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05,自引:7,他引:105  
骆伯胜  钟继洪  陈俊坚 《土壤》2004,36(1):104-106,111
以林地砖红壤为例,对土壤各肥力因子进行系统数值化处理,通过隶属度函数模型和偏相关分析,确定了土壤各肥力因子的隶属度值及其权重,建立了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本体系对雷州半岛桉树砖红壤的综合肥力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林地砖红壤其土壤综合肥力水平并不高,绝大部分土壤属于较低或极低水平,与实际土壤生产水平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2.
根据主成分分析模型中的相关结构分析理论,构造了一个在水稻土肥力水平分类中对主要肥力因素指标进行筛选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15N追踪结果显示,熟化土(A)和低肥力土(C)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的氮的残留特征均为随配施有机成分和土壤肥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肥力制约残留水平,肥料氮总平衡影响残留率-利用率-损失率的关系;配施有机肥是造成氮残留差异的基本因素,相关分析表明,总残留主体为有机肥氮,残留率随有机肥C/N和木质素含量的增减而增减;影响无机肥氮残留的相关因素较复杂。有机氮残留量占总残留量的百分数与无机氮残留量占总残留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区7种不同基材边坡土壤在2005—2014年的肥力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预测未来肥力变化趋势,旨在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区边坡植被重建及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运用灰色理论研究各肥力因子间的灰色关联度,以此确立主要肥力因子来表征土壤肥力,而后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探讨土壤肥力未来25a的变化情况。[结果]微生物量与其他肥力因子间的灰色关联度均大于其他肥力因子相互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可作为主要肥力因子来表征土壤的肥力水平;2005—2040年上述边坡土壤微生物量(肥力水平)总体表现为:天然林天然次生林植被混凝土边坡厚层基材框格梁回填土客土喷播弃渣地。[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边坡土壤的微生物量(肥力水平)将最终趋向稳定,在人工营造的边坡植被生境中,植被混凝土边坡的土壤肥力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立架栽培甜瓜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及分配特点,并为制定立架栽培甜瓜不同生育期科学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立架栽培甜瓜为材料,通过不同土壤肥力水平的大田试验,结合室内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不同生育期甜瓜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伸蔓期不同肥力水平下立架甜瓜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而坐果期和成熟期则差异达显著水平,表现为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整个生育期高、中肥力试验区立架甜瓜全株氮素吸收量显著高于低肥力试验区,坐果期不同肥力水平下立架甜瓜全株磷素吸收量存在显著差异,即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坐果期和成熟期高、中肥力试验区立架甜瓜全株钾素吸收量显著高于低肥力试验区,而养分生理利用效率不同肥力水平下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甜瓜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伸蔓期和坐果期甜瓜对氮、磷、钾吸收积累量较少,分别占全生育期吸收积累量的15.3%~18.9%、14.5%~17.3%、11.0%~ 13.9%和25.7%~33.4%、23.4%~27.5%、17.6%~ 25.1%,成熟期甜瓜对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剧增,分别达102.8~145.4 kg/hm2、37.9 ~43.0 kg/hm2和347.9 ~449.8 kg/hm2.总体而言,立架栽培甜瓜对钾的吸收量多,氮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内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30∶2.53.  相似文献   

6.
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在不同肥力水平土壤上设置不同幅度的氮肥减量试验,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巢湖流域坡岗地区氮肥的减量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巢湖流域坡岗地区中高肥力水平土壤上减少30%的常规施氮量、中低肥力水平土壤减少10%的常规施氮量,虽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下降,但水稻结实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不会造成水稻显著减产。两种肥力水平土壤上,氮素收获指数均以常规施氮量处理最低,减量施肥、分期施氮可以促进氮素从茎、叶、根部向谷粒的转移;减量施肥,中高肥力土壤上氮素回收率提高9.99~16.52个百分点,中低肥力水平土壤上提高6.0~12.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及对氮肥盐溶液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室内利用筛分技术研究了关中地区相同质地类型3个不同肥力水平土团聚体的组成及其稳定性,并在4个不同浓度氯化铵溶液中进行湿筛,探讨了不同肥力土壤团聚体对盐溶液的反应特征及抗化学物质分散的能力,以便揭示长期施用无机氮肥对土壤团聚体的作用与影响。结果表明,干、 湿筛结果显示3个肥力水平土壤直径>0.25 mm团聚体的含量均随肥力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加,供试土团聚体的水稳性较差,湿筛后直径<0.25 mm的微团聚体含量在85%以上,而富有农学价值的直径在1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在高肥力土壤中含量仅为2.80%,中肥力土壤为1.47%,低肥力土壤为0.84%。3种肥力土壤团聚体组成受氯化铵溶液浓度的影响,在4种浓度的氯化铵溶液中湿筛后,直径25 mm的团聚体的含量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少,而0.252 mm团聚体含量明显增加。试验得到的主要结论为, 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团聚体质量差异明显; 团聚体的化学稳定性受盐溶液浓度和肥力水平的共同作用,随氮肥溶液浓度增大,团聚体组成集中在0.252 mm的较小范围,盐分使得多级的团聚体组成向单一化方向变化; 高肥力土壤受氮肥溶液的影响相对较弱,中、 低肥力土壤对氮肥溶液的响应则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8.
