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中的锌     
锌与镉、汞、铅的不同在于非有毒重金属。它属于微量元素,在动植物和人体的生命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详细研究锌及其化合物在各种自然体中含量和转归的必要性,是由下列两个问题决定的:(1)动植物营养元素的不足及其营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水质对金属毒性的重大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铜的毒性在软水和硬水中是有差别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工程科学院,1972年)。此外,众所周知:金属离子可以被颗粒性的物质吸收,可以随pH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与有机物作用形成复杂化合物和螯合物等等。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对作物铜、铅、铬、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弄清长期施肥对作物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水稻铜、铅、铬、镉含量的影响,并对其籽粒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影响了小麦和水稻中铜、铅、铬、镉的含量,小麦、水稻籽粒中铅、铬、镉含量长期施肥处理均明显增加,其中铅、铬含量都超过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施磷处理水稻籽粒中镉含量也严重超标.小麦、水稻对土壤铜和铬的富集能力较强,对铅、镉的富集能力较小;小麦对铬和铜的富集能力大于水稻,其富集系数分别是水稻的2.5倍和2.8倍.而水稻对镉的富集能力大于小麦,富集系数是小麦的2.1倍.  相似文献   

4.
影响铅的土壤环境容量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怀满  郑春荣  孙小华 《土壤》1994,26(4):189-195,188
以黄棕壤为对象,研究了影响铅的土壤环境容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它受土壤性质、指示物、污染历程、环境因素、化合物类型、复合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文章还详细地叙述了各因素对土壤容量影响的程度,为环境容量的建模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番茄对酸性黄壤中铅的吸收特性与富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番茄对酸性黄壤中铅(Pb)的吸收和积累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铅时(0~200mg/kg),基本没有观察到铅对番茄的毒害病症,铅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但番茄具有强烈吸收土壤中铅的特性,并在番茄体内积累。随土壤中铅添加量的提高,番茄铅吸收量增加,其中根系的吸收最强,明显高于叶、茎和果实,特别是当土壤中铅添加量较高时,差异更为显著。在土壤铅浓度较低时,番茄对土壤铅的富集率较高(4.38%),当酸性黄壤中铅的浓度大于50mg/kg时,可引起番茄中铅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培试验,探讨了铅对生长在含过量锰溶液中的水稻生长及某些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铅对水稻锰毒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它能促进受锰毒害的水稻长高和分蘖,并提高水稻的生物产量;铅能促进受锰毒害的水稻对铁的吸收,提高稻叶铁、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铅也会抑制水稻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降低体内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土壤铅污染     
<正> 监测表明邻近工矿企业排放源(10—12公里)的土壤中,铅的含量比未污染的地方高得多。某些农药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也是土壤铅污染的来源。向土壤加10mg/kg 的铅时,腐生菌、孢子菌、真菌和放谢菌数量减少。卫生指示菌对该金属的抗力较强。在机械组成较重的土壤上生长的植物体内,铅的蓄积量较低。因为铅能与有机质及粘土矿物形成牢固的复合体,因而减少该金属进  相似文献   

