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土壤侵蚀原理”研究型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研究型教学活动的师生关系分析,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土壤侵蚀原理”的研究型教学实践思路和内容进行分析,认为:基于问题情景假设和研究模拟的研究型主题讨论、土壤侵蚀情景模拟和综合性实验是研究型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基于计箅机辅助教学CAI(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的研究型理论教学和基于知识-能力-索质KAQ(knowledge-ability-quality)的综合性研究型实验教学,可培养大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及能力;情景假设、研讨式等多种研究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系统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使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有效地参与科学研究,从课程学习这个环节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为专业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考核方式及课外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着重分析了大学本科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黄勇 《计算机与农业》2011,(12):106-107,110
根据实际教学实践,介绍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内容、方法、考核上的一些具体做法,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旨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农科背景下进行水土保持实习实训类课程教学改革是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势所趋。根据新农科建设特点,指出目前个别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提炼了实习实训类课程改革创新制度设计,总结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构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体系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具体改革举措,以提升水土保持实习实训类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职《高专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实践教学经验进行了课程改革探讨,提出了通过改变授课顺序、降低课程难度、知识结构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入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6.
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学是高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分析了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学课程开设的社会背景及课程特点,并根据课程教学重点及要求,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比如:突出重点,加强案例教学;优化内容,突出教学特点;创新教学形式,增加实践环节,等等。  相似文献   

7.
范军 《计算机与农业》2010,(10):121-122,142
基于计算机组装与测试课程的特点,提出教学改革应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探讨了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了考核方式,改进了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各项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计算机组装与测试实验课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根据教学工作的实践,对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案例研究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张宁  任玲  吴延祥 《计算机与农业》2011,(9):132-133,136
结合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介绍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指出了应采取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学模式,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实际和"蔬菜栽培技术"的教学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综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服务蔬菜产业和地方经济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重点总结2010—2019年台湾地区水土保持研究新进展与农村地方创生现状,旨在探讨适合山坡地环境条件的自然工程设计理念和准则,为振兴农村社会经济服务,并为相关研究和相似地区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梳理10 a多来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将诸多理念加以整理,并根据有关调查结果进行汇总,阐述了新时期台湾生态工程与水土保持科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农村再生与地方创生等核心问题的研究进展。[结果]农村地方创生应以社区成长为核心,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并纳入地方政府有关政策共同执行,扩大参与及合作机制。水土保持可为乡村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地方创生的基础工作。推动地方创生的政策,大学生洄游农村计划以及水土保持和生态工程实施是农村地方创生和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结论]应通过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升民众自主防灾意识,构建绿色发展的战略布局,同时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等措施,有力推进农村地方创生事业。  相似文献   

12.
湘东地区典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揭示湘东地区土壤团聚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稳定性因素,为研究南方土壤团聚体胶结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湘东地区选择3种常见成土母质(第四纪红土、花岗岩风化物、板岩风化物)上发育的典型自然林地、水田与旱地,采集表层土壤(0—20cm)与底层土壤(40—60cm),利用湿筛法测定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结果]土地利用方式、母质类型及土层部位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稳定性,且它们的交互作用也非常明显。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总体表现为:水田林地旱地;但利用方式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仅局限于表层土壤,同时在花岗岩风化物发育质地较砂的土壤上表现不明显。不同母质间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呈现出如下规律:第四纪红土板岩风化物花岗岩风化物,但表层土壤或旱地、林地利用下该规律不甚明显。同时,表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一般要显著高于底层土壤,但对于第四纪红土发育质地较为黏重的土壤或水田利用方式下并非如此。[结论]成土母质、利用方式、土层部位通过对土壤质地、有机质、氧化物等的影响间接影响着湘东地区土壤团聚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水土流失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幸福指数的影响,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农户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熵值法与加权求和模型对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的云南省双柏县农户幸福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在农户幸福指数评价指标的权重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婚姻满意度、生态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双柏县大多数农户对精准扶贫工作认同度较高,总体满意度平均值为67.55分,但是各乡镇农户对政策感知差异较大。