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室盆栽与田间试验研究河西走廊民勤灌漠土养分结果表明 ,盆栽灌漠土缺N、P、Cu、Fe和Zn ,未施N、P、Cu、Fe和Zn处理的高粱相对产量分别为 4 7.38%、6 8.77%、70 .91%、78.4 0 %和 80 .2 1% ;而N肥和P肥为大田该灌漠土主要限制因子 ,大田试验最佳处理 (OPT)增施N、P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增幅分别为 11.95 %和2 2 .6 0 % ,而减N处理玉米产量则显著降低 ,减幅为 10 .4 0 %。  相似文献   

2.
土壤侵蚀引起表土流失会导致作物产量的下降。哥伦比亚的农业学家F .A .Fl¨orchinger等人研究清除 5、10、13和 4 0cm表土对高粱、花生和木薯产量的影响。该试验在热带农业国际研究中心 (CIAT)试验站进行。试验地土壤为非结晶的高岭石形成的不饱和热带始成土 ,排水良好。由表层土的流失所导致的有机质的减少是作物产量显著降低的关键因素。肥料不能恢复土地的生产力。表土流失的加快使铝处于饱和状态 ,严重抑制了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3.
施肥结构对砂质潮土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砂质潮土上10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及N、P、K等养分在土体中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N肥小麦减产21.1%~34.3%,玉米则增产155.9%~209.7%;单施P肥小麦增产29.3%~39.7%,玉米减产50.4%~63.0%;而N、P肥配施小麦、玉米分别增产3.43~5.79倍和3.04~4.23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而N、P肥单施或配施仅能维持较低有机质水平,且土壤K耗竭严重。单施N肥N素易于下淋,而N、P肥配施有利于N在土壤上层的保持。有机肥配施N肥或N、P肥是较好的施肥结构。  相似文献   

4.
渭北旱塬不同程度土壤侵蚀及生产力恢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侵蚀会降低生产力,影响作物产量,因此,恢复土壤生产力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采用人工模拟土壤侵蚀方法,对侵蚀状况下的土壤进行生产力研究,并配以施肥探索土壤生产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I)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侵蚀土壤的含水量降低,密度增加,孔隙度减小;2)在无肥下,土壤中有机质及其他养分质量分数均随侵蚀程度的加深而减少,施肥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及各养分的质量分数,但施肥后各养分的质量分数整体上仍呈现出随侵蚀深而降低的趋势;3)土壤侵蚀会减少玉米的生物量,平均每侵蚀1am土层,玉米生物量下降0.38%,施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侵蚀所造成的损失;4)同生物量的变化情况,玉米产量也呈现出随侵蚀程度加深而逐渐下降的趋势,每流失1cm土层,玉米产量平均下降2.49%,施肥能够提高一定的玉米产量,在剥离地表20cm、剥离地表10cm、原状未扰动土和覆盖10cm表土4种不同的地表处理下,常规施肥下的玉米产量比无肥分别提高2.44%、2.13%、1.50%和1.23%,过量施肥比无肥分别提高2.99%、2.56%、1.98%、1.14%。  相似文献   

