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AHP和熵权法赋权的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   总被引:34,自引:12,他引:22  
针对耕地整理、未利用土地开发、废弃土地复垦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构建多层次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改进AHP、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划分为4个等级,耕地整理潜力是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耕地整理投入产出率和林地比重提高率是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主导影响因素。同时未利用土地开发和废弃土地复垦潜力在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未利用地空间规模指数、废弃土地复垦新增园林地系数和空间规模指数也是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农村居民点整理在主城区及其周边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地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及其贡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了指引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时空配置,保障区域“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从单位可整理面积新增耕地潜力出发,应用等级折算系数法,分别测算了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潜力,并借助分层聚类法划分出单位新增耕地潜力区,阐明了不同土地开发整理类型对区域新增耕地总潜力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重庆市不同土地开发整理类型按等折算单位可整理面积新增耕地潜力存在显著区域差异。耕地整理单位潜力Ⅰ、Ⅱ级区主要分布在渝东北中山区和渝东南低、中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单位潜力Ⅰ、Ⅱ级区主要分布在渝西方山丘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农村居民点整理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整理潜力评价分级是编制全省农居点整理规划,划定土地整理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文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现状,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偏大,人均用地严重超标,是当前农居点用地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从5个方面分析了农居点整理潜力的来源。接着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省域农居点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分级。将河北省农居点整理潜力分为4级,并划分出了不同的分级区域,针对不同的分级区提出了不同的整理方向。整理潜力评价分级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省域农居点整理的不同特征和地区差异,对于当前的农居点整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土地整理耕地经济潜力进行评价,是土地整理中重要的技术工作之一,其结果可为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以河北省南和县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GIS技术、层次分析法和指数和法,选取了面积、土壤、地块、生产、交通5个因素,9个因子,对土地整理耕地经济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整理前后价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整理前主要为水浇地和旱地,耕地经济潜力级别主要为二、三级,占耕地总面积的93.84%,整理后主要为水浇地,耕地经济潜力级别主要为一、二级,占耕地总面积的98.51%,整理后经济潜力总体提高了30.53%;土地整理耕地经济潜力增值系数为1.305 3,整理后耕地经济潜力总体提高了30.53%.研究结果对土地整理耕地经济潜力评价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华北平原区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大兴区耕地整理潜力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是选择耕地整理项目,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基础。目前许多地区在进行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时,往往以增加的耕地面积作为惟一衡量标准。实际上,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表现为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整产权关系,而且会受到资金、区位、技术等方面的影响。该文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在耕地整理分区的基础上,从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两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进行了耕地整理综合潜力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种方法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6.
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鄱阳湖区耕地整理规划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区域耕地质量评价是耕地整理的基础工作,为耕地整理专项规划、耕地整理项目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耕地整理的基本要求出发,选取耕地自然条件和耕地利用条件2个基本因素,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侵蚀、地形坡度、排灌状况、田间道路状况、田块规整度等8个影响因子,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将环鄱阳湖区12县(市)的耕地分成4个等级,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并结合各区域耕地质量主要限制因子,提出可行性耕地整理措施,为区域耕地整理宏观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北京延庆县耕地整理潜力多因素综合评价数据模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耕地整理潜力进行科学评价是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重点。该文在综合分析了耕地整理潜力评价问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组合法”评价耕地整理潜力的思路,并结合北京市延庆县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中采用了模糊评判模型和加权指数和法模型对耕地整理潜力进行组合评价,同时每种模型均采用基于成对比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确定的综合权重。这种评价方法综合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点,避免了简单加权法中的缺点,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可靠。研究结果可对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潜力的测算既要考虑整理的自然潜力,更要注重现实潜力。