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京单128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3种锌肥施用方式[底施锌肥(DS)、冲施锌肥(CS)、喷施锌肥(PS)]研究了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燕山丘陵区春玉米穗部性状、产量及籽粒含锌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锌肥能够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增产效果表现为PSCSDSCK,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5.2%、12.0%和5.4%。增施锌肥后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呈增加趋势,禿尖长呈明显降低趋势,其中禿尖长和行粒数变异明显,变异系数分别为55.2%和6.8%,说明增施锌肥主要是通过降低果穗禿尖、增加行粒数来增加穗粒数,从而增加产量。同时增施锌肥能够显著增加玉米籽粒锌含量,施用效果也表现为PSCSDSCK,平均增幅分别为50.4%、36.9%和30.8%。由此认为,在典型缺锌地区的燕山丘陵区种植玉米时增施锌肥是增加玉米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施用方式上以喷施最佳,冲施次之。  相似文献   

2.
氮锌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锌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锌肥都能增加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株高、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且除穗长外氮肥的作用大于锌肥;氮锌配施效应大于单施氮肥或锌肥,氮锌交互效应为正,N1Zn1是最佳处理组合;综合考虑玉米生物产量、子粒产量、经济效益及环境污染,以施N1...  相似文献   

3.
锌肥对作物产量、子粒锌及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后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992年~ 1 998年在河南新乡缺锌褐土进行了微区定位试验 ,研究施锌对作物和土壤的长期效应。结果表明 :施锌提高第一茬作物小麦的分蘖数、穗数、穗长和第二茬作物玉米的穗长、穗粒数和粒重 ,从而显著增加小麦和玉米产量。不同用量的锌对作物产量影响未及显著差异水平。施锌对作物产量的后效不明显 ,最多能维持两茬作物。施锌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 ,尽管施用锌肥 ,经过 4茬之后 ,土壤有效锌含量仍维持在临界值之上 ,但作物产量没有多大影响。施锌显著提高前 2茬小麦和前 3茬玉米子粒中锌含量  相似文献   

4.
锌肥对作物产量、子粒锌及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后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2年一1998年在河南新乡缺锌褐土进行了微区定位试验,研究施锌对作物和土壤的长期效应。结果表明:施锌提高第一茬作物小麦的分蘖数、穗数、穗长和第二茬作物玉米的穗长、穗粒数和粒重,从而显著增加小麦和玉米产量。不同用量的锌对作物产量影响末及显著差异水平。施锌对作物产量的后效不明显,最多能维持两茬作物。施锌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尽管施用锌肥,经过4茬之后,土壤有效锌含量仍维持在临界值之上,但作物产量没有多大影响。施锌显著提高前2茬小麦和前3茬玉米子粒中锌含量。  相似文献   

5.
锌肥施用方式对小麦、玉米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和"先玉335"玉米品种,"良星99"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土施和叶面喷施锌肥对小麦、玉米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华北石灰性土壤上,土施和叶面喷施锌肥并没有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小麦产量有一定程度增加;土施以及叶面喷施锌肥均显著提高小麦、玉米籽粒锌含量,叶面喷施锌肥的效果更好,并且小麦籽粒锌含量增加幅度显著高于玉米。土施和叶面喷施均能显著降低小麦、玉米籽粒磷锌摩尔比,增加籽粒锌的生物有效性,叶面喷施的效果更好。因此,单独叶面喷施锌肥或与土施相结合是提高小麦、玉米籽粒锌含量的有效措施,是保障人体锌营养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宿州的西二铺村和湖町村分别设置了农民习惯施肥(CK)处理、配方肥处理、配方肥分别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以及同时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配方肥显著增加了小麦产量,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进一步增加了小麦产量,进而提高小麦经济效益;同样,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幅达到35.0%、107.0%、99.1%。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增加了籽粒锌和硫的积累量,对籽粒锌含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籽粒硫含量影响不明显。不同处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差异均不显著,但增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籽粒的谷醇比,降低了直支比,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提高。