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丹用于林业害虫防治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从最近文献报道,无论是防治对象或是应用范围都有所扩大。在我国过去防治林业害虫多使用六六六,也为林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1983年我国停止了六六六的生产,替代农药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特效农药更为短缺,致使某些害虫危害猖獗。1987年林业部提出并经国务院批准,在竹蝗防治中使用了林丹烟雾剂,为林丹在林业上的应用开了一个好头。本文根据林丹在国外的应用情况和我国林业害虫发生为害的特点,探讨了在我国林业害虫防治中扩大林丹使用范围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张泉  楚蕾  曹军 《农业环境保护》2010,(12):2346-2350
通过在天津塘沽和宁河地区野外实地采样分析,了解研究区域有机氯农药各异构体在土壤及作物各部位的残留水平,并通过特征比值推测其来源。结果表明,塘沽和宁河地区土壤中六六六的残留浓度均值分别为88.76μg·kg^-1与98.46μg·kg^-1,β-HCH占绝对优势而γ-HCH均未在土壤样品中检出,α-HCH手性分析结果显示为非消旋体,均表明土壤中六六六来自历史残留而非新近输入或林丹的使用。塘沽和宁河地区滴滴涕的残留浓度均值分别为30.87μg·kg^-1与1.30μg·kg^-1,亦来自历史残留,在个别点位可能曾使用过三氯杀螨醇。作物样品中六六六与滴滴涕的含量较高,经对数变换的生物富集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24~0.73与2.02~2.90。六氯苯、七氯、艾氏剂、异艾氏剂、反式氯丹、顺式氯丹、狄氏剂与异狄氏剂在大部分土壤与作物样品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  相似文献   

3.
林丹已在世界上104个国家和地区登记注册使用。但是由于林丹在环境中的残留期相对比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长,也影响它的登记注册,甚至禁止进口。本文对林丹在国外登记注册情况,有关条款变更的背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最大残留限量的原则,和各国最大残留限量值不一致的原因,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14)C-林丹研究了γ-六六六在不同人参土壤中的降解。在模拟环境条件下,经过228天的观察发现,林丹在土壤中矿化降解十分缓慢,当土壤中浓度为20ppm时,达到完全矿化,估计黑钙土需要9年,棕钙土需要11年。此外,林丹在土壤中矿化的速率与微生物种群有关,真菌矿化林丹的能力大于细菌。林丹在土壤中的残留绝大部分以可溶态形式存在,约占总残留物的77.43%—80.54%,与土壤结合的仅为一小部分,即13.11%—20.77%。  相似文献   

5.
施用林丹跟踪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丹虽是有机氯类农药,但在作物及土肿丙体六六六的残留量不高,1991年、1992年在河南、河北、山东等三省六县施用林丹地区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的残留量为6-130μg/kg全部符合我国土壤中林丹残留量的送审稿标准(<600μg/kg)。小麦中的残留量为<2-42μg/kg,全部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粮食中林丹残留量标准(<100μg/kg)。  相似文献   

