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效益的系统评价问题,评价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则与所选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有着直接关系。在对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评价过程,以利于该区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密云县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云县长期以来坚持以水源保护为中心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小流域治理效益的数量化评价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41条小流域1 700余个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小流域治理效益的数量化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小流域治理效益得分可以通过不同措施的工程量进行回归计算,计算值与实际值无显著差异,可以根据小流域治理中采取不同措施的工程量初步预测治理效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思路符合北京市小流域治理工作需要,能够带来更大的蓄水和保土效益。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中的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今,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停留在定性描述和理论探索阶段,关于治理效益评价的深层次问题还未涉及,如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与治理效益的关系问题,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原则与指标问题,水土保持措施和治理效益与治理目标关系问题,治理效益点与面的关系问题等.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将会极大地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理论体系的形成,从而加强治理效益评价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3S”集成智能决策系统是以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理论为基础集成的一种实时动态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管理数据库子系统”、“水土流失动态监督监测子系统”、“水土保持治理开发技术措施规划、优化配置与调控子系统”、“水土保持治理开发效益评价与预测子系统”四大功能子系统。采用该系统可科学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指导检验各项治理方案,评价和预测治理效益,以及对水土流失实行动态监督监测,促使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达到职能运转网络高效化,决策依据数量指标化,治理运筹经济科学化,经济开发效益显著化。为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高科技含量地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措施与效益评价研究——以陕北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至今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水土保持效益类型、评价的原则、指标、方法以及不同措施效益最大化决定因素等未形成共识。基于水土保持效益具有多重性、连动性、交叉性和利弊互动性的特点,决定了效益评价程序首先是要确立治理目标,然后是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本文运用这一评价程序和自然环境特点,拟定了安塞县水土流失的治理目的,是在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尽量多增加经济收入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以此思路设计和预测了安塞县进行全面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规模及生态、经济效益和投产比,最终可达到粮食自给,林草覆盖增加到30%~40%,人均增加3 000元/a的经济收入,预计能在3~5a内收回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6.
<正> 在水土保持规划中必须有效益预测内容来确定规划是否可行,在评价治理成果时也要进行效益分析总结治理的成绩。因此,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计算原则 水土保持效益大致分为三类:(一)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  相似文献   

7.
该以流域治理前径流站实测输沙值为依据,运用拓扑分析法预测流域治理后理输沙值,与治理后实测输沙值对比,求得流域上垫面及坡面减沙效益。并以延河流域为例,与水保,水方法对照,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灰色系统评价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该依据系统科学的思想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灰色系统特征,建立了评价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指标体系和灰色系统评价方法。据此对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5条流域的治理效益作了综合评价和分析,为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辽宁省黑土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与治理相关资料,构建了用于评价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的灰色关联度TOPSIS评价模型,定量地评价并揭示了治理效益的动态变化规律,然后利用灰色聚类法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辽宁省黑土生态功能区在生态治理初期,水土保持关键性技术措施还未完善,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表现不明显;随着各项功能措施的深入开展水土保持治理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相对于初期时效益指标提高了1.26倍,并有利于生态系统环境的良性发展,促进了生态功能区的建设;该评价方法可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验证,为水土保持治理、综合管理以及政府制订有关的宏观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将 GIS(地理信息系统 )、RS(遥感技术 )、Fox Pro数据库等技术集成 ,应用于“朝阳市国家重点治理区大凌河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实践 ,建立了“国家重点治理区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 :1属性数据信息管理子系统 ;2图件空间信息管理子系统 ;3流域规划设计与措施配置子系统 ;4效益监测、评价与预测子系统。使用该信息系统对区域的 81条小流域进行了规划设计、治理开发措施的优化调控和效益的分析评价 ,实现了大凌河流域治理工程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促进了大凌河流域治理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达到了工程的高效率管理和工程的高收益 ,对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个支撑水土保持小流域试点治理的管理,竣工验收和效益评价的系统,既可保证数据处理的规范化和效益评价的科学化,又可建立小流域治理实体库,为区域水土保持治理提供模式。研究设计开发的小流域试点管理系统,在功能上将小流域治理实体库,治理验收和评价模型联结起来,可直接生成验收结论和效益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FoxPro和ViewGIS相结合 ,针对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开发了朝阳市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管理决策系统。此系统由属性数据管理子系统、图形图像数据管理子系统、措施规划与配置子系统、效益评价与预测子系统四大功能子系统组成。该系统在朝阳市水土保持规划及治理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增加了水保规划与治理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客观性。为今后以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含量为标准的水土保持流域规划与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秦岭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陕西省秦岭生态功能区近十年水土流失与治理资料,选取了合理的评价指标,建立了一套较适用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分析法和Topsis法相结合,对秦岭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秦岭生态功能区坝地面积、治理面积和水土保持林面积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该地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整体呈增长趋势,各项措施已经开始发挥功效,生态效益逐步向良性发展,区域生态功能逐渐改善。该评价方法有利于秦岭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的综合管理与宏观调控,可为区域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总结已有水土保持综合平价指标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及治理特点,遴选9个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两个典型小流域的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以桓仁满族自治县臭里头小流域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社会、经济、水保生态和防洪减灾等方面建立了指标体系;然后结合该小流域实际状况、治理目标以及灾害特点,运用模糊数学法定量评价了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基本能够反映流域治理的各个方面,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臭里头小流域在2010—2015年的单项效益与综合治理效益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并以经济与防洪减灾效益最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效益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北方石质山区下洼、六家子、单家店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为案例,为保证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将各项指标权重利用组合赋权法求解,运用AHM—关联模型构造生态治理效益关联系数矩阵,评价分析了3个小流域治理项目的生态效益。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多要素、多目标的AHM—关联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定量分析综合评价指标值避免传统的主观方法存在的不足;项目区生态治理实际情况与评价结果基本吻合,可为北方石质山区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治理效益评价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众多,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相差很大,评价指标的选取也不同。在对川东丘陵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走访、查阅当地资料、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0个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以量化为主,基本能够反映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在对不同效益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方法,对丁家河小流域治理后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得分值为0.091 6,各准则层效益表现为社会效益调水保土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相符合,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评价方法可行,可应用于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为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小流域治理情况、自然环境特征及其自身特点,采取资料查阅、走访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式,从多个方面选取20项能够反映综合治理成效的评价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3层次评价体系。然后以岫岩县石庙子镇砂下小流域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分析了小流域治理后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砂下小流域治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评分为0.0918,各子系统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调水保土效益<社会效益;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小流域实际情况,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性好,可为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治理及其综合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治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分析、研究了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的常用指标,提出了小流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流域生态环境、农村环境和社会经济3类指标和17个子指标构成,从整体上反映小流域治理后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态资源储备价值的增值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为小流域治理的规划、设计、环境质量评价和验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梅县于2002年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县,3a来实施了大量的生态修复措施,并开展了生态修复效益监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梅县生态修复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当地生态自我修复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生态修复的效益监测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梅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各项效益较治理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