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志  江忠善 《水土保持研究》1988,(1):122-125,121
本文通过微型计算机在水土保持径流泥沙资料整编计算中的应用,来说明微型计算机在冰土保持科学领域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实践证明,微机进行资料整编和管理是既科学又省时的现代化手段,为实现资料现代化管理和减轻人工资料整编计算带来的繁重工作提供了条件,对提高科研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CSLE模型需要的参数、参数的计算方法、成果数据的统计及整编要求,设计开发了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软件,可实现土壤侵蚀因子和土壤侵蚀强度的自动化计算、数据批量处理及成果数据自动整编等功能。该软件在新安江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已得到应用,显著提高了模型侵蚀强度计算和成果整编的效率,同时提高了工作和产品的质量,可为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开展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重要技术手段,也有助于推进全国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的智能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辽宁省水文资料在站整编工作的现状,指出了传统整编手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使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在站整编问题的思路、方法,介绍了辽宁省水文资料在站整编系统的结构、作用、使用方法及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1984年《水土保持通报》第3期上,介绍了用微型计算机计算分析黄土高原地区蒸发蒸腾量(ET0)的程序思路与主要步骤,简述了应用的方法,并以陕北杏子河流域为应用实例。本文现根据ET0计算分析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结合应用方面的实际需要,再介绍一下ET0磁盘资料的设计和应用技术,以及运用微型计算机对ET0资料进行各种表格化处理的基本方法,并列出IPT0应用程序框图,展示新的应用成果,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疆沙区成龄红枣水肥一体化滴灌的水肥适宜用量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了研究南疆沙区漫灌改滴灌水肥管理对红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该文运用二元回归分析及归一化方法,以当地9 a成龄枣树为对象,寻求同时满足高效高产的水肥灌溉制度。以常规漫灌(CK:1 100 mm、900 kg/hm~2)为对照,设灌水和施肥(N∶P_2O_5∶K_2O=2∶1∶1.5)双因素进行小区试验,3个滴灌灌水量(W1:45%CK,W2:65%CK,W3:85%CK,100%)和3个施肥水平(F1:45%CK,F2:65%CK,F3:85%CK)。结果表明:灌水对红枣花期、膨大期土壤养分(全N、速效P、速效K)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施肥对红枣花期、膨大期土壤养分、肥料偏生产力(PFP)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水肥耦合效应对全生育期土壤养分、产量及品质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滴灌条件下W2F3处理产量最高,与CK无显著性差异(P0.05),iWUE、PFP分别在W1F3、W3F1处理最高,总糖、维生素C、总酸分别在W3F1、W3F3、W3F1处理最高,与W2F3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净收益而言,W3F2与CK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于CK提高1.95%。通过对建立的滴灌水肥投入与红枣产量和品质关系模型分析,认为研究区滴灌红枣适宜的水肥投入范围分别为651~806 mm和708~810 kg/hm~2,其中N(311~345 kg/hm~2),P_2O_5(156~178 kg/hm~2),K_2O(233~267 kg/hm~2),研究结果可做为当地红枣滴灌节水、节肥的最佳水肥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与亏缺灌溉耦合作用下,冬小麦氮素累积、转运利用效率以及土壤硝态氮分布等状况,探求提高关中地区冬小麦产量的适宜有机无机配施比以及相应的亏缺灌溉量,为该地区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提供科学有效的水肥管理。结合2个水平的灌溉(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采用等氮的原则,对有机肥与无机肥按照不同比例混施(F1∶100%化肥、F2∶24%有机肥和76%化肥混施、F3∶48%有机肥和52%化肥混施),研究亏缺灌溉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氮素转运及利用效率影响和土壤硝态氮分布情况。有机无机配施能有效促进作物生长,显著增加作物籽粒产量以及显著提高开花期后氮素累积、分配和转运。在充分灌溉W1条件下,F2和F3处理的籽粒产量较F1处理提高12.0%~28.6%;亏缺灌溉W2条件下,有机肥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提高16.6%~31.8%。在相同灌溉条件下,成熟期F2和F3处理相对F1处理,冬小麦氮素累积量、向籽粒转运量和氮肥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12.8%~40.4%、11.9%~36.5%、13.0%~31.6%;相同有机无机配施比例下(F2和F3),冬小麦亏缺灌溉W2处理下各种氮素吸收利用指标高于充分灌溉W1处理10.0%~28.5%。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不同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在相同灌溉条件下,在0~100 cm土层F3处理硝态氮含量分别较F1和F2处理增加了66.4%~76.4%和1.2%~13.9%;相同有机无机配施比例下(F2和F3),在0~100 cm土层W1处理F1、F2、F3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低于W2处理15.1%、9.9%、19.9%。