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盐池毛乌素沙地白榆树干液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基于热扩散原理的ES-SF茎流测量系统,监测了盐池毛乌素沙地白榆树干液流的动态变化,同时用自动气象站记录附近的太阳辐射、最高与最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探讨气象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榆树干液流日变化为多峰型,昼夜变化显著且夜间液流量小而稳定,晴天变化幅度最大,阴天变化幅度最小;树干液流主要集中在8:00-18:00,占全天液流总量的80%多;白榆树干液流变化趋势与环境因子变化趋势相吻合,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液流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  相似文献   

2.
利用TDP茎流计研究沙地樟子松的树干液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用TDP茎流计连续测定了沙地樟子松南北两方向的树干液流,并用传感器同步记录环境因子变化,探讨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沙地樟子松树干液流日变化呈双峰有规律变化,南面树干液流速度和变化幅度大于北面树干液流速度和变化幅度;树干液流启动比环境因子晚1小时左右,然后迅速上升,在9:30达到第一个峰值,在17:20左右迅速下降,南面树干液流速度峰值出现在9:30左右,北面峰值出现在13:20左右;通过相关系数分析,树干液流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和土壤水分相关明显,南北两方向的树干液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在南面,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而在北面空气温度>太阳辐射>空气湿度;日树干液流量集中在9:30到17:20,占全天树干液流量的70%多,北面树干液流量是南面树干液流量的0.5~0.6。  相似文献   

3.
青海云杉茎流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黄土高寒区青海省大通县青海云杉纯林地,于2008年采用热扩散法茎流技术对该区主要乔木树种青海云杉树干液流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并用自动气象站记录试验地的太阳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降雨量以及风速等气象因子.结果表明,不同胸径树干茎流速率有很大差异,20 cm胸径的样树比10cm胸径的茎流速率大;20 cm胸径各月茎流速率变化相似,没有太大差异,而10 cm胸径各月茎流速率差异明显,5月和8月大,6月小,7月介于中间,说明胸径越小的树木受外界环境影响越显著,茎流速率变化越剧烈,大胸径受环境影响小,具有很强的自身调节能力,环境适应性强;4个月总降雨量为409.1 mm,接近于多年平均降雨量,总蒸腾量为386.45 mm,5月份缺水38.71 mm,6月份余水74.68 mm,7月份余水20.92 mm,8月份余水45.76 mm.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花棒茎干液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平衡包裹式探头茎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监测了花棒生长季的茎干液流以及周围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花棒白天液流速率大,晚上液流速率较小,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5,6月份由于水分条件有限,且花棒处于生长初期,液流速率较小;7,8月份进入雨季土壤水分充足,生长旺盛期液流速率大;9,10月份液流速率又降至较低水平,整个生长季日平均液流量为0.39~0.87L/(cm-2.d-1)。(2)晴天液流速率较大,变化幅度也大;阴雨天液流速率变化幅度较小但波动剧烈。(3)花棒液流速率变化趋势与环境因子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花棒茎干液流变化的环境主要因子为太阳总辐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5.
杨树人工林树干液流特性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林46杨和廊坊杨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茎流计和自动气象站对树干液流和林内环境因子进行长期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无论晴天还是阴天,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都呈单峰曲线;不同月份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存在差异;边材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树干液流速率与辐射强度、空气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风速和10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较差;建立了3a,5a生中林46杨和5a生廊坊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尾巨桉树干液流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热扩散式探针法于2010年7-8月对广东尾巨桉进行树干液流观测,并结合小型气象站采集的同步气象数据分析了环境因子与液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尾巨桉液流的日变化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夜间有微弱的液流活动.树干南北两侧液流速率相关性显著(R2=0.994),数值上北侧高于南侧.尾巨桉液流的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及风速3个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显著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排序为: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夜间液流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主要用于植物补水.  相似文献   

7.
