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河下游地区水土保持植被建设,从树种运用上来看,"杨柳榆槐椿,楸构梓两桐"已成为黄河下游地区"四旁"植树、护路护岸护滩的当家树种;从草种选择运用上来看,除饲草用途外,边坡绿化、湿地保护中草本植物的利用率逐渐增加,效果越来越好。多年来,黄河下游地区在开展水土保持植被建设中,边探索边治理,逐渐积累了一套较为成功的做法。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对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作出的指示精神,在黄河下游河南、山东两省范围内河道两侧开展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可充分发挥其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独特改善作用,推动黄河下游两岸人民奔小康步伐,促进这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泾川县王母宫山人工天梯工程破坏了原有的土体结构、自然植被和自然景观,造成了人为的水土流失,迫切需要治理。通过在天梯凹槽实施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植被恢复技术,形成了供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层,达到了恢复植被、绿化美化自然景观的目的,可以在同类型区开发建设项目大坡度山体植被恢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构建的生态对策和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植被恢复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并探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的生态对策和途径。基于该地区现代生境和植被退化的基本特征,总结植被恢复与构建的6项生态原则,提出植被恢复的途径:实施封禁措施充分利用天然植被的自然恢复力,采取人工促进措施,加速天然植被恢复进程,选择现有生态经济价值较高的本土种和归化种等多年生植物构建生态经济群落。对今后有关植被退化、恢复与构建尚待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诸如:小尺度空间异质性对植被恢复产生的生态效应;在肥沃农田与天然植被之间的生境上,构建的生态经济群落,形成生态缓冲区;认识天然植被植物繁殖对策与干扰的关系,以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陡峭悬崖之间的平台地段受人类干扰较轻的自然群落作为植被恢复的参照目标等。  相似文献   

4.
重新认识黄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研究黄河下游治理方向,首先需要重新认识黄河。黄河现在的特点是干旱年份上中游一些支流径流量减少幅度大于降水量减少的幅度,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植被用水量在增加,入黄泥沙减少的同时径流量也减少。对于今后黄河的治理,需要研究下游的年均水量及汛期水量的可能变化,减沙量与减水量的变化幅度和增加下游汛期水量的可行性。按照“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总结了黄河流域治理开发以及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基本教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黄河中游地区生态恢复对水资源的影响,为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GIMMS NDVI、ET、土壤水分、地表径流等相关水文数据,基于趋势分析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探讨生态恢复前后黄河中游地区蒸散发、土壤水分、地表径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 1982-2018年,黄河中游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了29.72%;在黄河中游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1%,蒸散发量增加了3~4 mm;在生态恢复区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001 3%/a;各站点的平均径流量在1961-201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以生态恢复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对径流量下降起到重要作用。[结论] 由于生态恢复和暖干化的气候背景,黄河中游水资源严重短缺。建议后续黄河中游生态恢复综合考虑水资源,减少人为干扰,以自然植被恢复为主。  相似文献   

6.
黄河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保护目标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和环境状况,对黄河流域进行了生态分区,并阐述了各生态区的特征。在黄河河道湿地研究和黄河水体内顶级物种(鱼类)的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了黄河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目标:从流域角度而言,黄河上游的主要生态保护目标是植被和水源涵养林;中游应以水土保持为主,主要是恢复和保护植被;下游以保护湿地类型和维持湿地面积为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重要鸟类资源。黄河水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保护物种应是珍贵经济鱼类北方铜鱼、河口洄游鱼类刀鱼、鲤鱼等,主要保护的生态区包括库区湿地、河口湿地、河道湿地以及景观娱乐水域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道路边坡治理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我国道路边坡治理现状主要表现为:边坡绿化以草本植物为主,生态护坡的效果欠佳;边坡设计治理措施简单,自然环境的破坏严重;边坡植被恢复水平较低,生态绿化的任务艰巨。针对我国道路边坡治理现状所采取的主要对策是:边坡设计施工要以边坡稳定性和保护环境生态为前提;提高土壤植被系统的生态护坡效应;合理选择与搭配生物护坡工程的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8.
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林草植被对调水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林草植被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2000年起国家实施了黑河干流的统一调水。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水5年来,黑河下游典型植物胡杨和柽柳、东居延海及周边林草植被和林草植被整体的生长量、植被覆盖度、植物种类等指标均较调水前有明显增加。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强化黑河干流统一调水,确保下游生态用水的需求,并及时开展调水期间林草植被恢复与响应的相关研究及监测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9.
紫金山矿区植被恢复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金矿采矿、选矿工艺特点,金矿新生裸地中,限于排土场的时空发展,一段时间内选金废渣堆积场的快速植被覆盖是矿区生态恢复的重点。本对废矿石(渣)堆边坡实施稳定边坡工程和快速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探索,形成裸地的整治技术、植物选择与配置技术、边坡绿化设计技术、边坡绿化的主要管护技术、现有植被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等一系列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保持水土资源,建设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当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历史上,黄河之危害人所共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而黄河的泥沙又是黄河下游洪水泛滥成灾的根源.因此,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早在明朝初期,就有人开始提出"治水先治源"的方略.民国时期,中外专家进一步提出了上、中、下游全面治理黄河的意见.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方略日趋完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这一观点日益明确.已有的研究表明,植被是抑制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恢复植被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重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废弃矿山工程绿化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房山区是北京市矿产等资源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北京市废弃矿山工程绿化技术以生态修复为主要目标,采用生态植被毯铺植技术、植被恢复基材喷附技术、挂网+植被恢复基材喷附等工程绿化技术,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安全建设,美化生活环境起到示范作用,也为北京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济莱高速公路生态护坡植被恢复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中部半干旱地区济青南线济南至莱芜高速公路部分石质边坡客土喷播生态防护试验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样方调查法对试验研究区内的路堑岩石边坡原生和次生生态恢复植被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客土喷播和植生带绿化等是实现开挖山体坡面的快速植被恢复的边坡生态防护措施,次生植被恢复演替进程比自然植被恢复明显加快.从植被种群的物种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计测结果发现,在次生植被恢复过程中逐渐形成以紫花苜蓿、高羊茅、紫穗槐、多年生黑麦草、马棘等为主的重要值较高的草灌型植被,演替趋势为豆科草向豆禾草演替,多草型向草灌型演替,种间资源竞争不强证明边坡植被恢复1.5a时期的植被仍处于演替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3.
以宜昌市龙泉镇某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为研究对象,应用普通生态学调查方法对边坡重建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的植被生态修复样地内植物种类计15科24属24种,其中禾本科植物和菊科植物居多,分别为5种和6种,其他都是1科1种。根据植被调查和文献统计的结果,筛选出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植被生态修复先锋物种为:狗尾草、狗牙根、铺地榕、高羊茅和竹叶草。在筛选先锋物种的基础上,考虑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的陆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为快速达到边坡复绿效果,提出了植被恢复物种搭配组合。  相似文献   

