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犹县国家农发水土保持项目第一期工程,3年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9.01km2,占项目建设任务的100.38%。治理后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达到70.4%,年人均粮食增加94.6kg,年农村总产值由10120万元增加到15770万元;年土壤侵蚀量由原来的38.18万t减少到7.15万t,减沙效率达到81.27%,水保工程年保水量由治理前的677.8万m3增加到1254.11万m3;恢复植被5843hm2。治理中重视开发性治理,大力发展林果业,有效地促进了区域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东北黑土区振祥小流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坡面防护、沟道治理等工程措施,配置相应的林草措施,并辅之以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振祥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初步评价。经过5a的实践,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各项措施全部生效,每年拦蓄径流30.65万m3,保土总量1.71万t,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350 t/(km2.a)下降到416t/(km2.a),年增加经济收益29.39万元,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9.0%增加到12.3%。证明该综合治理措施适用于黑土区,为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宁夏自2003年启动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以来,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水资源及特色种植、种草养畜结合起来,全力打造示范工程和精品工程。截至2008年底,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4.7 km2,各种措施每年可增加水源涵蓄能力2 092万m3,减少土壤流失242万t,年增产粮食1 401万kg,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 156.5元提高到2 438.3元,全面提升了流域的治理水平、质量和效益,彰显出水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绥棱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是典型的水蚀水土流失类型区。项目区在3 a内,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36 670.36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62.4%,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 076.86 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原来的1.37%提高到76.23%。每年可蓄水3 735万m3,径流模数由189 200 m3/(km2.a)降至37 398 m3/(km2.a),蓄水效益为62.86%。每年可保土49.9万t,土壤侵蚀模数由2 2 5 0 t/(km2.a)降至6 7 6 t/(km2.a),保土效益为70.02%。项目区内林草植被面积将增至48 681.8 hm2,林草覆盖率由59.57%增至82.84%,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23.27%。林草植被迅速恢复,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并步入良性循环。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为实现“二次创业,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丹治"一期工程累计治理小流域348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 681 km2,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7.97%提高到79.05%,一期工程项目区年均保土能力达到4 879万t,开展治理的小流域减蚀率达到60%以上,蓄水能力达到43 361万m3,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 846.3 t/(km2.a)降低到816.33 t/(km2.a),整个项目区由中度侵蚀下降为轻度侵蚀,区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水源区水质相对稳定,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防灾减灾能力增强,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介绍了其主要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宁都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都县自1998年被列为国家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区以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存面积183.4 km2。项目区年土壤侵蚀量由1997年的108.07万t减少到现在的26.71万t,年拦蓄水量5 090万m3,取得了显著的防洪抗旱减灾效益;植被覆盖率由1997年的48%提高到56.5%,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农民年人均收入由治理前的1 225元上升到2002年的1 745元,比当地平均水平高3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截至2011年年底,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万km2,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度由2007年的7.8%提高到2011年的38.1%,年均减少丹江口入库泥沙2 000万~3 000万t。一期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投入不足、工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2012年6月4日,国务院批复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按照批复的意见,二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 295 km2,实施坡改梯315 km2;水土流失累计治理程度达到50%以上,项目区林草覆盖率增加5%~10%;年均增加调蓄能力2亿m3以上,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1 000万~2 000万t。为确保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前期工作、建设管理、机制创新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临汾市尧都区石层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属重点工程,2016年4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5月17日完工。工程总投资200万元,共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 km~2,其中,新修水平梯田2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120.09 hm~2,封禁治理377.91 hm~2,整修简易道路1.52 km。通过该项目实施,每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1.91万t,拦蓄地表径流8.35万m3,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了84.53%,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了54.85%,使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达州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土地总面积1.66万km2,总人口686万人,有水土流失面积1.06万km',年均土壤侵蚀量6 209万t,严重的水土流失长期困扰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1989年以来,全市7个县(市、区)相继被国家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开始实施大规模治理。20多年来,共投入工程建设资金8.01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 852 km2,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6.76%提高到治理后的53.86%,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 832.6万t;农业人均产粮由治理前的469 kg增加到516 kg,贫困人口由治理前的2.94万  相似文献   

10.