树干径向变化对茎液流以及气象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改进的SF-L型热扩散式树液流测定装置和DC型植物生长测量仪,结合北京2007年6-10月的气象数据,探讨了北京山区油松、侧柏树干茎周长动态因素与液流速率和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运用树木径向变化周期分段法将树木径向生长量从径向变化过程中分离开,结果表明:(1)油松、侧柏茎周长变化与液流速率的关系显著(P<0.01),油松为正相关,侧柏为负相关.(2)空气水汽压亏缺、日温差、空气湿度和日照时数与油松、侧柏茎周长变化关系显著,但在回归拟合过程中侧柏的解释因子只有空气水汽压亏缺和日平均风速,且解释程度比较低(0.356).(3)油松、侧柏茎周长生长量的拟合水平较高,且影响气象因子相同,侧柏的液流速率也成为解释因子之一.水汽压亏缺、空气温湿度、日照时数、土壤水势和风速对树木的生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于2009年5—9月对农牧交错带的常用造林树种山杏(Prunussibirica L.)树干茎流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相关环境气象因子(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的关系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山杏茎流速率日变化呈宽峰曲线,每日约7:40启动,12:00—14:00达到峰值,约18:30迅速下降,没有明显的茎流停止界限,夜间有较高的茎流存在;日树干茎流量集中在8:00—l8:30,占全天树干茎流量的60%以上。(2)在典型的晴天、阴雨天气下,山杏树干茎流的日变化差异显著,茎流速率表现为晴天高于阴雨天气。(3)山杏茎流的月变化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月份平均茎流速率最大,为64.247g/h;其次是6月份,其平均值为58.139g/h;9月最小,其平均值为49.156g/h。(4)主枝与侧枝茎流日变化趋势一致,主枝流速高于侧枝;侧枝对环境变化响应更加灵敏,波动强烈,与侧枝相比,主枝茎流变化响应迟钝且有明显滞后效应。(5)不同坡位山杏的茎流速率差异显著,茎流速率大小顺序为:下坡〉中坡〉上坡。(6)山杏茎流变化受周围环境因子的影响,影响强弱大小依次为:空气温度〉饱和蒸汽压〉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风速〉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9.
冀西北坝上干旱区北京杨树干液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冀西北坝上干旱区三北防护林主要树种北京杨的耗水特征,采用热扩散式茎流仪研究了不同健康等级北京杨的树干液流特征,同时分析了树干液流对气象因素和个体生长状态的响应。结果表明:北京杨树干边材液流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晴天启动早,停止晚;夜间也存在树干液流,健康杨树单株夜间耗水贡献率为2.50%~5.60%,不健康单株夜间耗水贡献率高达8.37%~21.20%。不同健康等级杨树单株水分消耗在0.01水平存在差异,不健康单株日均耗水量为(22.95±5.99)L,仅为健康单株的27.9%。树干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成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成负相关,其中与大气温度、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强。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时滞效应,健康和亚健康单株液流速率滞后于太阳辐射0.5h,提前于空气温度、湿度、饱和水汽压差1h;而不健康单株液流速率则滞后于太阳辐射1h,与空气温度、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同步。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北京杨单株单株生长季消耗水分分别为11 636.1,7 254.8,3 425.4L,当年232.2mm的降水不能满足其水分消耗。表明水分不足对北京杨树干液流具有胁迫效应,制约杨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唐山市滦南县林场107速生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为研究对象,使用滴灌法将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设置为15%~20%、10%~15%和5%~10%,利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测定杨树边材液流速率,同时监测太阳辐射、气温、大气湿度、大气压、风速等气象因子,探寻不同环境条件下107杨树树干日间和夜间的液流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环境下林木对水分的利用,为速生丰产林制定合理的水分灌溉策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晴天树干液流较阴雨天启动时间早、峰值高、持续时间长、夜间波动大;土壤缺水条件下,树干液流启动时间晚、峰值低、持续时间短,夜间液流变化平缓且增高;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存在“时滞效应”,树干液流滞后于太阳辐射40min,而提前于气温、相对湿度、VPD(水汽压亏缺)60min;树干液流与VPD呈现“迟滞回环”关系,时滞错位后气象因子对树干液流均具有显著驱动作用,日间树干液流与气温相关性最大,驱动力较强,而夜间与VPD相关性最大,驱动力较强;经过时滞错位后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拟合效果优于时滞错位前。可见,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树干液流可以较好地反映沙地土壤的水分情况和林木的水分消耗特征。  相似文献   

11.
