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坡面土壤细沟侵蚀自组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坡面土壤细沟侵蚀过程是坡面土壤颗粒的一种宏观定向有序运动,这种现象在耗散结构中称为自组织现象。细沟侵蚀愈剧烈,对土地生产力的破坏愈严重。本文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对坡面土壤细沟侵蚀进行了分析,对细沟侵蚀的防治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侵蚀区植被层次结构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在花岗岩侵蚀区组建不同层次结构的植物措施,对不同结构模式水保生态经济效能进行调查,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模式的水保经济效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共岗岩侵蚀区的植被层次结构最佳模式是乔灌草结合的三层结构,它的生产量、拦截径流和减少土壤侵蚀能力最大,其次为灌草结构,再次为乔灌、乔草结构、最差的为乔木纯林。  相似文献   

3.
元谋盆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对冲沟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盆地冲沟发育,冲沟侵蚀蚕食耕地、最终形成侵蚀劣地,对土地资源危害很大。根据对9条冲沟17个沟头连续3年的观测与调查资料。分析了元谋盆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对冲沟侵蚀的影响,包括冲沟集水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群落结构对冲沟溯源侵蚀的影响和沟底植被覆盖度对冲沟溯源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南方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群落结构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了南方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群落结构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复合植物群落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流失量,而且使土壤理化性状得以改善。水土保持复合植物群落结构可增强土壤保水保土能力,稳定土壤水分和温度,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pH值及土壤肥力水平,达到增肥、改土、稳产目的,从而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同时,笔建议在南方红壤侵蚀区种植果树的生产实践中采用水土保持复合植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形理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结构分形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结构特征客观存在,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6个侵蚀强度等级的周长-面积关系客观存在;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中,极强度水力侵蚀分维最大,为1.605;剧烈水力侵蚀分维最小,为1.540;极强度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最复杂,剧烈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最简单;以极强度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的稳定性最高,为0.105,中度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的稳定性其次,为0.095,而以剧烈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的稳定性最低,为0.040;剧烈水力侵蚀的平均形状指数最大,为0.156,微度冻融侵蚀的的平均形状指数最小,为0.067;剧烈水力侵蚀的平均紧凑度最大,为0.554,微度冻融侵蚀的的平均紧凑度最小,为0.237.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土壤侵蚀与城市水土保持问题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在阐述城市土壤侵蚀,城市型水土保持等有关概念及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势在必行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城市土壤侵蚀具有人为影响的主导性,侵蚀强度的隐蔽性,侵蚀方式的复杂性,侵蚀物源的多样性等特点,城市水土保持具有目的要求特殊,防治人为侵蚀是重点、涉及面广,城市地域结构是水保措施布局的基础等特点,以及城市水土保持的类型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坡面版WEPP模型在川中丘陵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WEPP模型对川中丘陵区盐亭站5个径流小区土壤侵蚀量的预测和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模拟发现:WEPP模型对次降雨土壤侵蚀的预测,相对误差在30%以内的占总样本86%以上;对年降雨土壤侵蚀预测的误差较稳定,且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说明WEPP模型对长时间尺度的土壤侵蚀预测更准确。WEPP模型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预测,通过坡面侵蚀曲线可以明显分出侵蚀发育区、加速侵蚀区和主要侵蚀区;降雨量和平均雨强越大,加速侵蚀区越短,侵蚀量越大;坡长越长,加速侵蚀区越长,侵蚀量越大,最大侵蚀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在 RS与 GIS技术的支持下 ,对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具体表现为通过空间分析 ,对不同土壤侵蚀下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特征下的土壤侵蚀状况、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土壤侵蚀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的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 ,其次为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我国的水力侵蚀以微度水力侵蚀为主 ,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 ,侵蚀面积在逐渐减少 ;我国的风力侵蚀以剧烈风力侵蚀为主 ,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 ,侵蚀面积逐渐增加 ;在冻融侵蚀区以微度冻融侵蚀为主 ,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 ,侵蚀面积逐渐减小。对我国威胁最大的是风力侵蚀 ,因此 ,研究如何防治风力侵蚀 ,阻止土壤沙漠化 ,在目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巴山泥石流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研究,从侵蚀机制的角度,将其分为坡面侵蚀,沟谷侵蚀,复合侵蚀三种基本的侵蚀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在各类泥石流发育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坡面侵蚀型泥石流的发育与植被关系最密切;沟谷侵蚀型泥石流的发育对暴雨的依赖性最大;复合侵蚀型泥石流的发育与沟岸的不稳定有很大关系。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巴山区各类泥石流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衡山地貌和侵蚀过程分析,发现地貌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基本因素,古代侵蚀地貌是现代地貌过程的基础,也决定着现代土壤侵蚀发展的规律。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这种规律,却可影响土壤侵蚀的进程,土壤侵蚀加速了现代地貌过程,现代地貌过程的加速又强烈地影响土壤侵蚀程度和方式。用长时间尺度,区分古代侵蚀与现代侵蚀、正常侵蚀与加速侵蚀,将更有利于监控现代地貌过程,实施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加速侵蚀,减缓现代侵蚀进程,从而保护环境和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11.
黄土区城市工程建设产生了大量黄土堆填边坡,因其结构松散,缺乏必要防护,水土流失严重。该研究基于野外调查,设计室内堆填边坡降雨冲刷模型试验,分析其侵蚀破坏过程中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的响应变化规律,结合水土动力学原理,分析了降雨切沟侵蚀阶段沟坡坍塌破坏机理,并揭示了坡度对侵蚀产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坡度增大,坡顶含水率饱和速率加快,边坡基质吸力响应速率先增后减,且在40°范围内响应速率最快,在此坡度附近需更加注重坡面防护和坡脚排水。2)切沟侵蚀阶段,沟坡坍塌破坏为水力-重力复合侵蚀过程,且坡度越大,越容易达到临界破裂角,沟坡重力侵蚀现象越普遍。3)黄土堆填边坡在极端降雨条件下,其临界坡度在41°附近。该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区工程堆积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流域侵蚀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文系统总结了流域侵蚀的概念和流域侵蚀系统及其过程,认为流域侵蚀系统是一种开放系统,并具体阐述了流域侵蚀力、流域侵蚀系统的空间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重点分析了流域侵蚀的模型与模拟方法,包括流域整体侵蚀强度模拟、流域侵蚀发展过程模拟与流域侵蚀内部差异模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子午岭林区不同地形部位开垦裸露地降雨侵蚀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在分析了子午岭林区开垦裸露地降雨侵蚀资料的基础上,首次研究了不同地形部位开垦裸露地上的侵蚀性降雨底值,侵蚀性降雨雨型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和降雨侵蚀力定量指标及其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其结构表明,引起土壤侵蚀性降雨底值次降雨量为10m,I10为0.4mm/min或I30为0.25mm/min。在侵蚀性降雨雨型中,以突发型侵蚀性降雨雨型引起的侵蚀量最大,其次为峰值型,而以均匀型侵蚀性降雨雨型引起的侵蚀量最  相似文献   