不同肥力红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氮素形态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有机无机复合量增大,复合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CEC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缓效钾的相关性不显著;复合度与上述肥力性状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利用长期施肥定位试验构建的不同土壤肥力梯度,探索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磷生理效率的变化,以期了解品种演替对土壤肥力水平以及磷效率的响应,为今后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方法】 长期试验包括 7 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 (CK)、单施两个水平有机肥处理 (M1 和 M2)、两个水平有机肥与两个水平无机肥配施处理 (M1N1P1、M1N2P2、M2N1P1、M2N2P2)。小麦品种为小偃 6 号 (80 年代)、小偃 22 (90 年代末) 以及西农 979 (当前品种)。 【结果】 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单产水平逐步提高,同时小麦产量随着土壤肥力水平提高呈显著增加趋势;品种更替的增产效应主要反映在高肥力土壤上 (有机无机配施的 4 个处理),而在低肥力 (CK、M1、M2) 土壤上品种更替产量差异不显著。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在低肥力情况下穗数表现为 90 年代末的小偃 22 低于 80 年代的小偃 6 号,而当前品种西农 979 又高于小偃 6 号的趋势;但在高肥力情况下随品种演替穗数基本呈现为增加的趋势。在低肥力情况下随品种演替穗粒数的变化不一致,而在高肥力情况下穗粒数随品种演替基本呈增加的趋势。随着品种演替,无论在高肥力还是低肥力情况下,千粒重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三个品种的穗数、穗粒数以及千粒重均随土壤肥力水平提高以及养分投入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随着品种更替,无论高肥力还是低肥力土壤 100 kg 小麦需磷量均呈下降趋势,具体为小偃 6 号 > 西农 979 > 小偃 22 号;不过低肥力土壤的 100 kg 需磷量高于高肥力土壤。随品种的演替,无论高肥力土壤还是低肥力土壤磷生理效率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但是高肥力土壤的磷生理效率高于低肥力土壤。 【结论】 陕西关中地区随品种更替小麦单产逐渐提高,其中西农 979 单产的提升是由于穗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而小偃 22 号单产的提升则由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品种更替在低肥力土壤上并没有表现出产量及磷效率的优势,在高肥力土壤上表现出产量及磷效率的协同提高。因此,品种更替对土壤肥力水平的要求更高,土壤培肥以及定向育种的有机结合是实现陕西关中小麦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略。   相似文献   

10.
植被混凝土肥力水平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选择4个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样地边坡为研究对象,对植被混凝土相邻年份(2007年和2008年)土壤主要肥力因子进行定量测定分析。同时采用标准综合级别法,综合评价各个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边坡相邻年份的土壤肥力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混凝土相邻年份土壤肥力指标及土壤肥力水平后一年份普遍高于前一年份。最后,对影响植被混凝土肥力的其他因素和肥力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水稻控释氮肥效应及其氮素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戴平安  聂军  郑圣先  肖剑 《土壤通报》2003,34(2):115-119
田间试验在湖南的衡山县和长沙县进行,探讨了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上水稻控释氮肥对早、晚稻的增产效果和肥料氮利用率。结果表明,在肥力水平较低的水稻土上施用水稻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应当增加施用量;在肥力水平较高的水稻土上,水稻吸收土壤氮较多,肥料氮的吸收量与增产作用自然减少,应适当减少施用量。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上水稻控释氮肥较等氮量尿素增产4.4%~16.4%。较无氮区增产13.8%~74.5%。水稻控释氮肥在不同肥力水平土壤中早、晚稻的利用率为69.7%~86.9%,平均比等N量尿素高37.6%,且水稻控释氮素利用率的高低与土壤肥力水平有关。水稻控释氮肥作一次性全量基肥施用,氮素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尿素,是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营养型土壤改良剂(以下简称改良剂)施入三种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进行恒温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土壤有效钾的含量、盆栽试验玉米的生物量和钾吸收量。结果表明:对于有效钾含量高的土壤,改良剂能促进钾的缓效化,有利于土壤钾的保蓄,防止土壤钾的淋失;对于有效钾含量较低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钾,提高土壤钾的有效性;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改良剂都能促进玉米对钾的吸收,有利于提高钾肥的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主要葡萄种植区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小卓  史静  张乃明  李丽萍 《土壤》2014,46(1):184-187
土壤肥力状况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影响,为了摸清云南省葡萄园目前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合理施料提供科学依据,在云南省4个葡萄主产区采集典型葡萄园0~40 cm土层的土样137个,并测定了其养分含量。根据测定数据并结合已有研究,讨论了云南省葡萄园土壤的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养分建议分级指标。运用改进后的Nemerow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主要葡萄生产基地总体肥力水平较高,综合肥力指数为2.62,为Ⅰ级,达到肥沃级别;其中红河弥勒采样区土壤肥力处于较低水平,综合肥力指数为0.88,为Ⅲ级,整体肥力较低;综合肥力指数总体为:大理云南省文山昆明红河;全省来看,碱解氮、pH和有机质处于所有肥力指数较低水平,可通过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不同肥力区域,施氮水平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分析法系统比较3个肥力条件下,5个施氮水平(不施氮、70%×优化施氮、优化施氮、130%×优化施氮和农民习惯性施氮)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肥力有利于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的保蓄。