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动态试验方法研究了久效磷在水及水生动植物内的吸收、转移、富集和排除的规律。水中久效磷随时间按Cow e~(-λwt)规律消失,面归方程为 _w=1.0000e~(-0.0749t).金鱼藻、螺蛳肉、鱼肉及底泥中久效磷及其代谢物按规律变化,各回归方程为:及水生动植物的生态富集系数按规律变化,各回归方程分别是:和。  相似文献   

2.
两种淡水腹足类动物对~(90)Sr的浓集与分布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两种淡水腹足类动物对90 Sr的浓集与分布的过程 ,大瓶螺 (Am pullariagigasSpix) 4h开始便迅速浓集90 Sr并转至螺体各个部位 ,小个体各器官组织对90 Sr的浓集系数大于大个体 ,刚孵化的幼螺在 1 5min内便对90 Sr有浓集作用 ,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石螺 (Bellarnyapurificata)对90 Sr于 4h开始有吸收浓集作用 ,但其浓集系数低于大瓶螺 ,在各自积累高峰期大瓶螺的贝壳对90 Sr的浓集系数为石螺的 1 4倍。两种母螺的卵和子螺的90 Sr比活度均高于同时间两种螺贝壳的比活度 ,说明90 Sr通过母体迅速转移至子体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模拟与室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除草剂草甘膦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生物富集作用和消失动态。表明该药进入水系后迅速向水生植物(金鱼藻CeratopyllumdemersumL .)和底泥中发生迁移 ;5~ 1 0d后以更快的速率向水生动物 (麦穗鱼Psudorasoboraparva)体内迁移并积累。 2 0d时的分配系数和生物富集系数分别达 8 59、2 7 96和 45 79,系统中草甘膦的浓度分布为麦穗鱼 >金鱼藻 >沉积物 >水体。鱼塘和河道用药后 ,草甘膦在水和沉积物之间的迁移及消失则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应用库室模型确定了各系统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95Zr进入水体后发生沉淀,与其他离子进行络合,或为水生生物吸收、被吸附等形式在系统中迁移和转化,从而在各分室中分配和积累。在引入后的短时间内,池水中95Zr的比活度迅速降至一定值,而后缓慢下降;底泥通过离子交换或吸附富集了大量的95Zr;水葫芦也可在短期内吸附或吸收大量的95Zr;螺蛳和鲫鱼对95Zr的吸收能力较弱,螺蛳肉中95Zr的富集率大于在壳中的富集率,95Zr在鱼体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脏中。95Zr在系统各分室的量随时间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141)Ce、~(32)P及~(86)Rb研究了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对稀土元素饰的吸收及其对磷、钾素(以~(86)Rb代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可以通过其根系或叶片吸收稀土元素铈。甘蔗对铈的吸收,在处理后第1—7天,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处理后第7天吸收达到高峰(最大值),约为第1天吸收的2—3倍,以后缓慢下降。甘蔗植株对铈的吸收利用率仅为0.836—3.240%。铈在甘蔗各器官中的分配,喂饲根部处理表现为:根>茎>叶;涂布叶片处理表现为:叶>茎>根。300、500、800ppm的R(NO_3)_3·4H_2、Ce、La、Sm、Pr、Nd和Y的硝酸化物处理,均能提高甘蔗根系对磷(~(32)P)、铷(~(86)Rb)的吸收;而1000ppm的各种稀土元素处理则表现较明显的抑制作用。200ppm的R(NO_3)_3·4H_2·O、Ce、La、Sm、Pr、Nd及Y的硝酸化物处理能显著地提高甘蔗根系的活力,比对照提高22.33—44.54%。其中尤以Ce、La的硝酸化物及R(NO_3)_3·4H_2O为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应用~(14)C-杀螟松研究该农药在模拟稻/鱼生态系统中的残留与分布表明:在稻田水和稻株茎叶中的残留浓度随时间增长而逐渐消减:在土壤、稻株、根系和鱼体中为前期增加,到一定时期后开始衰减。水稻收获期测定,在高剂量处理的稻田水、上层土壤、下层土壤、稻茎叶、糙米和鱼体中、其残留浓度分别为0.0027、0.4994、0.0993、4.2429、2.1024和4.3400ppm;在低剂量处理申,除稻田水未检测出外,分别为0.2653、0.0380、1.7818、0.9633和2.1469ppm。在土壤和稻株中结合态残留物所占比例高达60—90%,且有随时间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水生植物对水体中低浓度~(95)Zr的富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 3种水生植物对水体中低浓度95Zr的富集效应。结果表明 :( 1 )水生植物 (金鱼藻、卡州萍和水葫芦 )对低浓度水体中的95Zr均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富集系数CF值达 5 6 78~ 1 1 2 94,因此这 3种水生植物可作为检测水体95Zr污染的指示生物 ;( 2 )在 95Zr轻微污染的水体中放养水生植物后 ,水中的95Zr比活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放养 3d就下降了 5 0 % ,因此 ,可用这 3种水生植物净化被95Zr轻微污染的水体 ,其中以水葫芦最为合适 ;( 3)放养水生植物前后 ,底泥中95Zr的比活度和总活度均非常接近 ,仅下降0 5 % ,表明底泥吸附的95Zr不易解吸而进入水体 ,底泥对95Zr具有强烈的吸附和固定作用。因此 ,通过放养水生植物净化底泥中的95Zr污染物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钛对小麦吸收利用氮素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5)N标记化肥硫酸铵(丰度29.07%),研究了叶面喷施钛化合物溶液对小麦产量及吸收利用化肥氮的影响。试验表明,叶面喷施10和50ppm钛(Ti)溶液可促进小麦产量的增加,使小麦植株和籽粒中来自肥料和土壤的氮明显增多,促进了颖壳中的氮向籽粒转运。植株、籽粒对化肥氮盼利用率由对照的53.1%和31.1%分别提高至56.6—60.4%和37.9—44.4%,达差异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与抑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佳  刘永立  叶庆富  王宏燕 《核农学报》2007,21(4):393-396,332
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及其抑藻效应。结果表明: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浮萍(Lemna minor)和菹草(Potamogetom crispusLinn)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总磷、硝态氮、氨氮都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其中以空心菜和金鱼藻效果最好。培养21d后的空心菜对总氮和硝态氮的吸收率分别为76.93%和71.9%;培养21d后的金鱼藻对总磷和氨氮的吸收率分别达到了93.15%和91.2%。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金鱼藻、浮萍都具有较好的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培养过以上3种水生植物的水体也表现出抑藻效应。  相似文献   