5.
郭菊花  陈小云  刘满强  胡锋  李辉信 《土壤》2007,39(5):787-793
土壤采自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历经22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地,各施肥处理为:不施肥(CK)、施N肥(N)、施P肥(P)、施K肥(K)、施N、P肥(NP)、施N、K肥(NK)、施N、P、K肥(NPK)、施双倍N、P、K肥(2NPK)、施N、P、K肥和有机肥(NPK OM).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团聚体分布的影响以及土壤有机C、N在各级团聚体上赋存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有机C、N主要分配在2~0.25 mm的大团聚体上,C/N比随着团聚体粒级的减少而降低;水稻土团聚体的形成与有机C(SOC)密切相关,表现出与“层次性“机制相符的现象;施P、K、NK肥和NPK OM显著提高大团聚体的含量和团聚体的稳定性;NPK OM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C、N和各级团聚体上的有机C、N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2003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灰色草甸土上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设计试验方案,研究N、P、K肥配施对WL-232HQ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当年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27.36kghm-2,施P2O554.71kghm-2,施K2O281.33kghm-2时可获得鲜草最高产量77976.9kghm-2。14个处理组合中,初花期以处理4(N2P0K2)和处理12(N2P1K1)粗蛋白的含量高;初花期的粗纤维含量小于25.0%的处理组合是处理8(N2P2K0)和处理10(N2P2K3),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9];初花期粗灰分含量处理1(N0P0K0)和处理9(N2P2K1)较低;并分析了N、P、K肥对WL-232HQ紫花苜蓿营养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验探索了前作(冬季)种植蔬菜的情况下,不同氮磷肥施用量与配施植物/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N、P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土壤植物调理剂在提高水稻N、P肥吸收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本试验条件下,667m2施N5.9kg+P2O54.1kg+K2O5kg+土壤植物调理剂33kg,能获得高产。对于高需N、P品种,在合理施肥的同时配合使用土壤植物调理剂能充分发挥其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红壤肥力和环境效应评价的油菜-花生适宜施肥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波  严浩  施建平 《土壤》2007,39(2):222-230
基于土壤肥力的施肥决策是提高施肥经济效益和降低施肥对环境危害的基础。本文针对红壤丘陵区的油菜-花生轮作系统,在红砂岩和红黏土红壤旱地中进行单因素的N、P肥料试验,评价其产量、肥料利用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提出红壤丘陵区的施肥模型和适宜施肥量。试验表明,红壤速效P含量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考虑土壤速效P含量参数的油菜施N模型为Y=266.1×AP_class 2.87×N 393.3,其中Y为油菜的产量(kg/hm2);AP_class为土壤速效P含量的分类变量,N为施入的N肥用量(纯Nkg/hm2)。通过对不同施N量下花生产量、N肥利用率和环境效应(收获后土壤剖面中NO3--N储量)的综合评价,红砂岩红壤旱地中花生的N肥适宜用量为103.5kg/hm2。作物对P肥的利用率随施P量的增加呈现抛物线的变化方式。土壤速效P含量也影响了P肥利用率,速效P含量高的红砂岩红壤中花生对P肥利用率显著高于速效P水平低的红黏土红壤。综合评价P肥的产量效益、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红砂岩红壤旱地中,油菜的适宜施P量为P2O590kg/hm2,花生的适宜施P量在P2O522.5~45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9.
试验探索了前作(冬季)种植蔬菜的情况下,不同氮磷肥施用量与配施植物/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N、P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土壤植物调理剂在提高水稻N、P肥吸收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本试验条件下,667 m2施N5.9 kg+P2O5 4.1 kg+ K2O5 kg+土壤植物调理剂33 kg,能获得高产.对于高需N、P品种,在合理施肥的同时配合使用土壤植物调理剂能充分发挥其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苏南太湖流域苏州市吴中区(原吴县市)横泾镇旺山村水稻丰产方为试验点,研究不同施N水平下田面水、排水渠、灌水渠、毗邻农田的河水等地表水体中N、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N肥用量对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田面水及邻近地表水体N、P的浓度变化特征与基肥施用方式有关。水稻施肥期间,农田是周边水体的N、P污染源,是监控稻田N、P流失的关键时期。在当地常规施N量的基础上再增加N肥用量边际产量开始下降,不但不能增加收益而且还导致稻田周围水体N、P污染的加剧。  相似文献   

11.
当年肥料深施对生土棉花根-冠-土系统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求当年生土最佳施肥方式,试验连续2年采用根管土柱法,研究不同肥料(N、P、N+P+K、有机肥、不施肥对照)、不同施肥深度(0—20cm,40—60cm,80—100cm土层)对生土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innaeus)根(根重)—冠(地上部生产力)—土(根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根际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系统垂直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明显提高生土棉花地上部生产力,但对根重发育没有明显优势;单施P肥明显改善生土棉花根重垂直分布,但明显抑制地上部生产力形成;NPK配施有利于协同生土棉花根—冠建成;(2)有机肥或含P肥,有利于提高生土棉花根际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生土棉花根际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3)相关分析表明,生土棉花根土系统建成中,在酶促反应下,根系及土壤营养之间彼此互为促进,从而达到生土熟化;(4)因子分析表明,生土棉花根—冠—土系统建成的首要因素是根-冠系统,其次是根-土养分系统,根—土酶系统通过活化土壤养分而促进根—冠—土系统的良好构建;(5)聚类结果得出,当年生土棉花根—冠—土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佳施肥方式是40—60cm土层单施有机肥或配施NPK肥。由此可知,当年生产见效并改良生土的最佳施肥方式是有机肥或NPK肥深施40—60cm。  相似文献   