48%化肥和52%有机肥配施、亏缺灌溉(50%)处理是该试验条件下冬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佳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遥测雨量数据在防汛抗旱工作的调度决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观测到的数据非常宝贵,有必要进行整编,形成刊印成果。辽宁省水文局技术人员针对遥测雨量数据格式,编制专门软件进行处理,形成标准的降雨量整编数据及成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完全满足《水文资料整编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水肥耦合对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肥耦合对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耗水规律的影响,探明不同水肥组合下滴灌葡萄耗水在各生育期内分布规律,以及在整个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区域内滴灌葡萄作物系数,利用水量平衡法和彭曼—蒙特斯公式,以试验区内成龄无核白葡萄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小区试验,设置灌水、施肥2因素,其中设灌水处理4个水平(600,675,750,825 mm,分别标记为W1、W2、W3、W4);施肥处理3水平(450,750,1 050 kg/hm~2,分别标记为F1、F2、F3)。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平均土壤含水率随灌溉定额增大而增大,其中W3、W4处理含水率分别为13.35%和14.04%,均高于12.80%(田间持水率的80%),水分供应充足。水肥耦合对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在W3F2处理达最高值,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分别在W4F2和W4F3处理达到最优,但与W3F2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水肥处理下,灌水对总耗水量和各生育期内耗水量、耗水强度影响显著(P0.05),施肥对总耗水量和各生育期内耗水量、耗水强度未达显著水平(P0.05),水肥耦合效应对各生育期内耗水强度影响显著(P0.05);不同水肥处理下葡萄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维持在665.96~902.90 mm;各处理耗水量、耗水强度随生育期的推进总体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且耗水强度和时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各处理在浆果生长期和浆果成熟期耗水模数均值为27.01%~27.36%,为葡萄需水高峰期;其中W3F2处理下的耗水规律可视为区域内葡萄需水规律。葡萄作物系数随生育期的推进总体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与时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研究可为吐哈盆地及类似地区无核白葡萄农田水肥管理与滴灌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实现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密度(W1:5.00×104株·hm-2、W2:4.04×104株·hm-2;W3:3.33×104株·hm-2)与整枝方式(F1:双杆;F2:三杆;F3:四杆)对河西走廊灌漠土日光温室彩椒果期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4.04×104株·hm-2(W2)、三杆整枝(F2)的密度与整枝组合(W2F2),其交互作用对彩椒光合特性和单位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彩椒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值最高分别为25.9μmol CO2·m-2·s-1、5.7 mmol·m-2·s-1、295 mmol H2O·m-2·s-1和246 ul·L-1,产量最高可达为11.2 kg·m-2。各处理间对植株净光合速率影响的顺序为:W2F2W3F2W1F2W3F1W2F1W1F1W3F3W2F3W1F3。各处理对产量高低的影响顺序分别为W2F2W1F2W3F2W1F1W1F3W2F1W3F3W3F1W2F3;不同处理间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PSII活性(Fv/Fo)变化的趋势基本相同,其比值的变化规律为:W2F2W3F2W1F2W3F1W2F1W1F1W3F3W2F3W1F3;同时处理W2F2的彩椒植株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值最高,光抑制程度最低,处理W1F3的F'v/F'm值和光抑制程度最高。图2,表7,参16。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辽宁省气候及流域特征 ,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分析 4 2 917站年暴雨洪水资料 ,应用水动力学原理 ,考证了特大暴雨的重现期 ,增加了超短历时 (最大 10min)暴雨等值线图及 10min~ 1h的暴雨衰减指数nop等参数 ,分析出辽宁省中、东、西部地区产流特点 ,提出适应不同地区的产流模型 ;采用综合经验单位线与瞬时单位线相结合的途径 ,建立单位线要素与水文、地理因子间的关系 ,提出了具有辽宁特点的中小河流 (无资料地区 )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资料不齐全、不完备一直是项目建设管理中的一个顽疾。为此,我省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根据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及有关规范性文件要求,结合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人员的检查评估要求,按照“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原则,分类归档、完善资料,从八个方面对内业资料进行系统整编,简称“八大盒”。具体为:基本文件资料盒、设计资料盒、监理资料盒、招投标资料盒、施工资料盒、建设管理资料盒、财务资料盒、竣工资料盒。  相似文献   

12.