因此,在土壤锌和硫含量较低的地区,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能促进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站的养分循环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利用单个生长季的数据研究不同施肥制度对水稻产量构成(单穴有效穗数、单穗粒重和单穴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对产量构成及其稳定性与水稻孕穗期植株的养分含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有利于水稻有效穗数的形成,N处理的单穴有效穗数比CK处理多4.2穗,比NP和NPK处理分别多0.9穗和0.7穗;施用氮肥显著降低水稻单穗粒重,氮磷配施可以协调水稻单穴有效穗数和单穗产量之间的矛盾,获得较高的单穴产量.施用猪粪可以增加水稻的单穴有效穗数和单穴产量,但不会降低水稻的单穗平均粒重.施肥处理仅对水稻单穴有效穗数的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对单穴产量和单穗平均粒重的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CK、N、NP、NPK处理单穴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9.5%、17.9%、1813%和22.9%,施用钾肥会显著增加水稻单穴有效穗数空间变异.施用猪粪对3个指标的稳定性影响不显著.水稻3个产量构成因素及单穴有效穗数标准差与水稻孕穗期茎秆和根系养分含量间具有较好的线性拟合关系,单穴有效穗数变异系数与水稻植株钾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锌硼钼配施对川白芷药材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川白芷道地产区遂宁的紫色土有效态养分中缺硼和较缺锌、钼,成为川白芷优质高产的限制因子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锌、硼、钼三种微量元素肥料对遂宁地区川白芷药材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找出适合遂宁地区川白芷的微肥配施方案。 【方法】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在川白芷生长旺盛期前分3次进行锌、硼、钼微肥叶面喷施处理,2015年7月采收,分别测定药材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使用DPS软件解析数据建立了锌、硼、钼与川白芷药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函数模型,通过F检验,分析了回归方程和各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利用模型分析了微量元素肥料对根折干率、根密度、根体积、根长、根直径及产量的影响,使用统计频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和DTOPSIS法综合各项指标获得最优施肥方案。 【结果】 施用锌、硼、钼微肥可影响川白芷药材根部农艺性状,并显著影响其产量,且因素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和抑制效应。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施肥水平下各因素对根折干率、根体积、根长、根直径和产量的影响大小为钼>锌>硼,对根密度的影响大小为硼>锌>钼。在一定范围内,钼能增加根体积、降低根密度,锌能增加根直径,硼抑制根密度和根长。互作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锌肥和硼肥互作、锌肥和钼肥互作对产量增加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锌肥和钼肥互作抑制根体积,钼肥和硼肥互作抑制根密度。根据统计频数法优化出锌肥0.0305~0.0960 kg/hm2、硼肥1.0270~1.7928 kg/hm2、钼肥0.1354~0.1774 kg/hm2的最佳施肥配方,利用灰色关联度和DTOPSIS法综合获得使用锌肥0.06 kg/hm2、硼肥2.28 kg/hm2、钼肥0.17 kg/hm2下产量最高,较对照增加了44.4%。 【结论】 锌、硼、钼三种微肥配合施用对川白芷增产有显著的效果,但是需要适量施用,过量施用对产量会产生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典型的喜锌、喜硅和低度需硼作物,而我国红壤区土壤中硅、硼、锌等主要中微量元素含量普遍偏低,施用硅、锌、硼对水稻生产存在重大影响。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和晚稻品种H优518为试验材料,研究硅、锌、硼配施对红壤区双季稻产量和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早稻季Si+Zn和Si+Zn+B处理产量分别显著增加8.6%和12.6%,晚稻季仅Si+Zn+B处理产量显著增加10.6%;早稻季Si+Zn+B处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晚稻季仅Si+Zn和Si+Zn+B处理有效穗数显著增加;早稻和晚稻群体总颖花量与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与CK处理相比,增施硅、锌、硼后各生育期分蘖数、叶面积指数、SPAD值、生物量积累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Si+Zn+B处理增加幅度最大。除早稻季Si处理外,早稻季和晚稻季增施硅、锌、硼肥后各处理地上部群体氮素吸收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Si+Zn+B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因此,在红壤区双季稻生产中应重视硅、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尤其是温度条件较低的早稻季更应重视这些元素的施用。  相似文献   

10.