6.
董箐箐  李娇  吴劲  滕彦国  杨洁 《土壤通报》2016,(6):1475-1484
筛选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和多环芳烃作为典型土壤有机污染物,以江西省为例,开展了污染评价、源识别以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样品中总六六六均未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有8个样品中总滴滴涕超过该标准,另外,7.9%的样品中总多环芳烃超过荷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最高允许浓度阈值;(2)接近29%的样品中六六六来自于当前林丹的使用,滴滴涕主要来源于近期输入,而对于多环芳烃而言,其中66%的样品中多环芳烃来源于石油源,34%的样品来源于燃料燃烧;(3)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对人体健康的风险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选取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惠州市为研究区域,对该市土壤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测定了42个表层土壤样品中的17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利用多元地统计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7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7种有机氯农药在42个土壤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p,p′-DDE检出率为100%,3种有机氯农药检出率在90%以上,6种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在80%以上。其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较普遍,但并未达到污染水平。分析显示,近期可能仍有新的六六六输入土壤环境,而滴滴涕则主要来自过去施用农药的残留。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惠州市土壤HCH和DDT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上述17种有机氯农药可以由5个主成分反映,分别对应于工业HCH的使用、自然因素、林丹的使用以及七氯和艾氏剂等农药的使用。采用克里格插值法对有机氯农药在研究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氯农药在研究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BHC)在土壤中的持留性已有大量的研究[3,5,7],并认为它在土壤中十分稳定,不易被降解,残留时间较长,可积累在土壤中,长期使用六六六会造成土壤污染,因此使得这种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受到了限制。但在六十年代以后,很多报道部指出[2,4-6],六六六在淹水土壤中可被土壤微生物快速降解,这一发现说明六六六在稻田上壤中的使用有可能不致造成土壤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省水稻及其根际土壤中主要有机氯农药六六六(BCH)和滴滴涕(DDT)残留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在抽检的10套样品水稻籽实中均未检出有机氯污染物六六六和滴滴涕,符合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而根际土壤中普遍检出滴滴涕农药残留,且德阳孝泉镇还检出六六六农药残留,但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其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残留尚未超标,符合自然土壤背景值标准。建议继续禁用六六六和滴滴涕农药,并应间断性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样调查,同时尽快禁止食用性植物生产中使用三氯杀螨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海南瓜菜田的33个表层土壤样品中18种有机氯(OCPs)农药残留,并对其进行污染来源分析和初步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中的OCPs检出率为90.9%,最高残留量为17.37 ng·g-1,平均值为2.30 ng·g-1;(2)18种OCPs均有检出,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硫丹类农药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3.6%、57.6%、54.5%;(3)DDTs是主要残留物质,占总OCPs残留量的54.6%,18.2%的土样可能有DDTs新的输入,土壤中HCHs主要来源于过去使用的林丹;(4)与国内其他地区土壤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相比,海南省瓜菜田土壤DDTs和HCHs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生态风险也较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涂抹、口服、灌胃、注射、离体培养等方法的研究结果,全面的评价了林丹的致敏、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尽管阳性与阴性结果均有报道,但基本结论是林丹对哺乳动物不存在致敏、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受某六六六(HCH)生产企业污染的场地上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和研究了土壤中六六六的污染水平和污染分布趋势。结果表明,六六六的浓度范围是0.34~2287.6mg·kg^-1,六六六污染主要集中在-1m土层,平均浓度高达467.75mg·kg^-1。在-3m和-5m土层中污染中心位置与-1m层土壤保持一致。通过Kriging法插值画出-1、-3、-5m土层等值线图,可清晰地看出六六六的分布趋势。六六六浓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迅速降低。然而,在-5m土层由于土壤类型为淤泥质粘土,六六六浓度相对于-3m土壤反而升高,该层的平均浓度为89.86mg·kg^-1。纵观整个污染场地六六六的污染分布情况,在地下水作用下污染物浓度向东南方向扩散,且六六六在垂直方向的迁移和残留浓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六六六在自然界中的环境行为及研究动向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因杀虫效果显著,一度被广泛应用;而其毒性、稳定性、挥发性又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被各国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其生产使用状况、毒性及环境行为, 对近二十年来六六六的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的研究给予了全面阐述和综合评价,并提出了今后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方面可能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4.
有机氯类农药在包气带及地下水中长期残留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分析方法对吉林省西部松原地区农田-水田、旱田种植类型下的包气带及地下水中有机氯类农药的长期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包气带土壤的各个取样层位都检测到了有机氯类农药,均为六六六、滴滴涕,在地下水中检测到了β体六六六。同时解释了不同类型农田包带中六六六异构体含量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启动、促成和作用方式的研究,较全面地详述了林丹对大、小白鼠的致癌危险性.大量结果证实,林丹对大白鼠既不能诱导肿瘤,亦无致癌作用,对小白鼠则有不同结果.有试验表明,当林丹使用剂量大于160mg/kg饲料时,有可能导致增生瘤或肝细胞腺瘤.如此高的剂量已超出了可忍受限度.机制研究表明林丹对小白鼠的致癌作用系非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有机氯农药(organic chlorinated pesticides,OCPs)的污染预防与控制,该研究分析了新疆典型农业地区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并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价。采集表层土壤样品36个,分析其中15种OCPs的残留状况。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s,HCHs)、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DDTs)、氯丹类化合物、硫丹和硫丹盐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是0.37~22.82、0.91~858.47、0.15~47.08ng/g、N.D(未检出)~16.27和N.D~73.83ng/g。对OCPs的来源进行分析,发现HCHs来源于历史上工业HCHs的使用或近期林丹的输入,DDT来源于工业品的违法使用和三氯杀螨醇的使用,研究区域氯丹存在新的来源,而硫丹新来源较少。通过主成分分析,从15种OCPs中提取了5个主成分,总方差解释量达到了79.93%。5个主成分分别归因于DDT和工业HCH s的使用、OCPs原料的差异以及研究区域内病虫害的发病特征等。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区域内OCPs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石河子污染水平最高,各研究区域土壤均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林丹的药效特点,加工剂型、使用方法和防治对象。根据目前占有资料,可使用的作物达几十种,防治对象数百种,涉及到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和卫生等各方面的害虫防治,是目前用途最广的农药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林丹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在自然状况下,林丹在土壤中的降解很快,20d后,灌淤土和灰漠土中降解率分别为3991%与4122%,两个月后降解分别达9959%和9969%。棉花种子及油菜种子经林丹拌种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很低,与不拌种的土壤残留相近。用干种子重量的015%林丹拌种,拌种棉田土壤中林丹的平均残留量为00042mg/kg,不拌种土壤中为00027mg/kg;油菜种子拌种土壤中平均残留量为00038mg/kg,不拌种的土壤中为00010mg/kg。棉花、油菜采用林丹拌种对土壤的污染是微不足道的。试验结果还表明,林丹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用药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林丹在环境介质中的持久性,对林丹的土壤降解、水解、光解与快速生物降解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林丹的土壤降解半衰期为36.9~68.6d,水解半衰期为8.94~2310d,对光反应稳定,难以快速生物降解。林丹对斑马鱼的96h—LC50为4.22μg·L^-1,对环境生物具有极高的毒性;林丹在金鱼体内的生物富集系数BCF〉1000,具有较高的生物富集性。根据试验结果推断,林丹在环境介质中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很容易在食物链中发生生物积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一些典型动物试验和离体培养试验,介绍了林丹对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毒性、中毒特征和某些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