据延安地区资料,流域内30多年来,兴修基本农田、植树种草的治理面积32万亩,但河流泥沙并未明显减少。近年来对于水土保持的效益问题,以及治理与破坏两者程度的比较问题,已成为有关部门议论的中心,但具体资料甚少。为此,我们以杏子河流域为试点,通过野外调查,并采用两期航片对照判读,分析讨论陡坡开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杏子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7  
为了提高杏子干制的品质、缩短干制时间,该文将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应用于杏子干燥,研究了杏子在不同干燥温度(50、55、60和65℃)和风速(3、6、9和12 m/s)下的干燥曲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干燥活化能。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和风速对杏子的干燥速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干燥温度对其的影响比风速更为突出;杏子的整个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通过费克第二定律求出了干燥过程中杏子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其值在8.346~13.846×10-10 m2/s的范围内随着干燥温度和风速的升高而增大;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出了杏子干燥活化能为30.62 kJ/mol,表明利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从杏子中除去1 kg水需要消耗大约1 701 kJ的能量。该研究为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应用于杏子的干燥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施用控释氮肥增产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冬小麦施用 2种控释N肥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灌水量、等N量下冬小麦施用乐喜施控释N肥 (F2 )和众品控释N肥 (F3 )均比施用普通尿素 (F1)显著提高产量 ,产量结构明显改善 ,N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 3%~ 5 % (W1)和 2 %~ 6 % (W2 ) ,经济效益F3 处理增收 10 82元 /hm2 ,而F2 处理平均减收 6 32 7元 /hm2 ,收获期耕层土壤所保持的N量较多。  相似文献   

15.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密度(W1:5.00×104株?hm-2、W2:4.04×104株?hm-2;W3:3.33×104株?hm-2)与整枝方式(F1:双杆、F2:三杆、F3:四杆)对河西走廊灌漠土日光温室彩椒果期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密度与整枝组合对温室彩椒果期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4.04×104株?hm-2 (W2)、三杆整枝(F2) 的密度与整枝组合(W2F2),其交互作用对彩椒光合特性和单位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彩椒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值最高分别为25.9 μmolCO2?m-2?s-1、5.7 mmol?m-2?s-1、295 mmolH2O?m-2?s-1和246 ul?L-1,产量最高可达为11.2 kg?m-2。各处理间对植株净光合速率影响的顺序为:W2F2>W3F2>W1F2>W3F1>W2F1>W1F1>W3F3>W2F3>W1F3。各处理对产量高低的影响顺序分别为W2F2>W1F2>W3F2>W1F1>W1F3>W2F1>W3F3>W3F1>W2F3;不同处理间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PSII活性(Fv/Fo)变化的趋势基本相同,其比值的变化规律为:W2F2>W3F2>W1F2>W3F1>W2F1>W1F1>W3F3>W2F3>W1F3;同时处理W2F2的彩椒植株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值最高,光抑制程度最低,处理W1F3的Fv'/Fm'值和光抑制程度最高。图2,表7,参16。  相似文献   

16.