灌水时期和施用硫锌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研究了灌水时期以及施用硫肥和锌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后期灌水,有利于抑制旗叶叶绿素的降解,提高了旗叶叶片含氮量,延长了旗叶的功能期,以开花期灌水最显著;施硫肥和锌肥也能减缓旗叶的衰老。籽粒产量、容重、千粒重和穗粒数均随灌水时期的推迟而增加,以开花期灌水产量最高,各灌水处理间差异显著,总穗数以春生5叶期灌水处理最高;硫肥和锌肥处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没有显著影响。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和蛋白组分,除醇溶蛋白外,均随灌水时期的推迟而降低,以春生2叶期灌水含量最高;施硫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和谷蛋白含量,锌肥作用差异不显著。在干旱条件下,春生5叶期灌水有利于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磷钾肥对土壤pH和镉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对土壤pH和镉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60 d时,所有氮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增加了Cd的提取量;但高量尿素和氯化铵处理土壤pH降低最多,提取的Cd也最多;硫酸铵提取的Cd较对照增加最小。所有磷肥处理均引起土壤pH小幅降低,但对土壤Cd提取量的影响以普钙稍大。3种钾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其中氯化钾在0 d时提取的Cd在所有钾肥处理中为最高,其提取能力15 d后逐渐消失,试验结束时所有钾肥处理对Cd提取量均低于对照。本研究进一步表明,在土壤Cd含量处于污染临界值附近或已受Cd污染的土壤上,应避免施用高量的酸性肥料如尿素、氯化铵、普钙,以及其他酸性物料。在常用磷、钾肥中,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在Cd污染土壤上施用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2.
控释肥、普通肥分层施肥对氮磷钾养分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分层施肥对养分迁移的影响,通过土柱淋洗试验,以混施(肥料撒施后翻耕)为对照,设置不施肥、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分别与磷钾肥掺混后进行1层(深度5cm)、2层(5,10cm)、3层(5,10,15cm)施肥处理,研究不同分层施肥处理对养分淋洗总量、肥料养分淋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肥分层施肥的无机氮淋洗总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中3层施肥处理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控释肥各分层施肥处理无机氮淋洗量总体低于控释肥混施,但未达显著水平;各分层施肥处理对有效磷的总淋洗量无显著影响;普通肥3层施肥处理速效钾淋洗总量最高,且显著高于普通肥混施,而控释肥分层施肥中速效钾淋洗总量也是以3层施肥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控释肥1层施肥。不同分层施肥对肥料养分淋洗率表现出较大差异,普通肥混施处理氮淋洗率为9.9%,普通肥1层、2层、3层处理淋洗率分别为6.31%,4.91%,2.70%,分层施肥各处理淋洗率均显著低于混施处理,控释肥混施处理淋洗量为3.28%,控释肥1层、2层、3层处理淋洗率分别为1.48%,2.00%,2.63%,分层施肥处理淋洗率均低于混施处理,但未达显著水平;普通肥分层施肥处理磷肥损失率为0.03%~0.05%,而控释肥分层施肥处理磷肥损失率为0.07%~0.08%,均未达显著水平;普通肥分层施肥处理中混施钾肥淋洗率为0.35%,1层、2层、3层施肥处理淋洗率分别为0.40%,0.49%,0.55%,其中3层处理淋洗率显著高于混施处理,控释肥混施处理钾肥淋洗量为0.24%,1层、2层、3层施肥处理淋洗率分别为0.20%,0.27%,0.37%,其中控释肥3层淋洗率显著高于混施处理。各处理pH总体为7.22~8.24,各次淋洗各处理间pH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电导率随着淋洗的进行出现显著的下降,第1次淋洗普通肥各处理电导率为7547.00~9360.00μS/cm,控释肥各处理电导率为5570.00~9370.00μS/cm,至第4次则分别下降为1985.67~2470.00μS/cm与1804.67~2576.67μS/cm。综上,普通尿素分层施肥无机氮淋洗总量显著低于肥料混施,以3层施肥最低;控释尿素各分层施肥无机氮淋洗量总体低于肥料混施,但差异不显著;各分层施肥对磷素总淋洗量无显著影响;普通肥3层施肥速效钾淋洗总量显著高于肥料混施;随着淋洗次数的增多,各处理淋溶液电导率均出现显著的下降,pH则不同程度上升。  相似文献   

13.