8.
据文献记载,铅日摄入量6——7毫克/公斤可引起牛中毒和死亡,而3.0——3.5毫克/公斤则为无作用剂量。但近来在测定硫胺铅作用的研究中,铅日摄入量低于6毫克/公斤体重时约二十天内也可引起牛中毒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铅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规律,采用盆栽试验,结合细胞组分分离和化学形态提取技术,研究了不同外源铅浓度处理下(CK0mg.kg-1,A300mg.kg-1,B500mg.kg-1,C1000mg.kg-1,D2000mg.kg-1)侧柏和国槐不同器官的铅含量及其在两种植物叶片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结合形态。结果表明:在铅胁迫下,侧柏和国槐的生物量均发生显著变化;两种植物体内的铅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主要分布在根部。侧柏和国槐叶片亚细胞中铅的含量分布及结合形态存在差异。细胞壁是铅在侧柏和国槐叶片细胞内的主要分布位点,其次是细胞核部分和叶绿体线粒体部分,可溶性部分最少,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细胞核部分的分配增加,可溶性部分减少,但侧柏叶片中细胞壁部分所占比例大于国槐叶片中细胞壁部分的百分率。两种植物叶片内均以NaCl提取态、HAc提取态和HCl提取态铅为主导形态,水和乙醇两种提取态铅的分配很少;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侧柏叶片中NaCl提取态铅先增加后减少,国槐叶片中NaCl提取态铅所占百分率不断增加。侧柏对铅的耐受能力强于国槐。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科学家发现氟利昂的替代物质合众国际社6月报道,美国的地质学家透露:他们的研究证明,一种可以替代氟利昂(CFC_s)的物质能够在自然界分解成相对无害的化合物。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市的美国地质勘探所的罗纳德·奥伦兰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重大发现。我们...  相似文献   

11.
对连云港市水稻主产区的土壤、灌溉水和稻米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水稻灌溉水所含重金属污染较轻,没有对稻米品质造成影响,完全符合无公害稻米生产要求。(2)土壤中砷、铅、镉的平均含量超过国家和江苏省背景值,砷、镉、铬、铅和汞的单项污染指数P<1,污染分担率排序为砷(42.56%)>镉(37.00%)>铬(7.78%)>铅(7.22%)>汞(5.54%),土壤主要以砷、镉污染为主;综合污染指数P综=0.59<0.7,属1级,为安全清洁水平,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重金属环境质量要求。(3)稻米中4种重金属污染排序为铅>汞>镉>砷,以铅和汞污染为主;除铅外,稻米中重金属富集效应不明显,徐稻3号累积铅的能力较强,稻米中镉的含量与土壤中pH值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中有87%左右是中轻度污染土壤类型,深入研究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积累规律,是科学利用植物和土壤资源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玻璃网室盆栽模拟污染的手段,研究了玉米6种基因型在铅中度污染胁迫(800mg·kg^-1)与轻度污染胁迫(400mg·kg^-1)下的植株生长、铅吸收积累及其在玉米不同器官间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铅污染胁迫下,玉米不同基因型的生长及铅吸收量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铅在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布形式也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轻度铅污染胁迫不同程度地促进玉米所有供试基因型的生长,而中度污染胁迫下糯玉米基因型生物量最大。与正常土壤对照条件下的表现相比,不同程度铅污染胁迫下基因型申甜1号的生物量增幅最大,表现出较强的铅耐受能力。不同基因型的玉米体内铅积累量随着污染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各器官内铅积累浓度差异规律为根〉叶〉茎〉穗。掖单13号具有较强的铅转运能力(TF=0.6628),申甜1号的生物富集能力最强(BCF=0.0264),掖单13号和申甜1号均具有较强的铅吸收和积累能力,属于潜在的高积累基因型。但掖单13号根部富集量少而穗部积累多,申甜1号根中铅积累较多而果穗中较少。2个甜玉米基因型果穗内铅积累量较少,其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生产相应的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3.
镉铅锌污染对红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实验室培养法研究了不同镉、铅和锌化合物对红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的影响。引起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减少的Cd、Pb和Zn(均为氯化物 )临界土壤含量水平分别为 30、4 50和 2 0 0mg/kg。以醋酸盐形式加入土壤中的Cd、Pb和Zn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比氯化物有更大的毒性 ,可能与其较高的溶解度有关。不管施用何种化合物 ,Cd、Pb和Zn对微生物量的相对毒性依次为 :Cd Zn Pb。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铅的来源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土壤中铅有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植物对铅的吸收和积累,决定于环境中铅的浓度、土壤条件、植物种类、叶片大小和形状等。饮用水中的铅主要来自河流、岩石、土壤和大气沉降。在生物圈循环过程中,铅污染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物等途径到达食物链的终端,最终使人体受到铅的危害。土壤铅全量与作物产量及铅吸收量的相关性要低于土壤有效铅。影响土壤铅的植物有效性的因素包括土壤铅全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高等植物等。目前,评价土壤中金属植物有效性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提取法、植物吸收试验、微生物和酶活性试验及同位素法。  相似文献   