“长治”工程的投入 2 0 0 0年已达 2 73亿元 ,重点防治县数增加到 191个 ,实施范围扩大到上中游 10省 (市 ) ,累计完成国家投资 12 32亿元 ,群众投劳 15 5亿个工日 ,移动土石方 16 5亿m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 44万km2 ,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管理的特点是 :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委员会的作用 ;强化流域管理 ;严格监督检查制度 ,强化宏观调控机制 ;合理进行工程布局 ,有序拓展实施范围 ;注重典型引路 ,促进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甘肃省长江流域调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水土流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评价体系以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计算分析了甘肃省长江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结果]甘肃省长江流域各措施累计调水2.01×1010 m3,其中坡面措施减水2.01×1010 m3,占总调水量的99.99%,累计保土3.59×108 t,其中坡面措施减蚀2.96×108 t,占总保土效益的82.45%;梯田、水保林、经济林、人工种草经济效益分别为58.08,180.02,29.69和15.20亿元,合计279.99亿元。[结论]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对降雨径流的拦蓄,有效缓解了甘肃长江流域以及各类型区干旱、洪涝灾害及下游防洪压力,减轻了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同时改善了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植被覆盖度由1980年的1.47%增长到2011年的29.83%,增长了28.36%,植被覆盖度增长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经过3年的实施,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显著: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79.2%,580 km2的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得到了整治;建成了高标准综合配套的坡改梯工程7 123 hm2,新增保护耕地面积27 370 hm2,增加灌溉面积13 364 hm2,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粮食总产量比治理前增加6.1%;农业总产值由治理前的13.16亿元提高到17.67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 076元上升到1 369元,农村贫困人口由治理前的13.74万人减少到10.02万人;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社会进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抓好"珠治"工程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为保护东北黑土区珍贵的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国家实施了农业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为了研究水土流失治理效果,为同类型区域治理提供借鉴,以黑龙江省穆棱市清河项目区为对象,对其综合治理后的效益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穆棱市清河项目区经过3 a治理,经济效益524.69万元,各项水保措施拦蓄径流总量556.91万m3,年保土效益为31.29万t,侵蚀模数降至571.27t/(km2·a),林草覆被率由28.26%提高到35.27%,水土保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严重的石漠化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巨大,同时也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关岭县自2008年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来,共治理石漠化141.98 km2。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石漠化的发生、发展,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每年实现保土60.2万t,新增蓄水4.17万m3,治理区的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41.7%。与此同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显著促进了治理区经济发展,治理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治理前的2 430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5 986元。介绍了关岭县石漠化治理经验,并根据形势发展要求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以来,山东平邑县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通过健全机构、配套政策、推广科技、能源替代、强化管护、发展生态旅游等,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证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稳步、健康、持续发展。与生态工程实施前的2002年相比,项目区2004年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年土壤侵蚀模数由1 196 t/km2减为778 t/km2,人均纯收入由2 410元增加到3 252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50元,较高生态意识的人群增加了8.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水利部、长江委确定的监督管理能力与预防保护建设目标,镇安县制定了《镇安县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规划》,目的是通过规划的落实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保护,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并为大规模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镇安县水土保持设施管护与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如侵蚀模数由工程实施前的3 800 t/(km2.a)减少到2 200 t/(km2.a),植被覆盖率由35.1%提高到54.5%,森林覆盖率由31.8%提高到53.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 538元增长到3 718元。对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几点体会: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建立管护制度、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三是提高土地质量、加快坡耕地综合治理;四是配套水保设施、发掘水保设施的防护功能;五是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替代;六是强化预防监督、提高水土保持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17.
干热河谷区的坡耕地试点治理工程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坡改梯措施、水利措施、机耕路、排水措施及沟道治理措施。通过对干热河谷区坡耕地的综合治理,流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98%,可实现试点区年减蚀量达1.43万t,年蓄水效益达8.86万m3,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6 500 t/(km2·a)降到500 t/(km2·a),每年增加经济效益达30 420元/hm2。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一期项目经过 8年实施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监测资料表明 :项目区治理程度由 2 1 5 %提高到 5 9 6 % ,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 1 5 8%提高到 40 8% ,每年可拦泥保土 5 5 6 6万t ,新增蓄水能力达到 2 5 5 3万m3;年人均纯收入由 30 2元提高到 1 2 99 5元 ,贫困人口由 40 %下降为 1 81 % ;适龄儿童入学率由 80 %提高到 90 77% ,文盲率由 2 1 6 %下降到 7 73% ,群众的水保意识明显增强。介绍了其基本运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榆树市南大沟属于丘陵漫岗黑土侵蚀区,近年由于降雨等自然因素的破坏,黑土地大量流失,沟蚀严重,土地利用率下降,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针对南大沟流域沟蚀和坡面的现状,在陡坡中采用了植物干根网格作为护坡的方法,得到很好的治理效果。实测结果表明,每年坡面减少流失量5.532万t,同时结合全沟治理工程,整个侵蚀沟的年泥沙流失量由治理前的1 0.3万t降为1 8 0 t,侵蚀模数由1 1.3 3万t/(km2.a)降低为200 t/(km2.a),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林草覆盖率由5.5%增加到67.58%,治理度从32.5%提高到45.7%,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加快了南大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步伐,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可在同类型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对环境的改善程度,促进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以三峡库区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在野外调查和定位观测的基础上,对秭归县8种主要退耕还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并在不考虑土壤类型和坡度变化的前提下,对全县2000年退耕还林地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对遏制水土流失有明显的作用,与坡耕地相比,退耕还林后地表径流量平均减少75.25%~85.21%,土壤侵蚀量减少1676.08~1876.66t/(km2.a),减少幅度为85.4%~95.6%;2)退耕还林工程每年防止土壤流失量为5.49万t,减少河流泥沙淤积量为1.27万t,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和全N、全P、全K流失量分别为652、32、82和871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