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施用耐氨固氮菌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位试验表明:施用耐氨固氮菌能促进水稻根系对氮素的吸收,显著增加水稻产量,耐氨固氮菌具有固氮能力,但按现行的施用量则固氮水平不足30kg/hm^2,在施氮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施用耐氨固氮菌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  相似文献   

2.
耐氨固氮菌对蔬菜作物生物的促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探讨了蔬菜作物在施用耐氨固氮菌后的生长、生理反应及增产的效果和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耐氨固氮菌显著增加了蔬菜苗期生物量,叶面积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同时还增强了诉根系活力、并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耐氨固氮菌促进增产的作用不仅与其本身的固氮作用有关,还可能与其分泌出某些生长刺激物有关。  相似文献   

3.
培肥方式对松嫩平原黑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培肥方式对松嫩平原黑土生态系统中与N素转化有关的土壤微生物(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亚硝酸盐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入农肥可提高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数量;化肥单独施用可降低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提高反硝化细菌数量;农肥化肥等量配比施入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亚硝酸盐细菌及反硝化细菌数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4.
重组耐铵固氮菌株的田间长期定点释放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水稻田的固氮粪产碱菌为起始菌株,通过遗传重组手段构造了耐铵菌株A1513和A1523,田间累计释放面积已达万公顷以上。接种重组耐铵固氮菌株的增产幅度及田间固氮率(Ndfa%)均高于野生型。长期定点释放试验证明:在不施肥条件下,长期施用固氮菌剂不影响土壤肥力,对土著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也不构成威胁。重组子所携带的抗性基因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扩散,并在无选择压力下逐渐丢失。根据粪产碱菌  相似文献   