水肥耦合对温室盆栽黄瓜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采用一种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进行水分精确控制,通过设定装置的不同供水吸力控制不同的土壤含水量,研究不同水肥供应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水肥间的耦合效应。试验分别设3种供水吸力:3 kPa(W1)、5kPa(W2)和7 kPa(W3);3种施肥水平:N 600、P 300、K 300 kg/hm2(F1),N 900、P 450、K 450 kg/hm2(F2)和N 1200、P600、K 600 kg/hm2(F3)。试验结果表明,W1、W2、W3处理控制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6.25%、20.81%、15.35%。在F1、F2和F3的处理下,黄瓜的生长速率和产量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W1W2W3;在W1与W2处理下,施肥水平越高,黄瓜生长速率、叶片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越高,表现为F3F2F1;且增加施肥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并不以增加植株耗水量为代价。而在W3处理下,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光合速率和产量的高低顺序为F2F1F3,F3过高的施肥量抑制了植株的生长。试验结果还表明,水肥互作效应对黄瓜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滴灌施肥蔗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与反硝化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通报》2020,(1):122-129
对不同滴灌施肥处理下甘蔗不同生育期蔗田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和反硝化酶活性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田间试验设2种滴灌灌水量水平和4种施肥量水平。2种灌水量水平分别为W0.6:180 m3hm-2和W1.0:300 m3hm-2。4种施肥量水平F1.0:N 250 kg hm-2,P2O5150 kg hm-2,K2O 200 kg hm-2;F0.9:施肥量是F1.0的90%;F1.1:施肥量是F1.0的110%;F1.2:施肥量是F1.0的120%。测定不同处理甘蔗4个生育期蔗田土壤N2O排放通量以及土壤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 R)和羟胺还原酶(Hy R)活性。结果表明:W0.6F1.2和W1.0F1.2处理甘蔗产量较高,分别为117.7 t hm-2和124.0 t hm-2。在分蘖期,所有处理土壤NR、Ni R和Hy R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其中W0.6F1.2和W1.0F1.2处理反硝化酶活性较高。采集土样当天蔗田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Ni R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2(r0.01=0.449,n=32),说明蔗田土壤Ni R活性显著影响N2O的排放通量。因此,W0.6F1.2处理,即滴灌灌水量为180 m3hm-2及施肥量为N 300 kg hm-2、P2O5180 kg hm-2和K2O 240 kg hm-2,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对蔗田N2O的减排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滴灌水肥管理措施对温室辣椒产量与风味品质的影响,明确不同生育阶段适宜土壤含水量控制值,提出高产与增香提味的滴灌水肥管理方案。  【方法】  采用研发的全水溶滴灌专用肥,2019和2020年开展了温室冬春茬羊角型辣椒滴灌水肥协同试验。滴灌水量(W)和专用肥量(F)分别设计3个水平,共9个水肥组合处理。2019年总灌水量分别为1703.3 m3/hm2 (W1)、2423.3 m3/hm2 (W2)、3143.3 m3/hm2 (W3),总专用肥量分别为712.5 kg/hm2 (F1)、1087.5 kg/hm2 (F2)、1462.5 kg/hm2 (F3);2020年总灌水量分别为1913.3 m3/hm2 (W1)、2753.3 m3/hm2 (W2)、3593.3 m3/hm2 (W3),总专用肥量分别为412.5 kg/hm2 (F1)、825.0 kg/hm2 (F2)、1237.5 kg/hm2 (F3)。调查了辣椒阶段商品果产量、总商品果产量及构成、脐腐病果形成量,分析了鲜果辣味和挥发性香气成分,并监测了生育期间根区土壤含水量。  【结果】  灌水量对辣椒商品果总产量、总果实数、第4~10次滴灌施肥阶段采收的商品果产量和脐腐病果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施肥量及其与灌水量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两年商品果总产量和2019年总果实数均表现为:W3>W2>W1,处理间差异显著;从第4次滴灌施肥开始,W2和W3处理采收的果实商品产量显著高于W1处理,在第6、7、9次施肥阶段,W3处理果实商品产量显著高于W2处理;W3处理显著降低了非商品果产量和脐腐病果量,氮磷钾总吸收量也显著高于W1处理。