12.
红壤性水稻土施肥的产量效应及与气候、地力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以23a红壤性水稻土化肥定位试验为对象,探讨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水稻产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地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的产量效应均显著受气候的年成变化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气候的季相变化因不同施肥措施而异,对CK、NK、NPKM处理影响不大,而对N、NP、NPK处理有强烈的影响;红壤性水稻土基础地力贡献率较稳定,为46.3%,72.0%。随着施肥结构完善,对地力贡献的依赖性表现出NPKM〈NPK〈NK、NP〈N的趋势;各施肥管理水稻平均增产效果表现为NPKM〉NPK〉NK〉NP〉N。连续施用氮(N)肥,增产效果达持续显著水平的年限为17a,钾(K)肥的为98,而磷(P)肥不明显。N肥单施或与P肥、K肥配施,生产稳定性显著下降,且随时间的延长,增产效率均呈线性下降,其下降速率表现出NP〉N〉NK的趋势,至18~218后,产量水平相当或者低于无肥区(CK)。N肥与PK肥配施,可显著提高水稻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再配施有机肥,水稻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渭北旱塬侵蚀退化土壤生产力的恢复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侵蚀会降低生产力,威胁农业生产,因此,对土壤生产力进行恢复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剥离熟土层,模拟研究不同侵蚀程度下的土壤生产力,选取施肥和覆盖表土2种恢复措施,对其土壤生产力的恢复情况展开研究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能够使土壤的理化性状恶化,施肥和覆土均能很好地改善土壤密度和孔隙度等,并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其他养分的质量分数。2)土壤侵蚀会降低作物产量,在不施肥下,每侵蚀1cm熟土层,玉米产量平均下降1.27%,施肥下每侵蚀1 cm熟土层,玉米产量比对照平均增加0.87%;而每覆盖1cm熟土层,玉米产量平均增加0.91%,但并不能完全补偿侵蚀造成的产量损失。3)利用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PI模型)计算出了不同措施下的生产力指数,发现:无肥下侵蚀的生产力指数最低,平均每侵蚀1 cm熟土层,生产力指数下降2.17%,施肥下平均每侵蚀1 cm熟土层,生产力指数比无肥增加1.09%,而平均每覆盖1 cm熟土,生产力指数增加1.29%;表明覆土较施肥更易提高土壤生产力。4)对产量和生产力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用生产力指数来衡量土壤生产力的高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氮肥对大白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及合理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孙权  丁福荣  李鹏  吕海霞  胡霞  刘正军 《土壤》2003,35(3):255-258
对宁夏灌淤旱耕人为土氮(N)肥与大白菜产量及菜体和土体中硝酸盐累积的关系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范围内,银川平原复种大白菜的产量及净菜率与施N量成正比;施N肥增加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复种大白菜的最高产量施N量为448.5㎏/hm2,最佳产量施N量为427.5㎏/hm2;大白菜外叶硝酸盐含量高于内叶,内叶硝酸盐含量随施N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外叶硝酸盐含量在高施N时,随生育期延长而增加;施用N肥明显增加土体各土层中的硝态N含量。  相似文献   