14.
在利用GIS和RS技术进行区域土壤侵蚀调查时,可以采用栅格数据结构来判别,文章运用实例分析了基于栅格数据结构进行侵蚀强度判别的有关技术和方法,包括侵蚀因子值的提取以及侵蚀强度判别的方法等。结果认为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判别方法能够精细地反映土壤侵蚀在微小领域上的差异。从动态监测和趋势预测角度分析,采用栅格数据结构的判别方法更方便、更有利于快速提取侵蚀因子和进行土壤侵蚀动态分析和预报。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海岛沙滩的实地调查显示,河北省海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侵蚀现象,滩肩平均宽度不足20 m,部分岸段已无滩肩,出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高的侵蚀陡坎、养殖池围埝侵蚀塌陷等情况。总结了引起沙滩侵蚀灾害的原因,认为河北省海岛沙滩侵蚀是由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滦河改道和蓄水工程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风暴潮、海平面上升加剧了侵蚀,修建养殖池、不合理的海岸工程改变了海岛沙滩地貌特征,破坏沙滩完整性,是侵蚀加剧的直接原因。为控制海岛沙滩继续侵蚀,提出了一些防治侵蚀的措施,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的揭示特殊地形下水蚀过程对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含量分配的影响,选取典型南方红壤丘陵区-青原山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核素137Cs示踪技术研究小流域侵蚀沟道的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沟道侵蚀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侵蚀沟道的坡顶处137Cs含量最高,且高于背景值,属于沉积区,而坡上、坡脚属于中度侵蚀,坡中属于轻度侵蚀;侵蚀沟道顺坡而下侵蚀过程依次表现为绝对沉积、绝对侵蚀、相对沉积和绝对侵蚀,其中植被和地形因子是主导因素;沉积区相比于侵蚀区平均质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和大团聚体含量(粒径≥0.25 mm)更高,侵蚀区中相对沉积的坡中有着更稳定的土壤团粒结构;沉积区各个粒径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高于侵蚀区,侵蚀区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更趋向于均匀分配,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差异也会影响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侵蚀沟道中土壤侵蚀模式与传统坡面并不一致,土壤结构及相关碳组分主要受地形和植被支配下的土壤侵蚀程度影响。关键词:土壤;侵蚀;侵蚀沟道;团聚体;有机碳;137Cs  相似文献   

17.
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稀土元素示踪法对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在次降雨过程呈动态变化趋势,尽管在产流过程中相对侵蚀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比值差异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坡面径流的强度。此外,次降雨侵蚀产沙的垂直分布特征与侵蚀过程中产沙的分布特征差异亦很大,建议应加强侵蚀产沙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川中小流域丘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放射性元素Cs-137土壤侵蚀调查方法,对川中红壤地区五洞桥小流域丘坡耕地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丘陵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推算了不同样点下的年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量,划分了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等级。研究结果为,五洞桥流域年土壤侵蚀总量为57560t,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597t/km2,属中度侵蚀区,整个流域可划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等六个侵蚀强度等级。  相似文献   

19.
耕作侵蚀及其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坡耕地景观内,由于农耕工具和重力作用而引起的耕作位移使土壤发生向下坡运动或向上坡运动(依赖于耕作方向),导致净余土壤量向下坡传输、堆积,重新分配,从而形成耕作侵蚀。试验研究表明耕作侵蚀是坡耕地的主要侵蚀形式之一,耕作侵蚀发生最严重的区域是坡度较大、坡体短的坡耕地。该文就耕作侵蚀的概念、发生机理、典型的耕作侵蚀模型的发展,以及耕作侵蚀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论述,特别总结了针对中国的地貌和耕作工具特征而进行的耕作侵蚀的研究成果。指出在一定的景观范围内,耕作侵蚀是十分严重的,甚至其严重程度已经超过了水蚀。但是相对于水蚀而言,耕作侵蚀研究还很少,因此加强耕作侵蚀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评价农耕地侵蚀状况,准确制定土壤保持措施和采用减少耕作侵蚀力的耕作工具,从而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20.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蚀预报模型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产沙垂直分带性规律,提出小流域土壤侵蚀方式发生部位界定方法。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环境特点,设计了GIS支持下的小流域分布式水蚀预报模型结构,模型考虑的侵蚀过程包括雨滴击溅侵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以及沟道侵蚀。同时。提出模型各模块的计算方法,根据动态物质平衡原理。完成了流域侵蚀产沙过程演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