灌水量对鲜果中碳氢化合物、醛类、吡嗪类、呋喃类等主要香气组分含量,二氢辣椒素含量以及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主体香气物质)、(E,E)-2,4-壬二烯醛等主要香气物质活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施肥量对吡嗪类组分含量影响显著(P<0.05),水肥交互作用不明显。W1处理碳氢化合物、吡嗪类、呋喃类香气组分含量显著高于W2和W3处理,二氢辣椒素含量也最高,W1和W2处理醛类组分含量显著高于W3处理,W1处理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E,E)-2,4-壬二烯醛的活度显著高于W2,W2处理显著高于W3处理。F2和F3处理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的活度显著高于F1处理。W1、W2和W3处理全生育期根区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分别为51%、77%和88%;从第2次滴灌施肥开始,W2、W3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W1处理。  【结论】  适量降低滴灌水量可浓缩鲜果汁液,增加多种香气成分的积累,但是病果和畸形果较多;适量增加滴灌肥量有利于辣椒主体香气成分累积。增香提味兼顾产量较适宜的水肥组合(W2F2)灌水量为2423 m3/hm2和专用肥量为825 kg/hm2。  相似文献   

19.
施肥及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Illumina平台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麦分蘖期砂姜黑土耕层土壤细菌进行高通量测序,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了不施化肥秸秆不还田(CK)、施化肥秸秆不还田(F)以及不施化肥秸秆还田(W)3种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测序共获得14 873个OTUs,计173 323条读数,平均读长439 bp。砂姜黑土细菌优势门(相对丰度10%)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纲(相对丰度10%)为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ia)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优势属(相对丰度1%)共47个,3个处理中均有分布的优势属21个,F处理的细菌优势属的种类最多,为39个。相对丰度最大的门、纲和属分别是变形菌门(38.7%~43.1%)、α-变形菌纲(14.5%~18.1%)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4.6%~7.7%)。F处理细菌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低于CK及W处理,W处理和CK处理土壤细菌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差异,与CK处理相比,F处理ACE指数降低22.8%。W处理土壤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大于CK及F处理,W处理Shannon指数较CK处理提高4.1%,而F处理土壤细菌Shannon指数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F处理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CK及W处理;F处理Simpson指数较CK处理提高38.1%,而W处理细菌Simpson指数最小,显著低于CK处理,较CK降低23.8%。分层聚类图显示在属的水平上,W处理和CK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F处理与CK处理及W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施化肥对土壤细菌优势类群组成、相对丰度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秸秆还田,施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丰富度,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森林覆盖率对小流域河川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流域河川径流的因素除降雨外,还包括地形,母岩、土壤,植被、侵蚀形态等。通过对塞尔维亚西部小流域的调查表明,森林覆盖率对最大年流量及每年最大单位流量起重要作用。森林覆盖率为70%。的LOiljinski Potok流域(以下简称B流域),径流体系稳定;而森林覆盖率分别为39.5及48.5%。Djurinovac流域(以下简称C流域)和Dubosnicki Potok流域(以下简称A流域)其径流体系却不稳定。统计分析表明,流域的每年最大单位流量与降雨量之间有密切关系。<正>1 研究方法选择流域面积大小、地形、母岩、土壤类型等非常接近的3个试验流域,并设置测量断面,测试森林覆盖率及降雨对小流域径流量的影响;利用自记雨量计测量降雨量;通过流速仪测量不同水文条件下的流量,并绘制每个断面流量Q与河床水深b的函数曲线Q=f(b),根据曲线Q=f(b)可计算出各流域的年、月、日流量。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各流域的每年单位流量M_Q,M_Q=3.17*10_(-11)W/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