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 ,经济利益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利益实现的关键。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农业产业化正常运转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业环境保护的一些思考——从哲学视角的浅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哲学层面简要探讨了农业环境保护过程中发生的利益调整以及伦理道德的确立问题。  相似文献   

3.
贫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多维、复杂、因地而异的,需要翔实数据与典型案例的支撑,更需要全新的视角.传统研究过于强调某一主体的作用,忽略了不同主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忽视了不同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因此,还不足以全面理解贫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福建长汀县为典型区域,运用利益主体分析框架探讨政府、民众、企业、非政府组织(NGOs)、国际组织等不同利益主体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充分理解不同利益主体的作用机制,并为同类区域制定扶贫战略与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越发严重的农业污染问题;对农业污染防控的制度性约束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是实现有效污染防控的前提,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中国农业污染防控的制度约束分析研究表明:农业污染及其防控涉及的利益主体关系及相关制度设计,对各利益主体形成了污染防控负激励,加重了农业污染;城乡"二元"结构及其衍生的一系列体制问题,导致"三农"在农业环境治理、农村公共物品提供等方面被严重边缘化,进而直接制约了农业污染防控;此外,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经营模式也不利于农业污染防控。最后,针对中国农业污染防控的制度性约束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农业污染防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过程中至关重要。随着土地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动小农户的过程中也让自身得到发展。但由于两方自身发展存在的不足及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需要找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衔接点,使得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农户分散程度高、各种植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资源配置不均、产业要素和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近年来,一些由龙头企业牵头,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共同参与形成的新型农业组织逐渐诞生,他们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充分发挥不同形式经营主体的优势,在产业竞争中形成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联合体。以江苏省南京露晨蔬菜产业化联合体为例,分析在新型产业联合发展背景下,南京市蔬菜产业集中区—溧水区的蔬菜产业化联合体的运作机制,探究能够实现蔬菜产业发展利益最大化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产生由外部制度环境和内生发展机制共同作用,适应当前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制度意义。研究表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仅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有效降低各主体间的交易成本、生产成本,发挥各主体功能,创新利益分配,带动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分析湖南省安乡县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三者共赢所采取的措施。介绍了签订农民土地承包权协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工协议、农业经营股份合作协议、农产品订单收购合同等四种农民增收保障机制;规模节本增效、规模优化增效、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增效、品牌创建降本增效、品牌溢价增效、荣誉奖励增效、规模优势增效等七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效保障机制;村集体闲置资产租赁收益、资产入股分红收益、国有资产使用收益、农业项目建设服务收益、农业综合服务收益等五种村集体增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CSAEEP)是由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和生产实践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专业性社会团体。协会现有团体会员68个,个人会员4000多名,欢迎从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及其他关心、支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人士加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苏联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苏联等国尽管没有设立专门的农业环境保护机构,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却始终是自然保护或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苏联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趋势是管理规范化,生产生态化与废物处理沼气化。农业环境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土地与水资源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上。文章最后对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提出了一些很不成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着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不协调、不平衡。明确环境资源的产权归属问题,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生态保护的障碍,建立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有效利益平衡机制,能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殷久勇 《农业工程学报》1997,12(A00):205-210
文章以资金来源,主体筹资功能,负债与资产约束、融资利益补偿机制等几个侧面分析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运行中的问题,也同时阐述了资金运用结构调整以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必要性,提出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信贷投入机制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信息     
东北三省第六届农业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营口市召开东北三省第六届农业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8月7日—8日在辽宁省营口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经三省农业环境保护学会协商,由辽宁省农业环境保护学会主持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农业环境保护学会、农业环保站及20个市(地、州)农业环保站负责同志、农业环保专家和科技人员等,共计40余人,辽宁省农业厅科教处副处长王春辉同志参加会议并讲话。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发来贺电,祝贺大会圆满成功。会上,三省农业环保站介绍了本省两年来农业环保执法、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借鉴国内外经验,在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和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通过重点工程建设和实施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是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在系统阐述了宁夏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5大类型共23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并明确了投资导向。据此,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优化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建立持续灵活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宁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环境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能力,以及优化的投融资环境将成为解决“三农”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环保要求的重要因素。系统分析了宁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环境的基本特征:即金融环境初步改善,但金融抑制依然突出;经济发展较快,但市场化水平低下;农业发展对金融支持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但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完善;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态环境呈干旱化发展态势;土地荒漠化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农用化学品逐年增加,农产品安全形势严峻;自然保护区建设成绩突出,但土壤侵蚀状况依然十分严重。研究结果表明,非持续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环境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需求。进一步探讨了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环境的机制框架,即建立持续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体系;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公私合营投融资机制;建立持续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和激励制度;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实施;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致读者     
<正> 《国外农业环境保护》自创刊以来,已经历了十个春秋,为我国农业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信任和支持,成为农业环保科研、教育、监测、管理以及技术推广工作者的益友。本刊创办时的宗旨原是以及时向国内与农业环境保护科研、教学等有关的实际工作者介绍国外农业环境保护的科研成果、论文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CSAEEP)是由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和生产实践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专业性社会团体。协会现有团体会员97个,个人会员4000多名,欢迎从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建设、无公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CSAEEP)是由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和生产实践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专业性社会团体。协会现有团体会员97个,个人会员4000多名,欢迎从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及其他关心、支持农业生态  相似文献   

19.
主要概括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了农业技术推广中产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对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相关法律进行了深度分析与研究,从而能够依据我国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中相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与政策,切实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让农业技术推广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准,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当前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的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探索相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证了河南省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选择的必要性,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剖析,结合鹤壁市发展循环农业的经验,提出了明确政府和市场责任边界、开发推广有效技术和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循环农业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