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理潜力相关理论分析,提出运用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用产能增产潜力表示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并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9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自然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标准化指标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最后以肃宁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肃宁县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为170 588.99 t;各乡镇限制性修正系数介于0.142 3~0.651 5之间;通过对自然潜力进行修正,肃宁县耕地整理的现实潜力为64 329.25 t,主要集中于梁村镇和万里镇。研究认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潜力大小来安排土地整理,以便提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矿区耕地整治潜力评价与整治分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索矿区耕地整治潜力评价方法,为新时期矿区耕地整治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山西省长河流域为例,从耕地的利用低效利用度、生态脆弱度和土地损毁度3个维度构建矿区耕地整治潜力指标体系,在进行分项测度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修正,集成测算了耕地整治潜力,并利用自组织双重聚类和DB指数(Davies-Bouldin Index)确定耕地整治分区和整治策略。结果表明:1)长河流域耕地低效利用度、生态脆弱度、土地损毁度及整治潜力的空间分异显著;2)长河流域划分为健康利用提升区、耕地资源整理区、重点生态修复区、损毁土地复垦区、土地治理优配区和综合土地整治区6类分区,并据此制订差异化的整治策略;3)基于自组织双重聚类划定的耕地整治项目区空间连片性较高,利于耕地整治的全域覆盖,研究为同类区域开展耕地整治潜力评价提供借鉴,也为新时期矿区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估算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该文以文登市为例,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土地资源状况和宅基地利用等14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现实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标准化指标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文登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文登市各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25~0.70之间;2010年、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分别为883.67 hm2和1072.74 hm2;耕地增加系数分别为10.10%和12.27%。研究认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潜力大小来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以便提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划定基本农田质量、数量的多重要求,以红兴隆垦区二九一农场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质量条件、区位条件、耕地周围影响因素3个层面建立了一般农田划入基本农田的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提取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属性数据;运用等间隔赋值法进行耕地的质量和区位的优劣排序;建立一种以耕地质量评价为基础的“按质定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结果表明:二九一农场优质耕地所占比重较小,且分布较为分散。若使其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评价分值≥70分的耕地区域是理想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证研究表明此种方法可以减少基本农田划定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基本农田的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农村耕地资源贫困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探索耕地资源贫困状态,揭示耕地资源贫困在空间上的集聚与异化,对整治耕地资源与提高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引入“耕地资源贫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村耕地资源贫困测度评价指标体系与耕地资源贫困指数模型,运用动态层次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重庆市37个区县的耕地资源贫困程度以及在空间上的集聚与异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重庆市耕地资源贫困程度不断降低,各区县贫困程度差距巨大但逐年不断缩小;空间分布上,耕地资源贫困程度呈现出渝东北>渝东南>城市新区>主城区的特征,并且贫困程度高值区域由渝东南向渝东北转移,贫困程度低值区域由主城区向城市发展新区扩散;空间关联上,重庆市耕地资源贫困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益,高值中心集聚于渝东南和渝东北,低值中心集聚于主城及城市发展新区.  相似文献   

13.
景观格局视角下平山县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形条件和土地景观格局两方面选取高程、地形起伏度、斑块面积指数等8项指标构建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平山县为研究区,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支撑下探讨了村级间耕地规模化整理难易程度,并采用障碍诊断分析方法分析制约了耕地规模化整理的限制因素,以期为今后区域土地整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平山县村级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分布在[0.12,0.9]区间内,村级间差异较大,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增;从耕地规模化整理分区结果来看,四级区的耕地面积最多(51.2%),其次为三级区(21.3%),五级区和二级区耕地面积总和与三级区相当,一级区的耕地面积最少(0.9%),分区等级越大耕地规模化整理越容易;整理由难变易时,主要障碍因素由耕地资源丰度(RI)和地形起伏度(RDLS)逐渐变为耕地聚集度(CI)和耕地资源丰度(RI)。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县域基本农田空间布局   总被引:49,自引:31,他引:18  
当前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已具有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其对耕地生态安全因素方面考虑稍显不足。全面系统评价耕地质量是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工作科学开展的重要前提,该文在深入剖析耕地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基本农田划定内在要求,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条件、空间形态与生态安全4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基于GIS平台实现各指标定量化分析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在此基础上,依据最大相似性原理将北京平谷区现有5 916块耕地地块划分为优先划定、适宜调入、重点调控和缩减退出4大类型,通过分析各类型耕地综合质量特征,整理得到平谷区基本农田划定时空配置方案。该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区域耕地资源综合质量状况,为县域范围耕地资源功能分区与差别化管控、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估算为量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资金筹措提供客观依据,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提供基础。