随氮肥施用水平提高,微生物所同化的氮在各肥力区均有所增加,继续增大尿素用量(312kg/hm2),中、低肥力土壤MBN的数值有所回落;而肥力差异未对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产生规律性的影响。低肥力条件下,施氮对MBC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高、中肥力则与之相反;优化施氮与农民习惯性施氮均有助于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提高;在高、低肥力区域,随施氮水平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先降低而后升高,与在中等肥力区所表现的规律恰好相反。与无氮对照(N0)相比,70%优化施氮对土壤蛋白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而随氮肥用量增加,蛋白酶活性渐趋升高,尿素用量为312kg/hm2时的蛋白酶活性达最大值;适量施氮范围内(0~270kg/hm2),增施尿素有利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水稻土供硅能力及硅肥肥效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辽宁不同类型水稻土供硅能力及硅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pH4醋酸缓冲液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硅含量能够反映非碱性水稻土的硅素肥力水平 ,但不能够反映碱性水稻土的硅素肥力水平 ,碱性水稻土测定结果高 ,但硅素肥力水平低。施用硅肥能够增加植株体内硅的含量 ,改善水稻的生长状况 ,提高水稻的产量 ,增产幅度最高可达 3 0 .1%。  相似文献   

16.
以神木臭柏自然保护区臭柏(Sabina vulgaris Ant.)、草地等不同植物群落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9个典型样地采集土壤样本,在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计算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值,用修正内梅罗指数法对样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在不同样地、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显著(P < 0.05);(2)各样地土壤物理性质均表现为无规律的变化;(3)各样地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特征明显,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即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不同植被、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肥力水平不同,不同坡位的土壤肥力为丘间低地(肥力指数0.376)> 沙丘下部(肥力指数0.356)> 沙丘中部(肥力指数0.341),不同坡向的土壤肥力为迎风坡(肥力指数0.435)> 背风坡(肥力指数0.417);不同植被下的土壤肥力为草地(肥力指数0.417)> 臭柏(肥力指数0.376)> 沙地(肥力指数0.364)。研究表明研究区臭柏群落的土壤肥力总体处于中级水平。这一结果证明,植被恢复可以有效提高沙地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作物茬口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试验探讨了作物茬口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科牧草茬口的土壤酶活性较高,微生物数量多,综合肥力性状较好。大豆 茬则表现出较高的供氮水平。但磷钾养分的转化和供应速率低于玉米茬。土壤活性和微生物等生物活性指标的评价,有助于作物茬口肥力性状的综合评价。 为合理轮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过程中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研究了郑州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壤肥力质量时空变化及时空分布,结果表明:20多年来,随着土地利用集约度的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都有所提高,仅有速效磷含量有所降低。土壤的综合肥力系数在东北西南方向较低,大面积处在差的水平,其中有少数零星分布的较高肥力。东南和西北方向的肥力较高,大部分处在良与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施肥水平对长武旱塬地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在实时气象条件下确定旱塬区适宜的肥力水平和产量水平,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士高原长武旱塬地1957~2001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冬小麦田产量效应.模型验证结果表明CK、N、NP处理产量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0.764和0.740,均达到显著水平,WinEPIC模型对不同肥力处理下冬小麦籽粒产量模拟较为准确.模拟结果表明,无肥、低肥、中肥和高肥处理下连作冬小麦的产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1.055、1.422、2.405和3.170 t/hm2,不同肥力处理间差异显著,以中肥和高肥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为黄土高原南部沟壑区旱地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茶园提早衰老退化是制约茶叶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以1年生、6年生与20年生茶树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限的茶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8 53—2004)的pH和各项肥力指标,1年生茶树土壤的pH为4.73,处于Ⅱ级水平,6年生茶树土壤的pH为4.41,接近Ⅱ级水平,都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的酸碱指标;20年生茶树土壤pH为4.15,接近4.0,呈酸化。6年生茶树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都达到肥力Ⅰ级,速效钾处于肥力Ⅲ级,整体肥力水平最好;1年生茶树土壤的速效磷丰富,达到肥力Ⅰ级,碱解氮达到肥力Ⅱ级,有机质和速效钾处于肥力Ⅲ级,肥力处于中等水平;20年生茶树土壤的有机质达到肥力Ⅱ级,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都处于肥力Ⅲ级,整体肥力水平最差。基于Biolog平板法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表明,6年生茶树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能力最好,20年生茶树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程度都不高,1年生茶树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处于中等水平。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6年生茶树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Brillouin、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均最高;20年生茶树土壤最低。总之,与6年生和1年生茶树土壤相比,20年生茶树土壤呈现较强酸化,有机质含量比6年生茶树土壤下降47.81%,微生物群落的生理活性最低,生理功能多样性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