15.
晏娟  沈其荣  尹斌  张绍林  朱兆良 《土壤》2009,41(3):372-376
太湖地区过量施肥现象相当普遍, 导致 N 肥利用率低和 N 肥损失严重.为此,2004-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进行了连续稻麦轮作试验,研究不同施 N 量对该地区水稻和小麦产量及 N肥利用率的影响,以寻找较为适当的 N 肥施用量,该施 N 量即能使作物不减产,又要保持较高的 N 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施 N 量超过150 kg/hm2 后,作物产量增加较少.当施N量从100 kg/hm2 增加到350 kg/hm2,连续3 年的水稻平均N肥吸收利用率(REN)为46.1% ~ 32.4%,两年小麦试验结果显示小麦的平均REN为 36.0% ~ 27.8%.相应的水稻和小麦的农学利用率(AEN)是15.0 ~ 5.56 kg/kg 和 17.1 ~ 6.91 kg/kg.研究还表明太湖地区水稻经济适宜施N量为209 kg/hm2,小麦是219 kg/hm2,在当地作物品种、气候条件和管理方式下,作物产量可分别达到8.2 t/hm2和4.7 t/hm2的高产,水稻的REN、N肥生理利用率(PEN)、AEN、N肥偏生产力(PFPN) 可保持为37.6%、29.5 kg/kg、11.0 kg/kg 和44.5 kg/kg;小麦则是31.4%、38.4 kg/kg、12.0 kg/kg和23.7 kg/kg.显然,适宜的施N量不仅没使作物减产,而且保证了作物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保持了较高的N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土壤通报》2017,(5):1162-1168
本文以20年塿土冬小麦-夏休闲轮作体系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探讨小麦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及养分平衡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试验包括7种施肥模式: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氮磷钾(NPK)、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MNPK)。结果表明,同时施入氮肥和磷肥处理的小麦产量上升趋势显著,年均增产幅度为219~265 kg hm-2。施氮肥处理土壤氮素盈余,施磷肥处理土壤磷素盈余。以N和NK氮素盈余最多,年均盈余分别为88 kg hm-2和66 kg hm-2,MNPK土壤磷素盈余达到107 kg hm-2。同时施入氮磷肥处理(NP、NPK)显著提高了氮(磷)肥的累积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MNPK仅显著提高了氮肥的累积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除了PK和MNPK外的其它处理,土壤钾素均呈亏缺状态,以NP亏缺最严重,达到103 kg hm-2a-1。施钾肥对钾肥累积表观利用率、钾肥农学效率以及钾肥偏生产力均没有明显影响。20年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以MNPK最高。旱作塿土合理的施肥措施为氮磷配合或有机肥配合氮肥。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和灌漠土养分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河西走廊灌漠土上连续27 a的长期定位试验数据,研究了河西绿洲区灌漠土有机肥和化肥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增加了作物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7种施肥方式(单施氮、NP配施、NPK配施、单施有机肥、有机肥+N、有机肥+NP、有机肥+NPK)中,以有机肥与NP或NPK肥配施效果为最佳。长期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增加了N,P,K养分投入量、养分携出量和盈余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21~25 a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0.0%~16.0%,58.1%~69.0%和13.4%~31.1%,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45.7%~79.0%,172.2%~287.8%和21.4%~38.8%,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单施化肥处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中,以有机肥与NPK肥配施改善土壤肥力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8.
农学家常常需要知道进行土壤保持措施的确切费用。这样可以帮助制定某一地区新的土壤保持措施或补充原有土壤保持措施,并进行由水引起的土壤侵蚀定量测量,规划适宜的土壤保持措施。 本研究试图测定: (1)在热带,土坡侵蚀对一种高风化土(氧化土)生产力的影响。 (2)模拟侵蚀裸露底土的化学特性和物理性。 (3)通常聚集在表土中的肥力是否可以用化学肥料补充在裸露底土中。 (4)施加最适当的养分,是否可以得到最高产量,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是否也节制产量。  相似文献   

19.
大田试验研究补充灌水、施N肥与秸秆覆盖对冬小麦根系和地上部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N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效应最明显 ,单独覆盖秸秆或补充灌水基本无效甚至出现副作用。施用N肥和秸秆覆盖可促进冬小麦根系发育和地上部生物量累积。肥料供应充足时覆盖秸秆对冬小麦根系的作用与水分状况有关 ,土壤水分胁迫下秸秆覆盖效果不明显 ,此时施用N肥甚至出现一定负效应。水分充足与否 ,施N肥和秸秆覆盖均对冬小麦产量的形成有一定协同效应 ,补充灌溉与施用N肥和秸秆覆盖配合处理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田深层土体硝态氮累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田氮素(N)淋失是N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采集土壤溶液并测定其硝态氮(NO3^--N),对不同施N肥处理下40-220cm土层的NO^-3-N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N肥处理,对不同土层中NO^-3-N累积影响很大,太行山山前平原竭土农田80cm土层和40-160cm土层为NO^-3-N高度聚集层,入冬后麦田NO3^--N有所累积。易流失;不同土层NO3^--N累积与N肥投入呈直线关系。N肥过量投入易造成深土层NO3^--N累积并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