15.
铜、铅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鱼腥草吸收累积铜和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铜、铅在单一及其复合污染条件下对鱼腥草吸收累积铜和铅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鱼腥草对铜和铅的吸收累积量增加。鱼腥草累积铜的趋势以二次曲线拟合最好,累积铅的趋势以对数曲线拟合最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地下部对铜的富集系数随溶液中铜离子浓度的增加变小,地上部对铜的富集系数随溶液中铜离子浓度的增加变大;各部位对铅的富集系数则随溶液中铅离子浓度的增加变小。铜、铅复合污染影响鱼腥草对铜和铅的吸收累积,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铜、铅在鱼腥草植株内的累积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药用植物中铅的形态和分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麦冬、北沙参和地黄为对象,用分级离心和逐级浸取方法研究了铅在根、叶的分布及在药用部分的形态。结果表明,根部超过90%及叶部大于80%的铅位于细胞壁上;药用部分中65%以上是活性较低的醋酸和盐酸提取态。实验结果是铅特性及铅在植物体内迁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1日,湖南衡阳水口山铅业发展有限公司铅烟气治理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通过了由湖南省水利厅组织的专项验收。 水口山铅烟气治理工程位于衡阳常宁市松柏镇,系国家重点技术改造环保项目,2004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5年8月投产。工程占地25.2hm^2,建筑面积45460m^2,绿化率30%以上,是一个集先进工艺、先进管理、先进环保技术为一体的国内优秀的现代化铅冶炼生产基地,其“水口山炼铅法”生产工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8.
铅胁迫对黄褐土微生物区系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雨  夏远巧  葛高飞 《土壤通报》2021,52(5):1114-1120
为了筛选出黄褐土中对铅污染敏感的指示微生物,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铅浓度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添加硝酸铅显著降低了可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微生物的种群数量,这种抑制作用随着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弱。铅浓度、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两两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低浓度铅处理(100 mg kg?1)在培养初期(1 d)显著减少了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率分别为27.43%和30.89%;高浓度铅处理(2500 mg kg?1)在整个培养期内均对真菌数量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率维持在90%左右。从培养初期到中期(1 ~ 14 d),随着铅浓度升高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和功能多样性指数显著下降(中浓度铅处理除外),培养后期(28 d)各个浓度铅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均显著增加。与对照、低浓度铅和高浓度铅处理相比,中浓度铅处理(500 mg kg?1)更有利于保持黄褐土较高的微生物的群落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本研究中3 种可培养微生物功能群对黄褐土添加硝酸铅的敏感度依次是放线菌,细菌和真菌。研究表明,在黄褐土地区真菌可以用来指示较为严重的土壤铅污染状况,放线菌和细菌可以用来指示铅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壤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一测定化合物在生态方面的特性水中溶解度:它指示了该化合物在水中可能的分配情况(如通过同水共蒸馏进入大气),也指示了对不同生物的直接应用价值。溶解度对农药残留物在植物中的残效有  相似文献   

20.
汪斌  谭建新  代静玉 《土壤通报》2007,38(1):106-110
本文探讨了腐殖酸对池塘底泥中铅、镉的离子形态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里酸(FA)能使底泥中铅、镉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含量下降,而有机结合态和可溶态的含量升高,但是胡敏酸(HA)则使其它各形态均向有机结合态转化。随着FA浓度的提高底泥中铅、镉的可溶态含量也呈增高的趋势,但是HA的作用与此相反,这就表明FA能活化底泥中的铅、镉,而HA则起到了钝化作用,且它们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另外,无论是FA还是HA它们对底泥中铅、镉的离子形态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出对铅的作用大于对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