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若干矛盾,如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粮食、能源、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基础和社会状况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的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我国“十五”期间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在人口、农业收入、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发展等五个方面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在控制耕地总量、发展农业科技、改革土地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加强山西生态环境建设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长期的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导致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成本提高,而且加剧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和各种矛盾。面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应立足实际,制定总体思路,采取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有效的技术与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盐碱地属中低产田,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改造,有利于缓解我省耕地数量少、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提高土、肥、水等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粮食安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文章论述了全省盐碱地的分布、特点、主要改造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是世界性农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促进中国农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农业发展与农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矛盾严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可持续发展被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国内外农业可持续评价的相关文献,在小波变换、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基础上,提出小波-智能优化支持向量机相结合评价方法,参考已有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中国的农业发展现实状况,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备选指标集。运用Spss软件对150个初选指标进行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确立包含62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一维离散平稳小波分析,数据消噪处理,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得出较好的惩罚参数、核函数、不敏感系数,再对支持向量机训练,该方法提高了训练准确度。对中国31个省(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小波-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GA-SVM)、小波-蚁群算法优化支...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的一个特殊区域,具有自身的许多特点,同时农耕历史久远,是中华民族农业的发祥地。由于自然与历史的多重原因,黄土高原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最集中、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该区农业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粮食供应不足,解决好粮食开发与生态环境改善的矛盾是该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黄土高原粮食生产发展前景与持续增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防治农业污染、改善农村环境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随着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因此,只有加强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合作,寻求利益主体更多、更广泛的利益共同点,不断提高各利益主体的收益,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为人类生存、衍续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基础产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在阐述了生物多样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物质基础的同时 ,论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生物多样性的危机 ,探讨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作为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基础的农业资源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角度出发 ,探讨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农业资源问题 ,提出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福建山地丘陵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5%,随着人口的增长,充分合理利用山地资源促进山地农业生态建设成为解决人地矛盾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调查,系统论述了福建山地农业环境特征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调整农林牧业布局、调整林业种群和群落结构及山地合理开发利用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严力蛟等编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已于 2 0 0 1年 1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缘起与内涵 ,论述了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无污染农产品、区域开发以及高新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阐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设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模式 ,最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作了展望。可供生态学、农业科学和农业生态学工作者阅读 ,同时也是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全书共计 30 .8万字 ,定价 40 .0 0元…  相似文献   

12.
由于黄山市花岗岩山体的广泛分布、降水量大且多暴雨等自然原因 ;同时由于人们宏观决策的失误、价值取向的偏差以及人地矛盾的尖锐化等社会经济原因 ,而使得黄山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所以 ,中国南方山区只有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 ,落实水土保持措施 ,才能恢复与重建一个有利于中国南方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时间:2011年4月22-24日地点:郑州主办: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承办: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村能源工程专业委员会《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河南省农业工程学会近年来,面对能源需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发展可再生、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农业和农村作为我国清洁能源生产与消费的重要领域,对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举足轻重。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水  相似文献   

14.
由于黄山市花岗岩山体的广泛分布、降水量大且多暴雨等自然原因;同时由于人们宏观决策的失误、价值取向的偏差以及人地矛盾的尖锐化等社会经济原因,而使得黄山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所以,中国南方山区只有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方式,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才能恢复与重建一个有利于中国南方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不断探索与实践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诸多矛盾和问题,应坚定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创新并发展农业科技,坚持生态保护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统一。基于此,主要分析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证和前提条件。限制因素的识别是评价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制订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实施综合措施的关键步骤。以南京市江浦县为例,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及其调控对策。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持续减少、生态灾害频繁发生、系统抗干扰能力不强等是该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耕地资源、增强系统抗性、控制生态灾害”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江浦县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与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详细分析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水土保持为农业可持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实现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生态环境受影响,能源和资源供需矛盾加剧。为缓解其矛盾,对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剖析,提出各种有效可行措施,走节约型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对农业发展现状的识别和判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岩溶山区特点,以重庆市14个典型岩溶区县为评价对象,探索了适合岩溶山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并借助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计量模型,初步确定了各区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程度.研究对比发现,各区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是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人口压力与土地资源丰度、生态环境基数、石漠化现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推进重庆各岩溶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实行农业多样化和产业化经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农业污染,合理规划并确立适宜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为甘肃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分析了甘肃农业的发展现状及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粮食安全放在重中之重、加快研发推广良种、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等加快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