收入增减满意度、政策后果满意度、政策宣传满意度是影响双柏县农户对精准扶贫政策总体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双柏县农户幸福指数的平均值为65.64分,各乡镇农户幸福指数差异较小,基本维持在59~71分之间。[结论]未来双柏县应以提升农户幸福感和减缓贫困为关键点和突破点,通过精准扶贫政策实现水土流失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水土保持电声沙盘模型,为水土保持教学提供更为直观性的动态演示效果。[方法]以典型小流域为基本蓝本,依据光、电、声系统对流域基本特征、水土流失类型、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演示,借助微型人工模拟降雨系统演示不同降雨强度、降雨类型情况下的水土流失强度、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水土保持监测情况。[结果]水土保持电声沙盘模型实际上是把一个简化的小流域分为12个大的演示区域,该模型侧重地形地貌、地物特征表达以及地理特点、自然要素的表现,能演示流域的边界及与周边流域的联系,典型小流域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水文网系统的组成及汇流过程。[结论]水土保持电声沙盘具有仿真性、趣味性、体验性、自主性、互动性,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蔬菜种植区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与肥力适宜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西安市蔬菜区土壤属性空间变异与肥力适宜性进行评价,为相关部门土壤培肥和蔬菜种植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与蔬菜生长密切相关的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六个指标,利用半变异函数进行空间变异分析,应用模糊综合法计算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SFI),对SFI进行Kriging插值,采用等间距法划分等级,并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半变异函数能较好的拟合蔬菜区土壤空间变异特征,人为施肥成为影响土壤电导率、碱解氮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土壤pH值和其他养分则同时受到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作用。[结论]西安市蔬菜区土壤肥力适宜性处于中等较好水平,限制蔬菜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临潼区东南部,鄠邑区、周至县北部地区以及长安区和鄠邑区北部交界处蔬菜区土壤肥力有待提高,菜农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补施氮肥。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炭对旱地红壤理化性状和水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对旱地红壤基本理化性质及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为红壤地区土壤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测定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水平下的土样容重、孔隙度和有机碳含量,采用原状土压力膜法分层测定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结果]施用生物质炭能显著降低土壤的容重,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及有机碳含量,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孔隙度及有机碳含量逐渐提高;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逐渐增加,凋萎系数逐渐减小,施用生物质炭30t/hm2的土壤处理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最高;生物质炭施用量与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凋萎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施用生物质炭能显著提高红壤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土壤氯离子与高光谱波段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获取盐渍化信息,为盐分的高精度提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东省垦利县作为研究区,于2014年10月5—7日野外采集93个土壤样本,利用ASD高光谱仪野外采集土样高光谱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多元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估测氯离子含量的高光谱模型,以快速估测氯离子含量。[结果]氯离子在近红外749,830,987,1301,1 432,1 486nm较为敏感,在土壤光谱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室内风干土壤氯离子含量预测最优模型,模型均通过T检验和F检验,能较好地预测土壤氯离子含量。[结论]研究区土壤各组分盐离子中,阳离子以钠离子为主,阴离子以氯离子为主,该模型使间接得到土壤盐分含量具有较好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土壤颗粒悬液搅拌对土壤质地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土壤颗粒悬液搅拌对土壤质地分析的影响,为实验室准确测定土壤机械组成提供可行的参考与指导。[方法]采用比重法测定土壤机械组成,在搅拌不同行程、搅拌不同次数、悬液静置不同时间后搅拌、不同测定时点搅拌的多种条件下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搅拌行程、搅拌次数、悬液静置后搅拌对黏粒含量测定无影响,对粉砂粒和砂粒含量测定均有影响。搅棒从液面下行至沉降筒底搅拌,有利于颗粒充分运动及均匀分布,黏粒、粉砂粒、砂粒含量测定稳定,精密度良好;以氢氧化钠为分散剂的悬液搅拌30次,黏粒、粉砂粒、砂粒含量测定准确,精密度良好;悬液静置的适宜时间大于1h,搅拌30次所测粉砂粒和砂粒含量的精密度呈下降趋势,搅拌45次所测粉砂粒、砂粒、黏粒含量稳定,精密度良好,与洗后即搅拌30次的测定结果一致。在第2测定时点增加搅拌1min对测定结果无影响。[结论]本试验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避免了重复操作,有利于减少误差,适用于多个样品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9.
漓江上游猫儿山3种典型植被不同层次土壤的含水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揭示漓江上游森林植被对降水产流的调节作用,客观评估漓江上游水资源潜力,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漓江上游猫儿山林区的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荷木林(Schima superba)和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3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由于荷木林冠层结构复杂,与毛竹林和杉木林相比,荷木林蓄水能力更强;毛竹林、荷木林和杉木林3种植被垂直结构明显,导致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趋势不同;(2)荷木林土壤含水量都在高值变化,而杉木林土壤含水量都在低值变化;各层次土壤含水量与年降雨分配关系密切,随着雨旱两季变化,毛竹林、荷木林和杉木林不同层次土壤水分随降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毛竹林土壤孔隙度大于木荷林和杉木林,但毛竹林的浅根性和速生性对表层土壤水含量影响更大。[结论]大气降水是土壤含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是降雨与植被垂直结构及蒸腾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农户自身行为对水土流失影响,为保护和改善粤北山区生态环境、实现精准贫困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贫困胁迫下的粤北山区农户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进行农户调查,并通过"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粤北山区农户行为对水土流失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从农户行为视角出发,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定量评价农户行为对水土流失影响程度。[结果](1)由于薪柴依赖度降低、坡耕地比重下降等因素,2012—2016年农户行为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压力值逐渐降低;(2)虽然农户区水土流失状态值降低,但农户水土保持状态增加,总状态值稍有增加;(3)农户和政府对水土流失治理响应值逐渐增加;(4)综合PSR值,最终农户行为对水土流失影响值稍微降低,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结论]粤北山区农户对水土流失影响压力值降低,状态值增加,最终农户行为对水土流失影响值稍有降低,农户行为对水土流失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