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病是造成鱼类生长缓慢,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及效益。池塘养鱼中,鱼病防治是生产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作者将从事三十多年池塘养鱼对鱼病综合防治的点滴积累,浅述给读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的大潮中崛起张绍林,涂菊萍湖南省创阳市张坊林场是在改革的大潮中建立的。建场9年来,坚持以营林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这个场拥有林地4.5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7.2万立方米。1993年实现产值1...  相似文献   
3.
朱兆良  陈德立  张绍林  徐银华 《土壤》1986,18(5):225-229
非共生固氮是水稻土氮素循环中的一个基本环节。作为一个基础数据,人们首先需要知道稻田土壤中的非共生固氮量。  相似文献   
4.
黄泛区潮土-冬小麦系统中尿素的转化和化肥氮去向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在田间条件下,用~(15)N标记的微区试验法研究了潮土-冬小麦系统中尿素的转化和化肥氮的去向。结果表明:土壤中尿素水解后,主要进行硝化和生物固定,而被粘土矿物固定的量很少;小麦返青后,随着气温上升,生物固定的标记氮不断分解,其量可达总生物固定量的60%。作为基肥条施的尿素,其损失略高于作返青肥或拔节肥表施后随即灌水的处理。氮素损失主要发生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的生长期间,当季的淋洗损失极微。在较为适宜的用量和施用技术下,化肥氮的损失仍达33—45%,其中以碳酸氢铵为最高,次为硫酸铵和硝酸铵,而尿素和硝酸铵中的硝态氮损失最低。  相似文献   
5.
氮肥对作物的增产效果,决定于作物对氮肥的吸收率(即氮肥的利用率)和作物体内累积的氮素转化成经济产量的效率。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一般显著低于旱作,未被吸收利用的部分从土壤中的损失一般也较旱地多。  相似文献   
6.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中氮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太湖地区的常熟市为试验区,选择不同土壤类型的农田,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田间小区试验与微区试验,对稻麦轮作下作物产量的氮肥效应及田间适宜施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水稻,还是小麦,随施氮苗增加,作物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下降.2年多点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区水稻的区域平均适宜施氮量为(176±24.2) kg·hm-2,小麦为(228±27.1) kg·hm-2.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该地区大义黄泥士上,水稻(晶种4007) 兼顾生产、生态和经济效益比较合理的施氮苗为171~204 kg·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运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个品种水稻(4007和武运粳15)干物质积累量与其对15N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超过N 150 kg/hm2时, 两个品种水稻子粒产量均不再显著增加。4007在4个施氮量下(N 100,150,200和 250 kg/hm2)分别比无氮区增产22.3%,36.9%,43.2%和38.1%;武运粳15分别增产10.6%,18.8%,27.1%和21.5%。同一施氮量下,4007子粒中15N累积量显著高于武运粳15,但茎叶和根中没有差异。增加施氮量降低了15N在水稻子粒中的分配比例,但提高了茎叶中15N的分配比例。15N在根中的分配比例不受施氮量和品种的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同一施氮量下,4007对肥料氮的总体利用率要比武运粳15高3~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兰溪市食品公司每年收购生猪20多万头,约有半数生猪经公司猪场中转屠宰,年污水量2万吨左右,猪粪400多吨。每天排放的栏粪任意堆放,污水遍地横流,致使周围环境臭气熏天,蚊蝇繁殖,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行人难以涉足,群众意见很大,而且猪粪便流入兰江,污染了水质,对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9.
关于太湖地区稻麦上氮肥的适宜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太湖地区稻麦上氮肥的适宜用量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7〕。这些研究是以现行的施用技术为基础,主要以硫按和碳按为研究对象的。考虑到我国尿素产量的迅速增加,以及尿素粒肥深施在提高氮素利用率和增产效果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以尿素为对象,将现行施用技术与粒肥深施下的适宜用量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绍林  朱兆良  徐银华 《土壤》1992,24(1):19-22
在黄淮海平原的稻田上,采用"有水层混施"作基肥,"有水层撒施"作追肥(习惯法)时,氮肥的损失率高达63-71%。改用"犁沟条施"作基肥、"以水带氮"法作追肥时,损失降为28-41%;比习惯法减少30-35%。氮肥的增产效果由习惯法的4.1-7.3(kg稻谷/kg化肥N,下同),提高到5.0-13.3,净增0.9-6.0。随氮肥施用量的提高,改进法的增产效果趋于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