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内涵界定,以重庆市为例,采用人均标准法估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理论潜力,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复垦影响因素修正指标体系,对复垦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复垦现实潜力。在此基础上,引入流转潜力估算模型测度流转理论潜力,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建立流转影响因素修正指标体系,对流转理论潜力进行修正,最终估算出重庆市2009-2015年和2009-2020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实潜力,并对其时空差异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潜力是流转潜力的基础;2015、2020年流转现实潜力分别为30 392.32 hm2和40 591.49 hm2;流转潜力大,时空差异显著,流转现实潜力实现难度不一。研究认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应根据不同区域现实潜力的大小来安排流转的次序和规模,以取得最大流转效率。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城市周边地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茜  谢德体  王三 《土壤》2016,48(6):1237-1245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于2014年要求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14个大城市周边及交通沿线将优质耕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科学划定城市周边及交通沿线基本农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美国的LESA评价体系,选取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周边耕地进行质量和立地条件评价,兼顾城市周边耕地的优质性和稳定性;然后对耕地进行局部自相关分析,识别出重点保护区域;最后将LESA评价结果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相叠加,筛选出基本农田区域。本研究将北碚区城市周边耕地分为优先划定区、鼓励划定区、后备资源区和不宜划定区;将优先划定区、鼓励划定区及后备资源区的一等耕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研究区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2 310.9 hm~2,占城市周边耕地总面积的21.13%,地块平均综合分值为64.47,综合质量较优。新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比原基本农田多9.94 hm~2,且在优先划定区和鼓励划定区的优势耕地比同水平的原基本农田多2 111.79 hm~2,地块平均分值也较高。和以往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和成果相比较,本方法定量分析了耕地的质量、立地条件和空间分布特征,实现了基本农田在优质性、稳定性和空间集聚性上的统一,有利于保护优质耕地、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的土地整理已从单目标的增加耕地面积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发展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合理测算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耕地整理数量潜力基础上,结合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对耕地整理质量潜力的确定进行了探讨,并以卢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耕地整理数量和质量潜力的综合分区,计算得出耕地整理近期可实现利用潜力1.36万t,远期理论利用潜力4.55万t,并划分出卢龙县近期耕地整理重点区域和远期耕地整理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地测算汪清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是为汪清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以汪清县9个乡镇为评价单元,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汪清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理论潜力,并选取整治意愿、整治能力和景观细碎化因素,构建腾退潜力综合修正指标体系,对理论潜力进行综合修正。然后综合考虑自然、区位和土地利用结构因素,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宜性评价,基于ArcGIS 10.2软件平台生成Voronoi图,测算汪清县各乡镇新增耕地潜力和新增耕地系数,最后以新增耕地潜力作为潜力分级标准,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整治潜力划分为4个级别。结果表明:(1)汪清县农村居民点用地Voronoi图的Cv值为134.82%,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集群性;(2)汪清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为265.06 hm2,新增耕地系数为6.33%;(3)各乡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15~0.65之间,东光镇综合修正系数最高,为0.65,天桥岭镇最低,为0.15;(4)建议将Ⅰ级和Ⅱ级潜力区作为整治重点区域,实施重点挖潜,合理有序地推进汪清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重庆市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采用统计数据和实地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时合川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和整理潜力进行分析,提出了理论潜力转换为现实潜力的限制因素及对策。研究表明:现实潜力小于理论潜力;低山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程度与各村的地形地貌和经济状况相关;低山丘陵地区农村延续着以家庭为单位的庭院经济特点,在当前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主要是对空闲地的整理。  相似文献   

20.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目前面临的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等现实性问题,对耕地实行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开展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研究。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在从土壤质量、立地条件、基础设施和空间形态4个方面综合评价耕地自然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区位通达性修正系数、发展稳定性修正系数和人文因素修正系数对耕地自然质量逐级修正,探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模型,引导耕地实施特殊保护。结果表明:南岸区耕地综合质量平均分值为42.7,整体耕地综合质量水平一般;根据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综合分析区域的限制因素,基于空间集聚格局分析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1 280.89 hm~2,高标准基本农田综合质量分为51.5,占耕地总量的38.69%,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的迎龙镇、长生桥镇和广阳镇。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应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点,分类实施,在研究区西部提升耕地质量、加强耕地保护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安全的保护;城市扩展范围内的研究区中部需要重点协调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关系;研究区东部是粮食的主要产地,引导非农用地退出,更加注重基本农田质量建设与保护,实施规模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