5.
氮是限制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工固氮技术的发展,氮肥的施用在提高作物产量、解决人类温饱问题的同时,导致了土壤板结、酸化、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N2O)等环境问题。与人工合成氨相比,生物固氮是一种绿色经济的固氮方式,其包括共生固氮和非共生(自生固氮及联合固氮)固氮,且每年固定的氮可占总固定量的50%以上。与共生固氮相比,非共生固氮存在范围广,如甘蔗、水稻、玉米和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均能进行非共生固氮(联合固氮)。本文主要从禾本科植物的联合固氮菌种类及其作用机理、固氮活性及调控方式以及联合固氮菌的资源及应用3个方面进行综述,发现相比较共生固氮而言,联合固氮菌易受到土著微生物、氮素水平等环境因素影响,其研究难度更大,需要筛选纯化更多的联合固氮菌,为其固氮机制研究提供良好材料;氮、磷、钼、铁等肥料的适量添加可有效促进固氮菌的固氮效率;固氮菌不仅可以提高土壤固氮量,而且有利于植物根系激素调节,从而增加植物抗病抗逆能力,促进植物更健康的生长。本文最后对禾本科植物联合固氮的农艺管理措施及固氮菌剂的实际应用方面做了展望,以期为提高禾本科植物联合固氮效率及推动生物固氮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株具有固氮功能的烟草根际微生物的鉴定及其初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生理指标、生化反应,对分离自烤烟根际的固氮菌菌株N05进行了分类鉴定,并通过小区试验探讨其对烤烟生产的效应。结果表明,自生固氮菌N05属于产碱菌属(Alcaligenes),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将固氮菌N05制成菌肥,烤烟移栽时施入(30 kg/hm2)同时施用80% 的氮肥(B+80% N),与全量施用氮肥(FN)相比,B+80% N烤烟根际固氮菌的数量平均提高3.6倍,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降低;圆顶期烤烟根际土壤中除Mg 元素的有效性略有降低外,P、K、Ca、Cu、Zn、Fe和 Mn 等元素的有效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在 2.51%~ 46.08%。烤烟杀青样中 N 的平均含量也高于FN。在减施氮肥的情况下,应用固氮菌肥可提高烤烟根际固氮菌数量和矿质元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木醋液及炭醋肥对设施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连续施用木醋液和炭醋肥对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设施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研究木醋液及炭醋肥施入设施土壤中对5茬蔬菜生长期间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和无机磷细菌数量的影响,并对不同类群微生物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设施土壤中施入木醋液和炭醋肥能够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和无机磷细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二者的施用还能增强设施土壤不同类群微生物数量间的相关性;自生固氮菌和纤维分解菌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无机磷细菌与其他类群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处理间差异。相比对照,炭醋肥增加了土壤细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和无机磷细菌数量分别为23.9%、22.5%、72.5%、4.3%和46.9%;木醋液分别增加了11.3%、11.2%、66.7%、2.6%和24.9%;炭醋肥和木醋液施用后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40.9%和54.9%。因此炭醋肥的施用效果优于木醋液,但是二者的连用超过3茬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蔬菜作物施用耐氨固氮菌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小区试验条件下,施用耐氨固氮型的催娩克氏菌和阴沟肠杆菌混合菌剂对蔬菜生长 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耐氨固氮菌可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供试蔬菜的平均增产率达20%,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稻草还田施用不同品种腐熟剂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秸秆腐熟剂对稻草的腐熟效果,筛选出适宜铜梁县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秸秆腐熟剂,进行了稻草还田施用3种秸秆腐熟剂的试验探索。结果初步表明:(1)施用秸秆腐熟剂处理的稻草腐熟速度快、养分转化快,促使和加速了绿萍的生长;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的稻草腐熟速度无明显差异。(2)秸秆腐熟剂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施用金葵子牌秸秆腐熟剂比施用京圃园牌秸秆腐熟剂高6g/kg;施用金葵子牌秸秆腐熟剂比施用太阳雨牌秸秆腐熟剂高7.4g/kg。(3)参试的3种秸秆腐熟剂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没有明显差异,比不施腐熟剂处理增产2.5%~3.1%。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本研究室于常温下筛选研制的秸秆腐熟剂在土壤中的施用效果,通过盆钵模拟培养试验,设置腐熟剂的不同施用方式(单独施用腐熟剂、配施葡萄糖、配施尿素、配施尿素与葡萄糖),研究小麦秸秆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养分含量变化,为该秸秆腐熟剂的产品化及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以不同施用方式进入土壤后,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活性相应发生显著变化,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S)均增大,早期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加,腐熟剂与尿素的配合施用使土壤的基础呼吸和微生物代谢熵显著下降(P〈0.05);腐熟剂施用加快了小麦秸秆的腐解速度,腐熟剂施用90d后,土壤中全磷、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腐熟剂与尿素的配合施用增幅显著(P〈0.05)。在秸秆还田时,施用腐熟剂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与多样性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腐熟剂与尿素配合施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秸秆腐熟剂对稻草的腐熟效果,筛选出适宜铜梁县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秸秆腐熟剂,进行了稻草还田施用3种秸秆腐熟剂的试验探索.结果初步表明:(1)施用秸秆腐熟剂处理的稻草腐熟速度快、养分转化快,促使和加速了绿萍的生长;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的稻草腐熟速度无明显差异. (2)秸秆腐熟剂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施用金葵子牌秸秆腐熟剂比施用京圃园牌秸秆腐熟剂高6 g/kg;施用金葵子牌秸秆腐熟剂比施用太阳雨牌秸秆腐熟剂高7.4 g/kg. (3)参试的3种秸秆腐熟剂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没有明显差异,比不施腐熟剂处理增产2.5%~3.1%.  相似文献   