10.
~(110m)Ag在牡蛎中的积累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 1 0mAg通过海水途径和食物途径在牡蛎中的积累和分布。结果表明 ,牡蛎能快速并大量吸收海水中的1 1 0mAg ,在实验期间的 2 3d内 ,整体浓集系数 (CF)最高可达 2 4 67。各软组织中鳃的浓集系数最大 ( 33661 ) ,其余器官的CF按降序排列分别为 :外套膜 ( 2 31 1 9) ,>水管( 2 1 81 8) ,剩余部分 ( 1 7685 ) ,>闭壳肌 ( 991 5 ) ,壳的CF也高达 1 89。投喂标记扁藻的实验结果表明 ,牡蛎也能通过食物途径吸收环境中的1 1 0mAg ,投喂 2d后 ,仍有超过 80 %的放射性1 1 0mAg留在牡蛎体内。1 1 0mAg经食物途径进入牡蛎后 ,主要分布于剩余部分 (含性腺和胃消化腺 )  相似文献   

11.
陈舜华  钟创光 《核农学报》2004,18(2):148-151
鲮鱼鱼苗摄食110mAg标记的人工饵料后排出十分快速 ,摄食 2 4h至第 7d后 ,鱼整体的放射性迅速降低约为 0h的 2 .62 % ,110mAg在鱼体内的分布很不均匀 ,其分布的比活度次序为肝>肠 >胆 >眼 >鳃 >剩余 >肌肉 ,肝脏、肠和胆最高 ,各占总体的 48.1 4% ,1 8.43.%和 1 5 .4%。110mAg从水中进入鱼体内的浓集系数 (CF)随积累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至第 1 3d上升为 2 0 8.6。排出速率相对于从食物途径的较为缓慢 ,第 1 5~ 2 8d后体内的放射性活度为 0h的 2 0 .1 %和1 6.7%。排出过程分为快相和慢相 ,0~ 2d内为快相 ,2d后为慢相 ,慢相的生物半排出期为2 2d。在积累和排泄期间110mAg在鱼体内的分布也主要积累在内脏 ,均约占总活度的 80 %。  相似文献   

12.
13.
At a concentration of approximately one hundredth and one thousandth of the 48-hr LC50 values, the accumulation of radioactivity and relative concentration of 2,4-D and glyphosate in carp and tilapia were studied by using labelled and unlabelled chemicals. About 83 (at a concentration of 0.5 ppm) and 91% (of 0.05 ppm) of the radioactive matter remained in the water until 14 days after 14C-2,4-D amended, but only 17.2% of glyphosate remained in the water with 0.05 ppm concentration of glyphosate.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was shown in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herbicide in fish from 2 to 7 d. Although glyphosate disappeared within 3 d in water under sunlight, the radiochemicals in the water hyacinth remained constant to the 14th d.  相似文献   