毛乌素沙地沙木蓼茎干液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植物的茎干液流量表征其蒸腾耗水量,能够准确反映单株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状况。利用Dynamax茎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毛乌素沙地人工灌木树种沙木蓼的茎干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沙木蓼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多峰线型,昼夜变化明显,夜间仍有低值液流;晴天液流速率较大,变化幅度也大;阴雨天液流速率变化幅度较小但波动剧烈。(2)整个生长季沙木蓼总液流量为428.83L,5—10月沙木蓼日平均液流量为2.6395L/d。(3)沙木蓼液流速率变化趋势与环境因子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沙木蓼茎干液流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  相似文献   

12.
2010年6—9月在妙峰山林场,运用SF-L树干液流仪分别研究分析了典型晴天和生长季侧柏、栓皮栎、油松、刺槐的树干液流速率变化特征及树干液流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4种树种的树干液流速率变化规律呈单峰型,其中侧柏的平均树干液流速率最大,为0.079 3cm/min,刺槐最小,为0.048cm/min。4种树种在各个月份的平均液流速率变化较大,但均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对环境因子影响树干液流速率的相关分析表明:气温、太阳辐射、VDP、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水势与树干液流速率呈正相关,而相对湿度与树干液流速率呈负相关关系,风速、土壤温度与树干液流速率的相关性不明确。太阳辐射对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最大,其中对阔叶树种刺槐和栓皮栎的影响比对针叶树种油松和侧柏更大。环境因子对阔叶树影响较大,对针叶树影响较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出了4种不同树种的树干液流速率和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宁夏中部干旱带人工柠条茎流及蒸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包裹式茎流测定系统,2010年7月在宁夏盐池对人工栽植的柠条液流蒸腾和环境因子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建立了柠条蒸腾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白天枝条液流速率与枝条的粗细呈正相关,枝条间的液流速率差异在白天大,夜间小;在晴天观测到的蒸腾耗水率日变化曲线出现午间降低现象。柠条在夜间存在液流和微弱蒸腾作用。柠条蒸腾耗水率与太阳辐射、气温、空气饱和差和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得到了蒸腾耗水率与环境因子的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南段白桦树干液流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不同径级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树干液流变化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的响应差异,以期为揭示白桦树种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策略以及该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水分循环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在2017年5月初—9月末,运用Granier热扩散边材树干液流探针(TDP)对白桦进行树干液流观测,并同步监测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及土壤水分动态,分析大兴安岭南段白桦树干液流特征对气象因子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响应。结果表明:非阴雨天气下液流密度日变化在土壤含水量相对充足和相对亏缺时表现为昼高夜低,与太阳辐射、空气水汽压亏缺变化较为一致。同一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两个径级液流密度差异显著,表现为大径级高于小径级;同一径级下表现为土壤含水量相对充足大于相对亏缺时。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时期采用饱和指数曲线分别对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和空气水汽压亏缺进行拟合,拟合效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液流密度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白桦气孔蒸腾作用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冠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2015年5—9月观测了34场降雨的林外降雨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并同步观测了相关的林外气象因子,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冠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林的总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截留量分别为275.9,1.8,90.0mm,分别占总降雨量的75.04%,0.48%和24.48%,并在不同降雨量等级之间存在差异。(2)冠层降雨再分配各组成要素(穿透雨、树干茎流、林冠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10min最大雨强、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相关性。随着降雨量和降雨历时的增大,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均不断增大,而穿透雨率、树干茎流率和截留量(率)均逐渐趋于稳定。(3)青海云杉林内产生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临界降雨量分别为0.8mm和9.6mm。