控释复合肥对番茄生长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采用流化床包膜技术制作的控释期为90d的4种养分比例不同的控释复合肥与等养分量的普通复合肥进行了番茄肥效对比盆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控释复合肥具有养分缓慢释放的特点,施肥后40d达到高峰,有利于番茄生殖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施用控释复合肥番茄株高、叶面积、叶片数和鲜果重明显优于普通复合肥,且对防止病虫害有良好效果。施用控释复合肥番茄鲜果产量平均比普通复合肥提高63.1%。在本试验条件下,以CRF3处理,N-P2O5-K2O用量为0.4-0.26-0.37g/kg(即N:P2O5:K2O养分比例为1:0.65:0.93)肥效最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中的测土配方施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笔者的实践,阐述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测土配方施肥行动的意义、测土配方施肥的主要工作内容、目前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等。同时介绍了目前在我国测土配方施肥中土壤养分化验的新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中的测土配方施肥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根据笔者的实践,阐述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测土配方施肥行动的意义、测土配方施肥的主要工作内容、目前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等。同时介绍了目前在我国测土配方施肥中土壤养分化验的新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传统化肥增效改性提升产品性能与功能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目的】当前,我国各类增效改性肥料年产量达到1300万吨(商品量),每年推广面积4亿多亩,年增产粮食110亿公斤,为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传统化肥增效改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从技术研究、 政策、 推广等领域给予支持。综合分析、 评述我国传统化肥增效改性的意义、 取得的研究成果与未来发展,为推动我国化肥提质增效,提升化肥产品性能与功能提供思路和策略。【方法】本文收集了我国有关传统化肥增效改性研究的主要文献,对目前改性增效肥料在我国的生产、 使用现状和研究取得的成果和观点进行系统分析、 归纳和综合评述,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对策。【结果】传统氮肥因活性高、 损失途径多,磷肥施入土壤易被固定,加之我国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较高等,化肥利用率较低,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较大,化肥增效改性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目前对传统化肥进行增效改性的主要技术途径包括缓释法增效改性、 稳定法增效改性、 增效剂法增效改性以及有机物料与化学肥料复合(混)优化化肥养分高效利用,相应发展的增效改性产品包括缓释肥料、 稳定肥料、 增值肥料和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料。【结论】传统化肥增效改性是提升化肥产品性能与功能、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需要加强研究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基肥和追肥用量及比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个很关键的措施就是同步作物的养分需求与土壤、肥料的养分供应。本文依据农户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详细分析了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氮磷钾基肥和追肥用量及比例,并利用施肥比面这个指标筛选分析了三大粮食作物上六个主要化肥品种作基肥和追肥的用量和比例。最后针对我国基追比现状本文提出了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影响基追比的因素,在高肥力地区采用降低基肥的用量,加大追肥用量的氮肥后移的施肥方式;在肥料品种方面对于氮肥来说仍要保持单质氮肥的生产和应用,对于磷钾来说,应针对不同的肥料品种加大肥料复合化和专用化。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揭示利用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实现作物增产和土壤改良的可能性及其机理。以南粳9108为供试水稻品种,设置4个处理:常规施肥(T1),低量自配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T2),高量自配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T3),不施肥(CK),T1、T2和T3采用等氮量设计(315 kg/hm2),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较常规施肥,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提升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增强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能够显著增加收获时的水稻干物质积累量,一定程度地提升水稻株高,促进水稻分蘖并且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能够实现土壤改良和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9.
王丹  赵学强  郑春丽  沈仁芳 《土壤》2017,49(6):1078-1083
油菜是我国和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对氮磷肥需求量大,但是氮磷肥利用率低,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由于根际促生菌能够改善植物生长并提高养分吸收,近些年来不少生物肥料中添加有根际促生菌。采用土培试验,探究了两种根际促生菌(巨大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在不同氮磷条件下对油菜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期为油菜肥料研制和施肥技术提供帮助。结果表明:油菜在缺氮或缺磷条件下的地上部干重仅为正常氮磷供应的20%;巨大芽孢杆菌在正常氮磷供应条件下改善了油菜生长,促进了油菜对P、K、Zn和B 4种营养元素的吸收,而在缺氮和缺磷条件下没有效果;短小芽孢杆菌在缺氮、缺磷和正常氮磷条件下均没有效果。因此,氮磷肥对油菜生长至关重要,巨大芽孢杆菌能够在适当氮磷供应的条件下发挥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麦氮肥调控的群体效应和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氮肥调控群体效应及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投肥水平下,N,P,K,Fe,Zn,B和Mn肥同时增加,群体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增蘖1.71×10~6~2.45×10~6个/hm~2,增产754.5kg/hm~2,增收840元/hm~2,有效养分平均效益3.10元/kg。在此基础上微肥用量增加1倍,增产1147.5kg/hm~2,增收1347元/hm~2,微肥平均养分效益30.7元/kg;P和微肥增加1倍,增产1417.5kg/hm~2,增收1716元/hm~2,磷肥平均效益7.53元/kg;K增加1倍,增产405kg/hm~2,但不增收。不增加N肥同时提高P,K及Fe,Zn,B,Mn肥的投入量,增产945kg/hm~2,增收1314元/hm~2,在此基础上,若将P肥投入量提高1倍,增收3932元/hm~2,增加养分效益17.54元/kg。研究表明,在较高的肥力基础上磷肥和微肥是提高小麦生产能力和效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