12.
黄隆广  阮妙增 《土壤》1961,4(8):30-34
1.固氮菌肥料应用于肥沃的土壤如血马肝和直砂土,不论在田间的试验和盆栽的试验,均获得水稻作物产量的提高。2.固氮菌在血马肝和直砂土内的存活率比较多,在鸡屎土内则低,由于固氮菌的存在,大大加强了土壤和水稻根际细菌的活动性。3.鸡屎土不能显示菌肥的肥效,主要由于它的肥沃性差,缺乏足移的营养条件,土壤质地粘重,结构不好,处于强烈的还原情况,这对于微生物的活动有着不利的影响。4.细菌肥料的应用问题:(1)应施用当地的菌系菌剂,它们最适合于当地的生活环境。(2)制好的菌剂应立即施用,在包装良好的情况下,保存一个月,有益细菌已死去98.3%,在包装不良的情况下,情况更为恶劣。(3)菌肥必须施用于近根部,因为菌肥的扩散范围是不大的。(4)细菌肥料仅能作为一种辅助肥料,应跟上各项增产措施,即使在贫瘠的土壤上,亦能发挥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富硒增产剂在水稻品种丰优香粘上的施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丰优香粘"进行施用富硒增产剂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富硒增产剂后硒含量是未施用的15倍,并筛选出在水稻齐穗期,667m2施用富硒增产剂150g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4.
滩涂土壤固氮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连续4年进行水稻–紫云英轮作的田块,在0~10、10~20、20~40和40~80 cm剖面深度分别采集土样,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水稻–紫云英轮作对土壤不同剖面深度固氮菌nif H基因丰度与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固氮菌群落与8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紫云英轮作能提高滩涂土壤固氮菌的丰度和多样性。水稻-紫云英轮作处理10~20 cm土壤剖面中固氮菌丰度最大,水稻–休闲处理40~80 cm土壤剖面中的最小,其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18和1.51。滩涂土壤环境因子中,总氮与NH_4~+-N、EC与有效磷、pH与速效钾,两两之间的相关性最高;CCA排序图表明土壤有机质、NH_4~+-N和有效磷是影响滩涂土壤固氮菌群落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对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丰优香粘”进行施用富硒增产剂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富硒增产剂后硒含量是未施用的15倍,并筛选出在水稻齐穗期,667 rn2施用富硒增产剂150 g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三种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秸秆腐熟剂对水稻秸秆还田进行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能一定程度地减轻病草害;(2)施用腐熟剂对减轻病草害的作用不明显;(3)施用腐熟剂能明显缩短腐熟时间,其中腐熟剂②和腐熟剂③的作用最明显;(4)秸秆还田相比未实施秸秆还田能增产9.32%~20.27%;(5)不同腐熟剂间增产效果不同,施用腐熟剂①增产效果相对较好,相比不施用腐熟剂秸秆还田增产10.03%。  相似文献   

17.
长期定位施氮对连作番茄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蔬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研究长期施氮对连作番茄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及数量的影响,并测定了土壤养分,探讨了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处理AN0土壤好气性固氮菌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AN1和BN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中好气性固氮菌的数量。处理AN1氨化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N2和AN2氨化细菌数量较少,有机肥和低浓度氮肥配施可提高土壤中氨化细菌数量,施用高浓度氮肥降低氨化细菌数量。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中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反硝化细菌数量与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亚硝化细菌数量与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纤维素分解菌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玉米叶螨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吸食汁液造成玉米生长不良导致减产。基于此,探讨了不同药剂对玉米叶螨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2 g、1.8%阿维菌素乳油30 mL和2.5%溴氰菊酯乳油20 mL对玉米叶螨防效较好;每667 m~2施用25%虫螨克乳50 mL对玉米叶螨较防治效果差;每667 m~2施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2 g防治效果更为显著,而且无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盐碱地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数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拓  王刚  陈本建  龙瑞军 《土壤通报》2004,35(4):479-482
结合气相色谱仪和乙炔还原(ARA),采用最可能计数法(MPN)和荧光抗体(FA)染色法对盐碱地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及优良固氮菌株Pseudomonassp.ChW1和Zoogloeasp.ChW6数量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根际各部位均存在联合固氮菌类群,但数量相对较小、差异较大(102~106个g-1干土或根),分布趋势呈RP>RS>NRS>HP;菌株Pseudomonassp.ChW1是一种相对广谱的联合固氮菌株,在小麦根际不同部位均有分布,数量除在根系表面(RP)较多(105个g-1干根)外,其它部位较少(102~103个g-1干土或根);Zoogloeasp.ChW6菌株是一种分布谱相对较窄的联合固氮菌株,只分布于根表土壤(RS)和根系表面(RP),数量102~104个g-1干土或根。自然状况下,小麦根际固氮菌数量较少,有必要通过使用联合固氮菌接种剂提高小麦根际固氮菌种群数量,增强种群竞争力,增加根际微生物固氮总量。  相似文献   

20.
谢贤敏 《南方农业》2013,(7):89-90,98
选用3种腐熟剂进行田间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一定程度减轻病草害,腐熟剂对减轻病草害的作用不明显;使用腐熟剂能明显缩短腐熟时间;秸秆还田相比未实施秸秆还田能增产2.1%~7.2%,施用尿素能增产2.2%,但总体上施用尿素的秸秆还田再施用腐熟剂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