14.
水稻对放射性锶的吸收及撒洒硅藻土对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史建君  王寿祥 《核农学报》2003,17(3):203-206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水稻对89Sr的吸收及在水稻田中撒洒少量硅藻土对其吸收89Sr的影响。结果表明 :田表水中的89Sr将向水稻转移 ,通过吸附和吸收作用在水稻各部位中积累 ,其稻根中的89Sr比活度高于其余各部位 ;在本试验硅藻土撒洒量的范围内 ,未能明显降低水稻对89Sr的吸收和累积 ;89Sr在水稻中的纵向分布均与土层深度呈单项指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试验塘养殖方法研究了单养模式下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污染物含量及沉积物产污系数。结果表明,单养模式下罗非鱼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含水率、总有机质、TN、TP和有效磷的含量以及表层沉积物的氮磷比分别在61.07%~68.87%、5.42%~6.82%、2.12~3.18 mg.g^-1、0.34~0.45 mg.g^-1、15.39~24.92μg.g-1和5.74~7.85之间,上述指标在池塘水平分布上没有表现出变化的规律性。面积法和产量法计算得到的湿泥、干泥、总氮、总磷、有效磷、有机质的产污系数分别变化在5.60~15.13 kg.m-2、1.81~5.08 kg.m-2、7.24~23.86 g.m^-2、1.13~3.08 g.m^-2、0.06~0.18 g.m^-2、161.76~526.85 g.m-2和7.89~30.35 kg.kg^-1、2.55~10.19 kg.kg-1、10.43~47.86 g.kg^-1、1.59~6.18 g.kg^-1、0.08~0.36 g.kg^-1、256.37~1 004.69 g.kg^-1。同时,面积法计算显示,两试验塘的湿泥、干泥、总氮、总磷、有效磷、有机质的产污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产量法计算显示,除底泥有效磷的产污系数差异不显著外(P〉0.05),两试验塘的湿泥、干泥、总氮、总磷、有机质的产污系数均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当养殖模式、养殖技术、放养密度、投喂饲料等要素基本一致时,用面积法测定的沉积物产污系数比用产量法测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14)C-杀草丹能从藻朊酸盐缓释剂释放到去离子水、重组水及稻田土-水中。释放速度受水的类型及缓释配方组成的影响。杀草丹从两种缓释配方的释放速度都依重组水、去离子水、稻田土-水顺序递减;在每种处理中,杀草丹从缓释剂-B中释放的速度都比从缓释剂-S中释放的慢,且从稻田土-水中回收到的~(14)C都最低。释放出的~(14)C杀草丹能有效的防治杂草,并会污染水,被植株和鱼吸收及被土壤吸附,在收获时,水中仅检出0.05ppm杀草丹。在植株中,~(14)C-残留物按根、茎、壳、糙米顺序减少,且大部分呈结合态。在两品种水稻的糙米小,~(14)C-可提态残留物分别为0.13和0.11ppm。在土壤中,大部分~(14)C-杀草丹持留在上层,且呈结合态。在两种鱼体中,~(14)C-残留物都依内脏、鳞、骨、肉顺序递减,吸收的~(14)C-杀草丹量受鱼品种和大小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施用白垩和膨润土对降低作物吸收放射性锶和铈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在土壤中施用白垩和在田表水中撒洒膨润土对降低作物 (尤其是作物的食用部分 )中89Sr和14 1Ce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 :白垩能有效降低黑麦草、青菜对89Sr的吸收 ,当白垩施用量为 2 0g kg时 ,青菜对89Sr吸收降低率达 77 6% ,黑麦草也能降低 3 5 2 % ,土壤中白垩的引入量与黑麦草、青菜中89Sr的比活率呈显著性线性负相关 ;在田表水中的撒洒适量膨润土可以使田表水、稻壳和糙米中的14 1Ce比活度有所下降 ,从而减少稻谷对14 1Ce的积累 ,但未能改变稻根、稻草对14 1Ce的吸收和积累 ,14 1Ce在水稻土中的纵向分布均与土层深度呈单项指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控制排水条件下淹水稻田田面及地下水氮浓度变化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了在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该文通过蒸渗测坑进行淹水稻田不同渗漏强度控制试验,研究了稻田施肥后NH4+-N、NO3--N浓度变化及各生育阶段不同渗漏强度稻田水NH4+-N、NO3--N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施分蘖肥后,地表水及地下水NH4+-N浓度急剧升高而后回落,均在施肥后第5天出现峰值,分别为17.75和10.34?mg/L;地表水NO3--N浓度短暂升高后便回落,在施肥后第2天出现峰值,但地下水NO3--N浓度急剧上升而后回落,在施肥后第5天出现峰值(3.25?mg/L),6?d上升了249.4%。稻田补水会扰动土壤,促进土壤表层吸附的NH4+-N的释放及硝化进程,使地表水中NH4+-N和NO3--N浓度升高,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NH4+-N和NO3--N浓度会随之降低。不同渗漏强度(2和4?mm/d)对稻田水氮素变化有一定影响,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施肥后应该避免排水,应避免雨后和灌水后立即进行地表排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