14周观察期间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0%-20%,两年田间实验结果,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8.5%和14.36%。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及氮,钾,锌配合施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华北地区黄河冲积物发育的土壤上夏玉米施用钾肥已出现明显增产效果,在夏玉米栽培中进行氮、钾、锌平衡施肥可比单施氮肥增收玉米51.6kg/亩,多获利润20.4元/亩,氮肥利用率提高10.9%。  相似文献   

16.
【目的】玉米产量高,需肥量大,亟需在保证玉米产量前提下,通过科学施肥实现肥料减施增效。本文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大数据,建立并开展田间试验校验了玉米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方法】以“玉米”、“玉米+产量”、“玉米+养分吸收”、“玉米+肥料利用率”为关键词及关键词组合,收集了来自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中国项目部、团队研究以及公开发表的多年多点玉米田间肥料试验数据,采用QUEFTS模型分析玉米养分吸收特征,优化施肥下玉米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和相对产量等农学参数,构建玉米养分专家系统。于2010—2019年在玉米主产区开展了803个田间校验试验,每个试验包括6个处理:基于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农民习惯施肥(FP)、土壤测试施肥(ST)以及基于NE处理的不施氮、不施磷和不施钾处理。调查了施肥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结果】依据QUEFTS模型分析,生产1 t籽粒,地上部氮、磷和钾养分需求量春玉米分别为15.9、4.1和13.8 kg,夏玉米分别为17.8、4.0和15.8 kg;玉米主产区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春玉米分别为2.9、1.5和1.4 t/hm2  相似文献   

17.
经过大量筛选,以雌性银杏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生产黄酮的培养系统,并对细胞生长期,苯丙氨酸和放线菌素-D对银杏黄酮产量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银杏黄酮的积因在细胞拽数生长期开始增加,于培养25天时达到最高值,在此之前,先有PAL活性的增加。培养15天时,在培养基中加入0.15g.L^-1的苯丙氨酸,11天后收获,银杏总黄桐产量较对照增加了22.3%,为原叶片含量的1.5倍;起始培养时加入0.3mg;  相似文献   

18.
云南玉米需水规律及灌溉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玉米苗期控水试验和玉米需水量田间试验,分析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和灌溉对出苗率、成活率、有效株数和玉米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得到了云南玉米生长季内各月平均日需水量和玉米作物系数。研究认为,苗期灌溉或降水条件好能确保基本的有效株数,促进营养生长;在光照条件好但干旱缺水年份,灌溉的增产效益十分突出;但在干旱缺水影响较小的条件下,玉米灌溉的增产效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沈阳市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与玉米产量水平之间的关系,于2004~2005年对沈阳市不同肥力水平的玉米主要产区的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及其与玉米产量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玉米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处于中低水平,有效磷含量总体处于较高水平;玉米的产量水平与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之间表现出了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提出增施有机肥,实行有机无机肥配施以及建立适应目前农业生产需要的土壤磷素丰缺指标是发挥玉米增产潜力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云南玉米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试验和观测,分析了云南春夏秋冬四季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生产、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不同发育期的光能利用率及四季光温分布与各季玉米生长发育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四季玉米不同发育期生产的干物质量与日照时数和叶面积指数的乘积呈显著正相关;(2)籽粒干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与各季播种玉米灌浆期≥10℃积温呈正相关;(3)春玉米的产量受制于灌浆期的光合产物,而其它播期的玉米产量则受库容小或运输不畅的限制;(4)播种期的安排应因地制宜,只有将灌浆期安排在光、热条件较好的时段,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