因此,气象因素是影响冠层降雨再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09年5-10月定位监测的六盘山分水岭沟内的典型森林植被(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的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林冠截留等数据资料,并基于样地调查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对两种典型林分对大气降雨的再分配特征及其有关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林外降雨总量为727.5mm,六盘山分水岭沟华北落叶松林的林冠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分别占林外降雨总量的15.26%,74.04%和0.22%;白桦林的林冠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分别占林外降雨总量的9.13%,76.98%和0.33%。两种林分的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穿透雨率、树干茎流率以及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P0.01)。华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两种林分产生树干茎流的降雨临界值分别为6.0mm和3.5mm。对华北落叶松林冠截留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因子依次为:降雨强度降雨量空气相对湿度降雨期间的气温降雨历时风速;对白桦林林冠截留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因子依次为:降雨强度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期间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降雨强度和降雨量是对该区森林植被林冠截留影响最显著的两个因子,均以风速因子影响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山杨展叶期树干液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于2009年4月14日至5月22日,在延安市燕沟流域对山杨(Populus davidiana)展叶期树干及枝条边材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期监测相应的环境因子(土壤水分、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研究结果表明:(1)液流日变化呈单峰曲线.(2)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树干上下部液流存在差异性:晴朗天气树干上部液流流速大于树干基部液流流速,阴雨天树干上部液流流速小于树干基部液流流速.(3)在干旱胁迫下,液流明显下降.树干上部枝条液流提前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而下部液流峰值则有推后的趋势.(4)在山杨展叶期虽然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但能够充分保证树木的蒸腾耗水.(5)边材液流速率与光合辐射强度、气温、相对湿度、VPD和风速密切相关,液流流速可用气象因子的线性表达式来预测.  相似文献   

18.
应用TDP技术在干旱少雨的6月与雨季9月,对大青山奎素试验区30 a生油松人工林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液流量日变化呈现"昼高夜低"典型的液流波形特征.(2)油松单株液流量日平均值9月大于6月,表现出雨季液流量大于干旱季节的特征.(3)油松整株树干径向不同位点的液流速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平均液流速率由外向内呈现"低-高-低"的态势.(4)树干液流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对于林分密度较小的林地,6月、9月液流量与太阳辐射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20 cm土壤温度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气温和相对湿度相关性不高;而对于林分密度较大的林地,在较干旱的6月,太阳辐射已不是影响液流量的主要因子,只有9月液流量与太阳辐射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20 cm土壤温度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黄土塬区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蒸腾耗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基于热平衡法的茎流计对黄土塬区两种栽培模式下(传统模式Ⅰ和改进模式Ⅱ)玉米(Zea mays L.)的茎流变化进行连续监测,并结合试验区自动气象站同步测定的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分析了黄土塬区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模式下玉米植株的茎流速率都表现出与太阳辐射同步的昼夜变化规律,且模式Ⅰ植株茎流速率大于模式Ⅱ植株茎流速率;玉米的日茎流量在抽雄期达到最大并且均随生育期的推移逐渐变小,这与植株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基本一致;从抽雄期到蜡熟期,模式Ⅰ和模式Ⅱ玉米群体叶面蒸腾量分别为115.18 mm和119.47 mm,棵间蒸发量模式Ⅱ(39.41 mm)较模式Ⅰ(64.81 mm)减少了39.2%,表明改进模式优化了玉米群体的蒸腾蒸发比率,有利于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除风速外,两种模式下植株的日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水汽压差、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均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沙木蓼蒸腾耗水特性及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毛乌素沙地固沙树种选择和植被水分管理,2009和2010年5—9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利用热包裹式树干液流仪测定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茎干液流,并同步观测环境影响因子。研究表明:(1)沙木蓼茎干液流日变化呈显著规律性,液流速率呈多峰曲线,且昼夜变化明显。(2)沙木蓼生长季液流变化具有节律性。5—6月植物处于生长初期,液流量较小;7—8月雨季到来,植物生长旺盛,液流速率也达到生长季的最大值;9月植物生理过程减慢,沙木蓼液流量逐减降低。(3)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环境因子对于沙木蓼茎干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辐射是影响沙木蓼茎干液流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和风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