14.
黄延高速公路边坡植被与土壤特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现场调查、观测、试验等多种试验方法,对黄延高速公路绿化植物、边坡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总结了中央分隔带、平台和边坡绿化植物种类以及边坡有效配置模式,分析了土壤养分贫瘠的原因和提高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肥力与植物恢复是相辅相成的,土壤肥力随人工植被建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随着时间序列的延长,其物种数目和比例也发生较大变化,有利于护坡植物群落最终实现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是"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治水土流失、净化水质和改善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在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措施有水保林、矿山植被恢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村庄绿化美化、库滨植被缓冲带建设、河道生态护岸以及河库湿地建设。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水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完善"三道防线"理论与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露采矿山为研究对象,以破损地形特点及植被恢复为研究目标,利用Arc 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地形复杂程度及汇水情况,探讨了露天开采矿区植被修复和绿化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对矿区的高程、坡度和坡向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得到区域汇水分布图,可作为区域规划依据。选取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高程变异系数作为地形复杂度指标,根据地形复杂度对矿区进行分区治理,在矿区地形特征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植被恢复技术,并根据植物配置营造符合不同季节的植物景观效果,使矿山迹地重建地貌相对稳定并与周围景观相和谐,为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恢复背景下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恢复林灌草植被为核心的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直接结果就是引起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选取黄河中游区无定河流域为对象,以1985,1995,2000和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GIS分析技术、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方法与模型,系统研究了生态恢复背景下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草地始终是该流域优势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恢复以大规模治理沙荒及未利用地,恢复林草地景观为主要形式;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与推进,耕地转出明显,林、草地新增明显;1995年前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相互频繁流转,土地利用总动态度在2000年达到了最高水平;在植被恢复因素驱动下,流域土地利用重心空间漂移明显,主要表现为耕地重心均向流域东部下游地区偏移,林、草地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海宁市尖山区鼠尾山露采矿山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岩石边坡缺土、缺水、缺肥,生态条件十分恶劣,因此在岩石边坡上栽树、种草的难度相当大.根据海宁市尖山鼠尾山露采矿山边坡的实际情况和要达到的设计目标,在技术设计上运用对不同边坡类型进行分类指导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和措施;在植物配置上,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复合结构,达到以草养灌、以灌促草的目的;在植物选择上,考虑以乡土植物为主,尽量使人工植被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近自然的绿化效果.同时为满足护坡和绿化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土建设施和工程技术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边坡植物侵入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被有较强的抗蚀护坡作用.恢复植被覆盖是控制侵蚀、稳定斜坡的有效手段.以稳定坡面 ,防止水土流失,增加高速公路整体效果为目的,对郑州至洛阳高速公路深挖高填路段人造斜面植物的侵入种类、数量及自然植被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及其生长立地特征,从而提出恢复植被的基本方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江西省庐山山南地区星子县熊门岭·大排岭瓷土矿尾矿沙山为对象,经过实地调查研究,提出采用植被恢复演替的模式,选取乡土植物山类芦、牡荆和枫香作为尾矿沙山裸露迹地绿化的先锋物种,技术简单,投资省,见效快,可以在同类尾矿沙山的植被恢复与重建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